標籤:

2、明智的人不思考就會變得狂妄無知

2明智的人不思考就會變得狂妄無知

【原文】王若曰:「誥告爾多方,非天庸12有夏,非天庸釋有殷。乃惟爾辟3以爾多方大淫4,圖5天之命屑6有辭7。乃惟有夏圖厥政,不集8於享9,天降時10喪,有邦間11之。乃惟爾商後王逸厥逸,圖厥政不蠲1213,天惟降時喪。

「惟聖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聖。天惟五年須14暇之子孫,誕15作民主,罔可念聽。天惟求爾多方,大動以威,開厥顧16天。惟爾多方罔堪17顧之。惟我周王靈18承於旅19,克堪用德,惟典20神天。天惟式21教我用休,簡2223殷命,尹24爾多方。

「今我曷25敢多誥?我惟大降爾四國民命,爾曷不忱2627之於爾多方?爾曷不夾2829乂我周王享天之命?今爾尚3031爾宅,畋32爾田,爾曷不惠33王熙34天之命?

「爾乃迪35屢不靜,爾心未愛。爾乃不大宅36天命,爾乃屑播天命,乃爾自不典,圖忱於正。我惟時其教告之,我惟時其戰37要囚之,至於再,至於三。乃有不用我降爾命,我乃其大罰殛38之!非我有周秉德不康寧,乃惟爾自速3940!」

【譯文】成王這樣說:「告訴你們眾多邦君,並不是上天需要捨棄夏國,並不是上天需要捨棄殷商國。是你們君主和你們眾多邦君太過分,圖謀上天命令輕視而又找借口。因為那夏桀王考慮政事,不能成功地適應人民,所以上天降下這個大禍,就有其他邦國來代替。因為你們殷商後王安樂於安樂,謀劃政事不明示眾多人民,上天才降下這個大禍。

「你們明智的人不思考就會變得狂妄無知,無知的人能思考就會變得明智。上天用五年時間等待殷商的子孫,相信能作為人民的主人,可你們不思考不聽信。上天考慮要求你們眾多邦君,大動顯示威嚴,開啟考慮天意。而你們眾多邦君不能夠承受考慮。只有我們周王用美好教導眾人,能夠承受使用有規律之政,能夠主持神聖天命。上天效法教導我們美好,挑選給予了殷商這樣的命運,誠信於你們眾多邦君。

「如今我怎麼敢多說。我只有發布命令給你們四國民眾。你們何不真誠地引導你們的眾多國民?你們何不從旁助佑我周王適應上天的命令?如今你們還居住著原來的住宅,耕種原來的土地,你們何不順從周王振興上天的命令?

「你們經開導仍屢次不安定,說明你們內心還沒有仁愛。你們不順應天命,你們輕視傳播天命,你們想自己作為但又不能主持,還想謀劃真誠於正道?我考慮在此教導你們,我考慮在此害怕囚禁你們,一而再,再而三考慮。假如還有人不服從我發布的命令,我就將大大的懲罰!並不是我周國掌管有規律之政不安康安寧,這是你們自己招致的罪過!」

【說明】本節還是周公繼續轉述周成王的話,上天並沒有要保護誰捨棄誰,這些其實都是人們自己招致的。那麼,在君王昏庸,在整個社會混亂的情況下怎麼辦呢?並不是跟著昏庸的人才能繼承大位,而是施行美好有規律之政的人才能繼承大位。這其實就是天命,天命如此,為什麼還有人非要昏庸下去不可呢?而且你們不會思考嗎?明智的人不思考就會變得狂妄無知,無知的人能思考就會變得明智,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得。

——————————————————

【注釋】1.庸:(yong雍)《書·康誥》:「用其義刑義殺,勿庸以次汝封。」《詩·王風·兔爰》:「我生之初,尚無庸。」《論語·雍也》:「中庸之為德也,甚至矣乎!民鮮久矣。」《禮記·中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孟子·告子上》:「在位故也。庸敬在兄,斯須之敬在鄉人。」《荀子·修身》:「庸眾駑散,則刦之以師友。」《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故父子或怨譟,取庸作者進美羹。」《說文》:「庸,用也。」這裡用為用、需要之意。

2.釋:(shì示)《書·君奭》:「天不庸釋於文王受命。」《管子·君臣上》:「為人上者釋法而行私,則為人臣者援私以為公。」《左傳·哀公八年》:「乃請釋子服何於吳。」《國語·晉語》:「君其釋申生也。」《呂氏春秋·察今》:「故釋先王之法,而法其所以為法。」這裡用為捨棄、拋棄之意。

3.辟:(bì畢)《書·太甲》:「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師,肆嗣王丕承基緒。」《書·咸有一德》:「伊尹既復政厥辟,將告歸,乃陳戒於德。」《詩·大雅·假樂》:「百辟卿士,媚於天子。」《漢書·五行志》:「辟遏有德。」這裡用指為諸侯君主之意。

4.淫:(yín銀)《書·湯誥》:「凡我造邦,無從匪彝,無即慆淫。」《左傳·隱公三年》:「驕奢淫泆。」孔穎達疏:「淫,謂耆欲過度。」《論語·八佾》:「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孟子·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荀子·不苟》:「小心則淫而傾。」《韓非子·愛臣》:「赦死宥刑,是謂威淫。」《禮記·王制》:「齊八政以防淫。」孔穎達疏:「淫,謂過奢侈。」這裡用為過度之意。

5.圖:(tú塗)《書·多方》:「洪惟圖天之命,弗永寅念於祀。」《詩·小雅·常棣》:「是究是圖,亶其然乎?」《儀禮·聘禮》:「君與臣圖事。」《公羊傳·庄公十三年》:「君不圖與。」《戰國策·秦策》:「而天下可圖也。」《說文》:「圖,畫計難也。」這裡用為謀劃之意。

6.屑:(xiè卸)《楚辭·九嘆》:「腸紛紜以繚轉兮,涕漸漸其若屑。」這裡用為輕忽的之意。

7.辭:(cí瓷)《論語·季氏》:「君子疾夫舍日曰欲之而必為之辭。」《莊子·庚桑楚》:「蹍市人之足,則辭以放驁。」《資治通鑒》:「曹公,豺虎也,挾天子以征四方,動以朝廷為辭。」這裡用為借口、口實之意。

8.集:(jí極)《書·泰誓》:「肅將天威,大勛未集。」《左傳·成公二年》:「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這裡用為成功之意。

9.享:(xiǎng想)《書·咸有一德》:「克享天心,受天明命。」《書·康誥》:「無我殄享,明乃服命。」《書·酒誥》:「有斯明享。」《文選·王粲·從軍詩》:「自非聖賢國,誰能享休斯。」這裡用為適應之意。

10.時:(shí石)表示近指,相當於「此」、這」。《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書·大禹謨》:「咸若時,惟帝其難之。」《詩·秦風·駟》:「奉時辰牡,辰牡孔碩。」《詩·周頌·噫嘻》:「率時農夫,播厥百穀。」《爾雅》:「時,是也。」《荀子·非十二子》:「匪上帝不時,殷不用舊。」《儀禮·士冠禮》:「孝友時格。」

11.間:(jiān尖)《書·益稷》:「笙鏞以間。」《管子·乘馬數》:「間壤守之若干,下壤守之若干。」杜甫《別蔡十四著作》:「異才復間出,周道日惟新。」這裡用為更迭、交替之意。

12.蠲:(juan捐)《詩·小雅·天保》:「吉蠲為饎,是用孝享。」《爾雅·釋言》:「蠲,明也。」《左傳·襄公十四年》:「惠公蠲其大德。」《荀子·王制》:「立身則輕楛,事行則蠲疑,進退貴賤則舉佞說。」這裡用為明示、顯示之意。

13.烝:(zheng真)《書·堯典》:「烝烝,乂不格奸。」《書·益稷》:「烝民乃粒,萬邦作。」《詩·豳風·東山》:「蜎蜎者蠋,烝在桑野。」《詩·小雅·常棣》:「每有良朋,蒸也無戎。」《詩·大雅·棫樸》:「淠彼涇舟,烝徒楫之。」《爾雅·釋詁下》:「烝,眾也。」這裡用為眾多之意。

14.須:(xū虛)《易·歸妹·六三》:「歸妹以須,反歸以娣。」《管子·九守》:「虛心平意以待須。」《荀子·王制》:「賢能不待次而舉,罷不能不待須而廢。」《韓非子·初見秦第一》:「大王垂拱以須之,天下編隨而服矣。」《篇海類編·身體類·須部》:「須,待也。」這裡用為等待之意。

15.誕:(dàn旦)《書·大誥》:「殷小腆誕敢紀其敘。」《書·君奭》:「小子同未在位,誕無我責收,罔勖不及。」《詩·大雅·皇矣》:「誕先登於岸。」《廣雅·釋詁一》:「誕,信也。」王念孫疏證:「誕者,《文選》陸雲《大將軍讌會》詩『誕隆駿命』,李善注引薛君《韓詩章句》云:『誕,信也。』」這裡用為信之意。

16.顧:(gù固)《書·微子》:「自靖!人自獻於先王,我不顧行遁。」《管子·心術上》:「直人之言,不義不顧。」《楚辭·屈原·涉江》:「世溷濁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史記·項羽本紀》:「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這裡用為顧慮、考虛之意。

17.堪:(kān刊)《詩·周頌·小毖》:「未堪家多難。」《左傳·隱公元年》:「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論語·雍也》:「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墨子·非攻下》:「往攻之,予必使汝大堪之。」《國語·晉語一》:「口弗堪也。」這裡用為勉強承受「困難、痛苦或遭遇」之意。

18.靈:(líng零)假借為「良」。《書·多士》:「丕靈承帝事。」《說苑·修文》:「積仁為靈。」《廣雅》:「靈,善也。」這裡用為善、美好之意。

19.旅:(lǚ呂)甲骨文字形,象眾人站在旗下。旗,指軍旗;人,指士兵。小篆字形,表示旌旗;從「從」,表示眾人。《詩·大雅·大明》:「殷商之旅,其會如林。」《詩·周頌·有客》:「有萋有且,敦琢其旅。」《孫子·謀攻》:「全旅為上。」《說文》:「旅,軍之五百人為旅。」庾信《哀江南賦序》:「孫策以天下為三分,眾才一旅。」古代軍隊五百人為一旅。這裡用為軍隊之意。

20.典:(diǎn點)《書·堯典》:「命汝典樂。」《書·舜典》:「四岳,有能典朕三禮?」《管子·任法》:「國更立法以典民,則不祥。」《論衡·命祿》:「或時下愚而千金,頑魯而典城。」《三國志·吳儀傳》:「專典機密。」這裡用為主持、主管之意。

21.式:(shì世)《書·微子之命》:「萬邦作式,俾我有周無斁。」《詩·小雅·車舝》:「雖無好友,式燕且喜。」《詩·大雅·思齊》:「不聞亦式,不諫亦入。」《詩·周頌·我將》:「儀式刑文王之典。」《孟子·公孫丑下》:「使諸大夫國人皆有所矜式。」《韓非子·內儲說上》:「勾踐知之,故式怒蛙。」這裡用為效法之意。

22.簡:(jiǎn儉)古通「柬」。《書·多士》:「夏迪簡在王庭,有服在百僚。」《書·冏命》:「慎簡乃僚,無以巧言令色。」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乾部》:「簡,假借為柬。」這裡用為選之意。

23.畀:(bì畢)《書·多士》:「非我小國敢弋殷命。惟天不畀允罔固亂。」《詩·鄘風·干旄》:「彼姝者子,何以畀之。」《詩·小雅·巷伯》:「取彼譖人,投畀豺虎。」《詩·小雅·大田》:「田祖有神,秉畀炎火。」《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分曹衛之田以畀宋人。」這裡用為給與之意。

24.尹:(yǐn引)《書·益稷》:「庶尹允諧。」《書·酒誥》:「惟助成王德顯越,尹人祗辟。」《詩·小雅·都人士》:「彼君子女,謂之尹吉。」《廣韻·准韻》:「尹,誠也。」這裡用為誠實之意。

25.曷:(he和)《易·損·辭》:「曷之用?二簋可用享。」《書·五子之歌》:「嗚呼曷歸?予懷之悲。」《詩·唐風·有杕之杜》:「中心好之,曷飲食之?」《詩·小雅·漸漸之石》:「曷其沒矣。武人東征,不遑出矣。」《說文·曰部》:「曷,何也。」這裡用為代詞,相當於「何」,表示疑問之意。

26.忱:(chén塵)《書·湯誥》:「尚克時忱,乃亦有終。」《書·盤庚》:「乃咸大不宣乃心,欽念以忱動予一人。」《詩·大雅·大明》:「天難忱斯,不易維王。」《說文·心部》:「忱,誠也。」這裡用為誠、誠信、真誠而有信用之意。

27.裕:(yù玉)《書·康誥》:「乃由裕民。」孫星衍註疏:「言汝亦無不能敬法,乃以道導民。」《書·洛誥》:「惇大成裕。」這裡用為引導之意。

28.夾:(jiā家)從左右兩方相持。《禮記·檀弓》:「使吾二婢子夾我。」《說文》:「夾,持也。從大挾二人。會意。」《穆天子傳》:「左右夾佩。」

29.介:(jiè戒)《易·晉·六二》:「晉如,愁如,貞,吉。受茲介福,於其王母。」《書·召誥》:「比介於我有周御事,節性惟日其邁。」《詩·豳風·七月》:「為此春酒,以介眉壽。」鄭玄箋:「介,助也。」《詩·小雅·小明》:「神之聽之,介爾景福。」《詩·大雅·旱麓》:「以享以祀,以介景服。」《爾雅·釋詁下》:「介,佑也。」這裡用為助佑之意。

30.尚:(shàng上)《書·湯誓》:「爾尚輔予一人,致天之罰,予其大賚汝!」司馬遷《報任安書》:「如仆尚何言哉?」《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王使使(派使者)視廉頗尚可用否。」這裡用為還、仍然之意。

31.宅:(zhái擇)《書·堯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暘谷。」《書·舜典》:「有能奮庸熙帝之載,使宅百揆亮采,惠疇?」《書·盤庚》:「我王來,既爰宅於茲。」《書·說命》:「王宅憂,亮陰三祀。」這裡用為居、居住之意。

32.畋:(tian田)古通「佃」。《說文》:「畋,平田也。」《三國志·齊王芳紀注》:「孫權自十數年以來,大畋江北,繕治甲兵。」這裡用為平田、耕種之意。

33.惠:(huì卉)《書·皋陶謨》:「朕言惠可厎行?」《詩·大雅·思齊》:「惠於宗公,神罔時怨。」《爾雅·釋言》:「惠,順也。」《史記·司馬相如傳》:「義征不惠。」《漢書·藝文志》:「德勝不祥,義厭不惠。」顏師古註:「惠,順也。」這裡用為柔順、順從之意。

34.熙:(xī西)《書·堯典》:「允厘百工,庶績咸熙。」《書·舜典》:「有能奮庸熙帝之載,使宅百揆亮采,惠疇?」《詩·大雅·文王》:「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老子·二十章》:「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荀子·儒效》:「熙熙兮其樂人之臧也,隱隱兮其恐人之不當也。」這裡用為振興、興盛之意。

35.迪:(dí敵)《書·益稷》:「迪朕德,時乃功,惟敘。」《書·太甲》:「啟迪後人。」《書·盤庚》:「迪高後丕乃崇降弗祥。」《書·洛誥》:「四方迪亂未定,於宗禮亦未克敉。」《說文》:「迪,道也。」這裡用為開導之意。

36.宅:(zhái擇)《書·太甲》:「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師,肆嗣王丕承基緒。」《書·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詩·大雅·皇矣》:「乃眷西顧,此維與宅。」《孟子·公孫丑上》:「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這裡用為順應、歸順之意。

37.戰:(zhàn占)《書·仲虺之誥》:「小大戰戰,罔不懼於非辜。」《詩·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爾雅·釋詁下》:「戰慄,懼也。」《論語·述而》:「子之所慎:齊,戰,疾。」《國語·晉語五》:「是故伐備鐘鼓,聲其罪也,戰於錞於、丁寧、儆其民也。」王引之述聞:「戰讀為憚,憚,懼也。」《韓非子·初見秦》:「棄甲負弩,戰竦而卻。」《廣雅·釋言》:「戰,憚也。」這裡用為恐懼害怕之意。

38.殛:(jí極)《書·舜典》:「流共工於幽州,放驩兜於崇山,竄三苗於三危,殛鯀於羽山。」《書·康誥》:「爽惟天其罰殛我,我其不怨。」《史記·夏本紀》:「乃殛鯀於羽山。」這裡用為懲罰之意。

39.速:(sù訴)《書·太甲》:「欲敗度,縱敗禮,以速戾於厥躬。」《管子·五行》:「不夭麑麇,毋傅速,亡傷襁褓。」《左傳·僖公八年》:「拒之而已,無速眾狄。」宋司馬光《訓儉示康》:「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這裡用為招致之意。

40.辜:(gū姑)《書·說命》:「一夫不獲,則曰時予之辜。」《書·酒誥》:「亦罔非酒惟辜。」《詩·小雅·正月》:「民之無辜。」《詩·大雅·雲漢》:「王曰於呼,何辜今之人。」《莊子·則陽》:「至齊,見辜人焉。」《韓非子·說疑》:「罰不辜之民,非所謂明也。」《說文》:「辜,罪也。」這裡用為罪行之意。


推薦閱讀:

韓毓海的無知與無恥
任志強:不能解決無恥 就先解決無知 | 金融家
2歲男童喝了一杯「水」再也沒醒來,是溺愛還是無知?
讓奴隸無知是奴隸主的願望
李登輝叫囂:無知政客才將釣魚島列為領土|台灣|日本

TAG:思考 | 無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