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印度電影給我們上一課
07-15
如果說今日的中國影迷對於國外電影有什麼品牌忠誠度的話,好萊塢特效大片稱第一,日本動畫算第二,那第三,就該數一個印度人撐起的一片天了,那就是阿米爾·汗的電影。從《地球上的星星》、《三個傻瓜》、《PK》到這部《摔跤吧!爸爸》,男神在中國的好口碑那是一步一個腳印踩出來的。不過千萬別以為米叔的電影只有發展中國家的觀眾買賬,N年前我曾請一位澳大利亞影迷朋友推薦幾部心水,他給我的名單里赫然便有《帕薩提的顏色》——還是阿米爾·汗的作品。《摔跤吧!爸爸》帶有鮮明的阿米爾·汗電影的印記,那就是純熟的商業片技巧、敏感的話題和蓬勃的正能量。說實話,兩姐妹獲得英聯邦運動會女子摔跤冠軍這種事,故事性十足,可要說稀罕程度,別說美、俄、中這種體育大國,就是擱在同為英聯邦國家的澳大利亞頭上,也不會有多少人留意——畢竟奧運會才是天下第一武道大會不是?可印度電影人就有本事把它拍成一部火遍亞洲的商業大片。《摔跤吧!爸爸》的成功,首先是電影的成功。即使在剪過之後,本片依然長達140分鐘,但流暢的敘事足以讓觀眾走出影院後,依然意猶未盡。在故事層面,影片把「師徒+父女」關係該做的文章起承轉合,做得一絲不... 顯示全文 如果說今日的中國影迷對於國外電影有什麼品牌忠誠度的話,好萊塢特效大片稱第一,日本動畫算第二,那第三,就該數一個印度人撐起的一片天了,那就是阿米爾·汗的電影。從《地球上的星星》、《三個傻瓜》、《PK》到這部《摔跤吧!爸爸》,男神在中國的好口碑那是一步一個腳印踩出來的。不過千萬別以為米叔的電影只有發展中國家的觀眾買賬,N年前我曾請一位澳大利亞影迷朋友推薦幾部心水,他給我的名單里赫然便有《帕薩提的顏色》——還是阿米爾·汗的作品。《摔跤吧!爸爸》帶有鮮明的阿米爾·汗電影的印記,那就是純熟的商業片技巧、敏感的話題和蓬勃的正能量。說實話,兩姐妹獲得英聯邦運動會女子摔跤冠軍這種事,故事性十足,可要說稀罕程度,別說美、俄、中這種體育大國,就是擱在同為英聯邦國家的澳大利亞頭上,也不會有多少人留意——畢竟奧運會才是天下第一武道大會不是?可印度電影人就有本事把它拍成一部火遍亞洲的商業大片。《摔跤吧!爸爸》的成功,首先是電影的成功。即使在剪過之後,本片依然長達140分鐘,但流暢的敘事足以讓觀眾走出影院後,依然意猶未盡。在故事層面,影片把「師徒+父女」關係該做的文章起承轉合,做得一絲不苟。展現才能、魔鬼訓練、出走反抗、悟出真諦、師徒打擂……這些段子我們在《霸王別姬》、《梅蘭芳》、《洛奇》等電影中不知看過了多少,久經錘鍊。人物方面,影片除了主角吉塔之外的人物性格都很單一,分別負責搞笑、溫情和敵對等功能,是很商業的做法。視聽方面,影片大量應用了交叉蒙太奇這種最具衝擊性的剪輯技巧,例如將世界錦標賽場上教練讓吉塔一味防守的畫面,與全國聯賽決賽賽場上父親讓巴比塔全力進攻的段落混剪在一起,在英聯邦賽前指導環節同樣如此,最後決賽一段,又將父親的無能為力與場上的火熱對抗交叉剪輯。還有影片一開始珀尕收拾傲慢的邦冠軍一場,將電視中奧運會的解說聲與現場摔跤畫面對位,妙趣橫生。枯燥的訓練部分,則乾脆用一首童聲的《壞蛋爸爸》帶出女兒哀怨的心聲。先不談影片本身的話題性,單說手法的純熟,就體現出了寶萊塢多年積累的製作經驗,不客氣地說,確實領先於我們。值得一談的還有其中的動作場面。儘管沒有作為主要賣點來宣傳,但我認為《摔跤吧!爸爸》的動作戲是一流的。影片中長段的動作戲總共有五段,上部兩段,下部三段,其他比賽場面則被打散,揉進劇情中,起到推動敘事和塑造人物的作用。第一段動作戲是吉塔初戰男跤手,拍得非常有層次感。在男跤手這面,主要表現他的從輕視到憤怒,在吉塔這面,在表現她勇於出擊和身手靈活等優勢的同時,也展現出了她力量不足,久攻不克的先天劣勢。第二段是女兒在跤棚中挑戰父親,我覺得這一段是最精彩的。在經歷了老爸漫長的魔鬼訓練之後,女兒自以為終於在國家體育學院學到了摔跤的真諦。這時,她眼中閃耀著怨恨和復仇的渴望,而父親則在開始的威風之後,很快意識到自己已經雄風不在,他喘息著,只想保住一點跤手和父親最後的尊嚴。這種將表情、眼神與激烈動作相結合的戲是最不好拍的,完全無法求助於替身,而一旦拍好,衝擊力也最強。下部的三段動作戲分別是小組晉級賽、半決賽和決賽,打得很好看,但有一點過分追求戲劇性的嫌疑。例如為了突出父親與教練「兩條路線」的鬥爭,毫無來由地讓教練在吉塔並未站明顯優勢時採取守勢,以反襯父親的英明決斷。又例如最後一秒萬試萬靈的「回憶殺」。當然,這都是吹毛求疵,就真實性和觀賞性而言,這幾段動作戲都足以秒掉絕大多數女性動作片。印度動作片向來以誇張狗血聞名,《摔跤吧!爸爸》卻一洗鉛華,把真實可信作為第一目標來追求。據說阿米爾·汗拒絕了著名模特出身的女明星瑪麗·卡沙拉瓦特,轉而選擇了一向擔任配角的法緹瑪·薩那·紗卡來出演成年吉塔。影片為了訓練四個女主角,特地為她們建了一座摔跤營地。演員在裡面摸爬滾打了大半年,才正式開始實拍。影片的摔跤場面拍得如此逼真震撼,背後是劇組一絲不苟的敬業精神。有些國內的公主病觀眾看完電影只記得老爸的兇悍和無情,卻忘了「自由源於自信,自信源於自律」這一箴言。只能看作是披著女權外衣卻不諳世事的囈語。另一位印度男星薩爾曼·汗去年同樣拍了一部摔跤題材的電影《蘇丹》,可是在看完了本片之後,他直截了當地承認它比自己的作品更勝一籌。影片的政治話題,無論是民族主義的還是性別平權的,都是吸引中印兩國觀眾走進影院的重要因素。限於篇幅,這裡點一下影片的最後一幕就好。可能很少人知道,現在在印度看電影之前是要起立唱國歌的,因此看到最後賽場響徹國歌一段,我想到印度觀眾為了看場電影要起立兩次,笑場了。而更有意思的是,奏完國歌之後現場觀賽的穆斯林小女孩高呼了一聲「印度必勝」!大家或許不會忘記,帶她來看比賽的父親,正是一直低價給吉塔一家供應雞肉的人。一個崇尚素食的印度教徒的女兒,吃著穆斯林養的雞贏得了國際摔跤比賽金牌。影片的民族訴求,一切盡在不言中。無論從商業成熟度還是社會議題開放度而言,印度電影都堪為中國電影的老師。這或許正是《摔跤吧!爸爸》熱映給我們帶來的最大的啟示。風間隼2017年5月7日新浪微博鏈接: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05103173909877 ?本文版權歸 風間隼 所有, 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 90 3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印度教諸神簡介
※去印度出差要注意什麼問題?
※印度,怕是要從美國那裡「虎口奪食」了!
※印度人民多奇志,修個鐵路也費事 | 地球知識局
※印度神話專題——接盤俠的美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