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系列:推演未來
分享
手機掃描二維碼
14/23
2014年6月21日,申樹斌的個展《狂流飛逝》在北京今日美術館舉行,在這之前,他已經在國內外舉辦過多次展覽。這次展覽集中展示了他近兩年的作品,包含《未來樂園》系列,《墟境狂歡》系列等。本幅為《未來樂園NO.2》,布面油畫,150x96cm,繪於2013年。
申樹斌1978年出生於山西,2007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油畫系,獲碩士學位,現任教於北京青年政治學院藝術系。他從小就對繪畫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八九歲的時候就開始用筆將自己喜歡的東西畫下來。本幅為《占卜者之吉》,布面油畫,200x140cm,繪於2010年。
初中的時候受一位美術老師的啟蒙, 他開始接觸油畫。當時的他並未想到自己有一天會以此為業,只是喜歡油畫材料帶來的質感,以及油畫與眾不同的表現方式。之後,他的繪畫創作再也沒有間斷。本幅為《光NO.4 》,布面油畫,250X180cm,繪於2011年。
在申樹斌看來,繪畫並不是簡單地因為一時的靈感迸發而去表現自己某種情緒的過程,更多的是將自己的知識積累,對生活的體驗,對社會的反思,賦以色彩和輪廓,通過藝術的形式展現出來。本幅為《迷失者NO.1》,布面油畫,150×96cm,繪於2011年。
他的作品不僅僅是給自己畫,也不僅僅是為了表現自己的情感,大部分還是關於社會問題和人的問題的一些反思,如傳統和當代的糾結、中產階級的不安、生態危機等。而選擇這個創作方向,也是因為他認為這種創作更有價值。本幅為《在場之二》,布面油畫,200X140cm,繪於2011年。
「人是有情緒的,不同的人物會有不同的感受,如何用色彩將人物內心那種複雜而微妙的情緒表現出來,這是人像繪畫最難的地方。」儘管他作品中出現的人是抽象的,但是其流露出的情緒卻讓人忍不住將現實中的人物「對號入座」。本幅為《光系列之問》,布面油畫,100X100cm,繪於2012年。
申樹斌的作品畫面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擔憂。2012年「世界末日」到來之前,他曾認真地思考「未來」的問題,後來得出結論:世界末日不可能自己到來,只能是人類不斷將自身推到末日的邊緣。本幅為《光系列之溫暖》,布面油畫,96X150cm,繪於2012年。
本幅為《金字塔之夢》,是他創作的表現末日情緒的作品之一。畫中的女孩坐在電子產品所代表的現代文明的廢墟之上,面色蒼白,神情寂然,卻又流露出一種絕望,以及絕望之下的反思。遠處是虛幻的影像,背後是消逝的時光。布面油畫,250x180cm,繪於2012年。
申樹斌現在任教於北京青年政治學院藝術系。在他看來,「教師」的身份給了他許多幫助。一方面使其免於陷入「藝術與生存」的兩難困境;同時經常與人分享自己的創作理論,既是對自己的梳理,也會激發創作的靈感。本幅為《一次意外飛翔》,布面油畫,200x140cm,繪於2012年。
與90後的學生比起來,他感嘆雖然他們還沒有進入成熟狀態,但是正因如此,在技法和材料的使用上他們有更廣泛的選擇,可以用更豐富的材料去表達內心的想法,而他自己在這些方面就有一定的局限性。本幅為《九色鹿的傳說》,布面油畫,200X140cm,繪於2012年。
本幅為《關於蔡國強作品的延伸創作計劃之一》,這個系列的作品共有三幅,呈現的是以時間為線索的一個動態的過程。這也是他對人類未來狀態的一種反思。蒼白的雪域,似乎是人類未來的精神沙漠。布面油畫,200x140cm,繪於2013年。
荒漠中的一汪清水,是所有人生存的希望,無論是兇猛的「虎豹」,還是溫馴的「鹿馬」,都將依賴這僅有的資源。是和諧相處,還是「弱肉強食」?本幅為《關於蔡國強作品的延伸創作計劃之二》,布面油畫,200x140cm繪於2013年。
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和諧共處的願望,但是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人們或主動,或被迫地將自己置於「叢林法則」的支配之下。在和諧與鬥爭的奇怪的相處模式下,人類的文明在逐漸沒落。本幅為《關於蔡國強作品的延伸創作計劃之三》,布面油畫,200x140cm繪於2013年。
申樹斌認為,現代人生活在一種快節奏的生活狀態下,過度追求物質生活,精神上就可能成為荒漠狀態。在這種狀態之下,人性受到壓抑,其惡的一面就會慢慢的顯示出來,這其實就是人的「動物性」。本幅為《未來樂園 NO.1》,布面油畫,150x96cm,繪於2013年。
分享
手機掃描二維碼
23/23
2014年6月21日,申樹斌的個展《狂流飛逝》在北京今日美術館舉行,在這之前,他已經在國內外舉辦過多次展覽。這次展覽集中展示了他近兩年的作品,包含《未來樂園》系列,《墟境狂歡》系列等。本幅為《未來樂園NO.2》,布面油畫,150x96cm,繪於2013年。
申樹斌1978年出生於山西,2007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油畫系,獲碩士學位,現任教於北京青年政治學院藝術系。他從小就對繪畫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八九歲的時候就開始用筆將自己喜歡的東西畫下來。本幅為《占卜者之吉》,布面油畫,200x140cm,繪於2010年。
初中的時候受一位美術老師的啟蒙, 他開始接觸油畫。當時的他並未想到自己有一天會以此為業,只是喜歡油畫材料帶來的質感,以及油畫與眾不同的表現方式。之後,他的繪畫創作再也沒有間斷。本幅為《光NO.4 》,布面油畫,250X180cm,繪於2011年。
在申樹斌看來,繪畫並不是簡單地因為一時的靈感迸發而去表現自己某種情緒的過程,更多的是將自己的知識積累,對生活的體驗,對社會的反思,賦以色彩和輪廓,通過藝術的形式展現出來。本幅為《迷失者NO.1》,布面油畫,150×96cm,繪於2011年。
他的作品不僅僅是給自己畫,也不僅僅是為了表現自己的情感,大部分還是關於社會問題和人的問題的一些反思,如傳統和當代的糾結、中產階級的不安、生態危機等。而選擇這個創作方向,也是因為他認為這種創作更有價值。本幅為《在場之二》,布面油畫,200X140cm,繪於2011年。
「人是有情緒的,不同的人物會有不同的感受,如何用色彩將人物內心那種複雜而微妙的情緒表現出來,這是人像繪畫最難的地方。」儘管他作品中出現的人是抽象的,但是其流露出的情緒卻讓人忍不住將現實中的人物「對號入座」。本幅為《光系列之問》,布面油畫,100X100cm,繪於2012年。
申樹斌的作品畫面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擔憂。2012年「世界末日」到來之前,他曾認真地思考「未來」的問題,後來得出結論:世界末日不可能自己到來,只能是人類不斷將自身推到末日的邊緣。本幅為《光系列之溫暖》,布面油畫,96X150cm,繪於2012年。
本幅為《金字塔之夢》,是他創作的表現末日情緒的作品之一。畫中的女孩坐在電子產品所代表的現代文明的廢墟之上,面色蒼白,神情寂然,卻又流露出一種絕望,以及絕望之下的反思。遠處是虛幻的影像,背後是消逝的時光。布面油畫,250x180cm,繪於2012年。
申樹斌現在任教於北京青年政治學院藝術系。在他看來,「教師」的身份給了他許多幫助。一方面使其免於陷入「藝術與生存」的兩難困境;同時經常與人分享自己的創作理論,既是對自己的梳理,也會激發創作的靈感。本幅為《一次意外飛翔》,布面油畫,200x140cm,繪於2012年。
與90後的學生比起來,他感嘆雖然他們還沒有進入成熟狀態,但是正因如此,在技法和材料的使用上他們有更廣泛的選擇,可以用更豐富的材料去表達內心的想法,而他自己在這些方面就有一定的局限性。本幅為《九色鹿的傳說》,布面油畫,200X140cm,繪於2012年。
本幅為《關於蔡國強作品的延伸創作計劃之一》,這個系列的作品共有三幅,呈現的是以時間為線索的一個動態的過程。這也是他對人類未來狀態的一種反思。蒼白的雪域,似乎是人類未來的精神沙漠。布面油畫,200x140cm,繪於2013年。
荒漠中的一汪清水,是所有人生存的希望,無論是兇猛的「虎豹」,還是溫馴的「鹿馬」,都將依賴這僅有的資源。是和諧相處,還是「弱肉強食」?本幅為《關於蔡國強作品的延伸創作計劃之二》,布面油畫,200x140cm繪於2013年。
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和諧共處的願望,但是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人們或主動,或被迫地將自己置於「叢林法則」的支配之下。在和諧與鬥爭的奇怪的相處模式下,人類的文明在逐漸沒落。本幅為《關於蔡國強作品的延伸創作計劃之三》,布面油畫,200x140cm繪於2013年。
申樹斌認為,現代人生活在一種快節奏的生活狀態下,過度追求物質生活,精神上就可能成為荒漠狀態。在這種狀態之下,人性受到壓抑,其惡的一面就會慢慢的顯示出來,這其實就是人的「動物性」。本幅為《未來樂園 NO.1》,布面油畫,150x96cm,繪於2013年。
他近兩年的作品畫面中出現大面積的灰白色,物象輪廓與背景幾乎不可分辨,人物想像淡出畫面,老虎、豬等動物在此虛構齣戲劇性的場景,荒誕且富有超現實意味。本幅為《未來樂園 NO.3》,布面油畫,150x96cm,繪於2013年。
「我使用這種灰白色,其實是在尋找一種消逝感。」他不斷地強調人類文明是建立在廢墟之上,而這種灰白色是金屬的質感,金屬似乎是當前時代的特色。本幅為《啟示錄NO.1》,布面油畫,250x180cm,繪於2013年。
他常用的還有另外一種顏色:棕色。在他看來,這也是金屬的另一種色調的表現,是金屬生鏽的顏色,這種銹跡是一種腐蝕。在時間流逝的過程中,文明已經被腐蝕成為廢墟。本幅為《啟示錄NO.2》,布面油畫,250x180cm,繪於2013年。
當人性越來越弱的時候,未來在人的精神廢墟上,出現的就只是動物性的人。所以在申樹斌的作品中,動物其實是「動物性凸顯的人」。本幅為《寤寐NO.2 》,布面油畫,150x96cm,繪於2013年。
狂歡狀態下的人是毫無理性的,他們不思考,無節制。「這好似一種非正常生存狀態」。申樹斌創作《墟境狂歡》系列,正是希望通過畫作警示人們不能毫無目的地狂歡下去。本幅為《墟境狂歡NO.1》,布面油畫,繪於2014年。
他最新的這些作品時,在慘白色的基調中,人已經徹底消失,只剩下了動物。申樹斌以一種高度擬人化的方式來畫這些動物,這些動物在廢墟上狂歡,或者繼續重演著弱肉強食的生存遊戲,但慘白色在無聲無息的吞噬、融化著一切。本幅為《墟境狂歡NO.2》,布面油畫,繪於2014年。
通覽申樹斌的這些作品,畫面中的情緒越來越激烈,問題越來越嚴峻,生命面對問題的反應越來越無奈,繼續沿著慣性前行,最後的瘋狂放縱後,消失在無盡的茫茫白色之中。本幅為《墟境狂歡NO.6》,布面油畫,繪於2014年。
申樹斌用畫面推演的未來,充滿了絕望,但未來到底如何,其實誰都難以預料。世界無限的複雜豐富,無限的未知即蘊含著無限的可能性。他在最近一幅作品中,道出了活得救贖的可能性,在於人們主動地反思與尋找。本幅為《去尋找那流著蜜與奶之地》,布面油畫,250x180cm,繪於2014年。
申樹斌在他的畫作前
申樹斌作為一個藝術家,他有美滿的家庭,有喜歡的工作,看起來乾乾淨淨,說話總是帶著笑容。他生活規律,不會晝夜顛倒地去為「畫」而畫。在他看來,最理想的生活方式就是能夠全心投入地創作。談到目前的創作環境,他玩笑般地感嘆「只有等賺很多錢,才能真正地想怎麼畫就怎麼畫」。
申樹斌是生活在北京的眾多藝術家的一個代表。北京的生存環境和生活壓力或許並不適合普通人,但是對於一個藝術家來說,激烈的矛盾衝突能夠激發人性,而這正是藝術的源泉。在他看來,西方社會那種安逸的按部就班的生活消磨掉了人性的稜角,所以作為現代藝術的發源地,卻呈現沒落之勢。
目前的創作狀態在他個人看來也並非不滿意,但是作為一個藝術家,總是在追求更好的。《迷失者》系列是他較為早期的作品,畫中的人物西裝革履,生活精緻,但是卻像是帶上了面具,在面對現代工業文明對傳統的破壞之時,表現的麻木而無動於衷。
隨著思考的深入,再回過頭看這些作品,他感覺到當時擔憂的問題可能在整個人類的背景下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申樹斌將他個人置於時代背景之中,把對社會和人的體驗與反思用視覺呈現出來。他關注的是這個社會最深刻的問題。當他談及為何選擇這個創作方向時,他表示「這些題材讓我覺得它們是有價值的」。
他不是要將美好的畫面展示給人,也不是在給人類唱讚美歌,而是希望用他的畫作來引發人們的危機意識。他希望他的畫作能夠起到預警的作用,但他自己卻並不止步於此。在他魔幻的畫筆之下,未來人們的人性逐漸消失,殘酷的環境中人性惡的一面凸顯出來,人類文明可能變成廢墟……
在這些對未來的擔憂之後,他描繪的並不是絕望,而是人們的反思與救贖。或許這,正
推薦閱讀:
※新中國護照變遷記(深閱讀)
※最具中國味的年夜飯
※紅梅園藝相約第十九屆中國國際花展 | 動態
※中國電影的國際化戰略[4]
※12歲嫁給43歲生了兒,統一了中國死後被掘墓鞭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