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哲理故事*第三編 民間故事(二)
《中國古代哲理故事》第三編 民間故事(二)
唇亡齒寒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之間為了爭奪土地和人口而相互征戰。
有一次,晉獻公決定出兵攻打虢國,可是晉國與虢國之間夾著虞國,而且虢國與虞國素來關係不錯,所以晉國要想取得虢國,不但要經過虞國境內,而且還要確保虞國不插手這件事。
晉獻公覺得這個問題十分棘手,他怕虞國因為要阻止晉國攻打虢國不肯借路讓他的軍隊從虞國境內通過,於是召集群臣商議對策。
大臣荀息對晉獻公獻計說:「依微臣之見,虞公生性貪財,如果能給他點好處,他一定會借路的。」
晉獻公問道:「要給他什麼樣的好處呢?」
荀息接著說:「只要把垂棘出產的美玉和屈地產的良馬,拿去送給虞公,然後再向他借路,不怕他不答應。
獻公道:「那怎麼行,垂棘的美玉是我祖傳的寶貝,而屈地的駿馬是我最好的坐騎,我怎麼捨得把它們送給虞公呢?再說,要是寶物送了他還不肯借路怎麼辦?」
荀息說:「這個大王不必擔心,如果虞公不肯借路給我們的話,那麼他是一定不會收我們的禮物的。只要他收下,就不敢不借路給我們。再說大王的玉石和駿馬只是放在他們那裡保管一下罷了,等我們滅了虢國,在回來攻打虞國,把大王的玉石和駿馬拿回來,就好比把玉石從內部庫房取出來放到外部庫房;把駿馬從內馬圈牽到外馬圈一樣,要把玉石和駿馬拿回來是輕而易舉的事,大王何必擔心呢?」
晉獻公點頭稱「好」,於是就派荀息去虞國借路。
荀息牽著駿馬,捧著寶玉,來到了虢國。果然不出所料,虞公貪圖財富,一看見寶玉和駿馬眼睛睜得大大的,連荀息說什麼都聽不見了,心裡只想著這兩件寶物。荀息說明來意後,虞公想也沒想就一口答應了。
荀息一走,虞國大臣宮之奇就對虞公說:「大王不能借路給晉國啊!
虞公正把玩著寶石,聽宮之奇這樣說,就問道:「為何?」
宮之奇說:「大王有所不知,我們和虢國的關係就像牙床和臉頰一樣,牙床的存在要靠臉頰,臉頰的存在也要依靠牙床,破壞了任何一個,另一個也將不復存在啊!古人說過:"嘴唇沒有了,牙齒會感到寒冷的。』兩者是相互依存的,虞國和虢國就是如此啊!我們虞國之所以存在,就是因為有虢國,而虢國之所以存在也是因為有我們虞國。晉國這是一個陰謀,他們一定是想先滅掉虢國再來攻打我們虞國啊,如果借路給晉國,那麼虢國早上滅亡,我們虞國晚上也要跟著滅亡的。虞國已經是危在旦夕了,怎麼能借路給他們呢?希望大王三思,收回成命,我願代大王把兩件寶物送回晉國。
虞公根本聽不進宮之奇的勸告,一心想的只有這兩件寶物,一聽到剛到手的寶物要送回去,更是不耐煩的對宮之奇說:「行了,這件事我自有分寸。我說借就借,你不必多言了,退下吧。」宮之奇無可奈何的走了。
晉獻公得知虞國答應借路給他們非常高興,就派荀息帶領兵馬,前去攻打虢國。虢國沒有了虞國這個天然屏障以及它的支援,很快就被攻陷了都城,滅亡了。
荀息在班師途中,接著進攻了虞國,虞國因為沒有了虢國的支援,又加上準備不足,也被晉國滅亡了。荀息在虞公宮中拿回了玉石和駿馬,這兩件寶物又重歸獻公了。
哲理點撥
宮之奇看出了虢國和虞國之間存在不可分割的關係,嘴唇沒有了,牙齒就要挨凍了。所以,他的眼光要比
客觀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有時候由於某一事物的消失,使另一事物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條件,可惜
畫鬼最易
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各自招收弟子,自由講學,擴大影響,著書立說,宣傳各自學說,由於各家學派之間相互辯論,學術氣氛十分活躍,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在當時有兩家比較有影響的學派,法家和道家。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韓非子,道家代表人物有莊子等人。由於兩家在觀點上不一致,發生了激烈的爭論。韓非子為了維護法家的主張,對道家學派進行了批判,批評莊子等人的言論曲折幽深,不切實際,毫無現實意義和根據,簡直是胡說八道,就像畫的妖魔鬼怪一樣。為了把他的批判表達得更形象,韓非子就用了這樣一則《畫鬼最易》的故事來說明:
從前,齊王對繪畫產生了興趣,於是請來了一位客人,這位客人是當時著名的畫家,齊王希望畫家能作出好畫供他欣賞。齊王經常沒事的時候就跑去看畫家作畫。這一天,齊王處理完朝政,退朝以後,閑暇無事,想起已經有好幾天沒有去過畫室了,於是就來到了畫室,看看畫家又有什麼新作。果然,在畫室裡面擺滿了最新創作的畫。人物畫栩栩如生,花鳥畫惟妙惟肖,山水畫更是氣勢磅礴。畫家正在專心畫畫,也沒有看見齊王進來,突然聽到背後有腳步聲,扭頭一看,發現原來是齊王來畫室看望他來了,於是就趕忙放下了畫筆,上前去拜見齊王:「大王日理萬機,得閑來觀畫,小人感到萬分榮幸!請大王指點!」
齊王見畫家技藝高明,畫什麼像什麼,就問道:「先生畫什麼都是那麼惟妙惟肖,那麼你覺得畫物有沒有難易的區分呢?」畫家仔細想了一下,回答說:「依敝人之見,作畫應有難易區分。」齊王又問:「哦,如此說來先生認為畫什麼最難呢?」畫家說:「依我的經驗來說,像畫狗,馬之類的最難了。」齊王又接著問道:「那畫什麼最容易呢?」「畫鬼最容易了。」畫家回答說。
齊王聽了以後,感到非常的奇怪,百思不得其解,就問畫家:「先生的話把我搞糊塗了。在我看來,所謂狗、馬之類的事物,我們都見過,應該好畫才是,而鬼怪都沒有見過,怎麼去畫呢?還不是鬼怪要難畫一些嗎?為
畫家笑笑說:「大王有所不知,在常人看來是這樣的,可是對於畫家來說卻正好相反。作畫的難易並不在於是否見過和知道怎麼畫,而在於畫得像不像。所以,正因為狗和馬一類的動物是人們最常見的,人們都對它們很熟悉,了解它們的模樣,而且從早到晚隨時都可以看見它們。一旦畫家畫了出來,那麼人們就會對照著看到過的狗和馬作比較,稍微細微的不像,人們也能發覺,就因為人們對這類事物太熟悉的緣故了。畫得不像只求類似的畫自然不能算是好畫,而要畫得好,就必須畫得非常像才可以,所以狗和馬一類的動物最難畫了。而那些鬼怪之類的事物,人們是沒有見過的,它們根本就沒有什麼具體的形態,在人們的頭腦中也沒有明確的形象,想怎麼畫就怎麼畫。畫出來的東西是不會有人對照鬼怪來指責你畫得到底像不像的。當然畫起來容易多了啊!」
哲理點撥
齊王問畫師,畫什麼最難,答曰犬馬。再問畫什麼最容易,答曰鬼怪。道理並不難理解犬馬為人所常見,很難畫得像;鬼怪乃無影無形之虛幻之物,可憑想像而隨意塗抹。
既然鬼可以由人隨意畫出來,不管三頭六臂也好,牛頭馬面也好,誰都不能證明它不像鬼,這就說明鬼神之類的東西,原不過是人們的主觀幻想,並非客觀存在的。
我們生活中也有許多不能說清楚的事情,對我們來說是一些屬於未知的領域。這時,我們就有必要把耳聽的虛見轉換成眼見的現實,聽清楚但不忘擦亮自
己的眼睛。
諱疾忌醫
戰國時期,齊國有一位名醫,名叫秦越人。他醫術高明,無論什麼疑難雜症,他都能藥到病除。因此,人們都把他比作傳說中的神醫扁鵲。漸漸地,人們已忘記了他真實的名字,都稱他為扁鵲。宮廷也很快得知了扁鵲高超的醫術,經常讓他去宮廷裡面為君王治病。
有一天,扁鵲去宮廷巡診。拜見蔡桓公以後,扁鵲仔細看了看蔡桓公的臉色,然後說道:「我發現君王有病了,不過病才剛剛開始,只是在您的皮膚表面。您應及時治療,以防病情加重。」蔡桓公不以為然地說:「我一點病也沒有,用不著什麼治療。」
扁鵲見蔡桓公不相信自己的話,就起身告辭了。扁鵲一走,蔡桓公就十分不高興地對身邊的人說:「你們看,我的身體這麼好,扁鵲還說我有病,簡直是在開玩笑。醫生就是這樣,他們總愛在沒有病的人身上顯能,以便把別人健康的身體說成是被醫治好的。我才不信他這一套呢。」
十天以後,扁鵲又來拜見蔡桓公。他察看了蔡桓公的臉色之後說:「您的病到肌肉裡面去了。如果不趕緊治療,病情還會加重。」蔡桓公仍舊不相信扁鵲的話,沒有搭理扁鵲。扁鵲沒有辦法,只好告辭出去。走了以後,蔡桓公大發雷霆,說道:「這個扁鵲真的是好大的膽子,我身體強壯得很,他卻說我病情加重,他到底是何居心?」
其實,扁鵲在離開以後,心裡仍然記掛著蔡桓公的病情。十天之後,扁鵲第三次去見蔡桓公。他看了看蔡桓公,說道:「您的病已經發展到腸胃裡面去了。您還是趕緊醫治吧。不然病情將會惡化。」蔡桓公一聽見扁鵲說自己「病情惡化」,就更加氣憤了。
時間過得很快,十天的時間轉眼就過去了。扁鵲這次是第四次去見蔡桓公。蔡桓公聽說扁鵲又要來,心裡暗想:我倒是看看這次扁鵲到底怎麼說我的病情。沒有想到兩人剛一見面,扁鵲扭頭就走。這一下倒把蔡桓公搞糊塗了。他很納悶:「怎麼這次扁鵲不說我有病呢?」蔡桓公越想越好奇,於是就派了一個臣子去找扁鵲,打算問問清楚。
扁鵲對派來的臣子說:「一開始蔡桓公患病只是在皮膚表面,用湯藥清洗或者用火熱灸敷治療的話,很容易治癒;稍後他的病蔓延到了肌肉裡面,這時候需要用針刺術攻克;但是蔡桓公不願意治療,結果病情又到了腸胃,這時候要想治癒的話,服草藥湯劑還有療效。可不幸的是,目前他的病已入骨,人間醫術就無能為力了。得這種病的人能否保住性命,生殺大權在閻王爺手中。我若再說自己精通醫道,手到病除,必將遭來禍害。」
果然,五天過後,蔡桓公渾身疼痛難忍。他看到情況不妙,便主動要求找扁鵲來治病。但是,怎麼也找不到扁鵲。經過多方打聽才知道扁鵲這時候已經逃往秦國去了。蔡桓公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後悔莫及,但是,事已至此,後悔也是無濟於事了。不久,蔡桓公就掙扎著在痛苦中死去。
哲理點撥
病情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樣,都不是靜止的,都是處在不斷變化和發展之中,在不醫治的情況下,肯定是愈變愈壞,到了這個地步;多高明的醫術也無力回天了。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對於自身的疾病以及錯誤和缺點,都不能諱疾忌醫,任其發展。否則,會的輕變重,由小變大,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濫竽充數
戰國時期,齊
有個叫南
這以後,南
其實南
可是好景不長,過了幾年,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也愛聽吹竿,可是他和齊宣王不一樣,認為三百人一塊兒吹實在太吵,不如獨奏來得悠揚逍遙。於是齊王當眾發布了一道命令:「從今以後,我要你們這三百個人好好練習,作好準備,你們輪流來一個個地吹竿給我欣賞。吹奏技藝高超的人,寡人將給予重賞,那些本領不過硬的人,寡人不但不給報酬,反而要加以懲處!」樂師們知道命令後大多數都歡欣鼓舞,積極練習,想一展身手以便得到國王的認可,只有那個濫竽充數的南
哲理點撥
像南
我們都應該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沒有真才實學,弄虛作假的人雖然能夠矇混一時,但是不可能長久。無論工作上的外行冒充內行,還是學習上的不懂裝懂,都是經不住時間和實踐檢驗的,總有一天會露出馬腳的。我們想要成功,唯一的辦法就是勤奮學習,只有練就一身過硬的真本領,才能經受得住一切考驗。
買櫝還珠
楚國有一個商人,他是專門做珠寶生意的,經常販賣珠寶到鄭國去賣。翼翼地放進盒子里,拿到市場上去賣。
有一天,他得到一顆漂亮的珠寶。他打算把這顆珍珠拿到鄭國去賣個好價錢。為了吸引更多的顧客,他動了不少腦筋,在珠寶的包裝上面下了許多工夫。他請來了技藝高超的工匠,選用名貴的木蘭為珠寶做了一個盒子。工匠精雕細刻,做的十分精美。商人然後又用桂木和花椒等香料來把盒子熏香,使顧客在很遠的地方就可以聞到芳香的氣味。這還不夠,他還在木盒上鑲了珍珠寶石,再裝飾上名貴的玫瑰玉,盒子的四周還用綠翡翠鑲邊。看上去,閃閃發亮,實在是一件精緻美觀的工藝品。商人很滿意,他覺得有了高貴的包裝以後,珍珠自然也能賣個好價錢的。就這樣,楚人將珍珠小心盒子擺在貨架上面,真是珠光寶氣,芳香四溢。果然,店裡很快就來了很多的顧客。他們都拿著盒子仔細看,真是愛不釋手,邊看還邊發出「嘖嘖」的讚美聲。商人心裡很高興,以為他們會毫不猶豫地買下珠寶,可是顧客打開盒子看了看珠寶以後,又紛紛放下盒子走掉了。他們走到門口的時候,有不少人還戀戀不捨地回頭看那些盒子。正當商人失望的時候,他忽然聽到一個顧客對他說:「老闆,我用兩百兩銀子買你的這個盒子,你賣嗎?」天哪,兩百兩銀子!商人心想這個顧客出的這個價格真是個高價啊,一定要賣給他。想到這裡,商人趕緊把盒子遞給顧客,說:「兩百兩銀子,我賣了!盒子您收好了!」
鄭人交過錢後,便拿著盒子往回走。可是沒走幾步他又回來了。商人看見後,自言自語道:「是不是這個楚國的顧客後悔剛才出了那麼高的價錢,現在要回來退貨的?」
楚人以為鄭人後悔了要退貨,沒等楚人想完,鄭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見鄭人將打開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來交給楚人說:「先生,您將一顆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來還珠子的。」於是鄭人將珍珠交給了楚人,然後低著頭一邊欣賞著木盒子,一邊往回走去。
商人拿著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尷尬地站在那裡,哭笑不得。
哲理點撥
賣珠寶的商人原本以為別人會欣賞他的珍珠,可是沒想到精美的外包裝超過了包裝盒內的價值,以致於「喧賓奪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楚國的商人和鄭國的顧客都沒有正確處理好內容和形式的關係。楚國的商人雖然看到了形式和內容的密切關係,想以匣子的華麗來襯托珠寶的貴重,但是他過於強調形式,造成了喧賓奪主,本末倒置的結果。其實故事中的鄭國的顧客更為可笑。他被華麗炫目的形式所欺騙,買去了匣子,卻拋棄了貴重的珠寶,真是舍本求末,取捨失當。
這個故事對形式主義者進行了諷刺,啟發人們要正確認識形式與內容的主次關係,強調了重視實際,反對浮華的思想。我們今後學習和工作的過程中,在觀察和處理問題的時候,特別要注意事物的內容,反對片面地追求形式而忽視內容的形式主義。看事物,寫文章,作報告等,都要建立在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反對粗製濫造、徒具形式、空話連篇、言之無物的東西。
三人成虎
戰國時期,魏國的太子要被送往趙國去做人質,魏王不放心太子在趙國獨自一人生活,思來想去,決定派身邊的大臣龐恭陪太子同去,並定於某日啟程赴趙都邯鄲。
龐恭得知了這個消息以後,心想,我陪太子去了趙國,就會長期遠離魏王身邊,那樣在魏國就有很多人會在魏王面前詆毀我,我必須向大王提個醒才能夠放心地走。在臨行時,龐恭進宮向魏王告別,對魏王說:「大王,如果有一個人對您說,我看見鬧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隻老虎,您相信嗎?」魏王說:「我當然不信。」龐恭又問:「如果第二個人跑來說市場上有隻老虎,正在傷人。大王您相信嗎?」魏王說:「寡人雖然有些疑惑,但是我仍然不信。」龐恭緊接著追問了一句道:「如果第三個人跑來向您說他親眼看見了鬧市中的老虎,君王是否還不相信?」魏王說道:「既然這麼多人都說看見了老虎,肯定確有其事,所以我不能不信。」
龐恭聽了這話以後,深有感觸地說:「果然不出我的所料,問題就出在這裡!事實上,人虎相怕,各占幾分。具體地說,某一次究竟是人怕虎還是虎怕人,要根據力量對比來論。眾所周知,一隻老虎是決不敢闖入鬧市之中的。然而經過三個人的謠傳,就讓人相信真的有老虎了。如今君王不顧及情理、不深入調查,只憑三人說虎即肯定有虎,實在是讓龐恭我放心不下。現在,趙國的都城邯鄲距離魏國的都城大梁,比市場離大王遠很多,背後說我壞話,惡意誹謗我的人也一定會不止三個人,您要是聽見三個或更多不喜歡我的人說我的壞話,豈不是要斷言我是壞人嗎?臨別之前,我向您說出這點疑慮,希望君王聽到關於我的謠傳,要明察真假,一定不要輕信人言。只有這樣我才能放心地服侍太子。」
魏王聽到這裡才明白龐恭是擔心他遭到他人的陷害,才對他講了這個故事的。魏王心裡想,龐恭的顧慮也是可以理解的,至少表現他對魏國的一片孝心。於是,魏王就安慰她說:「你放心去吧!我心裡自然有數,我是不會輕易相信別人的謠傳的。」
就這樣,龐恭告別了魏王,上車陪著魏國太子到趙國的都城邯鄲去了。
可是,情況真的如龐恭所料想的那樣,在他們走後不久,一些平時對他心懷不滿的人開始在魏王面前說他的壞話。時間一長,魏王果然聽信了這些讒言。當龐恭從邯鄲回魏國時,魏王再也不願意召見他了。
哲理點撥
這個故事出自《韓非子》。韓非借這一故事比喻流言經眾人傳播,足以惑亂視聽,提醒君王不要被臣言壅塞。正是所謂的「古人有言,眾口鑠金,三人成虎,不可不察也。」
看起來,謠言惑眾。流言蜚語多了,的確足以毀掉一個人。隨聲附和的人一多,白的也會被說成黑的,真是叫做「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所以我們對待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的分析,不要人云亦云,被假象所蒙蔽。特別是作為一個領導,對來自下面的意見,要進行細緻的調查研究,力爭做到明察秋毫,以免違反了政策,辦錯了事情。
守株待兔
戰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民,長年累月地在田地里辛勤勞作。每天早上天一亮就起床,扛著鋤頭往田野走;傍晚太陽快落山了,又扛著鋤頭回家。他實在是很辛苦。但即使這樣,他還是過著清苦的生活。
有一天,他正在田地里挖地,突然看見一隻野兔從草叢中竄出來。他正想放下鋤頭去抓,野兔見到有人而受了驚嚇。它拚命地奔跑,向地頭上的一個樹樁子沖了過去。因為它跑得太快了,來不及躲避,就折斷脖子死掉了。
農夫真是喜出望外,他趕忙放下手中的農活,走過去撿起死兔子。然後,就興高采烈地扛起鋤頭,提著兔子回家了。他非常慶幸自己的好運氣。
晚上回到家,農夫把死兔交給妻子,對妻子說:「老婆子,我今天的運氣真的是太好了!白白地讓我撿了一隻兔子!」妻子還是不太明白,等農夫把白天的經過對妻子講了以後,妻子也很高興,馬上給農夫做了香噴噴的野兔肉,兩口子有說有笑美美地吃了起來。
兔子肉可是真香啊!農夫一邊吃著兔子肉,一邊想:天下竟然有這樣的好事,不用費一點力氣,就能白白地撿到野兔子吃,我以前怎麼就不知道呢?以後我再也不必那麼辛苦地種地了,就等著撿兔子吃好了。
第二天,農夫照舊到地里幹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麼專心了。他干一會兒就朝草叢裡瞄一瞄、聽一聽,希望再有一隻兔子竄出來撞在樹樁上。就這樣,他心不在焉地幹了一天活,該鋤的地也沒鋤完。直到天黑也沒見到有兔子出來,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
第三天,農夫來到地邊,已完全無心鋤地。他把農具放在一邊,自己則坐在樹樁旁邊的田埂上,守著那棵樹,希望再有野兔撞死在樹上,可以輕而易舉地得到美味佳肴。可是他又白白地等了一天。
後來,農夫每天就這樣守在樹樁邊,希望再撿到兔子,然而他始終沒有再得到。而農夫地里的野草卻越長越高,莊稼也已經荒蕪了,結果農夫日子更加貧苦了。
這件事很快就傳遍了整個宋國,知道了這件事的人,都取笑農夫這樣愚蠢的行為。農夫知道自己成了大家的笑柄後,連門也不敢出了。
哲理點撥
宋國人把一次偶然的事件當作常有的現象、看成是一種必然規律的做法是缺乏根據和十分輕率的。一個人如果那樣去看問題,就會做出像這個宋國人一樣的蠢事來。
這個故事諷刺懶漢思想,也告訴了我們:我們切不可把偶然的僥倖作為做事的依據。一次幸運不等於永遠幸運。不能因為一次幸運,就把最基本的實幹精神丟掉。人,永遠不可靠僥倖心理生活。放棄主觀努力,把希望寄托在偶然、碰巧上面,早晚要把財富耗盡,什麼也不會得到。
一鳴驚人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在歷史上曾為楚國的發展建立過顯赫的功業。可是在他登基的頭三年內,沒有發布過一項政令,在處理國家政事方面毫無建樹,終日不理朝政,每天不是出宮打獵遊玩,就是在後宮裡和妃子們晝夜遊戲,猜謎作樂,並且不允許任何人勸諫,並揚言:有敢進諫的,處以死刑。宮廷上下都十分著急,國家有這麼個愚頑的
在楚國有一個擔任軍政官職的人叫成公賈。他看到天下大國爭霸的形勢對楚國很不利,而現在楚王又不理朝政,長期下去,國家命運岌岌可危。於是,他就想勸諫楚莊王放棄荒誕的生活,勵精圖治,使楚國成為繼齊桓公、晉文公之後的諸侯霸主。然而,楚莊王有言在先,他不敢觸犯禁令去直接進諫。他絞盡腦汁也沒有想出使楚莊王清醒過來的辦法。
有一天,他看見楚莊王和妃子們一起做猜謎語的遊戲,楚莊王十分高興。他靈機一動,決定用猜謎語的形式,對楚莊王進行暗示。
於是第二天,成公賈進宮覲見楚莊王。可楚莊王一見到成公賈,就說:「你知道,我是不准誰提意見的,你現在為什麼不怕死來提意見呢?」成公賈說:「我來,不是給您提意見的,我只是想來跟大王一起湊趣解悶,猜猜謎語玩。」楚莊王說:「既然這樣,那你說個謎我猜。」成公賈說:「好哇。」於是他給楚莊王說了一個謎語:「高山頂上有隻鳥,羽毛豐滿志氣高,棲在樹中三年整,既未展翅又不叫。」
楚莊王稍作思考,便胸有成竹地說:「這隻大鳥停在南方的大山上,整整三年沒有動,目的是在堅定自己的思想和意志;它三年不飛,是在積蓄力量使自己羽翼豐滿;它三年不叫,是在靜觀勢態、體察民情,醞釀聲威。這隻鳥儘管三年來一直沒飛,可是一旦展翅騰飛必將衝天直上;儘管它三年來一直不叫,可是一旦鳴叫起來,必定會聲振四方,驚世駭俗。
第二天,楚莊王上朝處理國事。他根據三年來的明察暗訪、調查研究和對大臣們政績的考察情況,提拔了五位忠誠能幹的大臣,罷免了十個奸詐無能的大臣。楚莊王的決定和處事的魄力,使文武百官大為佩服,因此大家都十分高興。
楚國的老百姓也都奔走相告,慶幸有了一位賢君。
不久,國內政局好轉,於是發兵討伐齊國,在徐州戰敗了齊國。又出兵討伐晉國,同樣也取得了勝利。最後,在宋國召集諸侯國開會,楚國代替了齊、晉兩國,成為天下諸侯的霸主。
哲理點撥
楚莊王執政三年,沒有號令可發,沒有政事可做,身邊的大臣不知道他葫蘆里賣的什麼葯,心中著急,但是又不敢明言。他實際上是在調查研究,體察民情,以便積聚力量,蓄勢待發。果然,很快楚莊王就大刀闊斧地處理政事,結果真的是使楚國確立了霸主地位。
有大智慧的人並不急著表現自己,他們往往先蓄足了底蘊,成竹在胸,一旦時機成熟,便會一鳴驚人。當然,要想取得豐碩的成果,平時必須腳踏實地、刻苦鑽研。沒有付出,也就沒有收穫,不然,很難做到一飛衝天,一鳴驚人。
推薦閱讀:
※實拍中國式過馬路,北京今日正式開罰(組圖)
※誰在藐視中國的軍事實力?
※中國千萬富豪生活面面觀:紅酒取代豪車成新寵
※中國名家詩詞書法《釵頭鳳·紅酥手》
※武漢綠地中心 或被「拔高」成中國第一高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