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文化解析

簡稱「屯綠」,是安徽屯溪一帶所產炒青綠茶的總稱。「屯綠」是安徽屯溪綠茶的簡稱。多有茶人將其視為我國極品名茶之一。主要產地有安徽的休寧、歙縣、施德、績溪、寧國等地。因歷史上在屯溪加工輸出,故名「屯綠」。該茶條索緊密,勻正壯實,色澤綠潤,沖泡後湯色綠明,香氣清高,滋味濃厚醇和,是我國綠茶中的名品。「屯綠」屬炒青類,屯綠毛茶又稱「長炒青」。其做法起源於松羅匹茶的製法,品種有珍眉、貢熙、特針、雨茶、秀眉、綠片等6個花色18個不同級別,此外還可窖制茉莉、珠蘭、玉蘭、玳玳、桂花、玫瑰等花茶。「屯綠」在明萬曆年間(1573~1620)即在國際市場上首露頭角,1913年已遠銷歐美各國。曾被譽為「首屈一指的好茶」、「綠色金子」。1920年屯溪有100多家茶商經營綠茶,有「屯溪船上客,前渡去裝茶」之說。屯綠一直是我國對外貿易的重要商品,暢銷5大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屯溪珍眉之所以品質優異,主要是由於它們產地有優越的自然環境。除具備一般茶區氣候溫 潤,雨水充足,土質松疏等條件外,還具有山高谷深雲霧多,溪澗遍布濕度大,林木茂盛水 土好等特點。黃山山脈綿延150多公里,高山峻岭,層巒疊嶂,新安江、青弋江、昌江三條 大河發源於此,千百條溪流縱橫交錯,四百多萬畝山林保土保水,形成一個「晴時早晚遍地 霧,陰雨成天滿山雲」的蔽蔭高濕的自然環境。茶樹大多生長在海拔300—1000米之間山坡上,天天處在雲滋霧潤之中,不受寒風烈日侵蝕,因而葉片肥厚,經久耐泡;再加上茶區遍 生香花,採茶季節正是山花爛漫之時,花香熏染,所以,屯溪綠茶顯得特別清香。珍眉是眉茶中的上品,是浙江的傳統名茶,大部分縣市都有出產,既內銷又外銷。精製眉茶的出口始於清代,現已成為主要的外銷茶類,運銷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主銷西、北非各國。出口眉茶包括特珍、珍眉、雨茶、貢熙、特針和秀眉等6個花色產品,均有嚴格的加工標準樣和貿易標準樣規定。特級珍品是眉茶中的高檔產品,條索緊結有鋒苗,色澤綠潤起霜,香味濃醇,湯色明凈,葉底黃綠嫩勻。全省眉茶一般年產量約5萬噸,佔全省茶葉總產量40%左右恩施玉露屬於綠茶,產於湖北恩施市南部的芭蕉鄉及東郊五峰山,曾稱「玉綠」,因其香鮮爽口,外形條索緊圓光滑,色澤蒼翠綠潤,毫白如玉,故改名「玉露」。其加工工藝為:蒸青、扇干水氣、剷頭毛火、揉捻、鏟二毛火、整形上光(手法為:摟、搓、端、扎)、揀選七大步驟。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性、降血壓、預防冠心病等功效。中國茶葉學會副理事長、湖南農業大學教授施兆鵬為恩施玉露題字:「恩施玉露、茶中極品」;日本茶師清水康夫到恩施考察茶葉生產時題字:「恩施玉露、溫古知恩施玉露是中國傳統名茶。自唐時即有「施南方茶」的記載。明代黃一正《事物紺珠》載:「茶類今茶名……崇陽茶、蒲圻茶、圻茶、荊州茶、施州茶、南木茶(出江陵)」。據傳清朝康熙年間,恩施芭蕉黃連溪有一位姓藍的茶商,他自壘茶灶,親自焙茶,因制出來的茶葉外形緊圓挺直,色綠如玉,故名恩施玉綠。1936年,湖北省民生公司管茶官楊潤之,在恩施玉綠的基礎上,改鍋炒殺青為蒸青,其茶不但茶之湯色、葉底綠亮、鮮香味爽,而且使外形色澤油潤翠綠,毫白如玉,格外量露,故改名為恩施玉露。1945年,恩施玉露外銷日本,從此「恩施玉露」名揚於世。產地分布恩施玉露茶恩施玉露產自湖北省西南端的恩施,全稱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芭蕉侗族鄉是名茶的故鄉,早在唐代就有「施南方茶」的記載,在清朝康熙年間,芭蕉侗族鄉就研製出享譽四海的「恩施玉露」 芭蕉富硒茶現已暢銷全國,遠銷海外。芭蕉侗族鄉,被譽為「湖北省無性系良種茶葉第一鄉」。生長環境恩施市位於湖北省西南部,地處武陵山區腹地,境內多屬低山或二高山地區,土壤肥沃,植被豐富,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6.4℃,年無霜期282天,年降雨量1525毫米左右,相對濕度82%,終年雲霧繚繞,是出產名優茶之地,被農業部和省政府確定為優勢茶葉區域。品質特徵恩施玉露,條索緊細、圓直,外形白毫顯露,色澤蒼翠潤綠,形如松針,湯色清澈明亮,香氣清鮮,滋味醇爽,葉底嫩綠勻整。[採制工藝恩施玉露茶是中國罕有的傳統蒸青綠茶。該茶選用葉色濃綠的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鮮葉經蒸汽殺青製作而成。恩施玉露對採制的要求很嚴格,芽葉須細嫩、勻齊,成茶條索緊細,色澤鮮綠,勻齊挺直,狀如松針;茶湯清澈明亮,香氣清鮮,滋味甘醇 ,葉底色綠如玉。「三綠」(茶綠、湯綠、葉底綠)為其顯著特點。 日本自唐代從中國傳入茶種及制茶方法後,仍主要採用蒸青方法製作綠茶,其玉露茶製法與恩施玉露大同小異,品質各有特色。恩施玉露露的傳統加工工藝為:蒸青、扇干水氣、剷頭毛火、揉捻、鏟二毛火、整形上光(手法為:摟、搓、端、扎)、揀選七大步驟。蒸青是利用蒸汽高溫破壞酶的活性,制止多酚類的氧化,以形成玉露外形、茶湯、葉底特有綠色。要求:高溫、薄攤、短時、快速。扇干水氣扇干水氣驟降葉溫是造成玉露特有香味的重要措施。剷頭毛火剷頭毛火,又叫抖水氣:是將扇干水氣的茶葉放在120℃左右的焙爐上進行,要求進一步蒸發水分,並達到葉色油綠,梗脈略黃且出現「雞皮皺紋」,芽梢顯白毫,手握不粘,亦不成團的程度,即「散子」。鏟時兩個相對站立密切配合,動作協調,兩掌微彎曲,掌心相對,將茶葉如捧球一樣,左右來回推揉翻動。揉捻揉捻與其他茶類一樣,目的在於卷緊條索,為形成玉露茶緊、細、圓、直、光的外形奠定基礎,唯程度較其它茶類略輕,細胞破壞達45%左右,其手法分為「巡轉揉」和「對揉」。鏟二毛火目的在於繼續蒸發水分,初步整理茶葉形狀,為整形上光奠定基礎。用鏟的手法完成,手法與頭毛火相同,唯活動更為敏捷,掃葉更勤,以葉色澤油黑、滋潤光滑,梗呈黃綠色,手捏柔軟而不刺手為度。整形上光整形上光,又稱搓條上光:它是形成玉露緊細、圓整、挺直、光滑的關鍵。全過程分為兩個階段,採用五大手法完成。兩個階段、五大手法是有機聯繫統一不可分割的,操作應注意兩個階段、五大手法的聯合運用。第一階段採用懸手搓的手法,把0.8-1千克的鏟二毛火葉放在70-80℃的焙爐上,具體操作是兩手手心相對,大拇指朝上翹起,四指併攏微彎,構成圓筒狀,捧起茶葉離爐面16.5-20厘米搓制,如此反覆,待搓到茶條呈圓柱狀,色澤油綠,約七分干時即進入下一階段。第二階段目的在於蒸恩施玉露干水分、固定外形。採用摟、搓、端、抽(或扎)四大手法,更換交替,直到乾燥為止。「摟」是緊接第一階段懸手搓的方法進行的,具體做法是兩手相對提起,手腕略向外彎曲,兩手如撈機制麵條一樣,把茶條摟攏,並稍用力。克箍茶條,使少量茶葉從虎口和小指邊角吐出,以理順茶條,做成「茶墩」。「茶墩」高約6.6厘米-10厘米,便於搓制。「搓」是在摟的基礎上連貫使用的。四指第一節微彎曲,形成勾狀,壓在爐面少量茶葉上固定不動,與爐面形成70-80°角,右手順勢將理順的「茶墩」帶上左手手掌,大拇指翹起,四指併攏,向右前方搓出,使茶葉隨手滾動向前,約1/5的茶條從虎口和小指邊瀉涌而出,當搓至右掌心達彎曲的左指尖相對時,復用摟法做墩換手搓,如此反覆,左右交替。「端」是整理茶墩,換手搓茶的手段,其操作時緊接搓法,順手合抱茶墩,借勢端轉茶墩,以使茶墩內部疏鬆,茶條理順後,換手繼續搓茶。「抽」或稱扎,在茶葉較長或條子欠直的情況下,於摟、搓、端交替之間,兩手虎口相對,握住茶墩正中,以手臂為支點,向下用力抽扎茶墩,使茶條抽直,身骨較長的能扎短,以便做得更直。第二階段四大手法連續採用,不可分割。兩手交替,一摟一搓一端,間或採用抽扎的手法,反覆搓制,直到茶葉條索緊細、圓整、挺直、光滑呈鮮綠豆色時,從茶墩中抽出少許茶條冷卻後,手摺即斷,乾燥適度即可,整個整形上光過程時間約70-80分鐘。來自微信:edutea揀選是按玉露品級規格的要求,選出黃片、梗、果及非茶雜物等,然後分級包裝貯藏。價值功能硒量適中,茶樹鮮葉中的含硒量在0.03-4.1mg/kg ,成茶中硒的含量在0.08-0.12mg/kg ,各種茶類中絕大多數硒含量在0.1mg/kg以下。以整株茶樹而言:硒含量老葉>嫩葉,老枝>嫩枝,果殼>種子,葉片>枝幹,地上部>地下部。據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分析,該茶干茶含硒3.47毫克/千克,茶湯含硒0.01~0.52毫克/千克,符合富硒茶0.3~5.0ppm的人類消費要求。保健功能2杯恩施玉露茶(30ml)抗氧化能力相當於:225ml紅葡萄酒、7杯(1050)橙汁、12杯啤酒、5隻(750克)洋蔥、六隻(600克)蘋果。茶具有以下功效:抗氧化作用、提高免疫性、降血壓、預防冠心病、防、殺菌抗病毒、降血糖、預防糖尿病、抗癌抗突變等。品茗指南沖泡方法恩施玉露沖泡恩施玉露水溫在80°左右,用煮沸過的水少許沖入茶杯以濕潤茶葉,吸水後開始慢慢膨脹的茶芽,有如春筍破土,楊柳吐綠,潤物細無聲。懸壺高沖使細嫩的茶芽在杯中翻滾旋轉,上下沉浮。在熱水的沖泡下,茶芽舒展開來,慢慢沉降杯底,如雨下落,香氣清爽。湯色明亮。細看養眼透亮的潤澤,千姿百態的茶芽在玻璃杯中隨波晃動。品飲技巧慢品玉露,滋味醇和,淡而有味,回味甘甜,品飲一杯恩施玉露,慢品沁人心脾的回味,爵不爛摸不透捨不得的是玉露茶厚重的人文底蘊。由於綠色色澤通透,為了方便觀察茶葉的形態,茶水的色澤,一般選用透明圓筒玻璃杯,泡茶時,將少許茶葉置於杯中,將 85-90的開水沿杯壁緩緩倒入杯中,切記不要直接澆到茶葉上面。半分鐘後即可使用。選購鑒別恩施玉露按陳舊劃分:可分為新鮮綠茶和陳舊綠茶。按季節分:可分為春茶、夏茶和秋茶。按地域分:高山富硒綠茶和平地富硒綠茶。看茶型新鮮綠茶的外觀色澤鮮綠、光澤顯眼,聞有濃烈清新茶香;陳舊綠茶的外觀色稍黃暗晦、光澤不強,香氣不太明顯,有點若隱若現,如對茶葉用口吹熱氣,濕潤的地方葉色黃且乾澀,聞有冷感。來自微信:edutea春茶芽頭碩壯扁平、色墨綠、潤澤明亮,條索緊結、乾淨幹練;夏茶外形條索較粗松,色雜,葉片較大,葉芽木質分明;秋茶外形條索緊細、絲筋多、輕薄、色綠,沒有春茶幹練,沒有夏茶那麼大葉片。高山富硒綠茶外形條索厚重,色綠、富光澤;平地富硒綠茶外形條索細瘦、露筋、輕薄,色黃綠。視茶色新鮮綠茶泡出的茶湯色澤淺綠;陳舊綠茶泡出的茶湯色澤深黃。春茶泡出的茶湯色澤嫩綠,香氣濃;夏茶泡出的茶湯味澀,色澤濃綠;秋茶泡出的茶湯色淡,茶色黃綠。高山綠茶泡出的茶湯色澤綠亮;平地富硒泡出的茶湯色清淡。聞茶香新鮮綠茶有清香、蘭花香、熟板栗香味等;陳舊綠茶茶香沒有新鮮綠茶那麼濃烈,保存的不好的話,還會有各種雜七雜八的雜味,因為茶葉是很容易扯潮的。春茶香味濃烈,清新的茶香是綠茶的一貫給人的感覺。恩施玉露的春茶也不例外;夏茶香味稍微老道點,濃烈的多;秋茶就好比蠟炬成灰淚始乾的蠟燭,已經到了茶樹一年之類的最後一次成茶了,這個時候隨不如春茶那麼豐盛的營養,但也是最後的精華。高山綠茶香味持久;平地綠茶香味稍微平淡。茶味新鮮綠茶,滋味甘醇爽口;陳舊綠茶,味雖醇厚但不爽口。春茶味清香、清新爽口;夏茶茶湯青澀,味道多變,不過總的來說,還是茶味老道,比春茶較之醇厚,少了清新之氣;秋茶味道較之前面兩季稍平和,我個人覺得茶樹的最後一波衝刺的成茶,是最有品頭的,湯味微甜,香氣淡。高山茶葉茶香更持久,而且含硒量更多,滋味濃厚;平地富硒茶滋味醇和。葉底新鮮綠茶葉底鮮綠明亮;陳舊綠茶葉底陳黃欠明亮。春茶葉底柔軟明亮,底色鮮綠;夏茶葉底質硬,葉脈顯露,夾雜銅綠色葉子;秋茶葉底較之春茶粗壯,較之夏茶短小,葉底質柔軟,多銅色單片。高山富硒茶葉底明亮,葉質柔軟;平地富硒茶葉底葉片較硬,葉脈顯露。儲存方法恩施玉露儲存應密封放置於冰箱或冷藏櫃內,貯存溫度0~5°C。老竹大方茶,歷史上稱為竹鋪大方、拷方和竹葉大方,原產於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清涼峰區域(老竹鋪、三陽坑、金川一帶)加工工序為攤青、殺青、揉捻、做坯、整形、拷扁、輝鍋、整理乾燥等特定工藝製成的扁形綠茶,具有「色綠,香高,味醇,形似竹葉、扁伏光滑」的品質特點。歷史起源老竹大方是一種漢族傳統茶,由漢族茶農創製於明朝,清代已入貢茶之列, 創始於皖南徽州古歇老竹嶺已有四百多年的悠久歷史。名稱由來《款縣誌》記載,明代隆慶(1567年-1572年)年間,有一和尚名叫比丘大方,曾在徽州款縣南鄉老竹嶺之上的大方山創製大方茶。因其採制得法,製作精妙,其製品而售於國內者,有毛峰、頂谷大方等目。有云:大方茶以老竹嶺大方山產地而得名,故稱「老竹大方」,或云:為僧之創製,以大方和尚之名命茶。其形平扁光滑似竹葉,色深綠如鑄鐵,又有「鐵葉大方」之稱。產地分布老竹大方產於安徽歙縣東北部皖浙交界的昱嶺關附近,集中產區老竹大方有老竹鋪、三陽坑、金川,品質以老竹嶺和福泉山所產的"頂谷大方"為最優。與歙縣毗鄰的浙江臨安也有少量生產。[2]生長環境老竹大方茶產區境內多高山,屬天目山脈,北面的清涼峰海拔為1787米,產地山巒重疊,青峰插雲,崗崖縱橫,溪澗網布,海拔在1300米以上的有:老竹嶺頭、石坑崖上、翠屏山、黃平圩、福泉山、老人岩、仙人峰、鴨子塘等。茶樹多生於高崖石隙里和山間幽谷中。年平均溫度16℃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800毫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有機質多。品質特徵方茶按歷史沿革劃分成頂谷大方茶、清音大方茶和普通大方茶三個產品類別。老竹大方茶按品質分為:頂谷大方茶和普通大方茶。頂谷大方外形寬大扁平勻整,挺秀光滑,色澤暗翠綠微黃,芽藏不露披滿金色茸毫。湯色清沏微黃,香氣高長有板栗香,滋味濃醇爽口,葉底嫩勻,芽顯葉肥壯。普通大方品質特徵:挺直光滑和龍井相似,但較肥壯。外形色澤深綠褐潤似鑄鐵,形似竹葉,稱為鐵色大方,又叫竹葉大方。湯色淡黃,香氣濃烈略帶板栗香,滋味濃純爽口,葉底嫩勻而帶黃綠。栽培技術栽品種為柿大茶,為有性系灌木型大葉類,晚生種,遺傳性狀為二倍體;植株形態為大小適中,樹姿半張,分枝較為稀,節間相對較短,葉片稍向上著生,葉片較為肥厚,葉橢圓形似柿葉,葉色深綠,富光澤,葉脈呈「紅絲線」特點,葉面隆起,葉齒稀銳,葉質厚軟,芽葉淡綠色,茸毛密,一芽三葉百芽重49.3克,花冠直徑3.3厘米,子房茸毛中等,種徑1.5厘米,種子百粒重91.0克。從品種的生長發育情況看,芽葉的生育能力較強,持娕性好,發芽勢較為規整齊勻,一芽三葉盛期一般在四月下旬,產量中等,畝產100公斤左右。春茶一芽二葉干樣約含茶多酚23.2%,兒茶素總量13.6%,咖啡鹼含量4.0%,是典型的鮮爽型綠茶適製品種。採制技術要求:「頂谷大方」一定要在春季穀雨前採制,其標準是一芽二葉初展,長度約3厘米左右,每斤鮮葉約有3000-4000個芽頭。鮮葉加工前要進行選剔和薄攤。一般大方於穀雨到立夏之間採制,標準是一芽二、三葉。大方茶的炒制過程分:殺青、揉捻、做坯、整形和輝鍋等五道工序。殺青鍋型較小,投葉量較少,炒法與炒青基本相同,程度掌握比炒青殺青稍嫩一些。揉捻傳統製法多用手揉,除頂谷大方不起鍋揉捻直接以「靠鍋青」做法外。一般都用中小型揉捻機。揉捻時間與加壓技術依照葉質而定。嫩的芽葉只稍加揉捻不加壓力,以保持葉質扁平挺直。較大的鮮葉多趁熱揉捻。為保持大方外形扁平光滑要求,一般揉捻時間較短,壓力不要過重,使茶葉略呈條形即可。做坯一般多用口小腹大底深有彎肚的斗鍋,俗稱「五桶鍋」。做坯,目的在於蒸發水份,初步理條整形。鍋溫120-140C,投葉量每鍋投坯葉4-5斤,過多一手抓不了,過少一手抓不緊,不便操作。下鍋後初以雙手勤翻快抖,促使水份大量發散,抖散團塊。炒坯10-」分鐘後約四、五成干,葉不粘手時,在鍋內靠鍋壁塗抹一點菜油或.豆油,使鍋壁光滑,稍加翻炒後,即改換手勢做坯。做坯主要炒法是用手掌沿鍋壁上下烤拍,促使形成扁條,做到水份揮發基本扁平緊直。做坯即告段落,進入轉換整形階段。但也可將坯起鍋稍加攤放滲透回軟後,再行整形。整形又稱烤扁,鍋溫90-100℃,投入茶坯約二斤左右,伸直手掌緊貼茶坯在鍋壁上下扳烤搭起,貼鍋壁邊翻邊滾理順茶條,用手掌向鍋壁拍打茶坯,逼使葉條更為挺直扁平,約經25-」分鐘使茶坯緊直平扁定形(似韭菜邊)。煇鍋是炒制大方最後一道工序。將鍋溫降低到60-70℃,每鍋投量炒制手法與整形相同,但動作要輕要慢,隨茶烤盪促進光潔,防止斷碎,磨炒到含水份S-6%時,足干後起鍋即為毛茶。冷攤後裝罐密封倉儲。主要品種老竹大方按品質分為頂谷大方和普通大方。老竹大方茶還可精製加工窨製成「花大方」,如「珠蘭大方」、「茉莉大方」。主要成分標準老竹大方茶主要成分表項目指標水分/(%)≤7.0水浸出物/(%)≥36總灰分/(%≤6.5碎末茶/(%)≤3.0保健功能頂谷大方對改善血液循環、防止人體膽固醇升高,血管硬化和心肌梗塞有顯著效果。老竹大方中的茶多酚有助於延緩衰老茶多酚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體自由基的清除劑。有阻斷脂質過氧化反應,清除活性酶的作用。品茗指南沖泡方法第一步:燙杯,以利茶葉色香味的發揮。第二步:燙杯之後,先將合適溫度的水沖入杯中,然後取茶投入,不加蓋。此時茶葉徐徐下沉,干茶吸收水分,葉片展開,現出芽葉的生葉本色,芽似槍葉如旗。第三步:一段時間之後,茶湯涼至適口,即可品茶。此乃一泡。茶葉評審中,以5分鐘為標準,茶湯飲用和聞香的溫度均為45-55C。若高於60C,則燙嘴也燙鼻;低於40C,香氣較低沉,味較澀。這個時間不易控制。如用玻璃杯,一般用手握杯子,感覺溫度合適即飲;如用蓋碗,則稍稍倒出一點茶湯至手背以查其溫度。完全依靠經驗,所以實踐是最重要的。第四步:第一泡的茶湯,尚餘三分之一,則可續水。此乃二泡。如若茶葉肥壯的茶,二泡茶湯正濃,飲後舌本回甘,齒頰生香,餘味無窮。品飲技巧浸潤茶一般沖泡時老竹大方與水的比例以1:50為宜,水太多則茶湯太淡,茶太多則茶湯苦澀。老竹大方的茶葉大多比較嫩,所以水溫控制在85~90℃為宜。來自微信:edutea沖泡茶約浸潤30秒後開始沖泡茶。用「鳳凰三點頭」法,即高懸水壺使流水富有衝擊力和曲線的優美,最後柔緩地點三次,而且沖泡時要把握好量,茶湯宜占茶杯的十分之七,意為「七分茶,三分情」。賞茶韻在沖泡茶的過程中,品茶者可以觀察到茶葉在杯內上下翻湧的輕盈姿態、茶湯顏色均勻度的變化,感受茶煙的升騰彌散,香氣洋溢的怡然,以及最終茶葉徐徐沉澱杯底淡然,領略綠茶的超然風姿。選購技巧編輯老竹大方屬於綠茶,其選購主要參照外形、色澤、葉底、湯色、滋味、香氣等。外形:綠茶的種類不同,外形差別大。眉茶條索勻均,整潔光滑;珠茶顆緊結,滾圓如珠,重實;烘青、毛峰茶條索緊結、白毫多。色澤:珍眉呈綠色且帶銀灰光澤,珠茶深綠而帶烏黑光澤,炒青碧綠青翠,烘青呈綠帶嫩黃色,瓜片翠綠。葉底:明亮、細嫩、厚軟,呈嫩綠色,葉背有白色茸毛。湯色:湯色清翠碧綠而透明清澈。滋味:茶湯濃醇鮮爽,回味帶甘。香氣:有清香,屯綠有板栗香,舒綠有花香;蒸青有紫菜香。等級標準老竹大方茶按其感官品質高低依次分為:特級、一級為頂谷大方;二級為清音大方,三級、四級為普通大方。每級茶應分設實物標準樣,每三年更換一次。鮮葉標準老竹大方的鮮葉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到一芽五葉初展。老竹大方茶鮮葉質量分級要求特級芽葉勻齊肥壯,1 芽 1 葉初展比例≥90%一級芽葉完整較勻齊,1 芽 1 葉初展至 1 芽 2 葉初展,1 芽 1 葉比例≥70%二級芽葉完整勻凈,1 芽 2 葉初展至 1 芽 3 葉初展,1 芽 2 葉比例≥70%三級芽葉完整較勻凈,1 芽 3 葉初展至 1 芽 4 葉初展,1 芽 3 葉比例≥50%四級芽葉基本完整,有嫩的對夾葉,1 芽 3 葉至 1 芽 5 葉初展,1 芽 4 葉比例≥50%以上資料來源於[1]感官標準項目特級一級二級三級四級外形扁平勻齊;挺直光潤;色綠微黃;毫稍顯扁平勻整;挺直光滑;色綠微黃;毫隱扁平,稍有寬扁條;挺直;綠稍深;稍有片扁平尚整,有寬扁條;色深綠;有青片尚扁平整,寬扁條明顯;色暗綠;有青、碎片香氣香氣高長,栗香或花香香氣高長,栗香香高純正純正較純正湯色嫩綠明亮黃綠明亮黃綠亮黃綠較亮黃綠滋味鮮醇,回味甘爽醇厚爽口醇厚濃厚尚濃厚葉底嫩勻,芽葉壯實成朵較嫩勻,芽壯成朵綠明亮,尚成朵,有單片尚綠明,有青張暗綠,青張略多其他無霉變,無劣變,無污染,無異味要求潔凈,不得添加任何人工色素和香味物質儲存方法應貯存於清潔、乾燥、無異氣味的專用倉庫中,並用木架子架空離地面 25 ㎝ 以上。倉庫周圍應無異氣味污染源。貯存倉庫不得使用化學合成的殺蟲劑、滅鼠劑及防霉劑。老竹大方茶的保質期一般不低於 12 個月。西山茶又名棋盤茶、棋盤仙茗,是原產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平市西山寺的綠茶,素有「山有好景,茶有佳味」之說。在《中國名茶志》廣西篇中有陳愛新寫有「桂平西山茶志稿」。西山茶條索緊細勻稱,苗峰顯露,色澤青黛,湯液碧綠,獨具風味,被公認為綠茶中的上乘佳品。用西山乳泉水沖泡尤為清香爽口,提神消乏。西山茶除銷產地外,還遠銷香港、澳門和南洋等地。2009年,西山茶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常飲西山茶,有健脾壯身的作用。西山栽茶始於唐代,明代時已享有盛名。在清朝被列為全國二十四隻名茶之一,歷史上曾為貢品,清光緒《潯州志》寫道:「西山茶以嫩、香、鮮為特色據民國《桂平縣誌》記載西山茶,出西山棋盤西山茶石乳,泉井右觀問岩下,低株散植:綠葉鋪蕖,根吸後髓,葉映朝暾,故味甘艘而芬芳,炎無暑潛,避地禪房,取乳泉水煮之,朴去俗塵三斗,杭州龍井未能逮比。」據《廣西農業史稿》載:「西山茶原出西山寺小葉種茶,相傳寺僧從江南引進。」西山茶開始栽植在棋盤石旁,數量很少。直至解放初期,產量只有十多公斤,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有一定的發展,從1952年,1955年和1961年西山冼石庵釋寬能,昌慧法師親手採制西山茶寄送毛主席,每次毛主席都讓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室回信表示感謝,鼓勵搞好生產,提高茶葉產量和質量。新中國成立後,西山茶有一定程度的發展,加工工藝進一步提高:1996年西山茶以96.9分被商業部評為名茶;但是桂平市西山作為國家重點名勝風景區,西山歷史名茶遠遠不能滿足旅遊消費者的需要,原有茶園面積只有100多畝,茶缺叢多,枝條衰老,苔蘚地衣為害重,種群混雜。芽葉萌發少,季節遲.採摘批數少,產量低,1992年西山茶只有2000多公斤,產值40萬元。據估算西山茶年社會銷售量在18萬公斤左右,為了恢復和發展西山歷史名茶,適應風景區旅遊發展需要,從1993年春開始至1994年,用兩年時間,西山茶場以福雲6號、福鼎大毫」為主的無性系良種茶苗改造舊茶園,新建無性系品種茶園130畝,保留原西山群體種老茶園22畝,通過改造舊茶,發展新茶園,西山茶產量產位大幅度遞增。來自微信:edutea其茶色暗綠而身帶光澤,索條均稱,苗峰顯露,纖細勻整,呈龍捲狀,黛綠銀尖,茸毫蓋鋒梢,幽香持久。湯色淡綠而清澈明亮,葉底嫩綠明亮。滋味醇和回甘鮮爽,茶味獨具特色,春茶清香,夏茶梨香,秋茶醇香,冬茶蓮香,經飲耐泡,飲後齒頰留香。生態環境產區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平市,最高山岩海拔700米左右。山中古樹參天,綠林濃蔭,雲霧悠悠,潯江水色澄碧似錦。乳泉昌瑩,冬不調,夏不溢。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茶樹多生長在山腰的奇峰怪石間。確是茶樹生長的理想環境。其適宜生長在日照時短、漫射光多、無工業污染、松樹林環抱的高山和丘陵地帶。要求年平均氣溫21.4℃左右,年平均無霜期在337d以上,年降雨量在1300~2400mm年平均相對濕度79.5%。生長以以砂質紅黃壤土及其變種土壤為宜。pH值4.5~6.5。製作工序西山茶炒制技術精湛。採用手工炒制,在潔凈光滑的鐵鍋內進行,全程採用抖、翻、滾、甩、拉、拉、捺等多種手法。炒制時按原料老嫩、含水程度、鍋溫高低及各工序的工藝要求不斷變換手法,達到西山茶色、香、味、形的要求。其主要工藝分:攤青、殺青、揉捻、初炒、烘焙、復炒等工序。採摘勤采嫩摘是西山茶的採摘特點。2月底或3月初開採,一直採到11月份,一年採茶20~30批,採摘標準為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初展,長度不超過4厘米。要求芽葉大小、長短、色澤均勻一致,保持芽葉完整新鮮。通常炒制500克特級西山茶,需采4萬個左右芽葉。攤青攤青是西山茶農抄制西山茶的傳統經驗。通過攤青,散失部分水分,有利於做形和色、香、味的形成。通過攤青處理的成品,茶味醇和,茶香鮮爽,色澤翠綠,葉底明亮。攤青時間因氣溫高低而異,一般春茶攤青7~8小時;夏茶3~4小時。春茶以失水減重10%左右為宜;夏茶以失水減重量68%為宜。殺青鍋溫180℃左右,投入攤青葉100克左右,炒12分鐘後,將鍋溫降至100℃左右。當葉質柔軟,折梗不斷,清香顯露,即起鍋揉捻。歷時45分鐘。揉捻手工揉捻,揉緊茶條。成條率達90%以上為宜。歷時20分鐘左右。初炒目的是做形和失水。當鍋溫到60~80℃,投入揉捻葉400克左右,運用抖、翻、滾、拉、捺等手法邊做形邊蒸發水分。揉捻葉下鍋後先翻炒至手感熱時,再抖散水分。當干度達七成干時,改用滾、拉、捺手法,使條索緊細勻整。當干度達八、九成干時,起鍋抖散,上篩烘焙。烘焙採用烘爐進行。烘爐上設置多層烘篩,篩面上墊上透氣性的棉紙紙或紗布,將茶葉薄攤在紗布或紙上,攤葉厚度1.5~2.0厘米。烘溫先高後低,開始溫度約80℃左右,後降為40℃左右,烘至足干下烘冷卻。揀剔篩分,揀去莖梗、分清粗細。按級別、大小分級貯藏。復炒復炒是高級西山茶出售前的必需工序。通過復炒達到提香的目的。復炒鍋溫40~60℃,投葉量每鍋250克左右,炒至茶香顯揚,茶葉足干時起鍋攤涼,包裝出售。栽培技術栽培方法宜選擇冬季或早春進行。採用雙行雙株方法種植。按設定的密度定植(種植前茶苗根系要沾黃泥漿)。回填土壓緊至根莖處離土表距離3~4cm左右。根系離底肥10cm以上。澆足定根水,再覆1層鬆土。種植後茶苗應有防晒措施。管理養護根據土壤理化性質、茶樹長勢、設計產量、制茶類型和氣候等條件,確定合理的肥料種類、數量和施肥時間,實施茶園平衡施肥,防止茶園缺肥和過量施肥。施肥以有機肥料為主,不施或少施化學肥料。於當年秋季開溝深施基肥,深度為20cm以上,一般施餅肥300~450kg/hm2或專用有機肥300~450kg/hm2。根據土地條件,配合施用磷肥、鉀肥或其他所需的肥料。病蟲防治根據桂平西山茶的鮮葉要求嫩、鮮、綠的特點。分批多次及時採摘,主采單芽或一芽一葉初展原料,及時摘凈嫩葉,抑制病蟲害發生。秋季結合施基肥,進行茶園深耕,減少翌年在地中越冬的鱗翅目和象甲類害蟲的蟲密度。將茶園根際附近的落葉及表土清理至行間深埋,有效防止落葉中的病源菌傳播和表土中的害蟲越冬。嚴格控制化學農藥的使用。提倡物理、生物防治,如燈光誘殺、施放捕食蟎防治等,減少農藥使用,不得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農藥。保護狀況2010年,經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審核通過,決定從2010年5月24日起,對西山茶實施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保護範圍西山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平市所轄行政區域。專用標誌西山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平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廣西壯族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西山茶的法定檢測機構由廣西壯族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獲得榮譽西山茶曾在1982年和1984年兩次被評為全國名茶。1984年參加了美國芝加哥博覽會展出,1986年9月,在全國名茶評比會上,被公認為綠茶中的上乘佳品,1988年參加了新加坡博覽會展出和日本名古屋中國名茶展覽,均得到了一致好評。1990年,西山茶被商業部再次評為名茶。1991年,西山茶在杭州國際茶文化博覽會授予優品獎。1998年,參加北京國際名茶、茶文化展覽會,經專家評審榮獲名茶「推存產品」。 1999的參加北京國際農業博覽會榮獲「名牌產品」。 2000年度榮獲廣西區「優質產品」稱號。2001年榮獲「中茶杯」二等獎。主要產品有「棋盤石」牌西山茶、西山白毛尖等。來自微信:edutea茶葉文化傳說在民間,西山茶留傳著一則傳說。古時,有個樵夫,在棋盤石上看見穿黑、白、藍衣的三位老翁品茗拆棋。樵夫是個棋迷,看見棋局是名局《三仙會舍》,便多嘴說了幾步著法,三老翁見是棋友,便請一邊喝西山茶茶細品棋路。樵夫這才察覺自己口出狂言,幾位老翁走的均是「仙著」。正懊悔間,幾位老翁毫不介意,只問樵夫喜不喜歡此茶,樵夫醒悟,知此茶絕非人間所有,忙道:「真是仙茗」。老翁們看其意誠,給予一把茶種,叫在棋盤石上種植。說罷升空而去。樵夫才知道遇到仙人,立刻把茶種種下,趕快回家。回到村中,發現使用的柴斧木柄已經腐朽,村人竟無相識。細問後,村人說,祖上的祖上上山砍柴未歸,後來不知去向。樵夫恍然大悟,明白「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便帶領村人尋路尋到棋盤石處,已是茶樹粗簇簇,葉綠枝茂,故稱之為「仙茶」。[5]神話傳說,西山有一塊巨大的棋盤石,周圍樹木遮天,是避暑勝地,神仙也常來此遊玩。一天,東天大仙和西天大仙來此下棋,雙方商定,輸棋者受罰,對勝者的要求必須照辦。兩人下了很久,不西山茶分勝負。這時兩人口都渴了,西天大仙便吹口氣,變出了一杯香茶;東天大仙也吹了口氣,變出了一杯泉水。兩人你喝水,我飲茶,西天大仙正被香茶陶醉時,被東天大仙乘機將了他一軍,西天大仙輸了。這裡正巧走來幾位和尚,問兩位大仙是何物如此清香,得知原來是香茶。東天大仙便罰西天大仙把茶種撒在這裡,讓這山坡上長出香茶,供人們享 用。只見西天大仙吹了口氣,無數茶種紛紛撒落在山上。東天大仙接著吹了口氣,許多泉眼也相繼落在這裡,湧出了泉水,泉水色白似乳,眾人齊聲喊道:「乳泉!」乳泉育仙茶,茶樹旺盛生長,茶芽齊發,香氣濃郁。後來眾人都說,西山茶是仙人所賜,所以格外香甜。白牡丹茶產於福建省福鼎市、政和縣等地,是中國福建歷史名茶,屬於白茶類;白牡丹外形毫心肥壯,葉張肥嫩,葉色灰綠,夾以銀白毫心,呈「抱心形」,葉背遍布潔白茸毛;沖泡後毫香鮮嫩持久;滋味清醇微甜;湯色杏黃明亮或橙黃清澈;葉底嫩勻完整,葉脈微紅,佈於綠葉之中,有「紅裝素裹」之譽;白牡丹按其製作的原料可分為政和大白茶、福鼎大白茶及水仙白茶。白牡丹的製作工藝很簡單,只有萎凋和焙乾兩大工序。採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為原料,經傳統工藝加工而成。其葉張肥嫩,葉態伸展,毫心肥壯,色澤灰綠,毫色銀白,毫香濃顯,清鮮純正,滋味醇厚清甜,湯色杏黃明凈。具有祛暑、通血管、明目、抗輻射、解毒之功效。 白茶主要品種有白牡丹、白毫銀針。因其綠葉夾銀白色毫心,形似花朵,沖泡後綠葉托著嫩芽,宛如蓓蕾初放,故得美名白牡丹茶。白牡丹屬白茶類,它以綠葉夾銀色白毫芽形似花朵,沖泡之後綠葉托著嫩芽,宛若蓓蕾初開,歷史發展白牡丹在公元1922年前創製於建陽水吉。據當地老農反映,原產地在大湖。水吉原屬建甌縣。據《建甌縣誌》載:白毫茶出西鄉、紫溪二里……廣袤約三十里。白牡丹為福建特產,1922年政和開始製造白牡丹遠銷越南,現主銷港澳及東南亞地區,有退熱祛暑之功,為夏日佳飲。白牡丹在1922年以前創製於建陽水吉,1922年以後,政和縣開始產制白牡丹,成為白牡丹主產區。20世紀60年代初,松溪縣曾一度盛產白牡丹。現在白牡丹產區分布在政和、建陽、松溪、福鼎等縣市 。自然地理產地白茶是業內的統稱,具體分為:以大葉種為原料的傳統工藝製作是為白牡丹茶;以小葉種為原料的傳統工藝製作是為貢眉;以大葉種或是小葉種片茶為原料的是為壽眉;以新工藝製作是為新工藝白茶。白牡丹茶的主產地在福建省政和縣,採用福安大白茶、政和大白茶為主要原料。這種茶身披白茸毛的芽葉成朵,宛如一朵朵白牡丹花。閩北建陽以生產貢眉為主,因為是小葉種品種,茶葉外形沒有白茸毛,毫芽不顯。閩東福鼎以生產新工藝白茶為主,在白牡丹茶葉製作的基礎上萎凋的時間減少、再經過輕微揉捻、產生輕微發酵,外形略帶曲卷 。品質特徵白牡丹,以綠葉夾銀白色毫心,形似花朵,沖泡後綠葉托著嫩芽,宛若蓓蕾初放,故名。1922年以前創作於福建省建陽縣水吉鄉。1922年政和縣亦開始製作,漸成為本品的主產區。目前產區分布於政和、建陽、松溪、福鼎等縣。其原料采自政和大白茶、福鼎大白茶及水仙等優良茶樹品種,選取毫芽肥壯、潔白的春茶加工而成。本品採用福建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為原料,經傳統工藝加工而成。其葉張肥嫩,葉態伸展,毫心肥壯,色澤灰綠,毫色銀白,毫香濃顯,清鮮純正,滋味醇厚清甜,湯色杏黃明凈。白牡丹外形毫心肥壯,葉張肥嫩,呈波紋隆起,芽葉連枝,葉緣垂卷,葉態自然,葉色灰綠,夾以銀白毫心,呈「抱心形」,葉背遍布潔白茸毛,葉緣向葉背微卷,芽葉連枝。湯色杏黃或橙黃清澈,葉底淺灰,葉脈微紅,香味鮮醇。白牡丹沖泡後,碧綠的葉子襯托著嫩嫩的葉芽,形狀優美,好似牡丹蓓蕾初放,十分恬淡高雅。沖泡後綠葉襯嫩芽,宛如蓓蕾初綻花朵,絢麗秀美;滋味清醇微甜,毫香鮮嫩持久,湯色杏黃明亮,葉底嫩勻完整,葉脈微紅,佈於綠葉之中,有「紅裝素裹」之譽。製作工序製造白牡丹的原料主要為政和大白茶和福鼎大白茶良種茶樹芽葉,有時採用少量水仙品種茶樹芽葉供拼和之用。製成的毛茶分別稱為政和大白(茶)、福鼎大白(茶)和水仙白(茶)。用於製造白牡丹的原料要求白毫顯,芽葉肥嫩。傳統採摘標準是春茶第一輪嫩梢採下一芽二葉,芽與二葉的長度基本相等,並要求「三白」,即芽及二葉滿披白色茸毛。夏秋茶茶芽較瘦,不採制白牡丹。白牡丹的製造不經炒揉,只有萎凋及焙乾兩道工序,但工藝不易掌握。萎凋以室內自然萎凋的品質為佳。採下芽葉均勻薄攤於水篩上(一種竹篩),以不重疊為度,萎凋失水至七成干時兩篩並為一篩,至八成半干時再兩篩並為一篩,萎凋至九成五干時下篩,置烘籠中以90 --100℃溫度焙乾,即為毛茶。精製工藝比較簡單,用手工揀出梗、片、蠟葉、紅張、暗張後低溫焙乾,趁熱拼和裝箱。烘焙火候要適當,過高香味欠鮮爽,不足則香味平淡。白牡丹兩葉抱一芽,葉態自然,色澤深灰綠或暗青苔色,葉張肥嫩,呈波紋隆起,葉背遍布潔白茸毛,葉緣向葉背微卷,芽葉連枝。湯色杏黃或橙黃,葉底淺灰,葉脈微紅,湯味鮮醇。其製作工藝關鍵在於萎凋,要根據氣候靈活掌握,以春秋晴天或夏季不悶熱的晴朗天氣,採取室內自然萎凋或復白牡丹茶式萎凋為佳。採摘時期為春、夏、秋三季。其中採摘標準以春茶為主,一般為一芽二葉,並要求「三白」,即芽、一葉、二葉均要求有白色茸毛。白牡丹葉態自然,色澤呈暗青苔色,葉背遍布潔白茸毛,湯色杏黃或橙黃,湯味鮮醇。精製工藝是在揀除梗、片、蠟葉、紅張、暗張進行烘焙,只宜以火香襯托茶香,保持香毫顯現,湯味鮮爽。待水分含量為4~5%時,趁熱裝箱。成品毫心肥壯,葉張肥嫩,呈波紋隆起,葉緣向葉背捲曲,芽葉連枝,葉面色澤呈深灰綠,葉背遍布白茸毛;香毫顯,味鮮醇;湯色杏黃或橙黃清澈;葉底淺灰,葉脈微紅。其性清涼,有退熱降火之功效,為夏季佳飲。主要出口港澳地區[3]。價值功能主要功效有潤肺清熱的功效,常當藥用。且茶中富含人體所需的氨基酸、茶多酚、礦物質、多種維生素及鋅、硒等微量元素,具有生津止渴、清肝明目、提神醒腦、鎮靜降壓、防齲堅齒、解毒利尿、除膩化積、減肥美容、養顏益壽、防治流感、防禦輻射、防癌抗癌等諸多功效,是當今公認最安全又營養的綠色健康飲品。白牡丹茶屬白茶,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白牡丹茶葉是兩片葉子,中間有一葉芽,葉子隆起呈波紋狀,葉子肥嫩,邊緣後垂微卷,葉子背面布滿白色茸毛。沖泡後,碧綠的葉子襯托著嫩嫩的葉芽,形狀優美,好似牡丹蓓蕾初放,十分恬淡高雅。茶湯清澈呈杏黃色,茶味甘醇清新。價值屬性白牡丹屬白茶類,它以綠葉夾銀白色毫心,形似花朵,沖泡之後綠葉托著嫩芽,宛若蓓蕾初開,故名白牡丹。藥用價值常飲白牡丹茶,有退熱、祛暑之功效,為夏日佳飲。白牡丹茶令人精神愉悅、心曠神怡,且茶中富含人體所需的氨基酸、茶多酚、礦物質、多種維生素及鋅、硒等微量元素,具有生津止渴、清肝明目、提神醒腦、鎮靜降壓、防齲堅齒、解毒利尿、除膩化積、減肥美容、養顏益壽、防治流感、防禦輻射、防癌抗癌等諸多功效,是當今公認最安全又營養的綠色健康飲品。品茗指南沖泡方法1、杯泡法。用杯泡:用200ml的大杯(適宜各種材質,玻璃杯最宜),

白牡丹茶取5g白茶用90度開水先溫潤聞香再用開水直接沖泡,一分鐘後就可飲用。2、蓋碗法。用蓋碗:取3g的白茶投入中蓋碗,用90度開水溫潤聞香,然後像功夫茶泡法一樣,第一泡45秒以後每泡延續20秒,就能品到清新的口味。3、壺泡法。用壺泡:取7-10g的白茶投入壺中,用90度開水溫潤後用100度開水悶泡,45秒-60秒就可出水品飲,這樣可以品到清純中帶醇厚的品味。4、大壺法。用大壺:取10-15g的白茶投入壺中直接用90-100度開水沖泡。喝完直接加開水悶可以從早喝到晚,味道特別醇厚和清爽。飲茶禁忌1、一般來說,腎虛體弱者、心動過快的心臟病人、嚴重高血壓患者、嚴重便秘者、嚴重神經衰弱者、缺鐵性貧血者都不宜喝很濃的白牡丹茶。2、空腹的人不宜空腹喝白牡丹茶。3、老年人一般每人每天只要5克就足夠,老年人更不宜喝太多。飲多了就會「物極必反」,反而起不到保健的作用。選購技巧從「色、香、形、味」四個方面來介紹如何鑒別白茶的真偽、優劣。一、觀形首先是觀葉的「嫩度」:若葉的毫芽多且肥碩壯實,葉片肥大又嫩白,則表示「嫩度」高,為上品;若葉的毫芽稀少且瘦小纖細,則表示「嫩度」一般,品質次之;若葉片老嫩不均勻,或者嫩葉中間雜老葉的,則表示「嫩度」最差,品質也最差。其次是細觀葉的形態:若葉片平伏舒展,葉緣重卷,葉面有隆起波紋,芽葉連枝稍為併攏,葉尖上翹且不斷裂破碎的,品質最佳;反之,若葉片不是自然的平伏舒展,而是一種明顯人為的攤開、摺疊、彎曲的形態,則品質一般。然後是看葉的凈度:茶葉中只有嫩葉,不含其它雜質,則品質好。反之,若含有枳、老梗、老葉及蠟葉及其他雜質,則品質差。最後是看葉的底部:細觀葉底,若葉底勻整、肥軟、毫芽多且壯實、葉色鮮亮的,表明質量上品;反之,若葉底硬挺、毫芽破碎、顏色暗雜、焦葉紅邊的,質量較差。二、辨色首先是看芽葉的色澤:若毫芽的色澤銀白有光澤,葉麵灰綠或墨綠、翠綠的,則質量為上品;若頁面為鐵板色的,品質次之;若頁面為草綠黃、黑色、紅色,或者毫芽呈現蠟質光澤的,則品質最差。其次是看湯色:若泡湯後湯色呈現杏黃、杏綠且清澈明亮的,則為上品;反之,若湯色泛紅、暗渾的為差。三、聞香若細聞毫芽,香味濃烈顯著,清鮮純正的,則為上品;若香氣淡薄,或有青草臭味、或有陳腐發酵之感的為次品。四、品味細品茶茗,若茶味鮮爽、醇厚、清甜的,則為上品;若茶味粗澀、淡薄的,則為下品。貯存方法大批量白牡丹茶的存儲來自微信:edutea大型生產工廠、茶葉商店的茶葉貯存,數量都比較大,存儲方法與一般的家用儲存不同。因為量大,溫度、濕度、空間的控制都有所講究。1、冷庫貯藏以採用低溫、低濕、封閉式的冷庫貯藏為宜,其保鮮效果好而經濟。一般庫房要求溫度不超過5℃濕度控制在60%以下。建造一座容積丈180立方米的冷庫,可貯放茶葉1.5萬公斤。茶葉經8個月貯藏,品質基本不變,葉綠素含量是常規貯藏的2倍,維生素C含量是常規貯藏的4倍。2、石灰塊保藏法在不設冷庫的條件下,大批量高檔白牡丹茶,在收購以後暫不動用的,為防止質變,進行臨時性貯存,一般都採用石灰塊保藏法,利用石灰塊的吸濕性,使茶葉保持充分乾燥。其方法是選用口小肚大、不易漏氣的陶壇為裝茶器具。貯放前將壇洗凈晾乾,用粗草紙襯墊壇底。用白細布製成石灰袋,裝生石灰塊,每袋0.5公斤。將待藏茶葉用軟白紙包後,外扎牛皮紙包好,置於壇內四周,中間嵌入1隻~2隻石灰袋,再在上面覆蓋已包裝好的茶包,如此裝滿為止。裝滿罈子後,用數層厚草紙密封壇口,壓上厚木板,以減少外界空氣進人。家庭貯存白牡丹茶的方法1、石灰保鮮一般是先用牛皮紙或其它較厚實的紙(切忌用報紙等異味紙張)把茶包好,茶的水分含量不要超過6%(用手捻茶葉易成粉末時的含水量),然後將茶葉放在陶質壇罐的四周,中間放塊狀石灰包,石灰包大小視茶葉數量而定,再用軟草紙墊蓋壇四,減少空氣進入。石灰視吸濕程度每過2個月~3個月檢查一次,見塊狀石灰變為粉末時,及時更換。這樣一般可以保持6個月~10個月。如一時沒有塊狀石灰更換,也可用硅膠代替,當硅膠呈粉紅色時取出烘乾再用。2、冰箱保鮮當代社會,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冰箱已經成為大多數家庭的必備家電。利用冰箱保鮮茶葉是大部分家庭用來保鮮茶葉的最主要手段。不喝的白牡丹茶應該放進冰箱冷凍櫃進行儲藏。茶葉文化傳說這種茶樹是牡丹花變成的。在西漢時期,有位名叫毛義的太守,清廉剛正,因看不慣貪官當道,於是棄官隨母去深山老林歸隱。母子倆騎白馬來到一座青山前,只覺得異香撲鼻,於是便向路旁一位鶴髮童顏、銀須垂胸的老者探問香味來自何

白牡丹茶處。老人指著蓮花池畔的十八棵白牡丹說,香味就來源於它。母子倆見此處似仙境一般,便留了下來,建廟修道,護花栽茶。一天,母親因年老加之勞累,口吐鮮血病倒了。毛義四處尋葯,正在萬分焦急、非常疲勞睡倒在路旁時,夢中又遇見了那位白髮銀須的仙翁,仙翁問清緣由後告訴他:「治你母親的病須用鯉魚配新茶,缺一不可。」毛義醒來回到家中,母親對他說:「剛才夢見仙翁說我須吃鯉魚配新茶,病才能治好。」母子二人同做一夢,認為定是仙人的指點。這時正值寒冬季節,毛義到池塘里破冰捉到了鯉魚,但冬天到哪裡去采新茶呢? 正在為難之時,忽聽得一聲巨響,那十八棵牡丹竟變成了十八棵仙茶,樹上長滿嫩綠的新芽葉。毛義立即採下晒乾,說也奇怪,白毛茸茸的茶葉竟像是朵朵白牡丹花,且香氣撲鼻。毛義立即用新茶煮鯉魚給母親吃,母親的病果然好了,她囑咐兒子好生看管這十八棵茶樹,說罷跨出門便飄然飛去,變成了掌管這一帶青山的茶仙,幫助百姓種茶。後來為了紀念毛義棄官種茶,造福百姓的功績,建起了白牡丹廟,把這一帶產的名茶叫做「白牡丹茶」。鳳凰水仙,烏龍茶,原產於廣東省潮安縣鳳凰山區,相傳在南宋時期已有栽培,迄今已有900餘年歷史。鳳凰水仙成茶香氣特高,滋味濃郁甘醇,湯色金黃;制紅茶,香氣高,湯紅艷,呈「冷後渾」。歷史發展鳳凰水仙原產於廣東省潮安縣鳳凰山區。傳說南宋末年,宋帝趙昺南下潮汕,路經鳳凰山區烏崠山,口甚渴,侍從們採下一種葉尖似鳥嘴的樹葉加以烹制,飲之止咳生津,立奏奇效。從此廣為栽植,稱為「宋種」,迄今已有900餘年歷史。現在烏崠山尚存有300-400年老茶樹,被稱為宋種後代,最大一株名「大葉香」,樹5-8米,寬7.3米,莖粗34厘米,有5個分枝。產地分布原產廣東省潮安縣鳳凰山,相傳在南宋時期已有栽培。現樹齡逾200年者有2000多株。主要分布在廣東潮安、豐順、饒平、蕉嶺、平遠等地。20世紀50年代後,廣東省大面積栽培。海南、廣西、湖南、江西、浙江等省區有少量引種。生長環境鳳凰山區位於潮安縣東北部,東鄰饒平,北連大埔,西界豐順,四面青山環抱,海拔高度在1100米以上,最高的烏山高達1498米。屬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70C,最高35℃,最低零下2℃,霜期20~30天,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年降雨量為1900毫米左右,雨天年平均140天,相對濕度80%,土質多為黃壤土,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pH值為4.5-6,山高雲大,是茶葉的理想種植地。品質特徵具有獨特的天然花香,湯色澄明黃亮,碗內壁顯金圈,滋味濃醇鮮爽,葉底勻齊,青葉鑲紅邊。其泡茶方法也十分講究,用特製精巧的宜興小紫砂茶壺,用「若深珍藏「小瓷杯泡飲,茶多水少時間短。一泡聞其香;二泡嘗其味;三泡飲其湯。飲後令人釋躁平矜怡情悅性。暢銷泰國;新加坡等國家。栽培技術宜採用雙行單株或單行雙株條植,每667平方米植3000株左右。用①採摘標準為嫩梢形成駐芽後第一葉開展到中開面時為宜。過嫩,成茶苦澀,香不高;過老,茶味粗淡,不耐泡。採摘時間以午後為最好。②鮮葉曬青要薄攤,葉片不重疊。葉張含水量少、空氣濕度小時宜輕曬,反之宜重曬。曬後在室內涼青架上攤置1~2小時,攤葉厚度不要超過3厘米。優質產品多進行兩曬兩涼。涼青適度的葉子並篩堆置,四周高,中央低。③搖青與攤涼一般必須經過5~6次搖青。每次搖青結合攤涼1。5~2小時,後期攤涼要延長半小時左右。第三次起,根據青葉變化情況結合搖青50~100轉。④殺青先悶一下再揚炒,後悶炒,炒勻炒透。⑤揉捻操作先輕後重,必要時可進行復炒復揉。⑥烘焙分三次進行,第一次只烘至五成干,攤放1~2小時。第二次較低溫焙至七八成千,攤放6~12小時。第三次低溫焙至足干。主要功效茶功如神,早已為人們所知。唐代詩人盧全是這樣形容茶葉功效的:"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生平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膚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清風生。"宋代吳淑《茶賦》說:"夫其滌煩療渴,換骨輕身,茶茹之利,其功若神。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云:"茶苦而寒,陰中之陽,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烏龍茶是我國特種名茶,經現代國內外科學研究證實,烏龍茶除了與一般茶葉具有提神益思,消除疲勞、生津利尿、解熱防署、殺菌消炎、解毒防病、消食去膩、減肥健美等保健功能外,還突出表現在防癌症、降血脂、抗衰老等特殊功效。來自微信:edutea防癌症1998年6月15日《健康報》報道:不久前,由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研究所毒理和化學研究室副研究員韓馳和她的助手徐勇,進行茶葉在動物體內的抑癌試驗。他們分別給大白鼠喂安溪鐵觀音等五種茶,同時給予喂人工合成的純度大於99。8%的致癌物甲基卡基亞硝膠。三個月後,大白鼠食道癌發生率為42-67%,患癌鼠平均瘤數為2。2-3個。而未飲茶的大白鼠食道癌發病率為90%,患癌鼠平均瘤數為5。2個,五種茶葉抑癌效果為安溪鐵觀音最佳。降血脂烏龍茶有防止和減輕血中脂質在主動脈粥樣硬化作用。飲用烏龍茶還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紅細胞集聚,改善血液高凝狀態,增加血液流動性,改善微循環。這對於防止血管病變,血管內血栓形成均有積極意義。此外,體外血栓形成試驗,也表明烏龍茶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抗衰老1983年,福建省中醫藥研究所進行抗衰老試驗表明,他們分別加喂烏龍茶和維生素E的兩組動物,肝臟內脂質過氧化均明顯減少,這說明烏龍茶和維生素E一樣有抗衰老功效。人體試驗還表明,在每日內服足量維生素C情況下,飲用烏龍茶可以使血中維生素C含量持較高水平,尿中維生素C排出量減少,而維生素C的抗衰老作用早已被研究證明。因此,飲用烏龍茶可以從多方面增強人體抗衰老能力。1985年10月王澤農教授訪問安溪茶鄉時,賦詩一首,對安溪烏龍茶的保健功效作了高度的概括:安溪芳若鐵觀音,益壽延年六根清。新選名茶黃金桂,堪稱妙藥保丹心。久服千朝姿容美,能療百病體態輕。沸水沖泡法鳳凰水仙的原料採摘較遲,要等到茶樹新發的嫩芽抽成枝條,長到頂端出現駐芽後,才將枝稍的駐芽連同2到3片嫩葉採回加工,所以干茶的外形條索粗壯肥厚緊實,茶葉內含有的各種營養成分較豐富,沖泡後香高而持久,味濃而鮮醇,回甘快而強烈。它的沖泡要領有四點:其一是擇器很講究。要想領略鳳凰水仙的真香和妙韻,必須要有考究而配套的茶具。待客時沖泡器皿最好選用宜興紫砂壺或小蓋碗(三才杯)。杯具最好用極精巧的白瓷小杯(又稱若琛杯)或用聞香杯和品茗杯組成對杯。選壺時要因人數多少來選擇,壺以年代久遠的宜興老壺為佳。其二是器溫和水溫要雙高,這樣才能使鳳凰水仙的內質美髮揮得淋漓盡致。在開泡前先要用開水淋壺燙杯,以提高器皿的溫度。其三是沖泡用水要滾開(100℃),但卻不可「過老」。唐代茶聖陸羽把開水分為三沸:「其沸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緣邊如湧泉連珠,為二沸;騰波鼓浪,為三沸。」一沸之水還太嫩,用於沖泡烏龍茶勁力不足,泡出的茶香味不全。三沸的水已太老,水中溶解的氧氣、二氧化碳氣體已揮發殆盡,泡出的茶湯不夠鮮爽。惟二沸的水才能使茶的內質之美髮揮到極致。其四是品鳳凰水仙應「旋沖旋啜」,即要邊沖泡,邊品飲。浸泡的時間過長(俗稱座杯),茶必熟湯失味且苦澀。出湯太快則色淺味薄沒有韻。沖泡烏龍茶應視其品種、室溫、客人口感以及選用的壺具來掌握出湯時間。對於初次接觸的烏龍茶,溫潤泡後的第一泡可先浸泡15秒鐘左右,然後視其茶湯的濃淡,再確定時間長短。當確定了出湯的最佳時間後,從第四泡開始,每一次沖泡均應比前一泡延時10秒左右。好的烏龍茶「七泡有餘香,九泡不失茶真味」。冰水泡法按照傳統觀念,茶性寒,要熱飲,冷飲會傷脾胃。從現代衛生科學來看這些說法是片面的,且不說在歐美等國,冷飲是他們的愛好,就是在我國,民間也素有喝冷茶的習慣。鳳凰水仙中所含營養成分很多,有些要在較高的水溫中才能大量溶出,而有些在很低的溫度下即可溶解。泡冰茶所用的水溫低,茶水中含苦澀味的物質溶解的很少,所以冷開水沖泡鳳凰水仙更加鮮爽清甘可口,只是香氣和醇厚度稍差一些。泡冰鳳凰水仙的程序很簡單。1.備器。將一個可容1升水的白瓷茶壺洗凈備用。2.投茶。冰茶一般用於消暑,茶宜淡一些,一升容量的壺投茶10至15克即可。3.沖水。先沖入少量溫開水燙洗茶葉後把水倒掉,馬上沖入冷開水,水溫最好要低於20℃。4.冷藏。將沖滿冷開水的茶壺放入冰箱的冷藏室中存放,4個小時後即可倒出飲用。選購技巧(1)從茶葉的外形上來看,風凰水仙葉型較大,呈橢圓形,條索緊結。挺直肥大,葉面平展,前端多突尖,葉尖下垂似鳥嘴,故當地稱為「鳥嘴茶」。(2)從葉底看,鳳凰水仙葉底均勻整齊,肥厚柔軟,帶有紅包邊緣,葉腹黃亮。葉齒鈍淺。(3)從湯色和滋味來看,風凰水仙的成品茶湯色橙黃。清澈明亮,條碗內壁皿露金圈;製成紅茶,湯色紅艷潤澤,此外,鳳凰水仙味道濃醇甘甜,鮮爽滑潤,香氣馥郁濃烈。等級標準鳳凰水仙由於選用原料優次和製作精細程度不同,按成品品質依次分為鳳凰單叢、鳳凰浪菜和鳳凰水仙三個品級。採用水仙群體中經過選育繁殖的單叢茶樹製作和優質產品屬單叢級,較次為浪菜級,再次為水仙級。存儲方法冰箱保存茶葉置於乾燥、無異味、能密封的盛器瓶中放入冰箱的冷藏櫃中即可。如茶葉數量少而且很乾燥,也可用二層防潮性能好的薄膜袋包裝密封好,放在冰箱中。罐子存放茶葉裝入有雙層蓋的馬口鐵茶葉罐里,最好裝滿而不留空隙,這樣罐里空氣較少。雙層蓋都要蓋緊,用膠布粘好蓋子縫隙,並把茶罐裝入兩層尼龍袋內,封好袋口。保溫瓶法茶葉裝入乾燥的保溫瓶中,蓋緊蓋子,用白蠟密封瓶口。注意事項:茶葉在保存中的含水量不能超過5%(綠茶)-7%(紅茶),可先將茶葉炒干或烘乾,然後再收藏;而炒茶、烘茶的工具要十分潔凈,不能有一點油垢或異味;並且要用文火慢烘,要注意避免茶葉焦糊和破碎或被其它異味污染。茶葉保存最基本的求:一要乾燥,二要低溫(一般0-5℃較合適)。武當道茶,又因其武當太和山,亦名太和茶。道人飲此茶,心曠神怡,清心明目,心境平和氣舒,人生至境,平和至極,謂之太和,由此,成為名茶和貢品。道茶出自道人,道人傳承茶道,道茶與道人何以相緣?這得從道茶中蘊藏著多種藥用價值和道人注重養生修性談起。千餘年來,武當道茶之所以能夠盛名不衰,譽滿中外,貴在其品質優質。武當茶樹品種優良,土質好,氣候好,雨水適宜,茶葉肥壯內質好,稱之為仙山雲霧。有關醫學研究還表明,常飲綠茶,可以提高人體免疫系統的抗病毒感染能力,有益於抗衰老,延年益壽。有的中醫藥專家,則根據茶葉的藥效功能,選配一些植物類中草藥組成藥茶,飲用具有顯著的保健功效。在2010年10月北京武當道茶新聞發布會上,由國家農業部、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中國道教協會、中國茶葉博物館、中國地域文化研究會、湖北省茶葉學會等單位的知名專家和知名人士組成的專家評審組認為:武當道茶具有「形美、香高、味醇、有機茶」的產品內質和「養身、養心、養性、長壽茶」的文化特質,產品品質上乘,文化底蘊深厚,發展前景廣闊。妙用道茶妙用有其三:一是飲茶消病。茶,葯書上稱「茗」,俗話說,十道九醫,道人十分注重道茶的藥用價值,在仙山武當,古往今來,有不少道人飲茶消病;二是飲茶養生健身。飲茶能清心提神,清肝明目,生津止渴。在養身健身上是一個多功能的飲品;三是修身養性之用。道人打坐,講究「和靜怡真」,尤其是夜裡打坐,在靜坐靜修中,難免疲倦發困,這時飲茶,能提神思益,克服睡意,以及道人修身養性,飲道茶可品味人生,參破「苦諦」,沏杯好的道茶,飄香觀色,則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也是一種修身養性的妙用。來自微信:edutea武當道茶系明清貢品武當山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氣候條件,孕育了武當道茶良好的品質。地處北緯36度的武當山恰巧位於中國的肺部,夏季無酷暑,冬季無嚴寒,四季無大風,非常適宜茶樹生長,從而構成一個和諧之地。明代皇帝將武當山作為皇室國廟,組織全國20萬能工巧匠大興武當宮觀14年,武當道人將武當道茶作為貢品由派來監修武當的隆平侯張信、駙馬都尉沐昕及宮廷太監,將武當道茶作為貢品帶回宮廷。自明朝以來,武當道茶即作為貢品被皇帝獨自享用!2009年,武當道茶經專家評定為「湖北第一文化名茶」。八仙觀村宜種植茶葉據有關史書記載,古時植茶、制茶、飲茶在道觀寺廟風行,於是出現歷代名山大川道觀寺廟出名茶的現象。如碧螺春、武夷岩茶、武當道茶等就出自名山道觀寺廟。由於歷史的滄桑,武當茶樹在解放前夕,除深山中野生的茶樹外,樹齡上百年的家植茶樹所剩不多,武當道茶的製作工藝則也隱藏於道人或武當山民間。1984年,湖北省茶葉協會組織專家學者來武當山八仙觀等村,通過對八仙觀村的土壤、氣候、茶葉內質等進行考察論證,八仙觀村土地屬宜茶土壤,加之海拔高,植被好,相對濕度大,發展茶葉具有比較好的生態條件。於是,專家們撰寫出了關於建立武當山名茶基地的報告,省地市決定在武當山八仙觀村等建立名茶基地。於是,八仙觀村從1987年開始,在村書記王富國的帶領下,現已興建茶園3000多畝,成為湖北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和全省有機茶生產示範基地,1999年被農業部授予「中國道茶文化之鄉」。標誌地理標誌產品2010年8月,武當道茶榮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這是湖北省涵蓋面積最大的保護產品。武當道茶產自十堰市所轄的9個縣市區104個鄉鎮。生產武當道茶麵積3萬公頃,產量1萬噸,產值10億元。武當道茶生產的核心區是竹溪縣13個鄉鎮、竹山縣10個鄉鎮、武當山特區和丹江口市浪河鎮,共25個鄉鎮,面積2.2萬公頃。茶場說起武當道茶茶場,數武當八仙觀茶最著名。武當道茶茶場位於中國茶樹原產地的「巴山峽川」之角,世界著名道教聖地武當山之腰,國家中線調水源頭丹江口水庫之濱,吸仙山之靈氣,納碧水之潤澤,藏風聚氣,祥雲縈繞,生態良好,所產武當道茶品質獨特,深受消費者好評和客商青睞。湖北省茶葉協會組織專家學者來八仙觀等村,通過對八仙觀村的土壤、氣候、茶葉內質等進行考察論證,認定武當名山出名茶,結合綠化美化景區,撰寫出了關於建立武當山名茶基地的報告,丹江口市決定在武當山八仙觀村等建立武當道茶名茶基地。武當八仙觀茶葉總場是湖北省高檔有機茶生產示範基地,以武當道茶最為出名,據其獨特的制茶工藝,生產出了「武當銀劍茶」、「 武當針井茶」、「 武當太和茶」、「 武當奇峰茶」、「 武當功夫茶」五大系列武當道茶,經歐盟有機食品國際認證,同時獲得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產品暢銷海內外。傳說傳說八仙過海,慕名武當道茶,在老君堂盜來太上老君用煉丹般工藝製作的修性養生長壽道茶,八仙群聚在一片古茶樹下,煮茶品茗,茶醉得道,故建八仙觀。山民以這裡聚仙藏氣,慕名道人興茶,也世代植茶,成為盛產道茶而聞名的八仙觀村。茶文化武當道茶以「天人和一」的哲學思想,樹立了茶道的靈魂,表達崇尚自然,崇尚樸素,崇尚重生、貴生、養生的思想,徹悟茶道、天道、人道,表現對自然的回歸渴望「道法自然」的理念。以品味道茶,修性養生,追求長壽之道。古武當道人將茶道功夫作為道人必備的 「訟課、打坐、茶道」 三大功夫之一特徵緊細圓直,毫鋒披露,色澤烏潤,內質香高味濃的優良品質。起源四川省是我國茶樹發源地之一,茶葉生產歷史悠久。四川地勢北高南低,東部形成盆地,秦嶺、大巴山擋住北來寒流,東南向的海洋季風可直達盆地各隅。年降雨量1000--1300毫米,氣候溫和,年均氣溫 17--18℃,極端最低氣溫不低於-4℃,最冷的1月份,其平均氣溫較同緯度的長江中下游地區高2-- 4℃,茶園土壤多為山地黃泥及紫色砂土。周期茶園一般地勢較高,伏旱影響不大,十分宜茶生長。川紅工夫生產於川東南地區,即長江流域以南邊緣地帶,包括宜賓、江律、內江、涪陵四地區及重慶、自貢兩市所屬部分地區。這裡茶樹發芽早,比川西茶區早39--40 天,採摘期長40--60天,全年採摘期長達210天以 上。秋茶產量佔全年的26--30%。宜賓地區所產川紅,出口早,每年4月即可進入國際市場,以早、新取勝。川紅珍品——「早白尖」,更是以早、嫩、快、好的突出特點及優良的品質,博得國內外茶界的好評。1979年首批川紅工夫—級每噸售價7320美元,高於國內的同類同級的工夫茶價格, 並得到高度讚譽。川東北茶區的萬縣、達縣、南充及南部靠近長江沿岸各縣,氣溫較高,氣候與川東南茶區大體相似, 適合發展紅茶生產。50年代中期,先在宜賓、萬縣、達縣等地區10餘個縣的部分國營茶場試製工夫紅茶,逐步推廣,年產僅為3000餘擔,後逐步調整產區布局,主要集中在宜賓、筠連、高縣、珙縣四個縣生產工夫紅茶,1980年工夫茶的毛茶產量已達4萬餘擔,此後基本維持這一產量水平。川紅工夫 四川名片2013年6月6日—8日,「2013年《財富》全球論壇」首次在成都舉行。在「把四川名片遞給世界500強」評選活動,經大眾推薦和專家權威評審,選出了22個最具代表性的產品為「四川名片」。其中,茶葉產品3個,宜賓川紅茶業集團生產的「川紅工夫」紅茶榮登金榜,這是宜賓唯一一個代表「四川名片」的產品。宜賓的「川紅工夫」紅茶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已榮耀世界。作為「川紅工夫」正宗傳承者的川紅集團,其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宜賓茶廠,該廠是新中國最早成立紅茶外貿出口的茶業企業之一。1958年—1990年宜賓茶廠生產的四川工夫紅茶大量出口至前蘇聯和東歐國家。1958年,四川工夫紅茶曾作為羅馬尼亞國慶禮品專用茶,1985年在葡萄牙舉行的第二十四屆世界優質食品博覽會上,宜賓茶廠生產的四川工夫紅茶獲得了金質獎章,這是川紅的驕傲,更是宜賓的驕傲、中國的驕傲。外形川紅工夫外形條索肥壯圓緊、顯金毫,色澤烏黑油潤,內質香氣清鮮帶橘糖香,滋味醇厚鮮爽,湯色濃亮。葉底厚軟紅勻。川紅問世以來,在國際市場上享有較高聲譽,多年來暢銷蘇聯、法國、英國、德國及羅馬尼亞等國,堪稱中國工夫紅茶的後起之秀。所謂蘭貴人茶,其實就是人蔘烏龍茶,是由烏龍茶和人蔘粉精製而成,為了顆粒的緊結,有時會加入些食用粘合劑,就會出現泡了幾次了還是一粒粒的,泡不開 。蘭貴人是中國歷代宮廷供茶,是五百年前專給皇帝喝的貢品,有幾千年的歷史。蘭貴人原產地在我國台灣省,今在我國海南省也可以見到,它的學名叫做人蔘烏龍,色味清香、回味悠長,喝後口舌之中產生一種莫名其妙的香味,故稱為「蘭貴人」。蘭貴人是選用海南五指山綠茶為原料,加入本島特產的一種香草蘭和美國花旗參,以先進科學的方法精心配製而成,其口感香醇持久,外形緊結,參味融於茶中,飲後更具有生津止渴,神清氣爽,美容、養顏的功效;且對胃寒、胃脹氣,慢性胃炎起養胃、補胃的作用。加入7~8粒紅棗 燉來喝,對女性可補血,養顏,調節內分泌。久含干茶可去口氣,去異味。沖泡方法: 取5~10克,100℃沸水沖泡。五指山蘭貴人茶具有養顏駐容,生津止渴,使人神清氣爽之功效,既能吸收西洋參之滋養,又有烏龍茶的優雅清香,且香氣持久,實乃現代茶飲之佳品。品飲方法茶具用沸水沖燙後,取茶葉5克左右放入,用95℃以上沸水沖泡2—3分鐘後即可飲用;一次茶葉可連續沖泡3—5次。品質特點蘭貴人茶屬烏龍茶的添香加味茶,稱之複合茶或再加工茶。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已在福建、海南、雲南、廣東、廣西等地茶葉市場普遍流通。主要的產地在福建的安溪縣和海南省,經銷商多達幾百家,在海南的旅遊購物市場、雲南、福建、廣東的的茶葉批發市場銷量非常大。關於「蘭貴人」一詞的由來,民間有多個版本的傳說,但據考證,「蘭貴人」一詞來源於清朝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1836-1908),乳名蘭兒,安徽徽寧池廣太道道台惠征女。1851年以秀女被選入宮,號懿貴人,後提升為「蘭貴人」的稱號。因此「蘭貴人」一詞就由宮中傳自民間。1998年,中國南方的茶人根據衛生部《健康產品相關命名規定》、商品學、市場學及消費心理學,將這一種烏龍茶的添香加味茶俗成稱為而賦予了「蘭貴人茶」通用商品名稱,如同茉莉花茶、碧螺春等通用的茶葉商品名稱,在全國特別是在海南已成為暢銷的旅遊購物佳品。品質特點:外形捲曲緊結、重實、干茶色澤沙綠翠潤,香氣馥郁芳香,條索勻整,湯色褐綠清澈,香氣濃郁清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柔軟細膩。加工流程第一步:採用中小葉茶樹品種鮮葉→曬青→晾青→做青→殺青 →揉捻→初焙→復焙→復包裝→文火慢烤→揀簸等精緻工序製成的烏龍茶。第二步:採用烏龍茶為主要茶料,與天然的甘草粉、西洋參葉粉、桂花(或香草豆、玫瑰提取物)為添香的配料,混合攪拌並焙火乾燥提香而成。品質控制由於蘭貴人茶是根據中醫學和中藥學「五味」的理論而設計的。五味是指:辛、酸、甘、苦、咸不同滋味。既辛能發散、行氣。酸能收斂、收濕。苦能瀉下、燥澀、降逆,甘能補益,咸能軟堅散結。因此,品質控制要求:1、在蘭貴人茶的配料中主要有甘草粉和西洋參葉粉和添香的輔料,都必須是天然植物。在香氣添加部分各廠家可有所不同,有加桂花香、香蘭香、玫瑰香,其綜合香氣都大同小異;2、整個配香加味過程,必須按照食品衛生與安全的規定執行;3、蘭貴人茶的茶湯要求是微苦而回甘,或者是先苦澀而後甘,或是甘、苦而微酸或微澀,引用者引入茶湯後初入口覺得鮮醇可口,甘甜或甘澀適宜,並具有烏龍茶的醇厚和色澤,入咽後意味無窮。雲南紅茶簡稱滇紅,屬紅茶類。由漢族茶農創製於民國年間。產於雲南省南部與西南部的臨滄、保山、鳳慶、西雙版納、德宏等地。以大葉種紅碎茶拼配形成,定型產品有葉茶、碎茶、片茶、末茶4類11個花色。其外形各有特定規格,身骨重實,色澤調勻,沖泡後湯色紅鮮明亮,金圈突出,香氣鮮爽,滋味濃強,富有刺激性,葉底紅勻鮮亮,加牛奶仍有較強茶味,呈棕色、粉紅或薑黃鮮亮,以濃、強、鮮為其特色。製作採用優良的雲南大葉種茶樹鮮葉,先經萎凋、揉捻或揉切、發酵、烘烤等工序製成成品茶。1937年秋,馮紹裘和鄭鶴春兩位到雲南實地觀察並調查茶葉產銷情況,覺得鳳慶縣的鳳山有著很適合茶葉的生長自然條件,於是開始試製紅茶;通過努力,試製成功。茶葉條索肥實,湯色紅濃明亮,葉底紅艷發光,香味濃郁,為國內其他省小葉茶種所未見。在試製紅茶的期間,由於沒有現在這樣通暢的公路,機器設備必須在大理拆卸成零,用馬幫馱運到鳳慶,來回需費時半月。馬幫在金舵從大理至鳳慶之間的路程中有一條五尺寬的石板山路必須在江邊放下馱子,商人們乘竹筏而過,馬自己鳧水到對岸。為了試製成功,馮紹裘等人土法上馬,用木質揉桶,腳踏烘乾機,竹編烘籠等等,保證了試製工作的順利展開。1939年,第一批滇紅500擔終於試製成功了,先用竹編茶籠裝運到香港,再改用木箱鋁罐包裝投入市場。滇紅茶創製出來了,馮老先生終從眾人之意,定名「滇紅」;「滇紅」名茶就這樣誕生了。此後,滇紅茶產業年年向前發展,成為祖國茶葉生產上一朵璀璨的名茶之花;滇紅特級工夫茶,中國著名紅茶;其在前蘇聯、東歐各國和倫敦市場上享有崇高聲譽,是中國出口紅茶中售價高創匯多的佼佼者。產區分布滇紅主產區位於滇西南瀾滄江以西,怒江以東的高山峽谷區,包括鳳慶、勐海、臨滄、雙江等縣。生長環境產地的境內群峰起伏,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屬亞熱帶氣候,年均氣溫18~22℃,年積溫6000℃以上,晝夜溫差懸殊。年降水量1200~1700毫米,有「晴時早晚遍地霧,陰雨成天滿山雲」的氣候特徵。其地森林茂密,落葉枯草形成深厚的腐殖層,土壤肥沃,致使茶樹高大,芽壯葉肥,著生茂密白毫,即使長至5~6片葉,仍質軟而嫩,尤以茶葉的多酚類化合物、生物鹼等成分含量,居中國茶葉之首。產區環境雲南滇紅茶產區主要是雲南瀾滄江沿岸的臨滄、保山、思茅、西雙版納、德宏、紅河6個地州的20多個縣。雲南省並沒有四季之分,與江南地區的二十四節氣區分有天壤之別。每年十月底至次年五月受伊朗印巴地區和沙漠地區氣流影響,日照充足、空氣乾燥、降雨偏少,為明顯旱季。六月至十月初受赤道海洋西南季風和熱帶海洋東南季風影響,溫度高、濕氣重,降雨日多且量大,為明顯雨季。年乎均溫度攝氏17—22度,年平均降雨量1200—2000毫米之間,相對濕度在80%以上。土壤為磚紅壤與赤紅壤為主,PH值4.5—5.5之間,疏鬆腐質土深厚,有機含量特高。特別適合紅茶的生長。雲南紅茶雲南地處中國西南邊陲,地理位置在東經97°—106°,北緯21°9′—29°15′之間。主產茶區基本上分布在橫貫東西的北緯23°27′附近。這條在北回歸線附近不超過3o的緯度範圍內,被科學家稱為「生物優生地帶」。全省128個縣有120個縣產茶,23個重點茶產縣的海拔高度,均在1000—2000米之間。雲南有雨熱同季和乾涼同季的氣候特點,全年平均氣溫保持在15℃—18℃之間,晝夜溫差平均超過10℃以上。從3月初到11月底,一年可采9個月的茶葉。雲南六山五水構成山嶺縱橫,河谷淵深,錯綜複雜的地形地貌,這種帚形地系、水系,使雲南西北高東南低,即可抵擋西北大陸性氣候的入侵,又可接受來自印度洋、太平洋溫暖季風,隨地形產生溫度水平、垂直的變化,形成獨特的高原氣候和山地氣候。茶區山巒起伏,雲霧繚繞,溪澗穿織,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多紅黃壤土,腐殖質豐富,具有得天獨厚的茶葉生產的自然條件。按地理位置,雲南劃分為滇西、滇南、滇東北三個茶區。滇紅產於滇西、滇南兩個自然區。滇西茶區,包括臨滄、保山、德宏、大理四個州(地區),種茶麵積佔全省的52.2%,產量佔全省總產的65.5%,系滇紅的主產區,其中風慶、雲縣、雙江、臨滄、昌寧等縣,占滇紅產量的90%以上。滇南茶區,是茶葉發源地,含思茅、西雙版納、文山、紅河四個州(地區),面積佔全省的32.7%,產量佔全省的30.8%,滇紅產於西雙版納和景洪、普文等地。加工工序製作滇紅製作系採用優良的雲南大葉種茶樹鮮葉,先經萎凋、揉捻或揉切、發酵、烘烤等工序製成成品茶;再加工製成滇紅功夫茶,又經揉切製成滇紅碎茶。上述各道工序,長期以來,均以手工操作。此工藝從1939年在鳳慶與勐海縣試製成功。滇紅工夫茶採摘1芽2、3葉的芽葉作為原料,經萎凋、揉捻、發酵、乾燥而製成;滇紅碎茶是經萎凋、揉切、發酵、乾燥而製成。來自微信:edutea價值功效1、利尿功效:在紅茶中的咖啡鹼和芳香物質聯合作用下,可增加腎臟的血流量,提高腎小球過濾率,擴張腎微血管,並抑制腎小管對水的再吸收,於是促成尿量增加。如此有利於排除體內的乳酸、尿酸(與痛風有關)、過多的鹽分(與高血壓有關)、有害物等,以及緩和心臟病或腎炎造成的水腫。2、消炎殺菌功效:紅茶中的多酚類化合物具有消炎的效果,再經由實驗發現滇紅茶功效與作用,兒茶素類能與單細胞的細菌結合,使蛋白質凝固沉澱,藉此抑制和消滅病原菌。所以細菌性喇疾及食物中毒患者喝紅茶頗有益,民間也常用濃茶塗傷口、褥瘡和香港腳。3、解毒功效:據實驗證明,紅茶中的茶多鹼能吸附重金屬和生物鹼,並沉澱分解,這對飲水和食品受到工業污染的現代人而言,不啻是一項福音。4、提神消疲功效:經由醫學實驗發現,紅茶中的咖啡鹼藉由刺激大腦皮質來興奮神經中樞,促成提神、思考力集中,進而使思維反應更形敏銳,記憶力增強;它也對血管系統和心臟具興奮作用,強化心搏,從而加快血液循環以利新陳代謝,同時又促進發汗和利尿,由此雙管齊下加速排泄乳酸(使肌肉感覺疲勞的物質)及其他體內老廢物質,達到消除疲勞的效果。5、生津清熱功效:夏天飲紅茶能止渴消暑,是因為茶中的多酚類、醣類、氨基酸、果膠等與口涎產生化學反應,且剌激唾液分泌,導致口腔覺得滋潤,並且產生清涼感;同時咖啡鹼控制下視丘的體溫中樞,調節體溫,它也刺激腎臟以促進熱量和污物的排泄,維持體內的生理平衡。此外,滇紅茶的功效與作用還具有防齲、健胃整腸助消化、延緩老化、降血糖、降血壓、降血脂、抗癌、抗輻射的功能。茶中的咖啡鹼具有提神作用,能在運動進行中促成身體先燃燒脂肪供應熱能而保留肝醋。品茗指南沖泡方法泡滇紅的3個要點:一、用量(4~5克)二、泡10泡以上 [水溫80-83度],注意水溫是要把水先燒開,再放置幾分鐘,稍微降溫就行了。不要加冷水或者水不開就拿來用。三、出湯要快 1~3泡都是1秒出湯,第一泡是洗茶,第4泡開始延長到3秒,5秒,8秒這樣遞增出湯之後不要蓋蓋。沖泡對比雲南省產工夫紅茶「滇紅」,干茶條索肥壯緊結,金毫特顯,湯紅艷亮,滋味濃醇,香氣馥郁,回味悠長。沖泡時選取一級滇紅、滇紅金毫和老樹原料滇紅三泡茶同時沖泡,以區分不同等級、選料的口感差距。對比結果是:第一泡:1、一級:湯色濃紅亮,滋味濃厚尚醇,苦回甘,香氣馥郁甜味明顯。2、金毫:湯色紅亮,滋味濃醇微帶酸,苦輕回甘,香氣清醇帶甜味。3、老樹:湯色紅亮,滋味醇厚,豐富飽滿,苦回甘,香氣為花果香,持久。第二泡:1、一級:滋味濃重,苦回甘,香氣甜、沉穩持久。2、金毫:滋味醇厚,微苦回甘,香氣清醇持久。3、老樹:滋味醇厚飽滿,苦回甘,花果香濃郁持久。第三泡:1、一級:滋味濃厚,苦回甘,香氣馥郁持久。2、金毫:滋味醇厚,苦輕回甘,香氣清醇持久。3、老樹:滋味醇厚飽滿,苦回甘,花香濃郁持久。鑒賞沖泡後的滇紅茶湯紅艷明亮,高檔滇紅,茶湯與茶杯接觸處常顯金圈,冷卻後立即出現乳凝狀的冷後渾現象,冷後渾早出現者是質優的表現。滇紅工夫茶中,品質最優的是"滇紅特級禮茶",以1芽1葉為主製造而成,成品茶芽葉肥壯,苗鋒秀麗完整,金毫顯露,色澤烏黑油潤,湯色紅濃透明,滋味濃厚鮮爽,香氣高醇持久,葉底紅勻明亮。優質紅碎茶外形顆粒重實、勻齊、純凈,色澤油潤,內質香氣甜醇,湯色紅艷,滋味鮮爽濃強,葉底紅勻明亮。選購技巧鑒別滇紅茶,屬大葉種類型的工夫茶,主產雲南的臨滄、保山、鳳慶等地,是中國工夫紅茶的後起之秀。以外形肥碩緊實,金毫顯露和香高味濃的品質獨樹一幟,而稱著於世。滇紅工夫外形條索緊結,肥碩雄壯,干茶色澤烏潤,金毫特顯,內質湯色艷亮,香氣鮮郁高長,滋味濃厚鮮爽,富有刺激性。葉底紅勻嫩亮,國內獨具一格,系舉世歡迎的工夫紅茶。因採制時期不同,其品質具有季節性變化,一般春茶比夏、秋茶好。春茶條索肥碩,身骨重實,凈度好,葉底嫩勻。夏茶正值雨季,芽葉生長快,節間長,雖芽毫顯露,但凈度較低,葉底稍顯硬、雜。秋茶正處乾涼季節,茶樹生長代謝作用轉弱,成茶身骨輕,凈度低,嫩度不及春、夏茶。滇紅工夫茸毫顯露為其品質特點之一。其毫色可分淡黃、菊黃、金黃等類。風慶、雲縣、昌寧等地工夫茶,毫色多呈菊黃,勐海、雙扛、臨滄、普文等地工夫茶,毫色多呈金黃。同一茶園春季採制的一般毫色較淺,多呈淡黃,夏茶毫色多呈菊黃,唯秋茶多呈金黃色。滇紅工夫內質香郁味濃。香氣以滇西茶區的雲縣、鳳慶、昌寧為好,尤其是雲縣部分地區所產的工夫茶,香氣高長,且帶有花香。滇南茶區工夫茶滋味濃厚,刺激性較強,滇西茶區工夫茶滋味醇厚,刺激性稍弱,但回味鮮爽。普洱茶區別外形上,滇紅茶主要是散茶為主,普洱茶主要是以緊壓茶為主。製作工藝上,紅茶是先發酵茶,生產結束髮酵也停止了;而普洱茶是後發酵茶,在儲藏的過程中將一直進行自然發酵,即使是人工發酵的熟茶也還會繼續發酵。 所以普洱茶還有生茶熟茶之分,而紅茶則沒有。存儲方法雲南紅茶的存儲常見的方法有罐儲存法和袋儲存法:罐儲存法:選用市面上的馬口鐵罐或鐵聽,也可採用原放置其他食品的鐵聽、鐵筒,但是要消除原來的異味。家庭貯茶最流行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鐵聽貯茶,簡單方便。裝有茶葉的鐵聽,應置於陰涼處,不能放在陽光直射或潮濕的地方。袋儲存法:塑料袋保存茶葉是目前家庭貯茶最簡便、最經濟實用的方法之一。塑料袋是比較普遍的包裝材料,品種多,價格低廉,使用隨意。選用塑料袋時,首先選用適合食品用的包裝袋;其次,材料本身不應有異味。獲獎榮譽雲南紅茶和雲南紅茶碎茶(簡稱紅碎),在中國優質食品和全國名茶評比會上,屢獲殊榮:菊花茶是使用菊花為原料製成而成的花草茶。菊花茶經過鮮花採摘、陰乾、生曬蒸曬、烘培等工序製作而成。據古籍記載,菊花味甘苦,性微寒,有散風清熱、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菊花茶起源於唐朝,至清朝廣泛應用於民眾生歷史發展菊花起源於中國,有2500多年的栽培歷史,品種達到3000以上,是我國種植最廣泛的一種傳統名花,除了做園林觀賞外,以藥用菊花和茶用菊花占較大比例。根據記載,唐朝人已開始有喝菊花茶的習慣。菊花泡龍井稱之「菊井」 ,泡普洱稱之「菊普」,菊與茶合用,相得益彰。冰鎮並加有冰糖或蜂蜜的菊花茶,具有清涼、降火氣、潤喉等功效,十分受人歡迎。明清時代菊花茶就作為清涼茶飲用,到清朝已廣泛應用於民眾生活中。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生活的質量,因而具有多重保健功能的茶用菊花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自然地理產地分布菊花是指我國十大名花之一,全國各地幾乎隨處可見。產地湖北大別山麻城福田河的福白菊,浙江桐鄉的杭白菊和黃山腳下的黃山貢菊(徽州貢菊)比較有名; 產於安徽亳州的亳菊、滁州的滁菊、四川中江的川菊、浙江德清的德菊、河南焦作、濟源的懷菊花(四大懷葯之一)都有很高的藥效。河南開封以菊花為市花,品種繁多,有一千多種。昆崙山業產出一種菊花茶新疆天山,名為雪菊,高等級的稱為紅紈,形似雛菊,褐紅色花蕊,金色花瓣,茶湯剔紅。生長環境菊花的適應性很強,喜涼,較耐寒,生長適溫18-21℃,最高32℃,最低10℃,地下根莖耐低溫極限一般為一10℃。花期最低夜溫17℃,開花期(中、後)可降至15-13℃。喜充足陽光,但也稍耐陰。較耐干,最忌積澇。喜地勢高燥、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輕鬆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在微酸性到中性的土中均能生長,而以PH6.2-6.7較好。秋菊為長夜日植物,在每天14.5小時的長日照下進行莖葉營養生長,每天12小時以上的黑暗與100攝氏度的夜溫則適於花芽發育,但品種不同對日照的反應也不同。栽培技術選地與整地選擇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地塊。扦插育苗地有水源以澆灌方便,栽植地選地勢高燥處。視土地原有肥力酌施基肥、耕翻耙乎後作成寬1—1.2米、高25—30厘米的高畦,畦間距30厘米。繁殖方法分根法:菊花採收後,選健壯的植株,割除殘莖,用馬糞或土雜肥覆蓋保暖越冬,使根芽翌春早發。翌春3—4月當新苗萌發後,扒開覆蓋的糞土並加速生長。4月下旬至5月上旬,苗高20厘米左右時,將其全部挖出,按新苗分株。在畦上按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挖深10厘米左右的穴,每穴植入分株苗1—2棵,覆土壓實。扦插法:選留種的母株及覆蓋越冬法與分根法同。4月下旬苗高15—20厘米時,沿地面將其割下,從中選10厘米以上長的粗壯苗,摘除最下部2—3片葉,按行株距7×7厘米扦插於扦插育苗床。遮陰保濕,20天左右可生出新根,扦插後有2片新葉長出時,即可移栽,移栽方法與分根法栽植相同。田間管理中耕除草:定植後,見午後無萎焉現象時,苗已成活,可開始鬆土、除草。一般進行3—4次,到結蕾後不再進行。中期除草用雙草克防治,使用方法見說明書。追肥:定植後植株生長旺盛時,施稀薄糞水約1000公斤;開始孕蕾時再施上述肥2000公斤,另施過磷酸鈣10—15公斤或用2%過磷酸鈣水噴霧作葉面追肥。排灌:定植後遇早需澆灌,保持濕潤以提高成活率。成活後需要土壤偏干,促進根系發育、控制地上部徒長,此時遇雨要及時排水降濕。打頂:定植成活後,苗高15—20厘米時,選晴天打頂,摘去莖尖1—2厘米,促進分枝。此後每2周進行1次,連續3—4次,7月下旬以後不再進行,否則分枝過多、花個頭過小。防治病蟲害:(1)葉枯病:又名斑枯病。病原菌是一種半知菌,生長各期均可發生,多雨季節嚴重。下部葉片首先發病,病葉出現近圓形紫褐色病斑,中心灰白色。後期病斑上生有小黑點(分生袍子器)。病斑擴大後全葉乾枯(不脫落)。防治方法:生長前期控制水分,防止瘋長以利通風透光;雨後及時排水,降低土壤濕度。發病初期,及時摘除病葉,集中燒毀並用1:1:100波爾多液或50%代森錳鋅800—1000倍液噴霧。(2)蚜蟲:4月下旬開始發生,可用40%樂果乳油200倍液噴霧或25%唑蚜威1500一2000倍液噴霧殺滅。採收和儲藏11月初開花時,待花瓣平展,由黃轉白而心略帶黃時,選晴天露水干後或午後分批採收,這時採的花水分少,易乾燥,色澤好,品質好。採下鮮花,切忌堆放,需及時乾燥或薄攤於通風處。加工方法因各地產的藥材品種而不同。陰乾適用於小面積生產,待花大部開放,選晴天,割下花枝,捆成小把,放置通風處,經30-40天,待花乾燥,後摘下,略曬。晒乾後將鮮菊花薄鋪蒸籠內,厚度不超過3朵花,待水沸後,將蒸籠置鍋上蒸3-4min,倒至曬具內晒乾,不家翻動;烘乾,將鮮菊鋪於烘篩上,厚度不超過3cm,用60℃炕干。來自微信:edutea加工工序菊花茶菊花的開花期約20天。一般於11月初開得較為集中。應分批採收,以花心(管狀花)2/3開放時為最適採收期。全開放的花,不僅香氣散逸,而且加工後易散,色澤亦差。收穫時將花連所在的枝從分權處割下或剪下,紮成小把,以利陰乾;或直接剪取花頭。隨即加工。加工方法有陰乾、晒乾、烘乾等。陰乾11月上旬,視花絕大部分進入適宜採收期時,選晴天下午連花枝一起割下,分2—3坎割完,掛搭好的架上陰乾。全乾後剪下乾花,即為成品。著名的毫菊,即為陰乾品。生曬將採收的帶枝鮮花置架上陰乾1—2月,剪下花朵,每百公斤噴清水2—4公斤,使均勻濕潤後,熏硫磺8小時左右,每百公斤菊花用硫磺2公斤,起到消毒及漂白作用。熏後稍晾曬即為成品。也可以採收後以鮮花熏硫磺、熏後日晒至干。前者如懷菊花,後者如滁菊花、川菊花。著名的懷菊、滁菊、川菊即均為生曬品。(國家已經禁止用硫磺熏制菊花茶)蒸曬將收穫的鮮菊花置蒸籠內(鋪厚度約3厘米)蒸4—5分鐘,取出放竹簾上曝晒,勿翻動。曬3天後可翻1次,曬6—7天後,堆起返潤1—2天,再曬1一2天,花心完全變硬即為全乾,可為成品。杭菊目即蒸曬品。烘培將鮮菊花置烤房竹簾上(或鋪於烘篩置於火炕),厚度3—5厘米,在60℃左右溫度下烘烤,半干時翻動1次,九成干時取出略曬至全乾即為成品。貢菊即為烘焙品。以上幾種加工方法,以烘乾方法為最好,幹得快,質量好,出干率高,一般5公斤鮮花能加工1公斤乾貨。菊花畝產干品100—150公斤。以花序完整、身干、顏色鮮艷、氣味清香、無梗葉、碎瓣、無霉變者為佳。主要品種菊花為常用的中藥,古人稱之為「延壽客」。中醫認為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具有疏風、清熱、明目、解毒的功效,《本草綱目》中有「菊之品九百種」的記載,其中以杭菊、亳菊、滁菊、懷菊最為有名,有「四大名菊」之稱,實際上,四大名菊各有所長,應該仔細挑選。杭菊和胎菊杭菊主要產於浙江桐鄉等地,這些產地的質量也最優,其朵大瓣寬,白色或黃白色,中心黃色,氣清香、味甘微苦,特別適合居家做茶飲用。杭白菊肉質肥厚,味道清醇甘美,特別適合泡茶飲用,與枸杞同服可增強養肝明目的作用,是整日與電腦為伴的上班族的護眼良方。杭菊中又以胎菊為優,即未完全開發的杭菊花蕾,香氣濃郁,口感清甜。需要注意的是,杭菊中的胎菊雖然是最受歡迎的,市場上假冒產地、農殘超標,細菌超標,雜質、碎末多,硫熏等問題嚴重,飲用容易引起不適。質檢部門在對市場上的胎菊進行的抽檢中,除陳志謙胎菊等個別品牌質量完全達標外,多數都存在問題。研究表面胎菊(花蕾期採摘)的感官品質優於朵菊(全菊期採摘),且其各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也顯著高於朵菊。杭白菊更適於在花蕾期(胎菊)採摘飲用,飲用菊市場對胎菊的熱捧有其科學性。亳菊亳菊產於安徽亳州,陰乾入葯。花朵較松,容易散瓣是亳菊的重要特點之一。亳菊以疏風散熱、解暑明目見長。如果您不慎得了風熱感冒,不妨取亳菊與冰糖代茶飲。夏季還可將亳菊與大米一起煮成粥,可預防中暑。1760年《百草鏡》載有亳州產有白色的菊花,據此,亳菊栽培至少有240年。亳菊產地在亳州東南沿渦河兩岸。20世紀90年代後,亳菊集中分布在亳州辛集、大寺一帶,以大寺的懷樓栽培最為集中。懷菊懷菊主要產於河南北部,同滁菊功效相似,也擅長平肝明目。懷菊懷菊是「四大懷葯」之一產於河南沁陽(懷慶)、博愛、武陸、溫縣一帶。古代木草多認為河南是藥用菊花的地道產地,河南的藥用菊花可能栽培最久,早期的鄧州黃、鄧州白可能是藥用菊花後期選育出來的品種的始祖。需要注意的是臨床上已有服用懷菊出現過敏的報道,因此飲本品時一旦出現皮疹等過敏反應,應立即停服。貢菊貢菊又稱徽菊,是作為茶菊發展起來的,主產於安徽黔縣。貢菊於清光緒22年(公元1896年)由徽商從浙江德清引入後逐漸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地道藥材。據古籍記載,味甘苦,性微寒;有散風清熱的功效、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菊花茶是指我國十大名花之一菊花,全國各地幾乎隨處可見。菊花的品種多姿。有時也在白菊花中加些茶葉,起到調味的作用。黃山貢菊,它生長在高山雲霧之中,采黃山之靈氣,汲皖南山水之精華,它的無污染性對現代人來說,菊花茶具有更高的飲用價值。1590年《本草綱目》云:「滁州菊,單瓣色白,味甘為上。」清朝光緒年間《滁州志》曾記載「甘菊產大柳(今南譙區大柳鎮)者佳謂勝於杭產而不可多得」。清朝光緒元年被朝廷納為貢品,故有「滁州貢菊」之稱,因此滁菊是四大名菊中藥用價值最高的菊花。干、火旺、目澀,或由風、寒、濕引起的肢體疼痛、麻木的疾病菊花茶均有一定的療效。主治感冒風熱,頭痛病等。 菊花茶除此功效與作用外,對眩暈、頭痛、耳鳴也具有防治作用。杭白菊杭白菊又稱甘菊,是中國傳統的栽培藥用植物,是浙江省八大名藥材「浙八味」之一,也是菊花茶中最好的一種品種。經現代醫藥理證明:其具有止痢、消炎、明目、降壓、降脂、強身的作用。可用於治療濕熱黃疸、胃痛食少、水腫尿少等症。以菊湯沐浴,有去癢爽身、護膚美容的功能。國家分類標準:菊花茶特級:花型完整,花瓣厚實,花朵大小均勻;無霜打花、霉花、生花(蒸制時間不到,造成不熟曬後邊黑的花)、湯花(蒸制時鍋中水過多,造成水燙花,曬後成褐色的花);入水泡開後花瓣玉白,花蕊深黃色澤均勻;湯色澄清,淺黃鮮亮清香,甘醇微苦。一級:花型基本完整,花瓣較厚實,花朵大小略欠均勻;霜打花、生花、湯花在5%以內;入水泡開後花瓣白,花蕊呈黃色;湯色澄清,淺黃清香,甘微苦。二級:花朵大小略欠均勻;霜打花、生花、湯花在7%以內;入水泡開後花瓣灰白,花蕊淺黃;湯色澄清、淺黃較清香,甘微苦。野菊花野菊花又名山菊花、路邊菊、野黃菊花等,全國大部分省區都有出產,野生於山坡草地、灌木叢、路邊。野菊之名始見於《日華子本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有收載。野菊花呈類球形,黃綠色至棕黃色,氣芳香,味苦。以色黃無梗、完整、氣香、花未全開者為佳,而花完全開放、散瓣、有花梗、吸潮、色暗、散氣者,質次。貢菊貢菊也稱「黃山貢菊」、「徽州貢菊」,又稱徽菊。與杭菊、滁菊並稱中國四大名菊。因在古代被作為貢品獻給皇帝,故名「貢菊」。盛產於古徽州今安徽省黃山市的廣大地域。主產於著名旅遊勝地黃山風景區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清涼峰之間,盛產於休寧縣蘭田、南塘等地,其生長在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中,品質優良,色、香、味、型集於一體,既有觀賞價值,又有藥用功能,被譽為藥用和飲中之佳品,是黃山著名特產,馳名中外。飲用貢菊按外形、花色、花瓣、花蒂、氣味等指標分為一級到三級:一級:花朵大,圓形,白色,花瓣70%展開,花瓣密,花心淡黃色,均勻無散花,花蒂綠色, 氣芳香,味甘苦,無雜質;二級:花朵中等,圓形,白色, 10~20%的花朵花瓣展開超過70% ,花瓣較密、較均勻, 花蒂綠色, 氣芳香,味甘苦,無雜質;三級:花朵小,圓形,白色,20~30%的花朵花瓣展開超過70%,有散瓣,不均勻,花蒂大部分綠色,氣芳香,味甘苦,雜質低於0.5%。滁菊滁菊主要產於安徽滁州。滁菊偏於平肝陽,常用於治療肝陽上亢所致的頭暈目眩等症,高血壓中醫辨證屬肝陽上亢者可將滁菊、決明子代茶飲。《本草拾遺》記載菊花可「作枕明目」,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等屬肝陽上亢者可使用滁菊做成的葯枕。滁菊以藥用聞名。1862年《木草害利》就有記載可見滁菊出名至少有150年左右的歷史。建國前,滁菊的主產地在安徽的滁縣、定遠一帶,建國初,全椒的復興、西王盛行栽種滁菊,隨之主產區又南移至馬廠、三合一帶。20世紀60年代全椒的滁菊產量超過了滁縣,以後全椒一直是滁菊的主產區。清朝光緒年間《滁州志》曾記載「甘菊產大柳(今南譙區大柳鎮)者佳謂勝於杭產而不可多得」。早在北宋年間,當地人們就用滁菊做糕點食用,泡滁菊酒消毒祛火。每有親友相聚、賓朋相逢多以滁菊款待和饋贈。歐陽修的前任滁州太守王禹偁在其《甘菊冷淘》中對滁菊入饌曾作過精彩描述:「經年厭梁肉,頗覺道乏渾。孟春奉齋戒,敕廚唯素餐。」清朝光緒元年被朝廷納為貢品,故有「滁州貢菊」之稱。1862年《本草綱目》云:「滁州菊,單瓣色白,味甘為上。」近代更受到我國中醫、中藥行業的重視,《中華藥典》、《中藥志》、《中藥大辭典》、《中國植物志》、《本草綱目》等數十種國家權威刊物都對滁菊進行了深入研究和高度評價。原中科院學部委員葉桔泉先生在《現代實用中藥》一書中對菊花評價到「安徽滁州產者味最清涼,不苦不甘,白菊中以為最良,浙江杭州產次之」。1957年中國《中藥通報》評價到:「中醫界公認滁菊為全國四大名菊中品質最優。」2000年後,產品暢銷全國並出口港、澳、台地區和東南亞國家。藏彩菊它具有散風清熱、平肝明目的作用,還有獨特的美容奇效,長期飲用對女性面部美容有很好的療效。藏彩菊泡水後立即收縮成含苞待放狀,經久耐泡。只要在杯中放入1~2朵七彩菊,用水浸泡2~3秒鐘,茶湯立即有了甘甜的味道,且連續浸泡一天仍有菊花的香甜。懷菊懷菊花不僅讓人悅目,採摘下的菊花可製成保健茶。每年十月底,菊花茂盛之時,產於河南省古懷慶府(今焦作地區)的懷菊花被採摘下來,經過蒸氣殺青之後,晒乾至含水率70%以下,手捻花瓣即成粉碎時,便可備用。在《本草綱目》中對菊花茶的藥效有詳細的記載:性甘、味寒,具有散風熱、平肝明目之功效。《神農本草經》認為,懷菊花茶能「主諸風頭眩、腫痛、目欲脫、皮膚死肌、惡風濕痹,久服利氣,輕身耐勞延年」。現代醫學也研究證實,菊花具有降血壓、消除癌細胞、擴張冠狀動脈和抑菌的作用,長期飲用能增加人體鈣質、調節心肌功能、降低膽固醇,適合中老年人和預防流行性結膜炎時飲用。對肝火旺、用眼過度導致的雙眼乾澀也有較好的療效。同時,菊花茶也具有一定的鬆弛神經、舒緩頭痛的功效。價值功能主要成分理化分析表明,菊花中含有揮髮油、菊甙、腺嘌呤、氨基酸、膽鹼、水蘇鹼、小櫱鹼、黃酮類、菊色素、維生素,微量元素等物質,可抗病原體,增強毛細血管抵抗力;其中的類黃酮物質已經被證明對自由基有很強的清除作用,而且在抗氧化,防衰老等方面卓有成效。從營養學角度分析,植物的精華在於花果。菊花花瓣中含有17種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天冬氨酸、脯氨酸等含量較高。此外,還富含維生素及鐵、鋅、銅、硒等微量元素,因而具有一般蔬果無法比擬的作用。來自微信:edutea不同產地菊花微量元素含量測定結果(ug/g)元素含量PbZnMnKCuMgCoCrNiNaCaFe亳菊6.7540.1231.641953414.432539.13.0413.2715.321464.04815.61506.6滁菊5.0576.1260.401757014.002434.62.8116.4416.352357.6959.51128.1懷菊0.7429.9532.221953712.532427.37.076.0517.414600.41901.7623.31杭菊(黃)8.6136.5549.102242014.402378.26.642.7832.421705.41423.5518.00杭菊(白)10.9924.4957.75231728.262408.05.403.7927.171686.51021.6495.31保健功能茶的藥效:性甘、微寒,具有散風熱、平肝明目之功效。通過飲用菊花茶可以對上火引起的青春痘起到一個舒緩的作用。菊花具有清肝明目降火的作用。1、抗病原體作用。菊花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B-溶血栓性鏈球菌、傷寒桿菌有某些抑制作用,其水浸劑對某些常見皮膚致病性真菌亦有抑制作用。高濃度在體外還有抗病毒及抗螺旋體作用。2、增強毛細血管抵抗力。菊花提取物對小鼠腹腔注射,可使皮內注射組織胺之局部台酚藍之擴散較小,顯示其能抑制毛細血管的通透性而有抗炎作用。3、有解熱作用。對金葡菌、大腸桿菌、福氏痢疾桿菌等有較強的抑制作用。4、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尤為顯著。有顯著擴張冠狀動脈、增強冠脈流量的作用。本品對冠心病、高血壓和高血脂症等老年性疾病均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從而起到祛病延年的作用。國內在治療老年人常見疾病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5、對中樞神經有鎮靜作用;還有解毒作用。飲用禁忌1、隔夜菊花茶茶里含有的綠原酸,在空氣中就會氧化而變綠,這時茶就已經變性了不能飲用了。夏季溫度高,茶水易酸敗變味,如果擱置了24小時以上,最好不喝,否則會引起腹瀉。隔夜菊花茶中維生素C的含量大大減少,營養價值減低,所以不建議飲用。隔夜菊花茶,特別是有加糖或者蜂蜜的,胃寒體虛者飲用容易造成腹瀉。2、脾胃虛寒不宜飲用。現代研究認為,菊花含有多種營養物質,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熱、抗衰老等作用用菊花泡茶,不宜長期連續飲用,一般3~5天即可。而體質偏寒的人不妨放點枸杞,而脾胃虛寒的人最好少喝。3、陽虛體質的不宜。因為菊花性微寒,有些陰虛火熱體質的人喝菊花茶會引起上火的現象,喝之前需要清楚自己的體質,以免起到反面效果。4、添加冰糖。對於患有糖尿病或血糖偏高的人,最好別加糖。此外,還有一些脾虛的人也不宜加糖,因為過甜的茶會導致這類人口黏或口發酸、唾液增多,感到不適。醫書記載《本草衍義補遺》:菊花,能補陰,須味甘者,若山野苦者勿用,大傷胃氣。《綱目》:菊花,昔人謂其能除風熱,益肝補陰,蓋不知其尤多能益金、水二臟也,補水所以制火,益金所以平木,木平則風息,火降則熱除,用治諸風頭目,其旨深微。《本草經疏》:菊花專制鳳木,故為去風之要葯。苦可泄熱,甘能益血,甘可解毒,平則兼辛,故亦散結,苦人心、小腸,甘人脾、胃,平辛走肝、膽,兼入沛與大腸。其主風頭眩、腫痛、目欲脫、淚出、皮膚死肌、惡風、濕痹者,諸風掉眩,皆屬肝木,風葯先人肝,肝開竅於目,風為陽邪,勢必走上,血虛則熱,熱則生風,風火相搏故也。腰痛去來陶陶者,乃血虛氣滯之候,苦以泄滯結,甘以益血脈,辛平以散虛熱也。其除胸中煩熱者,心主血,虛則病煩,陰虛則熱收於內,故熱在胸中,血益則陰生,陰生則煩止,苦辛能泄熱,故煩熱並解。安腸胃,利五脈,調四肢,利血氣者,即除熱,祛風,益血,入心,入脾,入肝之驗也。生搗最治療瘡,血線疔尤為要葯,療者風火之毒也。《藥品化》:甘菊,取白色者,其體輕,味微苦,性氣和平,至清之品。《經》曰,治溫以清。凡病熱退,其氣尚溫,以此同桑皮理頭痛,除余邪。佐黃蔑治眼昏,去翳障。助沙參疔腸紅,止下血。領石斜、扁豆,明目聰耳,調達四肢。是以肺氣虛,須用白甘菊。如黃色者,其味苦重,清香氣散,主清肺火。凡頭風眩暈,鼻塞熱壅,肌膚濕痹,四肢游風,肩背疼痛,皆繇肺氣熱,以此清順肺金,且清金則肝木有制。又治暴赤眼腫、目痛淚出。是以清肺熱須用黃甘菊。《本草新編》:甘菊花,氣味輕清,功亦甚緩,必宜久服始效,不可責以近功,惟目痛驟用之,成功甚速,余則俱於緩始能取效也。近人多種菊,而不知滋補之方問有用之者。又取作茶茗之需,以為明目也。然而甘菊不單明目,可以大用之者,全在退陽明之胃火。蓋陽明內熱,必宜陰寒之葯以瀉之,如石膏、知母之類,然石育過於大峻,未免大寒以損胃氣,不若用甘菊花至一、二兩,同元參、麥冬共劑之,既能平胃中之火,而不傷胃之氣也。《本草經百種錄》:凡芳香之物,皆能治頭目肌表之疾。但香則無不辛燥者,惟菊不甚燥烈,故於頭目風火之疾,尤宜焉。《本草便讀》:甘菊之用,可一言以蔽之,日疏風而已。然雖系疏風之品,而性味甘寒,與羌、麻等辛燥者不同,故補肝腎葯中可相需而用也。花茶的飲用方法很多,可根據不同需求選擇。清香宜人的甘菊適合泡茶飲用,蘇杭一帶產的白菊更是上選。泡飲菊花茶時,最好用透明的玻璃杯,每次放上四、五粒,再用沸水沖泡2-3分鐘即可。待水七八成熱時,可看到茶水漸漸釀成微黃色。每次喝時,不要一次喝完,要留下三分之一杯的茶水,再加上新茶水,泡上片刻,而後再喝。飲菊花茶時可在茶杯中放入幾顆冰糖,這樣喝起來味更甘。菊花茶其實不加其它茶葉,只將乾燥後的菊花泡水或煮來喝就可以,冬天熱飲、夏天冰飲都是很好的飲料。菊花茶飲山楂菊花茶原料:金銀花、菊花各10克,山楂片12~24克。製法:將金銀花、菊花、山楂片一起開水沖泡。用法:代茶飲用。功效:解暑抑燥。可解暑降溫,解口渴,治療冠心病、胸悶、動脈硬化、高血脂等。適用:肥胖症、高血脂症和高血壓患者。三花茶菊花,金銀花,茉莉花均少許,泡水作茶飲,可清熱解毒,適用於防治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癰瘡等,常服更可降火,有寧神靜思的效用。菊花蜜飲1. 取菊花10克,茶葉3克,一併沖泡,可防治早期高血壓。2. 取菊花10克。3. 甘菊,其味不苦。4. 取野菊花15克(鮮品加倍)、,沸水沖泡10分鐘,入冰糖20克溶化即可。 每日2劑,代茶飲用,沖至無味。 清熱解毒、涼血明目。用於防治鼻咽癌。八寶菊花茶金銀花10克、陳皮5克、胖大海一個、少許冰糖、少許山楂、5克有機綠茶、兩個紅棗,用沸水泡至5分鐘既可食用,也可以到附近大型超市中買已包裝好的。每日餐後,用五、六朵杭菊花沖泡飲服,能解渴生津。玫瑰菊花飲胎菊(12朵)+ 法蘭西玫瑰(5朵):用300ml開水反覆沖飲。菊花能夠養肝明目、養顏美容、調整血脂、補血提神。玫瑰花是一種珍貴的藥材,美容養顏,通經活絡,軟化血管,對於心腦血管,高血壓,心臟病及婦科有顯著療效。調和肝脾,理氣和胃。在《本草綱目》中已有論述。菊花茶主要效用:能起到調經排毒、美白祛痘、美白補水、降火去熱的作用;其他1.胎菊(12朵)+ 金銀花(40朵):用300ml開水反覆沖飲。主要效用:清熱解毒,溫病發熱;熱毒血痢;癰腫疔瘡;喉痹及多種感染性疾病。2.胎菊(12朵)+ 枸杞(20粒):菊花12朵,枸杞子20顆左右,用300ml開水反覆沖飲。主要功效是:緩解眼睛疲勞,眼睛乾澀之癥狀。3.原料:菊花10克,決明子10—15克,粳米50克,冰糖適量。用法:先把決明子放入砂鍋內炒至微有香氣,取出,待冷後與菊花煎汁,去渣取汁,放入粳米煮粥,粥將熟時,加入冰糖,再煮1—2沸即可食。每日1次;5—7日為1l療程。功效:清肝明目,降壓通便。適用於高血壓、高血脂症,以及習慣性便秘等。注意事項:大便泄瀉者忌服。菊花枸杞茶材料:菊花3朵,枸杞子7粒。做法:將菊花和枸杞子用沸水沖泡,待茶湯顏色變深即可飲用。茶療功效:滋陰補腎、養肝明目。選購方法菊花容易發霉、長蟲,市場上菊花質量參差不齊,不懂門道的人會選擇花朵白且大朵的菊花。其實又小又丑且顏色泛黃的菊花反而是上選。此外,選菊花最好選花萼偏綠色的菊花,這表明剛開的時候就摘下來了。選購時,先用手摸一摸,鬆軟的、順滑的菊花質量比較好。一般來說,大醫院或大藥店賣的菊花都有獨立包裝,比較新鮮,相對來說,質量有保障。儲存方法1、避免光照。菊花茶受陽光照射易引起色變和質變,因此要在避光器皿中保存茶葉。2、防止走氣。分開貯存,需多少取多少。如果大量貯存在一起,經常開蓋取用,香氣便會揮發而走味,空氣中的水分也會進入,茶葉易受潮、變質。來自微信:edutea3、防止茶葉返潮。宜用乾淨的白棉紙、牛皮紙將茶葉分裝成小包,存放在壇罐中。4、避免接近熱源。即使放在密封罐中的茶葉,也不能放在易產生水汽和有熱源的灶台、鍋爐旁,以防熱氣熏蒸和受潮而變質。5、防異味竄入。茶葉中的烯萜類物質,有較強吸收異味的特性,所以存放茶葉的器皿中,切忌同時貯存有異味的物品,否則茶葉就會很快變味,尤其不能存放在有樟腦丸的箱櫃中。茶葉文化菊花茶 -菊花仙子的故事很早以前,大運河邊住著一個叫阿牛的農民。阿牛家裡很窮,他十歲沒了父親,每天只能靠母親紡織度日。阿牛母親因子幼喪夫,生活艱辛,經常哭泣,把眼睛都哭病了。阿牛長到13歲,他對母親說:「媽媽,你眼睛不好,今後不要再日夜紡紗織布,我已經長大,我能養活你。」於是他就去張財主家做小長工,母子倆苦度光陰。兩年後,母親的眼病越來越嚴重,不久竟雙目失明了。阿牛想:母親的眼睛是為我而盲,無論如何也要醫好她的眼睛。所以,他一邊給財主做工,一邊起早摸黑開荒種菜,靠賣菜換些錢給母親求醫買葯。也不知吃了多少葯,母親的眼病仍不見好轉。一天夜裡,阿牛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漂亮的姑娘來幫他種菜,並告訴他說:「沿運河往西數十里,有個天花盪,盪中有一株白色的菊花,能治眼病。這花要九月初九重陽節才開放,到時候你用這花煎湯給你母親吃,定能治好她的眼病。」於是,重陽節那天,阿牛帶了乾糧,去天花盪尋找白菊花。原來這是一個長滿野草的荒盪,人稱天荒盪。他在那裡找了很久,只有黃菊花,就是不見白菊花,一直找到下午,才在草盪中一個小土墩旁的草叢中找到一株白色的野菊花。這株白菊花長得很特別,一梗九分枝,眼前只開一朵花,其餘八朵含苞待放。阿牛將這株白菊花連根帶土挖了回來,移種在自家屋旁。經他澆水護理,不久八枚花朵也陸續綻開,又香又好看。於是他每天採下一朵白菊煎湯給母親服用。當吃完了第七朵菊花之後,阿牛母親的眼睛便開始復明了。白菊花能治眼病的消息很快傳了出去,村上人紛紛前來觀看這株不尋常的野菊花。這一消息也傳到了張財主那裡。張財主將阿牛叫去,命他立即將那株白菊移栽到張家花園裡。阿牛當然不肯。張財主便派了幾個手下人趕到阿牛家強搶那株白菊花,因雙方爭奪,結果菊花被折斷,他們才揚長而去。阿牛見這株為母親治好眼疾的白菊橫遭強暴,十分傷心,坐在被折斷的白菊旁哭到天黑,直至深夜仍不肯離開。半夜之後,他朦朧的淚眼前猛然一亮,上次夢見的那位漂亮姑娘突然來到他的身邊。姑娘勸他說:「阿牛,你的孝心已經有了好報,不要傷心,回去睡吧。」阿牛說:「這株菊花救過我的親人,它被折死,叫我怎麼活?」姑娘說:「這菊花梗子雖然斷了,但根還在,她沒有死,你只要將根挖出來,移植到另一個地方,就會長出白菊花。」阿牛問道:「姑娘,你是何人,請告知,我要好好謝你。」姑娘說:「我是天上的菊花仙子,特來助你,無需報答,你只要按照一首《種菊謠》去做,白菊花定會種活。」接著菊花仙子念道:「三分四平頭,五月水淋頭,六月甩料頭,七八捂墩頭,九月滾繡球。」念完就不見了。阿牛回到屋裡仔細推敲菊花仙子的《種菊謠》,終於悟出了其中意思:種白菊要在三月移植,四月掐頭,五月多澆水,六月勤施肥,七月八月護好根,這樣九月就能開出繡球狀的菊花。阿牛根據菊花仙子的指點去做了,後來菊花老根上果然冒出了不少枝條。他又剪下這些枝條去扦插,再按《種菊謠》說的去栽培,果然,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陽節便開出了一朵朵芬芳四溢,嬌媚迷人的白菊花。後來阿牛將種菊的技能教給了村上的窮百姓,這一帶種白菊花的人就越來越多了。因為阿牛是九月初九找到這株白菊花的,所以後來人們就將九月九稱作菊花節,並形成了賞菊花、吃菊花茶、飲菊花酒等風俗。滁菊和朱元璋的故事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在起兵反抗元朝的統治之前,曾經在郭子興的手下打工。公元1352年的時候,朱元璋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同時也為了鞏固郭子興集團的統治。經過郭子興的同意,朱元璋獨自率領一路兵馬,南征定遠,北攻打滁州等地區,但是卻在攻打滁州的清流關時因為敵軍的頑強抵抗,久攻不下。士兵傷亡嚴重。朱元璋也受了重傷。就在這時,朱元璋靈機一動,躲進了滁州西郊大柳鎮的一片菊花地里,幸運的躲過了敵人的追捕。朱元璋被好心的馬爺爺及其孫女小花收養於家中。用滁菊內服外敷經過小花二十多天的悉心照料,身體才基本恢復。揮軍之時。朱元璋對小花和馬爺爺的救命之恩千言萬謝,並許諾他日若富貴,必定湧泉相報。直到公元1368年,朱元璋登基做了大明朝的皇帝。派人到小花的家中致謝。這時的小花已經出落的亭亭玉立,尤其是那雙特別的大腳吸引了朱元璋。後來朱元璋和小花結為夫妻。傳說小花就是後來人稱「馬大腳」的馬皇后,馬皇后在後來的許多大事上都為朱元璋提出了很多的寶貴意見,也因此被後人傳誦。朱元璋與馬皇后的這段姻緣也是滁菊在其中做媒的結果。後來,朱元璋命滁菊為貢品,自此以後滁菊也叫做「滁州貢菊」雙井綠產於江西省修水縣杭口鄉「十里秀水」的雙井村。該村江邊有座石崖形成的釣魚台,台下有兩井,在一塊石崖上,鐫刻著黃庭堅手書「雙井」兩字。茶園就坐落在釣魚台畔。這裡依山傍水,土質肥厚,溫暖濕潤,時有雲霧,茶樹芽葉肥壯,柔嫩多毫。2014年,雙井綠正式通過國家工商總局批准,成為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雙井綠為修水縣恢復歷史名茶,歷史上該茶謂之雙井茶。因該茶起源於修水縣杭口鎮雙井村,茶取地名。迄今已有千餘年歷史了。據史載,修水縣產茶始於唐盛於清,有1200多年歷史,是江南著名的茶區之一,是「寧紅」和「雙井綠」茶的原產地與主產區。清光緒31年(1905年),茶園面積達43萬畝,年出口茶葉30萬箱,茶葉收入占農業收入比重51.64%。至上世紀90年代,修水縣仍有茶園面積8萬畝,年產茶6萬擔,茶業財稅收入2000多萬元,佔全縣財稅總收入的五分之一。早在北宋,著名詩人、書法家黃庭堅將家鄉精製的「雙井綠」茶推賞於京師,一時名動京華,被歐陽修譽為「草茶第一」。蘇東坡、歐陽修、司馬光、梅堯臣等文豪詩人讚美雙井茶的詩多達百餘首。縣誌載,1958年修水茶廠特製的超級寧紅工夫茶和修水茶科所特製的雙井綠茶向廬山會議獻禮,作為會議的專用茶獲中央領導同志好評。同年,修水茶科所研製的高級寧紅「山谷紅」人選為國務院招待外賓禮茶。茶產業雖是修水縣的傳統產業,但也是在曲折中發展前進,20世紀末一度走入低靡,茶園面積由80年代的10萬畝銳減至不足2萬畝,企業經營艱難。2002年,修水成為全國首批20個無公害茶生產示範基地達標縣後,縣委、縣政府抓住這一機遇,將茶葉列入農業產業化「1116」工程,作為全縣農業四大支柱產業來抓,在上級領導的關心與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使一段時期處於低谷的茶業得到了恢復性快速發展。茶園面積迅速擴大,產量產值連年翻番,名牌知名,市場擴大,茶農增收,財稅增長。製作工序古代「雙井茶」屬蒸青散茶類,用蒸氣殺青,再烘乾、磨碎、煮飲。如今的「雙井綠」,分為特級和一級雙井綠兩個品級。特級以一芽一葉初展,芽葉長度為2.5厘米左右的鮮葉製成;一級以一芽二葉初展的鮮葉製成。加工工藝分為鮮葉攤放、殺青、揉捻、初烘、整形提毫、復烘六道工序。 鮮葉進廠後,薄攤2~5小時,然後用鐵鍋殺青,每鍋投入鮮葉0.15~0.2公斤,鍋溫為120~150℃,炒至含水58~60%為殺青適度。稍經揉捻後,即用烘籠進行初烘,烘溫約80℃,烘至三成干,轉入鍋中整形提毫,待茶葉白毫顯露,再用烘籠在60~70℃下烘焙,烘至茶葉能手捻成末,茶香顯露,此時含水量約為5~6%時,趁熱包封收藏。品質特點編輯外形圓緊略曲,形如鳳爪,鋒苗潤秀,銀毫顯露;內質香氣高香持久;湯色明亮;滋味鮮醇爽厚;湯色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凈。所獲榮譽編輯歐陽修的《歸田錄》中將它推崇為全國「草茶第一」。1985年在江西省名茶評比鑒定中,被評為全省八大名茶之一,並榮獲名茶證書。修水「寧紅金毫」、「雙井綠」等名優茶,分別在「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上海國際荼文化節名優茶評比和江西省十大名茶評比、江西省茶博覽會名優茶評比等大型茶事活動中共獲得39個,其中金獎17個,一等獎3個。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雙井貢茶曾榮獲江西物產總會評比一等獎,斤價四千文。早在1958年時,修水茶葉試驗站以雙井村所產鮮葉研製的特級「山谷紅」上送國務院作為招待外賓專用禮品茶。1978年以後,名品「雙井綠」恢復生產,1982年,「雙井綠」被評為全國八大名茶之一。1983年,又獲市農牧局技術改進成果獎。1985年,「山谷翠綠」茶獲全省名茶第三名,其包裝和科研均被評為全省、全國技術改革先進單位。茶葉文化雙井茶優異的品質與其製作精細固然有關,不然就不會有後唐毛文錫的讚譽,但雙井茶的揚名卻是得益於雙井進士們與外界的交流,得益於文壇、政壇大家的相互傳播。雙井進士們的傳播,當以江西詩派鼻祖、大書法家黃庭堅(1045~1105)為代表。黃庭堅常將家鄉產的雙井茶分贈給老師、友人及同僚,並同時賦詩相贈,受贈之人常常和詩以謝。鑒於黃庭堅自身地位,其受贈人當然不會是等閑之輩,如蘇軾、歐陽修、晁補之等等。如黃庭堅送雙井茶給蘇軾,賦詩一首(標題:雙井茶送子瞻):「人間風日不到處,天上玉堂森寶書。想見東坡舊居士,揮毫百斛瀉明珠。我家江南摘雲腴,落鎧霏霏雪不如。為君喚起黃州夢,獨載扁舟向五湖。」蘇軾收到茶後即和詩致謝(標題:魯直以詩饋雙井茶,次韻為謝):「江夏無雙種奇茗,汝陰六一誇新書。磨成不敢付僮僕,自看雪湯生璣珠。列仙之儒瘠不腴,只有病渴同相如。明年我欲東南去,畫舫何妨宿太湖。」關於黃庭堅分贈雙井茶、宣傳雙井茶,宋·江東安撫大使葉夢得《辟暑錄》亦有記載:「草茶絕品惟雙井,雙井在分寧縣,其地屬黃氏魯直家也。元祜(1086~1094)間,魯直力推賞於京師,族人交置之,然後歲僅得一、二斤耳。」文壇、政壇大家的傳播,當以文史大家歐陽修(1007~1072)為代表,歐陽修官至刑部尚書、兵部尚書,因此,歐陽修同屬政壇大家,歐陽修對雙井茶揚名全國功不可沒,他寫下了多首讚美雙井茶膾炙人El的詩詞,對雙井茶的品質褒讚有加,如(標題:贊雙井龍團):「《唐書·隱逸》傳鴻漸,跋尾兩篇說《自傳》。雙井龍團均讚美,浮槎評說水甜甘。」又如(標題:雙井茶):「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鳳爪。窮臘不寒春氣早,雙井芽生先百草。白毛囊以紅碧紗,十斤茶養一兩芽。長安富貴五候家,一啜猶須三日誇。」北宋時期,中國茶葉加工技術發展較快,當時業界團(餅)茶與散茶並存,然總體趨勢,時下中國茶葉加工技術是由團茶向散茶發展的時期。從歐陽修上述詩中可以看出,雙井茶無論做團茶或做散茶,品質均優異非常。[4]功效價值提神清心、清熱解暑、消食化痰、去膩減肥、清心除煩、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濕等藥理作用主要成份是茶多酚、咖啡鹼、脂多糖、茶氨酸等。具體作用適宜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動脈硬化、糖尿病、油膩食品食用過多者、醉酒者。禁忌不適宜發熱、腎功能不良、心血管疾病、習慣性便秘、消化道潰瘍、神經衰弱、失眠、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景寧惠明茶又稱景寧惠明,簡稱惠明茶,是浙江傳統名茶、全國重點名茶之一,明成化年間列為貢品,屬綠茶。景寧畲族自治縣紅墾區赤木山惠明寺及際頭村附近。成茶外形肥壯緊結略扁,所用鮮葉為芽頭肥大、葉張幼嫩、芽長於葉的一芽一葉,葉芽稍有白毫,乳白中帶淡黃,沖泡後又呈白色,人稱白茶。據《景寧畲族自治縣誌》記載:唐大中年間(公元847~859年),景寧已種植茶樹。咸通二年(公元861年),惠明和尚建寺於南泉山(今鶴溪鎮惠明寺村,寺因僧名,村以寺名),惠明長老和畲民在寺周圍闢地種茶。《景寧縣誌》載,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茶隨處有之,以產惠明寺潦頭者為佳」,可見當時景寧種茶之普遍,茶業發展之盛。該處所產的茶葉品質卓越,因僧而得名,稱「惠明茶」。據《處州府志》記載,惠明茶於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就成為貢品,年貢芽茶兩斤。「人京馬上爭矜貴,黃封紅裹呈楓宸」,可見,人京進貢場面非凡。1915年在巴拿馬舉行的一次規模盛大的萬國博覽會中,中國選送的惠明茶被公認為是茶中珍品,榮獲一等證書和金質獎章。從此惠明茶名冠全球,人們稱其為「金獎惠明」。在國民黨統治時期,畲族人民生活貧困,茶園荒蕪,金獎惠明茶也就名存實亡。解放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金獎惠明茶,並大力扶持,才開始逐步恢複發展起來。1973年麗水地區科委將金獎惠明茶列入重點研究課題,重新挖掘了這一歷史名茶,對茶區土壤、氣候和茶葉的栽培、採制等進行研究,1979年惠明茶正式投產,從而使金獎惠明茶重獲新生。來自微信:edutea生態環境產區地貌以深切割山地為主,發源於洞宮山脈的甌江支流小溪,自西南向東北貫穿全境,構成了「九山半水半分田」和「兩山夾一水,眾壑鬧飛流」的地貌格局,由於灘坑水電站的建造,形成了「千峽湖」的水庫環境。據調查分析,惠明茶產區景寧地形複雜,地勢由西南向東北漸傾,產區屬酸性砂質黃壤土和香灰土,pH值4.5~5.5,全土層在100cm以上,有機質達2%~4%。位於敕木山東北半山腰(海拔在600m左右)的惠明寺村一帶,冬暖夏涼、雲霧蒸騰、雨水充沛、綠樹婆婆,年平均氣溫15.2℃(最高月平均氣溫25.3℃,最低月平均氣溫4.7℃),年降雨量1829mm,加之雲霧密林形成的漫射光,極有利於茶樹的生長發育,尤其有利於茶葉含氮物質、氨基酸、兒茶素、芳香物質的積累,並使得細胞糖類不易縮合形成纖維素而老化,因而提高了鮮葉的持嫩性與品質。品質特徵惠明茶色澤翠綠光潤,銀毫顯露。沖泡後滋味鮮爽甘醇,湯色清澈,嫩勻成朵,旗槍輝映,芽芽直立,花香幽郁,果味甘爽。帶有蘭花及水果香氣,茶湯清澈明綠,旗槍朵朵,交相輝映。品飲過該茶的人都稱它是「一杯淡,二杯鮮,三杯甘又醇,四杯五杯昧猶存」的好茶。加工工序惠明茶製作工藝精細,其操作分為鮮葉處理、殺青、揉捻、理條、提毫整形、攤涼、炒干、揀剔貯藏等8個工序;採用拋、悶、撈、抖、帶、甩、搓、抓、理、拉等10種手勢巧制而成。鮮葉處理每年清明前至穀雨選采早生、多毫、肥壯的優質良種鮮葉,原料要一嫩(一芽一葉至一芽二葉初展)、二勻(大小、長短一致)、三鮮(茶簍潔凈、透氣,芽頭輕放不強壓,禁采雨水、露水葉,當天采當天付制)、四凈(不採紫芽、瘦弱芽、病蟲傷損芽,不帶魚片、單片、鱗片及其它夾雜物)。鮮葉進廠後須置通風、清潔、乾燥屋內薄攤,其間要輕翻幾次,達到失水均勻、失去鮮活光澤、顯露清香時方可付制。殺青先將斜鍋或電炒鍋刷洗乾淨、光潔,鍋溫升至適溫時擦一些機制茶專用油,待鍋溫達130~150℃時投八攤青葉250~400g。炒法要悶抖結合、多抖少悶,要揚開、抖散、勤翻、撈凈、殺勻、殺透。揉捻將稍事攤放的殺青葉置於清潔的竹簾上,抱茶於手沿同一方向旋轉,手勢按輕——重——輕規律掌握,邊揉邊解塊。揉至茶汁稍溢、成條率達90%左右為適度。理條在65~70℃的斜鍋中用手輕抓茶葉向同一方向滾理,邊理邊抖散水分。理至茶條不粘手,手提成團而拋之即散為止。提毫整形鍋溫80℃,雙手相對、四指微曲,如此反覆在鍋中來回滾理;至茶條基本均勻並達七成干後,將鍋溫降至60℃以下,以單手握茶沿鍋壁向同一方向旋轉,利用掌力使茶條相互摩擦。至顯露白毫、茶條緊結並稍帶捲曲即止。攤涼提毫整形茶坯出鍋攤涼30min,使茶條內外水分趨於均勻。炒干攤涼後在56~60℃斜鍋中翻炒,要輕翻勤翻,以達到色澤翠綠、香氣清高、保護苗鋒茸毫之目的。炒至足干為止(含水率5%~6%)。揀剔貯藏經攤涼、揀剔後,即可用密封性能好的鐵皮箱或內有複合塑料防潮袋的硬紙板包裝箱包裝、貯藏。品茗指南沖泡方法惠明茶是中國名優綠茶,品質鮮爽宜人,然而要品味惠明茶的鮮爽風味,還須講究其沖泡方法。1、茶葉用量要泡出好喝的惠明茶,要掌握茶葉用量。沖泡惠明茶,茶與水的比例要恰當,通常茶與水之比為1:50~ 1:60(即1g茶葉用水50ml~60ml)為宜,這樣沖泡出來的茶湯濃淡適中,口感鮮醇。2、水溫泡茶水溫的掌握,主要依泡何種茶而定。精品惠明茶,一般不能用100℃的沸水沖泡,應用70℃~80℃為宜(水要沸點後,再冷卻至所要的溫度)。茶葉愈嫩綠,沖泡水溫愈低,這樣茶湯才會,鮮活明亮,滋味爽口,維生素C也較少破壞。在高溫下,茶湯顏色較深,維生素C大量破壞,滋味較苦(茶中咖啡鹼容易浸出)也就是說把茶葉「燙熟」了。3、時間茶葉沖泡時間和次數,差異很大,與茶葉種類、水溫、茶葉用量、飲茶習慣等都有關係。據測試,沖泡第一次時,可溶性物質能浸出50%~55%;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第三次能浸出10%;第四次則所剩無幾。所以,就如人們常講的;「品茶 ! 三個口,謂之品,一泡茶,沖三次即可。」茶具用水茶具:以200~250ml透明度良好的優質鋼化玻杯為佳,白色瓷質杯碗次之。用水:以低硬度礦泉水為最佳,純凈水次之,自然水更次之。功效價值專家測定,惠明茶一般年景含遊離氨基酸2.5~3.5%,高的年份達3.5~4.5%,甜鮮味遊離氨基酸佔總量75~90%,酸苦味佔總量10~25%。茶多酚、咖啡鹼含量分別為13~18.5%、1.5%~2.5%,蛋白質高達32%~38%。通過細胞模型實驗表明,惠明茶葉可以顯著地提高人體巨噬細胞(免疫細胞之一)對損傷後的氧化應激的對抗水平,保護或修復免疫細胞的氧化損傷,提高免疫細胞的免疫能力。儲存方法乾燥法即在儲藏室內的空處,放上盛有石灰或木炭的容器,每隔一段時間檢查石灰是否潮解,如石灰潮解,應立即換掉,這樣就保持儲藏室內的乾燥。採用吸濕機除濕茶葉儲藏室平時少開門窗,如要換氣,應選擇晴天中午,開窗半小時,以利通氣。茶葉進入儲藏室時,要檢查是否夾雜霉變茶葉,入倉後也要勤查。發現霉變茶葉後要及時清除,同時要找到霉變原因,並排除不良因素。吸濕機除濕,只有在儲藏室封閉的情況下,才能發揮作用,因此平時進出都要及時關閉門窗。傳說惠明茶從前,赤木山有個寡婦藍二嬸,她一個人拉扯著三歲的女兒山明,靠種些山貨,砍點山柴度日。 一天中午,藍二嬸正在山坡上拾柴,一抬頭忽然看見一個枯瘦的老和尚,靠在一棵松樹下,正有氣無力地掉著眼淚。藍二嬸急忙趕過去,問道:"老人家,您怎麼了?"連問了幾遍,老和尚卻只是張了張嘴,說不出話來。藍二嬸不由分說,吃力地把老和尚背回了家,又急忙打來山泉水給老和尚喝,說來也怪,老和尚喝了口水,就緩了過來。在藍二嬸的細心照料下,一天又一天,體力也漸漸恢復了。 這老和尚呀,可喜歡藍二嬸的女兒山明了,每天帶著小山明在山林里摘野果,抓野兔,還給小山明講故事,山明玩得可開心了。老和尚還從身上的包袱里倒出些種籽,教小山明在屋前屋後種上,天天用山泉水澆。一天天地過去了,轉眼,春天到了,小山明種下的種子發芽、吐葉,長成了一棵小樹苗苗。老和尚教藍二嬸把嫩葉摘下,放在鍋里用火炒,再搓 ,再揉,再烘乾,收藏起來。 第二天,山明起來想找老和尚玩,卻不見了老和尚。藍二嬸和山明找來找去,找到了一張字條,這才知道老和尚是不辭而別了。原來,老和尚是羅漢所變,羅漢見藍二嬸心地善良,又貧窮可憐,就特意給藍二嬸送來了這種茶葉,老和尚在字條上寫著,這茶叫"雲霧茶",煎茶喝,能醒腦、明目、清胃、潤肺、洗腸、通氣,可治病哩! 不久,藍二嬸"雲霧茶"能治病的消息傳開啦,不少人來求茶。藍二嬸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後來,二嬸用女兒山明的名字給這茶取名為"惠明茶"。
推薦閱讀:

海上絲綢之路與東南亞國家歷史文化(一)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男和四大丑男是誰?
上聯:拆破磊文三石獨。請對下聯?
藍染:這可能是史上最簡單的藍染教程了
哪些春聯比較好?

TAG:文化 |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