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諾貝爾文學獎
阿多尼斯(1930年-):敘利亞著名詩人、思想家、文學理論家、翻譯家、畫家薛慶國:阿多尼斯對阿拉伯文化有變革意義其實諾貝爾文學獎的魅力就在於它的不確定性。不過阿多尼斯說他肯定不會獲獎。問其原因,他說以色列人肯定不希望他獲獎,因為他經常批評以色列人;但阿拉柏人也不希望他獲獎,因為他也經常批評阿拉伯人。另外一方面,他認為評委會的人不喜歡詩歌。大家對阿拉伯文化有很大的誤解,從阿拉伯古代詩歌來看,有很多非常大膽的愛情詩。說他是阿拉伯文化的叛逆者,這話對了一半,對於保守方面來講他是叛逆者,還有一部分是我們不太了解的,阿拉伯文化是很有活力的,主張變更、革新、男女平等,還有有大量的詠酒詩,但是這些是被阿拉伯主流文化所遮蔽的。所以說阿多尼斯既是阿拉伯文化的叛逆者,同時也是繼承者。(文:胡曼 搜狐文化獨家稿源)
村上春樹(1949年-):日本小說家、美國文學翻譯家,代表作《挪威的森林》施小煒:村上春樹遠比小資作家要沉重深入從我個人願望上,希望他能獲獎。但他最近出的小說,深度上來說不如他從前的作品深刻。最近這短篇集《沒有女人的男人們》,從砝碼上來說,並沒有給他獲獎加重多少。《1Q84》是寫得非常成功的一部作品,只是很多人不大能讀得懂這部作品,比較難懂。同樣的問題,我覺得也可能發生在評委的身上。有些人評論說,村上的作品「深度不夠,比較通俗」。他們說的有一定道理,但我未必完全贊同。思考人的問題,未必要局限於某一地域、某一人種,未必要針對某一具體個案實例。那不是一個小說家應該具有的態度,那是一個政治家應該有的態度。我希望讀者能夠注意到,村上春樹對整個人類的關心,比我們把他當做小資作家去閱讀時候所表現出來的,恐怕要沉重得多,深入得多。(文:孫鈺 搜狐文化獨家稿源)
米蘭·昆德拉(1929年-):捷克小說家,代表作《生命不能承受之輕》馬振騁:昆德拉說話很刻薄 喜歡挖苦人昆德拉的文字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挖苦人、諷刺人的比較多,說話很刻薄。他有些憤世嫉俗啊,忿忿不平。他出生在捷克這樣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所以我們對他這種憤世嫉俗能表示理解。昆德拉「陪跑」諾貝爾文學獎多年,和其他幾位諾獎熱門人選不同的是,就在已經快要被世界遺忘的時候,這位曾經風靡世界和中國現年85歲的捷克作家,在今年出版了新小說《慶祝無意義》。據悉,這是10年來他唯一的新作。和之前的作品相比,基本上承接以前的小說的思路。一個作家要脫離他一貫的風格實是很難很難的事情,以他現在的這個年紀也不大可能再創造出一種新的東西了。有人對這部小說評價很高,也有人評價很低。(文:陳波 搜狐文化獨家稿源)
斯維特蘭娜·阿列克謝耶維奇(1948年-):白俄羅斯作家,擅長描寫戰爭高莽:斯維特蘭娜和她的戰爭記錄一樣真實高莽先生記得,90年代末,已年過七旬的他才首次讀到阿列克謝耶維奇的一部俄文作品。這部紀實作品中,阿列克謝耶維奇用第一人稱忠實記錄了親歷阿富汗戰爭的俄羅斯士兵、妻子、父母、孩子的血淚記憶。其中,一批二十歲左右的俄國青年人戰死阿富汗的故事,尤其讓高莽觸動。1999年,他將這部作品譯成《鋅皮娃娃兵》,在國內出版並暢銷。去年阿列克謝耶維奇被認為是獲獎熱門,該書又被再版。「她自己沒經歷過戰爭,通過採訪真實還原戰爭中的小細節,寫出了最真實的戰爭。」 對談及阿列克謝耶維奇能否獲得諾獎,高莽評價道,這位女記者寫的是真人真事,揭露了戰陣強加到人民頭上、扭曲人性的暴行,而非文學性地編故事。他將其作品歸於紀實文學的類別,但無法判斷其能否捧起諾獎。(文:周敬啟 搜狐文化獨家稿源)
阿莫斯·奧茲(1939年-):以色列作家,代表作《何去何從》、《我的米海爾》鍾志清:阿莫斯·奧茲是人道主義的日常踐行者相當多的中國讀者還是希望奧茲可以獲獎的,他在2006年、2007年都被提過名。但是,獲不獲獎不好說。我自己感覺諾獎的政治性還是比較強的。鑒於目前以色列在國際上的形象問題,可能會影響到以色列國籍的作家。今年對阿莫斯奧茲獲獎不是特別樂觀吧。奧茲不但作品好,也是一個非常具有個人魅力的人。跟他在一起的時候,你沒有特別拘謹的感覺。他平易近人,是一位人文主義關懷的日常踐行者,能夠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2007年社科院外文所請奧茲來的時候,和他們有過更近距離的接觸。那十幾天我一直做陪同。奧茲夫人就跟我講,他從來都是先鼓勵別人,一般的情況下,你提出的要求他是不會拒絕的。奧茲作品也好,個人魅力也很好,非常難得。(文:郝若楠 搜狐文化獨家稿源)
恩古吉·瓦·提安哥(1938年-):肯亞小說家、劇作家、政論家蔡臨祥:提安哥喚起非洲人民為自由而鬥爭在上世紀60年代,提安哥在兩部重要的後殖民小說《界河》和《一粒麥種》出版後,改掉自己帶有殖民象徵的名字Jam es N gugi,恢復他基庫裕族的本族姓名。早在上世紀80年代,蔡臨祥在坦尚尼亞大使館文化處工作期間一個偶然的機會認識了提安哥,並經推薦將他的成名作三部曲中的《孩子,你別哭》和《大河兩岸》譯成中文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肯亞獨立以前,在白人殖民統治下,勞苦大眾過著被壓迫被剝削的生活,提安哥的作品猶如戰鬥的號角,喚起民眾,號召他們站起來,團結一致,為祖國的獨立和自由而鬥爭。非洲各國獨立以後,提安哥又用犀利的筆鋒、生動的語言褒貶時弊,無情揭露各國存在著的諸如貧富差距、新舊文化矛盾衝突、官場腐敗、以權謀私等黑暗現象。(文:蔡臨祥)
諾獎得主
2013年:艾麗斯·門羅當代短篇文學小說大師,加拿大的「契訶夫」
2012年:莫言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2011年:特蘭斯特羅默通過凝鍊、透徹的意象,他為我們提供了通向現實的新途徑
2010年:略薩對權力結構製圖學般的細膩描述和對個人抵制、反抗和挫敗形象的犀利刻畫
2009年:赫塔·米勒以詩歌的洗鍊與散文的曉暢,呈現了被掠奪者的處境
2008年:勒·克萊齊奧在其作品裡對遊離於西方主流文明外和處於社會底層的人性進行了探索
2007年:多麗絲·萊辛女性經驗的史詩作家用懷疑、想像和遠見卓識對分裂的文明進行了審視
推薦閱讀:
※【文學】莫言為什麼是諾貝爾文學獎大熱門
※石黑一雄爆冷獲諾貝爾文學獎,回應:令人驚嚇,不知是否為騙局……
※諾貝爾文學獎為什麼頒給了歌手鮑勃迪倫?
※今年諾貝爾文學獎暫停頒發了,是因為#MeToo
※雜談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石黑一雄作品 《去日留痕》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