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片時間】第0541期:右小腦半球血管母細胞瘤
男性,57歲。因雙下肢無力、行走不穩8年余,伴言語不清2個月入院,外院CT提示小腦病變。
圖1右小腦半球血管母細胞瘤
A
B
C
D
E
F
【影像學檢查】A-D.右側小腦半球囊實性佔位,呈略長T1、長T2信號,囊內見細線狀分隔,囊壁上見等高信號結節,灶周見片狀水腫區,第四腦室受壓變形;
E.F.FLAIR病灶內囊性成分呈等信號,病灶右後緣見粗大流空血管影;
G.H.增強掃描病灶不規則環形強化,後緣示較大壁結節顯著強化。病灶前下緣尚見小環狀強化改變
【最後診斷】右小腦半球血管母細胞瘤(術後病理)。
【診斷要點】
血管母細胞瘤(angioreticuloma),又稱血管網織細胞瘤,屬血管源性無包膜腫瘤,占顱內腫瘤的1%?2%,多為單發,好發年齡為20?40歲,男性多於女性。可發生於腦的任何部位,90%以上位於小腦半球,少數位於延髓、脊髓,發生於幕上的罕見。
血管母細胞瘤分囊性和實性兩種,囊腫型佔60%?90%,實質型佔10%?40%。來源於血管周圍的間葉組織,屬中胚葉細胞殘餘。囊內含黃色或黃褐色液體,蛋白含量高。囊壁上多有一個紅色瘤結節,突入腔內。
1.臨床表現:90%的患者表現為緩慢進展性高顱壓,位於小腦的腫瘤多伴有眼球震顫和共濟失調,也常見頭暈、復視。少數可有癲癇發作。
2.X線平片:無明確診斷價值,如伴有慢性顱壓增高,可有顱縫增寬、蝶鞍受壓等表現。
3.CT表現:
1)囊腫型:小腦半球較大囊性低密度影,CT值為0?10 Hu,平掃可見等密度壁結節,由數毫米到2厘米不等,結節多位於皮質側,腫瘤邊界清晰。
2)實質型:平掃時腫塊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呈結節狀或分葉狀,邊緣不光滑或有尖狀突起。
3)瘤周可有水腫,可伴有幕上腦積水。
4)增強掃描壁結節或實質性腫塊明顯均勻強化。囊壁多不強化,少數病例囊壁可明顯強化。
4.MRI表現:
1)病變多位於後顱窩,類圓形,邊緣多銳利,輪廓光整。
2)腫瘤常表現為一個均勻的長T1、長T2囊性病灶和一個小壁結節突入其中。
3)常有一根或數根較粗大血管伸入病灶內。
4)增強後壁結節明顯強化,其周圍囊性部分無強化;實質性腫瘤呈明顯強化。囊壁多不強化,少數病例囊壁可明顯強化。
5)常壓迫第四腦室引起幕上腦室積水。
【分析思路】診斷依據:
1.患者為男性,57歲。血管母細胞瘤好發年齡為20?40歲,男性多於女性。
2.病灶表現為右側小腦半球囊性病變伴有分隔及壁結節。
3.FLAIR序列病灶內囊性部分呈等信號,表明其內含有大量蛋白成分。
4.病灶右後緣見粗大流空血管影。
5.MRI增強掃描壁結節及分隔強化明顯。囊壁呈明顯強化。
本例病例其MRI表現較典型,能夠考慮到血管母細胞瘤的可能。
鑒別診斷:
1.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①亦可呈「大囊小結節」,但其多見於兒童和青少年。②壁結節較大並可見多發小囊變,形態不規則,結節內及周圍無血管流空信號影。③增強掃描腫瘤壁結節強化程度不及血管母細胞瘤,且強化不均勻,囊壁強化明顯,不伴有異常血管流空信號。
2.囊性轉移瘤:中老年多見,多有原發腫瘤史。病灶多較表淺,瘤周水腫及佔位效應明顯,增強呈結節狀或環狀強化。但壁結節少見,病灶內無粗大流空血管影。
推薦閱讀:
※老年人怎樣保持血管年輕?
※大蒜可輔助清理血管壁「垃圾」――膽固醇
※血管靠「養」不靠「治」,堵塞血管只需三步
※腹股溝疝修補術血管併發症的預防與治療
※硝酸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