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心中的那份溫柔情懷
作者:佩瑪?丘卓
導語:如果看見老弱婦幼在街上乞討、有人在打狗、少年人遭受殘暴的毆打,我們會不會因為忍受不了而轉身走開?大部分人都會。我們需要有人鼓勵我們不要躲避自己的感受,不要為自己心裡的哀傷和愛而感到羞赧,不要懼怕痛苦。我們需要有人鼓勵我們去喚醒內心這個溫柔的部分,並因此而改變我們的人生。
你我本自具足這份溫柔的情懷
某人有個兩歲大的孩子。他說有一天打開電視機,無意間看到奧克拉荷馬州聯邦大樓的爆炸事件。他看到消防隊員把受傷的孩子從一樓的安親班抱了出來,那些孩子渾身上下都是血。他說,以前他可以用疏離的態度看待別人的痛苦,但是為人之父以後就不一樣了。他覺得這些小孩每一個都是他的孩子,他們父母的悲傷也就是他的悲傷。
這份和他人的痛苦相連的親情,這種無法再疏離地看待他人痛苦的無力感,就是發現了自己內心的溫柔地帶,發現了菩提心。菩提心在梵文的意思是"覺醒或高貴的心"。佛法認為菩提心是人類與生俱來的。牛奶裡面本來就有牛油,芝麻裡面本來就有油脂,你我本自具足這份溫柔的情懷。
史蒂芬?勒文(Stephen Levine)曾經描述過某位女士臨死的時候非常痛苦,當她再也無法忍受那份痛苦和怨恨的時刻,她開始能體會衣索比亞一位飢餓的母親內心的痛苦,一個翹家少年因為吸毒而在一間舊公寓里等死的那份感受,一位被土石流淹沒而孤獨地在溪邊等死之人的心情。這位婦人說她終於領悟到這不是她的痛苦,而是眾生的痛苦;這不是她的生命,而是生命的本身。
在困苦的時刻,只有菩提心可以治療我們
如果我們不再掩飾自身的脆弱,不再掩飾生命根本的脆弱,就能喚醒這份菩提心。十六世大寶法王(Gyalwa Karmapa)曾經說過:"你把這個世界的痛苦全部吸入體內。讓這個世界的痛苦深深觸動你的心,然後化為慈悲。"
佛法認為,在困苦的時刻,只有菩提心可以治療我們。當心靈啟示不見了,而我們準備放棄時,我們就會在痛苦的溫柔中找到治療的藥方。這個時刻我們才能觸及菩提心的精髓。孤獨、恐懼、感覺被人誤解或排斥,這其中就存在著萬物的心跳,真正的悲心。
寶石縱然埋在地下一百年也不會污損,挖出來以後照樣發光發亮。同理,菩提心不論經歷什麼考驗都不會受影響;不論我們曾經如何自私、殘暴、貪婪,我們永遠都不會失去真正的菩提心。眾生都有菩提心,它不會被污損,永遠完整無缺。
要為自己好,最好的方法就是為別人好
我們總是以為保護自己免於痛苦就是對自己好。但真相是,我們只會更加恐懼,更加僵硬,更加疏離。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所經驗到的自己是和整體分開的。這種屆分感對我們而言如同監獄一般。這一座監獄會把我們關在自己和希望和恐懼之中,使我們只在乎自己身邊的人。
奇怪的是,我們越保護自己,就越痛苦。然而如果我們開放自己,讓自己心碎,反而會發現自己與萬物是一體的。一位大德曾經說過,自私的人有兩種,一種不聰明,一種聰明。不聰明的自私者只想到自己,所以結果總是混亂、痛苦。聰明的自私者知道要為自己好,而最好的方法就是為別人好。這種為別人好所產生的結果卻是喜悅。
喚醒心中的這份溫柔,我們的人生會因此改變
如果看見老弱婦幼在街上乞討、有人在打狗、少年人遭受殘暴的毆打或是小孩子驚恐的眼神,我們會不會因為忍受不了而轉身走開?大部分人都會。我們需要有人鼓勵我們不要躲避自己的感受,不要為自己心裡的哀傷和愛而感到羞赧,不要懼怕痛苦。我們需要有人鼓勵我們去喚醒內心這個溫柔的部分,並因此而改變我們的人生。
作者介紹:佩瑪?丘卓 本名Deirdre Blomfield-Brown,她出家前人生閱歷頗為豐富,她結過婚,育有二子,後來因先生外遇而離異,三十五歲左右在阿爾卑斯山巧遇Chime喇嘛,並追隨這位仁波切潛修多年。1972年佩瑪在Chime喇嘛的鼓勵之下,與她的根本上師創巴仁波切初次相會,從此堅守三昧耶誓,與仁波切展開了長達十四年的師徒共修情誼。
著有《當生命陷落時》、《轉逆境為喜悅》、《與無常共處》、《不逃避的智慧》等頗有影響力的著作。
推薦閱讀:
※一生一世的情懷
※雨中情懷
※落葉的情懷
※漫威宇宙10周年,這盞燈寄託了我所有的情懷
※看得見的情懷 富士無反相機X-PRO2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