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親子教育劃紅線的「負面清單」,對照一下,你占幾條?
【親子溝通說專家微評】在越來越重視親子教育的今天,家長們試圖在自家孩子身上,採取最好的方法,發揮出最佳的效果。但是在近乎於全天候的親子教育中,家長時刻要保持良好的教育狀態確為一件難事。文中作者列出一個「負面清單」,請各位有心的家長對照看看,或許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許能從中得到啟發。
作者:蔥爸
在親子溝通中,爸爸媽媽既是父母、又為老師,如果教育方法不當或溝通方式不妥,將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價值觀,嚴重的會影響TA的一生。可是,我們既沒有一所培養父母的學校,也沒有一部教育孩子的寶典,在親子教育中更加沒有試錯的機會,這就需要爸爸媽媽們,激發施教潛能,發揮超強學習、實踐能力,不斷提高親子教育水平,強化風險控制,陪伴並幫助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所謂負面清單(Negative List),相當於投資領域的「黑名單」,列明了企業不能投資的領域和產業。這裡借用「負面清單」這個詞,就是要列明爸爸媽媽在親子教育的過程中,那些行為、那些語言是明確禁止的。爸爸媽媽們,對照下面的清單,以及所描述的現象,或許能給大家提個醒,這麼說、這麼做「不可以」!!!
NO.1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動粗。孩子的觀察力和認知能力很強。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吵架動粗,或者與他人吵架動粗,不僅會造成孩子精神高度不安,產生緊張心理和恐懼感,而且這種不好的行為或態度,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性格,使其內化為自身的社會習慣。如果自家孩子有暴力傾向,那麼請首先從自身找原因。要記住,暴力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以暴制暴是最壞的解決方式。
NO.2不要對孩子責罵訓斥。在家長面前,孩子無論從心理還是生理都是弱者,在TA成長的過程中,各種出錯都屬正常。有的家長奉行嚴格管教、棍棒教育等強勢訓斥型的教育模式,會讓孩子內心更加弱小,久之產生自卑心理。同時,會影響親子情感,親子溝通變少、變淺,進而會引起孩子的叛逆行為。
NO.3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頹廢。孩子是8、9點鐘的太陽,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憧憬和希望。如果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者表露出頹廢情緒,會直接傳導給孩子滿滿的「負能量」,讓孩子心理產生不安全感,甚至對現實,對生活產生質疑。爸爸媽媽在工作、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困難、承擔壓力,請不要把情緒轉嫁給孩子,讓TA過早受到不該承受之苦。
NO.4不要對孩子說「垃圾語言」。還記得電影《夏洛特煩惱》中那一幕嗎?穿越後的夏洛質問老師,「一上學,你就叫我們大傻、二傻……」 其實,在成年人每天的語境中,充斥著不少垃圾語言,但是面對孩子的時候,父母應當注意「語言衛生」,遠離「笨」、「蠢」、「傻」、「TMD」等字眼。對於乾淨的、淳樸的、沒有一絲瑕垢的幼小心靈,無論外界如何,請爸爸媽媽們不要去污染的。要記住,有的話說多了就成真了!
NO.5不要否定孩子的夢想。孩子的腦海里一定是天馬行空、浮想聯翩,一定有很多在成年人眼中異想天開、不可思議的想法。爸爸媽媽要包容孩子不著邊際的「怪點子」,絕不能輕易否定、取笑TA的想法、夢想,鼓勵TA大膽的說出來,保持活躍的思維和永恆的創造,幫助TA引導思緒,貼合於學習生活,使其成為孩子努力奮鬥的源泉。
NO.6不要敷衍孩子。總能看到孩子圍在爸爸媽媽身邊問這問那,而父母總是有這樣那樣的事情,自覺不自覺地、也有不耐煩地,或者真的是時間緊張不允許,或者就是心存懈怠,對待孩子敷衍了事、糊弄過關。可是這一幕,將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深刻映像,對待事物敷衍、不認真的態度更容易找到滋長的土壤。記住,在那一刻,孩子眼中你就是TA的全部。
NO.7不要在外人面前揭短亮醜。教育孩子需要分場合,爸爸媽媽不要當著別人的面,評價、批評自己家孩子,尤其杜絕把那些把「陳年舊事」抖出來行為。爸爸媽媽要常常運用換位思考,切實顧忌孩子的感受,或許是你的不經意、或許是你認為不是個事的事,在孩子心中則是天大的事。揭短的行為,對孩子內心的叛逆就是一劑催化劑,會激發TA的反向行為。
NO.8不要說話不算數。回想一下,我們經常會對孩子說「下次如何如何?」,「沒事,還有下次」等等這些言語許諾的話。這些無心的話,對孩子來說,是爸爸媽媽對他的承諾,事後他或許會忘記,但是一旦回想起來,則是父母食言,說重了就是欺騙。父母跟孩子說好的事情,就一定要兌現,否則,不僅降低了父母承諾的權威性,久而久之,也讓孩子養成說話不算數的行為習慣。
NO.9不要在孩子面前違反規則。這裡重點說的是社會行為規則,如闖紅燈,不走人行橫道,翻欄杆,橫穿馬路等交通規則,亂丟垃圾、隨地吐痰等社會文明規則。在學校期間,老師教育孩子要嚴格遵守這些規則。如果家長的行為直接顛覆了學校教育,將會形成巨大反差,導致孩子內心產生質疑和矛盾,或許明天,TA也會學著爸爸媽媽的樣子去觸碰規則。記住,這些「違規行為」出現前,提醒一下自己,您的孩子在看著您!
NO.10不要樹立一個「別人家的孩子」。爸爸媽媽不要用孩子的短處去和別人家孩子的長處相比,「別人家的孩子」已被塑造成一個讓自家孩子頭疼的人物,這種「激將法」是讓孩子討厭、甚至憎惡的做法,長此以往,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和嫉妒的心理,讓孩子不能正確、客觀的認識他人與自己的優勢與不足。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個性和差異,讓孩子今天與昨天比,讓孩子明天永遠比今天好。
NO.11不要在孩子面前推卸責任。在生活中,難免有這樣那樣不盡如人意的事情發生,父母在發生矛盾時,切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相互推諉、扯皮,尤其是當爸爸的,能擔當之即擔當,切不可推卸責任或者說辭辯解。否則,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孩子將會養成缺乏責任心,遇事無擔當!我們應該教孩子,遇到難事先琢磨解決辦法,而不是推卸責任,解釋原由,迴避問題!
NO.12不要隨意對孩子說「NO」。請爸爸媽媽不要像今天的標題一樣,有意無意地對孩子說「NO」、「不要」、「不行」,父母不要憑主觀臆斷給孩子設置障礙,扼殺TA的自主意識,久之,孩子則會缺乏主見和獨立性,形成一種消極人格。要傾下心來,聽聽孩子要說什麼,要幹什麼,TA有什麼理由,是怎麼考慮的。爸爸媽媽要記住,世界終究是TA們的,一代永遠要比一代強,或許TA很快就會超越我們,或許TA說的問題根本就超越了我們的思考範圍呢。
其實,負面清單條目還有很多,這裡列舉了一些常見的,或許是我們曾經看到的,或許其中能找到我們的影子,或許對大家是一個提醒和啟發。身為家長的我們,在親子教育溝通中,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提醒自己,如果發現問題一定及時修正,千萬不要固執,不要自以為是!一個孩子有一把鎖,爸爸媽媽去尋找那把鑰匙吧,讓孩子在我們的幫助下,成長羽翼,展翅高飛!
(作者蔥爸,成長於大草原,曾在多個政府機關、大型社會團體就職,熱衷親子教育,愛好書法、中國畫,網球愛好者。工作之餘,享受與兒子的共同成長。)
本頭條號擁有30餘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眾號:親子溝通如何說)一起,致力於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你問我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