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辯證針灸
頭風是由於肝陽上亢、痰瘀互結而致清陽不升,或濁邪上犯、清竅失養所造成的以頭部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病證。疼痛部位多在頭部額、顳、巔頂,或左或右輾轉發作,或呈全頭痛。疼痛的性質多為跳痛、刺痛、脹痛、昏痛、隱痛,或頭痛如裂等。本病常為隱襲起病,逐漸加重或反覆發作。每次發作可持續數分鐘、數小時或數日,也有持續數周者。外感及其他諸多疾病也常兼頭痛,均不在本節之列。
本病主要指現代醫學的血管神經性頭痛,及高血壓病、腦動脈硬化等病造成的頭痛。 [病因病機] 本病病因多端。蓋頭為諸陽之會,又為髓海所在,人的氣血皆上注於頭,故內傷諸疾導致氣血逆亂,瘀阻經絡,腦失所養,均可發生頭痛。 1.肝陽上亢由於情志所傷,肝失疏泄,郁而化火;或由腎陰不足,水不涵木,均可導致肝陽上亢,上擾情清竅,發為頭痛。 2痰法上擾飲食不節,嗜酒肥甘,脾失健運,痰濕內生,上蒙清竅,阻遏清陽而致頭痛。 3.瘀阻腦絡外傷跌仆,或久病人絡,氣滯血瘀,脈絡瘀阻,不通則痛,發為頭痛。 4.氣血虧虛饑飽勞倦,或病後產後體虛,或脾胃虛弱,生化不足;或失血之後,營血虧虛,不能上榮於腦髓脈絡而致頭痛。 5肝腎陰虛先天稟賦不足,或房室過度,或大病久病之後,腎精虧虛,致腦髓空虛而頭痛。 【辯證治療】 1.肝陽上亢 癥狀和體征頭痛而脹,或抽掣而痛,痛時常有烘熱,面紅目赤,耳鳴如蟬,心煩口乾,舌紅,苔薄黃,脈弦。 徵候分析肝陽亢逆無制,上擾清竅,則頭目脹痛、面紅目赤、耳鳴如蟬。肝火上炎,則面部供熱、口乾。肝火擾亂心神,則心煩。舌紅、苔薄黃、脈弦,均為肝陽亢盛之象。 治法平肝降逆,熄風止痛。以足厥陰肝經、足少陽膽經穴為主。 處方懸顱頷厭風池太沖丘墟阿是穴 隨證配穴眩暈者,加四神聰。 刺灸方法針用瀉法。 方義肝陽上亢,多挾少陽風熱循經上犯,因而頭痛多偏於額角。故近部取懸顱、頷厭、風池、阿是穴,可疏通局部經氣,有清熱、熄風、鎮痛的作用。遠部取太沖、丘墟,以平肝潛陽。 2痰法上擾 癥狀和體征頭痛脹重,或兼目眩,胸悶脘脹,噁心食少,痰多,苔白膩,脈弦滑。 徵候分析脾失健運,故痰多。痰濁中阻,上蒙清竅,清陽不展,故頭痛脹重或兼目眩。痰阻胸膈胃脘,故胸脘悶脹、食少噁心。答白膩、脈弦滑,均為痰濁內停之象。 治法化痰降濁,通絡止痛。以足陽明胃經和局部穴為主。 處方中脘豐隆百會印堂阿是穴 隨證配穴嘔吐者,加內關。便者,加天樞。 刺灸方法針用平補平瀉法。 方義中院與豐隆健運脾胃而降濁化痰,以治其本。百會配印堂、阿是穴,善於宣發清陽,通絡止痛,以治其標。 3.淤阻腦絕 癥狀和體征頭痛反覆,經久不愈,痛處固定,痛如錐刺,舌紫黯或有瘀斑,首薄白,脈細弦或細澀。 徵候分析瘀血內停,脈絡不暢,故頭痛經久不愈,痛有定處,且如錐刺。舌紫黯或有瘀斑、脈細澀,為瘀血內阻之象。頭痛發作時可表現為細弦之脈。 治法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以手陽明大腸經、足太陽牌經和阿是穴為主。中醫辯證針灸--頭風"> 處方氣阿是穴合谷三陰交隔俞委中 隨證配穴陽眉棱骨痛者,加攢竹。側頭痛者,加太陽。後頭痛者,加天柱、風池。頭頂痛者,加四神聰。 刺灸方法針用補瀉兼施,或阿是穴、委中可刺絡出血。 方義隨痛處進針,出針後不按針孔,或以三棱針散刺任其流出惡血,即以痛為腧,血實者決之之意。補合谷以行氣,瀉三陰交及血會隔俞以活血。血郄委中刺絡出血,起化瘀定痛作用。 4.氣血虧虛 癥狀和體征頭痛綿綿,兩目畏光,午後更甚,神疲乏力,面色(白光)白,心悸寐少,舌淡,苔薄,脈弱。 證候分析氣血虧虛,不能上榮腦髓,脈絡空虛而致頭痛綿綿,午後更甚。氣血不能上充清竅,則羞明畏光。心失所養,故心悸失眠。神疲乏力、面色(白光)白、舌淡苦薄、脈弱,均為氣血不足之象。 治法益氣養血,活絡止痛。以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穴為主。 處方上星百會血海足三里三陰交 隨證配穴頭痛緩解後,酌灸肝俞、脾俞、腎俞、氣海等穴。 刺灸方法針用補法,亦可加灸。 方義督脈並於脊里而入腦,取上星、百會疏導督脈,活絡止痛。足三里、血海、三明交健脾補胃,益氣養血,以治其本。 5肝腎陰虛 癥狀和體征頭痛眩暈,時輕時重,視物模糊,五心煩熱,口乾,腰酸腿軟,舌紅少苔,脈細弦。 證候分析肝腎陰虛,髓海空虛,腦絡失養,故頭痛眩暈。目失所養,則視物模糊。筋脈失養,故腰膝酸軟無力。陰虛生內熱,熱蒸於里,故五心煩熱。津不上潤,則口乾。舌紅少苔、脈細為陰虛之徵,弦脈為疼痛之象。 治法滋補肝腎,充髓止痛。以足少陰腎經穴和背俞穴為主。 處方百會肝俞腎俞三陰交太沖透湧泉 隨證配穴五心煩熱甚者,可加勞宮、湧泉。 刺灸方法針用補法。 方義百會為督脈穴,督脈入絡腦,針之可補益腦髓而止痛定眩。太沖透湧泉滋腎陰而潛肝陽。肝俞、腎命、三陰交可補肝益腎,滋陰益髓,以求治本。 【其他療法】 1.耳針枕、額、腦、神門。每次取一側或雙側,留針20~30min,間隔5min行外1次,或用埋針法。頑固性頭痛可在耳背靜脈點刺出血。 2皮膚針用皮膚針重叩太陽、印堂及頭痛處出血,加拔火罐。本法適用於實證頭痛。 【醫案舉例】 周XX,女,28歲。左側頭痛,已歷2年。痛時左目流淚羞明,甚則泛惡欲吐,時發時緩。2個月來,發作頻繁,中午及傍晚尤甚。脈來沉細,苔薄膩。平素體弱,月經失調,氣血已虧,復感風邪,客於少陽之絡,經氣流行失暢。治擬疏通經脈,祛風,宣洩少陽。處方:太陽(左)風池(左)、下關(左)、迎香(左)、四白(左)、頭維(左)、本神(左)、睛明(左)、合谷(雙)、俠溪(雙)、大溪(雙),均瀉法,頭維、本神用迎隨補瀉法,余穴均用提插補瀉法。每日針治1次、連針7日,左偏頭痛大半已緩,咱左太陽及目眶依然隱痛,迎風則刺痛,夜寐欠安。脈沉細弦,答薄膩。今外邪漸解,經脈空虛,無御邪之力,當風乃甚。再予前法出入。處方:陽輔(雙)(龍虎交戰法)、太陽(左)、風池(左)、列缺(左)、本神(左)、迎香(左)、睛明(左)、俠溪(右)、風門(雙)、太溪(雙),均用提插瀉法。風門針後加拔火罐。續治7日。上方每日針治1次,2日後疼痛顯著減輕,仍以原法鞏固療效,旋即痊癒出院。經隨訪未複發。(針灸治驗錄) 【扶語】 針灸治療頭風有較好療效,但應結合現代診斷方法,注意與顱腦實質性病變作鑒別,以便及時治療原發病。
推薦閱讀:
※老年痴呆症九大中醫誘因
※瀕湖脈學(轉自中醫藥網)
※東方醫道---中醫藥微博集錦
※效霞談醫:中醫是否發現了膀胱上口?
※(3)c鋼琴老師中醫講課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