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飲食第二章 清熱飲食
【基原】為禾本科植物菰的花莖,經茭白黑粉刺激而形成的紡錘形肥大的菌癭。
【異名】菰首、菰筍、茭瓜。
【性味歸經】甘,寒。入肺、脾經。
【功效】清熱除煩,催乳。
【應用】
1.產後無乳:茭白15g~30g,通草9g,豬腳煮食。(《湖南藥物志》)
2.便秘心胸煩熱,高血壓:鮮茭白60g,加旱芹菜30g,水煎服。(《食物與治病》)
【使用注意】
脾胃虛冷作瀉者忌食。
【按 語】
茭白以粗壯白嫩為佳。性寒,對於陰虛內熱,便秘溲赤、咽乾等熱病相宜。
【參考文獻】
1.《本草拾遺》:「去煩熱,止渴,除目黃,利大小便,止熱痢,解酒毒。」
2.《食療本草》:「利五臟邪氣,白癩,癘瘍,目赤,熱毒風氣,卒心痛,可鹽、醋煮食之。」
香椿葉(《本草綱目》)【基原】為楝科植物香椿的嫩芽。
【異名】香椿、香椿芽、香椿頭。
【性味歸經】苦,平。入肝、胃、腎經。
【功效】清熱化濕,解毒。
【應用】
1.唇上生疔:取本品嫩葉,搗爛,和酒服之。(《嶺南採藥錄》)
2.赤白痢疾:香椿葉100~200g,加水煎服。(《福建民間草藥》)
【使用注意】
慢性病者不宜食用。
【按語】
香椿葉自古為時令名品。可作攤雞蛋,鹽漬、涼拌食用,均具風味。
【參考文獻】
1.《唐本草》:「主洗瘡疥、風疽。」
2.《陸川本草》:「健胃,止血,消炎,殺蟲。治子宮炎、腸炎、痢疾、尿道炎。」
3.《食療本草》:「動風,多食令人神昏,血氣微。」
香蕉(《本草綱目拾遺》)【基原】為芭蕉科植物甘蕉的果實。
【異名】蕉子、蕉果。
【性味歸經】甘,寒。入脾、胃經。
【功效】清熱,潤腸,解毒,止痛。
【應用】
1.痔瘡及便後出血:香蕉二個,不去皮,燉熟,連皮食之。(《嶺南採藥錄》)
2.牙痛:香蕉兩枚,煎熱汁一碗,含漱。(《經驗方》)
【使用注意】
進食過多,會導致胃腸功能障礙。
【現代研究】
果肉中所含的5—羥色胺可使胃酸降低,香蕉本身又能緩和對胃粘膜的刺激,故對一些藥物等誘發的胃潰瘍有保護作用。每日食入5—羥色胺10mg對胃腸功能並無障礙,但食入過多,則可引起障礙。成熟香蕉之果肉甲醇提取物的水溶液有抑制真菌、細菌的作用。
【按語】
臨床發現,糖尿病病人攝入香蕉中的糖類後,尿糖較進食別的糖類為低。香蕉中果糖與葡萄糖之比為1:1,這一天然組成,對治療脂肪痢是合適的,也適用於中毒性消化不良。香蕉質潤性軟,適合於老年人、習慣性便秘、高血壓、冠心病者經常食用。
【參考文獻】
1.《本草求原》:「止渴潤肺解酒,清脾滑腸,脾火盛者食之,反能止瀉止痢。」
2.《本草綱目拾遺》:「收麻風毒。兩廣等地濕熱,人多染麻風,所屬住處,人不敢處,必種香蕉木本結實於院中,一年後,其毒盡入樹中乃敢居。
粟米(《名醫別錄》)
【基原】為禾本科植物粟的種仁。
【異名】小米。
【性味歸經】甘、咸,涼。入脾、胃、腎經。
【功效】健脾和胃。
【應用】
1.脾胃虛弱,食不消化,嘔逆反胃:粟米半升,搗如粉,水和丸如梧子,煮令熟,點少鹽,空腹和汁吞下。(《食醫心鏡》)
2.胃熱消渴:粟米煮飯。(《食醫心鏡》)
【使用注意】
粟米不宜與杏仁同食,食則令人嘔吐腹瀉。
【 現代研究】
粟米中含蛋白質及脂肪量較高,蛋白質中含多量谷氨酸、脯氨酸、丙氨酸和蛋氨酸,有補益作用。
【按語】
粟米,山東最多,五穀中最硬,謂之硬粟,但得漿水則易化。小米煮的焦飯鍋巴,又名黃金粉。性味甘平,能補中益氣,健脾消食,止泄。北方產婦多喜服粟米粥,亦是嬰幼兒良好食品。此外,發芽的粟米稱為粟芽,內含澱粉酶、維生素B、澱粉、蛋白質等,有良好的消化作用,可晾乾研末服用。
【參考文獻】
1.《本草衍義補遺》:「粟,陳者難化。所謂補腎者,以其味咸之故也。」
2.《隨息居飲食譜》:「粟米功用與秈米略同,而性較涼,病人食之為宜。」
茶葉(《本草便讀》)【基原】為山茶科植物茶的葉。
【性味歸經】苦、甘,涼。入心、肺、胃經。
【功效】生津止渴,清熱解毒,祛濕利尿,消食止瀉,清心提神。
【應用】
1.霍亂後煩躁卧不安:乾薑(炮為末)6g,好茶末3g。上二味,以水一盞,先煎茶末令熟,即調乾薑末服之。(《聖濟總錄》薑茶散)
2.熱毒下痢:好茶500g(炙),搗末,濃煎一、二盞服。久患痢者亦宜服之。(《食療本草》)
3.血痢:鹽水梅(除核研)一枚,合臘茶加醋湯沃,服之。(《聖濟總錄》)
【使用注意】失眠者忌服。
【現代研究】
茶葉中含400多種化學物質,主要有嘌呤類生物鹼,如咖啡鹼、可可豆鹼等;含有鞣質、揮髮油、黃酮類化合物。試驗證明茶葉對治療放射性損傷,保護造血機能,提高白細胞數量有一定功效。可治療痢疾、急慢性胃腸炎、急性傳染性肝炎等病。
茶葉上可清頭目,中消食滯,下利二便。《隨息居飲食譜》曰:「清心神醒酒除煩,涼肝膽滌熱消痰,肅肺胃明目解渴。」適於肥胖、高血壓、水腫、腫瘤病人飲用。
【按語】
茶樹通常種植三年以上即可采葉。以清明前後嫩葉初發時為佳,以後採摘時間愈遲品質愈次。由於加工不同可分綠茶、紅茶等。綠茶能清心神,滌熱,肅肺胃。紅茶能溫脾胃,暢中焦。
【參考文獻】
1.《隨息居飲食譜》:「茶以春采色青,炒焙得,收藏不泄氣者良,色紅者,已失其清滌之性,不能解渴,易成停飲。」
2.《本草綱目拾遺》:「雨前茶產杭之龍井者佳,蓮心第一,旗槍次之;於穀雨前撮成茗,故名。三年外陳者入葯,新者有火氣。」
清熱涼血類水芹(《千金翼方》)【基原】為傘形科植物水芹的莖。
【異名】芹菜、水英。
【性味歸經】甘、辛,涼。入肺、胃經。
【功效】清熱利水,止血止帶。
【應用】
1.小便淋痛:水芹菜白根者,去葉搗汁,井水和服。(《聖惠方》)
2.小便出血:水芹搗汁,日服六、七合。(《聖惠方》)
3.小兒發熱:水芹菜、大麥芽、車前子,水煎服。(《滇南本草》)
4.白帶:水芹12g,景天6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使用注意】
脾胃虛弱,大便溏薄不宜多食。
【現代研究】
芹菜含鐵量較高,每百克中含8.5mg,所以為缺鐵性貧血患者的佳品。芹菜葉所含的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比莖多,可以食用。
【按語】
芹菜食嫩莖,冬春間作各種菜肴,味香美。久食能清火,陰虛火旺者適宜。芹菜有青莖旱芹(根莖青綠色,短小)和白莖水芹(根莖色白、粗而高大)兩種,藥效以青莖者為優。
【參考文獻】
1.《千金要方·食治》:「益筋力,去伏熱,治五種黃病,生搗絞汁冷服一升,日二。」
2.《隨息居飲食譜》:「清胃滌熱,祛風,利口齒咽喉頭目。」
茄子(《本草拾遺》)【基原】為茄科植物茄的果實。
【異名】落蘇、茄瓜。
【性味歸經】甘,涼。入脾、胃、大腸經。
【功效】清熱,消腫利尿,健脾和胃。
【應用】
1.腸風便血:經霜茄連蒂,燒存性,研末,每日空腹溫酒送服,或茄子煨熟,酒漬,暖酒空心分服。(《聖濟總錄》茄子酒)
2.小便不利,水腫:茄子晒乾研粉,開水送服0.6g,每日3次。(《食物與治病》)
3.黃疸肝炎:紫茄數斤同米煮飯,連食數日。(《食物與治病》)
4. 脘悶酸脹,食欲不振:茄子300g,香菜5g,蒜片5g,醬油、食油、鹽少許,先將茄子煸炒後,加入調味料,最後放上香菜末。(《傳統膳食宜忌》)
【按語】
此品為夏秋季蔬菜,品種較多。外形有圓、長之別,皮色有紫、白之異,但性能基本相同。茄子性寒,食時往往配以溫熱的蔥、姜、蒜、香菜等。體質虛冷之人,慢性腹瀉者不宜多食。
【參考文獻】
1.《滇南本草》:「散血,消乳疼,消腫寬腸。燒灰米湯飲,治腸風下血不止及血痔。」
2.《飲膳正要》:「動風發瘡及痼疾,不可多食。」
3.《本草綱目》:「茄性寒利,多食心腹痛下利,婦人能傷子宮。」
藕(《神農本草經》)【基原】為睡蓮科植物蓮的肥大根莖。
【異名】蓮藕。
【性味歸經】甘,寒。入心、脾、胃經。
【功效】
清熱潤肺,涼血行瘀。熟用,健脾開胃,止瀉固精。
【應用】
1.上焦痰熱:藕汁、梨汁各半盞,和服。(《簡便單方》)
2.紅白痢:藕500g,搗汁和蜜糖,隔水燉成膏服。
3.霍亂吐不止,兼渴:生藕30g,生薑0.3g,研絞取汁,分三服,不拘時。(《聖濟總錄》姜藕飲)
4.肺、胃出血:藕250g,側柏葉60g,搗汁,冷開水沖服。(《食物與治病》)
5.脾虛泄瀉:嫩藕120g,煮爛熟,稻米500g,蒸熟與藕泥拌勻制糕,上撒白糖少許。《士材三書》)
【使用注意】
忌用鐵器加工。
【按語】
藕新鮮,清脆爽口,為清暑生津之佳品。熱病及其病後都宜,有各種出血證,包括婦科出血更宜。藕還可加工成藕粉,用開水沖食,藕也常作為菜肴原料。
【參考文獻】
1.《日用本草》:「清熱除煩。凡嘔血、吐血、瘀血、敗血,一切血證宜食之。」
2.《飲膳正要》:「主補中,益神益氣,除疾,消熱渴,散血。」
3.《本草綱目》:「藕節止血;蓮心清熱,安神;蓮須固精止血;蓮房止血,祛瘀;荷梗通氣寬胸,通乳;荷葉清暑,解熱;荷蒂安胎,止血;荷花清暑止血。」
木耳(《神農本草經))【基原】為木耳科植物木耳的子實體。
【異名】黑木耳、樹雞。
【性味歸經】甘,平。入胃、大腸經。
【功效】涼血止血,和血養榮,止瀉痢。
【應用】
1.血痢日夜不止,腹中疼痛,心神煩悶:黑木耳30g,水二大盞,煮木耳令熟,先以鹽醋食木耳盡,後服其汁,日三服。(《聖惠方》)
2.內外痔:木耳3~6g,柿餅30g,同煮爛。(《食物與治病》)
3.新久泄痢:干木耳30g(炒),鹿角膠7.5g(炒),為末。每服9g,溫酒調下,日二次。(《御葯院方》)
4.貧血:黑木耳30g,紅棗30枚,煮熟服食,加紅糖調味。(《家庭食療手冊》)
5.眼流冷淚:木耳30g(燒存性),木賊30g,為末。每服6g,以清米泔煎服。(《普濟方))
【使用注意】
大便不實者忌服。
【按語】
木耳為寄生於桑、槐、柳、榆等樹上菌屬,其性質優劣,隨其木而異。木耳營養豐富,是滋補強壯之品,被譽為「素中之葷」。它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如甘露聚糖、木糖等。其所含膠質可起到清胃、滌腸功能。木耳含鈣與鐵量較高。脂肪中還含有卵磷脂和腦磷脂,所以木耳既可以用於菜肴滋補強身,又可藥用治療貧血、便血、便秘等。
【參考文獻】
1.《本經》:「盛氣不飢,輕身強志。」
2.《飲膳正要》:「利五臟,寬腸胃,不可多食。」
3.《隨息居飲食譜》:「補氣耐飢,活血,治跌打仆傷,凡崩淋血痢,痔患腸風,常食可療。」
清熱生津類西瓜【基原】為葫蘆科植物西瓜的果實。
【異名】又稱寒瓜、夏瓜、水瓜,西瓜汁又叫天生白虎湯。
【性味歸經】味甘性寒,入心、胃、膀胱經。
【功 效】清熱解暑,除煩止渴,利小便。
【應用】
1. 暑熱傷津。陽明熱甚,舌燥煩渴,或神情昏冒,不寐,語言懶出——暑熱病熱盛津傷:西瓜剖開,取汁一碗,徐徐飲之。(《本草匯言》)
或用三皮飲:西瓜皮、冬瓜皮、黃瓜皮煮水,加糖、烏梅少許,以清暑利尿解渴。
2. 口瘡、咽喉炎。心火上炎,口瘡舌赤,濕熱蘊結下焦,小便黃赤不利——西瓜霜:西瓜汁加適量芒硝重結晶而成。
3. 腎炎、水腫——西瓜蒜:西瓜掏空,納入蒜,用泥封好後,烘烤至熟。
【使用注意】
西瓜甘寒,若素體脾胃虛寒,大便溏泄者,少食為佳。
【現代研究】
西瓜內含蘋果酸、果糖、葡萄糖、蔗糖及多種氨基酸(瓜氨酸、丙氨酸、精氨酸、谷氨酸)胡蘿蔔素,及鈣、磷、鉀等微量元素,其中鉀的含量較高。其所含無機鹽,有利尿作用,所含蛋白酶可把不溶性蛋白質轉化為可溶性蛋白質,可配合治療急、慢性腎炎。
【參考文獻】
1.汪穎《食物本草》:「療喉痹。」
2.張璐《本經逢原》:「西瓜,能引心包之熱,從小腸、膀胱下泄。能解太陽、陽明中渴及熱病大渴。故有天生白虎湯之稱。」
[附:西瓜翠衣]
即西瓜皮,味甘性涼,入脾胃經。《隨息居飲食譜》載其可「涼驚滌暑」。其清熱解暑之力不及西瓜果肉,利尿通淋之功則較優。可用於輔助治療高血壓:西瓜翠衣10~12克,草決明10克,煎湯代茶,名為翠衣決明飲。
西紅柿【基原】為茄科植物西紅柿的果實。
【異名】又叫西紅柿、六月柿、洋柿子、西紅柿等。
【性味歸經】甘酸,微寒。入肝、脾、胃經。
【功 效】生津止渴,涼血平肝。
【應用】
1.熱病口渴:涼拌西紅柿或直接食用。
2.高血壓,眼底出血(動脈硬化造成):每日晨起空腹生吃一個。
【現代研究】
西紅柿中含有大部分易被人體直接吸收的葡萄糖、果糖、有機酸,能降低血壓和毛細血管通透性,有一定抗炎、利尿作用,常食對腎病患者有益。西紅柿中94%為水分,故有清熱解毒、生津利尿作用。有機酸含量多,但VC含量並不高。且VC因與果膠在一起不易被破壞,即使加熱也不易被吸收。
【按語】
番茄外形美觀,色澤鮮艷,汁多肉厚,酸甜可口,既是蔬菜又可做果品,食用價值、藥用價值均很高,因其甘酸微寒,入肝、脾、胃經,故其具有清補之功。我國大部分地區有栽培,夏季採收,洗凈鮮用。在明《群芳譜》有錄,稱番柿,至清代一直作為觀賞植物,但現在已成為倍受喜愛的食物。
甘蔗(《名醫別錄》)【基原】為禾科植物甘蔗的莖桿。
【異名】薯蔗、干蔗、竿蔗、糖梗。
【性味歸經】甘,寒。入肺、胃經。
【功效】清熱生津,下氣潤燥,和胃降逆。
【應用】
1.虛熱咳嗽、口乾涕唾:甘蔗汁一升半,青粱米四合。煮粥,日食二次,極潤心肺。(《本草綱目》)
2.發熱口乾,小便澀:甘蔗去皮盡令吃之,咽汁,若口痛,搗取汁服之。(《外台秘要》)
3.反胃,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甘蔗汁七升,生薑汁一升,二味相和,分為三服(《梅師集驗方》)
【使用注意】
脾胃虛寒者慎服。
【按語】
甘蔗之渣滓,晒乾煅成炭,研細末,可外敷傷口,加香油調後用。甘蔗甘涼汁多,和胃潤腸,止渴解酒,生津充液,時有內熱煩渴者食之宜。
【參考文獻】
1.《本草綱目》:「蔗,脾之果也,其漿甘寒,能瀉火熱。」
2.《隨息居飲食譜》:「榨漿,名為天生復脈湯。」
橄欖(《日華子本草》)【基原】為橄欖科植物橄欖的果實。
【異名】又名青果。
【性味歸經】甘、澀、酸,平。入肺、胃經。
【功效】清肺,利咽,生津,解毒,止咳。
【應用】
1.時行風火喉痛,喉間紅腫:鮮橄欖、鮮萊菔,水煎服。(《王氏醫案》青龍白虎湯)
2.河豚魚諸毒,諸魚骨哽:橄欖搗汁或煎濃汁飲服。(《隨息居飲食譜》)
3.預防白喉、上感、流感:鮮蘿蔔(白色為好)60g,鮮橄欖2~5個,開水泡服或水煎代茶。(《飲食治療指南》)
4.百日咳:生橄欖二十粒,燉冰糖作三次服。(《飲食治療指南》)
【使用注意】
凡熱性咳嗽者,待熱稍退後才能用本品。
【現代研究】
據臨床報道,鮮橄欖煎湯內服可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
【參考文獻】
1.《日華子本草》:「開胃,下氣,止瀉。」
2.《本草再新》:「平肝開胃,潤肺滋陰,消痰理氣,止咳。」
豆腐(《本草圖經》)【基原】豆腐為豆漿用鹽或石膏點後,凝成豆腐花,再用布包裹,濾去部分水分,即成。
【性味歸經】甘,涼。入脾、胃 、大腸經。
【功效】生津潤燥,清熱解毒,催乳。
【應用】
1.下痢:醋煎白豆腐食之。(《普濟方》)
2.小兒夏季發燒不退,口渴飲水多:豆腐500g,黃瓜250g,煮湯代茶飲。(《食物與治病》)
3.小兒麻疹出齊後清熱用:豆腐250g,鯽魚二條,煮湯飲。(《食物與治病》)
4.產後乳少:豆腐500g,炒王不留行20g,煮湯。喝湯吃豆腐。(《食物與治病》)
【使用注意】
疔瘡病患者忌食。
【按語】
豆腐能清火,肺熱痰黃、咽痛、胃熱口臭、便秘者較適宜。水土不服、遍身作癢、皮疹,每天食豆腐,可協助適應水土。過食豆腐有腹脹、噁心反應,萊菔可解。
【參考文獻】
1.《本草綱目》:「清熱散血。」
2.《食鑒》:「寬中益氣,和脾胃,下大腸濁氣,消脹滿。」
3.《隨息居飲食譜》:「清熱潤燥,生津,解毒,補中,寬腸,降濁。」
清熱解毒類綠豆【基原】豆科植物綠豆種子。秋後種子成熟時採收,洗凈晒乾備用。
【異名】又叫青小豆。
【性味歸經】甘,涼,入心、胃經。
【功效】清熱解毒,清暑利水。
【應用】
1. 暑熱——綠豆湯:下鍋加水,大火一滾,取湯停冷,色碧食之。如多滾則色濁,不堪食矣。(《遵生八箋》)綠豆加絲瓜花煮水,清暑力更強。
2. 消渴,小便如常——綠豆羹:2升綠豆淘凈後,水煮爛並將其研細,早晚各服1小盞。
3. 解毒——名醫扁鵲提出三豆飲:綠豆為主,配黑大豆、赤小豆。清熱解毒。
若為黃葯子等植物中毒,可將綠豆砸碎,放入鍋中煮二十分鐘,取汁服用。
【使用注意】
脾胃虛寒滑泄者忌食。
【現代研究】
綠豆清熱之功在皮,解毒之功在肉。近年證明能解斑蝥中毒,對敵敵畏、有機磷農藥中毒也有輔助治療作用。民間接觸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和氣體,常服綠豆湯、綠豆甘草湯,有一定防治作用。在中藥學中,取綠豆之甘寒、清熱解毒作用,用於治療癰腫瘡毒。
【按語】
綠豆湯是家庭常備夏季清暑飲料,清暑開胃,老少皆宜。傳統綠豆製品有綠豆糕、綠豆酒、綠豆粉皮等。
【參考文獻】
1.《本草求真》:「綠豆味甘性寒,據書備極稱善,有言能厚腸胃、潤皮膚、和五臟及資脾胃。按此雖用參、芪、歸、術,不是過也。」
2.《本草匯言》:「清暑熱,解煩熱,潤燥熱,解毒熱。」
苦瓜【基原】為葫蘆科攀援植物苦瓜的果實。我國各地均有栽培,秋季採取近成熟的果實,破成兩半,去瓤洗凈鮮用。
【異名】又稱錦荔枝、癩葡萄、涼瓜、癩瓜、花姑娘、菩達。
【性味歸經】苦,寒。入心、脾、胃經。
【功效】清暑滌熱,明目,解毒。
【應用】
1. 中暑發熱。苦瓜茶:用鮮苦瓜一個,截斷去瓤,納入茶葉,接合後,懸掛通風處,陰乾後研末,代茶飲。
2. 小兒痢疾。小苦瓜數條,搗爛取汁,和蜜適量,熱服1~2次,取其清熱解毒之力。
3. 目赤疼痛。苦瓜散:苦瓜去瓤,晒乾研末,每次服5g,燈心草煎湯送服。源於《滇南本草》,焙乾防其過於寒涼。
【使用注意】
胃寒體虛者慎用。《滇南本草》:「脾胃虛寒者,食之令人吐瀉腹痛,故應慎用。作菜時,以色青白,質脆嫩者為宜,並須先切片,略煮,減弱苦味用。」
【現代研究】
含苦瓜苷。β—谷甾醇葡萄糖苷,鐵、維生素C含量相當高,其中苦瓜苷有降低血糖作用。
【按語】
苦瓜雖味苦,但其清涼,故南人喜食之。可用鮮苦瓜搗汁飲或煎湯服,清熱作用更強,亦可作為素有蘊熱者的輔助食品。
【參考文獻】
1.《本草綱目》載:「苦瓜……結瓜長者四、五寸,短者二、三寸,青色,皮上痱瘤如癩及荔枝殼狀。……南人以青皮煮肉及鹽醬充蔬。」
2.《本草綱目》:「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
3.《隨息居飲食譜》:「苦瓜,青則苦寒,滌熱、明目、清心。皆指未熟之瓜。」
莧菜 (李當之《葯錄》)【基原】為莧科植物莧的莖葉。
【異名】莧。
【性味歸經】甘,涼。入大、小腸經。
【功效】清熱利尿,透疹。
【應用】
1.產前後赤白痢:紫菜一握,取汁去滓,粳米三合煮粥,空心食之。(《本草綱目》)
2.麻疹不透:紅莧菜30g,水煎服。(《食物與治病》)
3.尿道炎,膀胱炎,小便澀痛:帶子及根的莧菜適量,生甘草9g,水煎服。(《家庭食療手冊》)
【使用注意】
慢性腹瀉、脾弱便溏者慎服。
【按語】
古代將莧菜分為白莧、赤莧、紫莧、五色莧、人莧、馬齒莧,統稱六莧。六莧均能當蔬菜食用亦能藥用。其紅莧藥用性更好。莧菜的種子含高濃度賴氨酸,可補充穀物氨基酸組成的缺陷。對人體尤其對青少年的成長發育具有重要意義。我國民間一向視莧菜為補血佳蔬,故又有「長壽菜」之稱。
【參考文獻】
1.《隨息居飲食譜》:「莧通九竅。其實主青盲明目,而莧字從見。」
2.《本草衍義補遺》:「莧,下血而又入血分,且善走,與馬齒莧同服下胎,妙,臨產者食,易產。」
3.《滇南本草》:「治大小便不通,化蟲,祛寒熱,能通血脈,逐瘀血。」
黃瓜(《本草拾遺》)【基原】為葫蘆科植物黃瓜的果實。
【異名】王瓜。
【性味歸經】甘,寒。入胃、小腸經。
【功效】清熱止渴,利水解毒。
【應用】
1.小兒熱痢:嫩黃瓜加蜜食,10餘枚可愈。(《海上名方》)
2. 四肢浮腫:老黃瓜皮30g,加水兩碗,煎至一碗。每日2~3次,連續服用;或黃瓜1個破開,以醋煮一半,水煎一半,至爛,合併一處,空心食下。(《千金翼方》)
【使用注意】
黃瓜性寒涼,胃寒者多食易腹痛;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發作期忌食。
【現代研究】
黃瓜含葡萄糖、半乳糖、精氨酸、核黃素和維生素C等。黃瓜頭苦味部為葫蘆素A、B、C、D。葫蘆素C有抗腫瘤作用,且黃瓜藤有良好的降壓和降膽固醇的作用。
【按語】
黃瓜又名胡瓜,為張騫出使西域得以引種,故名。本品生熟均能食用,加醋煮利水性強,與蜜同煮,治下痢。鮮黃瓜中的丙酮酸可抑製糖類物質轉變為脂肪,有減肥作用。黃瓜汁能舒展皺紋。
【參考文獻】
1.《食物與治病》:「黃瓜水分多且有清甜味,生吃能解渴清熱,但多食則易於積熱生濕。若患瘡疹、腳氣和有虛腫者食之易加重病情。小兒多食易生疳蟲。」
2.《日用本草》:「除胸中熱,解煩渴,利水道。」
3.《滇南本草》:「解瘡癬熱毒,消煩渴。」
馬齒莧(《本草經集注》)【基原】為馬齒莧科植物馬齒莧的全草。
【異名】馬齒草、瓜仁菜、瓜子菜。
【性味歸經】酸,寒。入大腸、肝、脾經。
【功效】清熱祛濕,散血消腫,利尿通淋。
【應用】
1.腸炎痢疾:鮮馬齒莧250g,洗凈水煮去渣,加入淘凈大米500g,繼續煮成粥,每日食用2次。(《聖惠方》)
2.尿血:鮮馬齒莧60~120g,車前草7株,水煎服。(《家庭食療手冊》)
3.尿道炎:馬齒莧60g,生甘草6g,水煎服,每日l劑,連續服用。(《家庭食療手冊》)
4.小便熱淋:馬齒莧汁服之。(《聖惠方》)
【使用注意】
脾虛便秘者及孕婦禁食,忌與鱉同食。
【按語】
馬齒莧可作菜蔬食用。藥用對急性腸炎、菌痢、肺病、腸癰、乳瘡及產後子宮出血、痔瘡出血、腎炎水腫等均有效。
抗菌試驗表明,馬齒莧對痢疾桿菌、傷寒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民間以馬齒莧與肉末作餡,包餛飩、餃子食用,能清利腸熱,止瀉止痢。
【參考文獻】
1.《本草經疏》:「馬齒莧辛寒,能涼血散熱,故主散結,治癰瘡疔腫。」
2.《唐本草》:「飲汁主反胃,諸淋,金瘡血流,破血癖,小兒尤良。」
常用清熱食品金銀花露【配方】
鮮金銀花250g,水適量。
【製法】
金銀花置蒸餾瓶中,加水適量,依法蒸餾,取得蒸餾液1000ml為止。
【效用】
冷飲或溫飲,每次30~50ml,Bid。有清熱、解毒、消暑之功。用於暑溫口渴、熱毒瘡癤等症。
取其清熱消暑,為暑季清熱解毒之常用品。可單用或與其他清熱解毒類飲料兌用,除增其清熱解毒功效外,且可調香。
西瓜西紅柿汁【配方】
西瓜肉500g,西紅柿300g,方糖10g。
【製法】
西瓜肉去子榨汁,西紅柿去皮去籽榨汁,兩汁合併,加方糖乃成。
【效用】
西瓜西紅柿汁清涼可口,酸甜適中,西瓜、西紅柿合用,清熱、祛暑、利尿、生津之功尤強。適用於暑熱煩渴,心悸大汗,尿赤澀痛,津虧消渴等症。飲酒過量、酒精中毒之人也可服用。
荷葉糯米粥【配方】
鮮嫩荷葉100g,糯米100g,砂糖50g。
【製法】
洗凈荷葉入清水適量,上火燒開15分鐘後,撈出荷葉,將洗凈糯米放入煮粥,再放砂糖,涼後食用。
【效用】
荷葉為睡蓮科植物蓮的葉,味苦澀性平,其氣清香,入心、肝、脾經。鮮荷葉善清暑邪,為解暑清熱常用藥物。《滇南本草》:「上清頭目之風熱,止眩暈,清痰,泄氣,止嘔,止痙。」
荷葉糯米粥,湯綠米白,甜香味美,有清暑利濕,解熱寬中之功。適用於暑濕泄瀉,口渴心煩,眩暈或飲食停滯,腹脹納呆,肢體乏力之人。
馬齒莧粥(《聖惠方》)【配方】
馬齒莧150g,粳米100g。
【製法】
馬齒莧摘洗乾淨,切成碎段備用。粳米淘洗乾淨備用。馬齒莧與粳米放入鍋中,加清水,旺火燒沸後,再改用小火煮至粥成。不加鹽、醋,空腹淡食。
【效用】
本品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功效。適用於熱痢膿血。
【按語】
本品原名「馬齒粥」、「馬齒菜粥」,用於血痢,腳氣頭面水腫,心腹脹滿,小便淋澀,為治療熱痢膿血的代表方。熱毒內盛,絡脈損傷,大腸傳導功能失司,則見痢下膿血。法宜清熱解毒,涼血止痢。本品以馬齒莧為主,清熱解毒,涼血止痢;以粳米為輔佐,健脾止痢,合用而成清熱解毒,涼血止痢之方。本方清熱解毒,涼血止痢之力較強,用治熱毒血痢療效顯著。《經效產寶》還以馬齒莧取汁煮沸。蜂蜜調服,用於「產後血痢,小便不通,臍腹痛」。
本品性寒滑利,脾胃虛寒,腸滑便瀉者不宜食用。
清蒸茶鯽魚(《活人心統》)【配方】
鯽魚1條,綠茶20g。
【製法】
鯽魚去除內臟,保留魚鱗,沖洗乾淨,茶葉裝入魚腹內,用紙包裹魚,放入盤中。上籠鍋蒸至熟透即成。
【效用】
本品有清熱生津,補虛止渴功效。適用於消渴多飲。
【按語】
本品名為後補。原用於消渴飲水,為治療消渴常用方。燥熱傷津,則見消渴多飲,法宜清熱生津,補虛止渴。方中以綠茶為主,清熱生津以止消渴;以鯽魚為輔佐,補虛以助生津止渴。兩者合用,有瀉有補,共成清熱生津,補虛止渴之方。
本方可用於糖尿病。
參考:多吃西紅柿有利防癌據美國《全國癌症研究所雜誌》報道:布里格姆婦女醫院和哈佛大學醫院的醫學專家研究了許多調查報告後,發現多吃西紅柿具有較強的防癌功效。他們說西紅柿對前列腺癌、肺癌和胃癌的預防作用最明顯,對胰腺癌、結腸癌、直腸癌、口腔癌、乳腺癌和子宮癌也有作用。越來越多的科學分析表明,多吃西紅柿可少患癌症,無論生吃熟吃都有效。
西紅柿的防癌作用,主要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西紅柿含有一種抗氧化劑——西紅柿紅素,具有降低癌症發病率的作用。同時它還含有多種有益的化合物,它們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增強了西紅柿的防癌能力。有資料表明,吃西紅柿同時添加水果、蔬菜,患癌的危險性比較小。
二是番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A,還含葉酸和鉀等營養成分。維生素C和A有助於降低患癌的機率,葉酸則能夠預防心臟病和其他疾病。
三是番茄還含有許多對人體有益的混合物,這些混合物可以通過相互作用,產生對人體健康有益的效果。
四是吃番茄醬和調味汁防癌效果會更好。美國著名醫生焦萬努奇在一份醫學雜誌發表的報告指出,番茄通常用來製成加工食品,如義大利面醬、番茄醬和調味汁,由於這些均是濃縮食品,所含的番茄紅素成分比生番茄高得多,很具防癌作用。
推薦閱讀:
※甲亢患者飲食注意幾大禁忌
※合理飲食幫您更好地控制高血壓 - 食品飲食與預防保健 - 臨床藥師網 - Powered ...
※12條黃金飲食養生準則教你有效防癌抗癌
※「防癌」與「致癌」:飲食是把「雙刃劍」
※寒性體質如何調理 調理體寒的小偏方
TAG:飲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