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培根在《習慣論》中的話

任何一個人性格都有二重性.重要的是要有自信與堅持.厚道說明你可以信賴,會最終的到友誼.膽小也是謹慎說明你不鹵莽,三思後行必然會少走彎路,不會凡大錯誤.野心說明你積極向上有抱負.大氣說明你有成就大事的素養與魄力,所以你只缺自信與堅持了

思想形成行為,行為形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好思想形成好行為,好行為形成好習慣好習慣形成好性格,好性格決定好命運!很多名人只所以成功不是因為他具備什麼野心或大氣,而是他具備好的良好的習慣。培養良好的習慣形成好的性格才回讓你有好的前途。

心理學一般把性格定義為:性格是在生活過程中形成的對現實的穩定態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的行為方式。我們每個人的性格形成都經歷了日積月累的過程,沒有誰的性格是與生懼來的。良好性格的形成和改變,是一個逐漸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應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從行為中養成習慣,從習慣中鞏固出性格。忽視平時良好習慣的養成而想擁有良好的性格,無異於在空中建造樓閣。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良好的性格。羅曼.羅蘭說過:"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所以,請銘記這個至理名言: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一個人的成功,是許多優秀性格特徵綜合產生的結果。我個人認為,以下幾種性格特徵,對一個人的成功尤為關鍵: 自尊 自尊是人格健全者的標誌之一。自尊心是性格中一種高尚的品質,自尊的人關心自我形象,積極向上,有追求目標。自尊促使人積極向上。但自尊過了頭往往是自卑的表現。自卑的人通常有兩種表現,或是自輕自賤,妄自菲薄,或是狂妄自大,容不得別人的半點意見,實際上這是缺乏自信的表現。 上進心 上進心是不斷追求新成就的衝動,如果一個人總是安於現狀,不思進取,肯定不能取得新的成績。

自信 自信心建立在客觀的基礎之上,是成功人士必不可少的性格特徵之一。很難想像一個沒有自信心的人會有所作為。自信是在肯定自己存在價值的基礎上,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在工作學習中揚長避短,並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自信是對自己、對他人的悅納,是一種意念,一種意志。自信並不意味著沒有失敗,沒有風險,而是具有面對失敗的勇氣、戰勝失敗的信念和把握成功機會的能力。性格中有了自信,生活里就會充滿快樂。

責任感與信譽 認真負責是工作和學習中必不可少的優良品格。一個人對自己、對別人負責,表示他對自己有信心。他會在說話做事前經過思考,而不是隨心所欲,信口開河。面對困難,一個有責任心的人不會推諉逃避,不會尋找借口以求得心理的暫時安慰,而是敢於承擔責任,並努力去獲得成功。與一個有責任心的人交往,會有一種信任感和安全感。所以這種人往往是受人歡迎的。認真負責並不意味著轟轟烈烈,而是從完成一次作業、兌現答應朋友的一件事、為自己的一次小小的過失承擔責任開始。 勤奮 成功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勤奮的意義,不用多說也都清楚吧。 堅韌不拔 堅韌不拔是事業成功的必要條件。歷史上許多成功者都是靠著堅強的意志才取得了最後的輝煌。要養成堅韌不拔的性格特徵,首先應樹立遠大的目標。每個人都有未來的夢想,成大器者,必然抱有鴻鵲之志向。但遠大目標的實現,靠日積月累的努力,有時會碰到意想不到的困難。堅強的意志表現在對已確定的目標,能堅持完成,不輕易半途而廢。此外,堅韌不是狂妄自大,也不是固執己見,它建立在對自己能力合理評估的基礎之上。自信是堅強之源,人云亦云者如牆頭草,東西南北隨風倒,沒有自己的主見,更談不上堅定不移;但不顧一切地自說自話,否認事實,表面上是堅強,實質是脆弱的表現,因為他連承認事實的勇氣也沒有。堅強者是自信的、理智的、獨立的、百折不撓的。

挫折忍受力 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有快樂、悲哀、憤怒或恐懼等情緒反應,情緒的調控對人的身心健康很重要。情緒是性格的反映,情緒也會影響性格,我們可以通過有意識地培養某種情緒來影響性格。生活里的不快情緒很多來自挫折。如何面對挫折?如何發泄心中的憤怒或悲哀?不同性格的人會有不同的情緒和行為反應。心理學家認為,從小一帆風順的人、期望值高於本人能力的人和身體贏弱的人較易有挫折感。我們不能奢望生活中沒有挫折,而應該考慮如何儘快地提高自己的挫折忍受力。如果遭遇挫折,首先應分析挫折的原因。有的挫折是由於客觀因素造成的,如文革十年、洪水泛濫、容貌醜陋、運氣等等。有的挫折是主觀因素的結果。包括人的氣質、性格、能力、努力程度、意志、策略的運用等。其次,要科學辯證地認識挫折。人碰到挫折後,都會產生挫折感,但每個人的感受程度不同。有人覺得天崩地裂,從此一蹶不振,有人卻從挫折中吸取教訓,從逆境中奮起。據調查發現,大部分成功人士都曾經歷挫折,也許,從某種角度說,要感謝挫折,挫折使人成熟,讓人清醒,促人奮進。當然,挫折對心理影響的消極成分遠遠大於積極成分。挫折會引起焦慮、緊張、苦惱、失望等消極情緒反應,減弱自控能力,發生行為偏差。所以,需要建立挫折的心理適應機制。對挫折的適應有積極型和消極型兩種。積極的適應如:合理的攻擊、理由化、積極補償、重新確定目標、更加努力、升華等。消極的適應如:肆意攻擊、消極補償、孤立、固執、退化、壓抑等。前者比後者更能從根本上達到減輕心理緊張、緩解情緒的目的。

樂觀豁達 樂觀豁達的心胸也是保持良好心境的法寶。豁達的心胸來自寬容,容忍不同的意見,容忍不同的人。對小事不斤斤計較,對「小人」不秋後算總帳。豁達的心胸來自忘卻,來自諒解。忘卻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情,忘卻別人的冒犯,諒解他人的缺點和過失。常從事情的積極面來看待問題,才會體會到「心曠神怡,寵辱皆忘」的心境。在人際交往中,樂觀豁達的人較受人歡迎,所謂「大度集群朋」。要養成自己豁達的心胸,最佳的途徑是提高自身的修養。

獨立和創新 獨立思考的傾向是性格成熟的標誌之一。獨立的人較少依賴別人,喜歡依靠自己的能力去達到目的。對別人的觀點不是全盤接受,而是有所選擇。作為一個成熟的人,應該用自己的目光去觀察事物,從新的角度去分析問題,並在前人的肩膀上有所創新。社會的發展、文化的延伸需要年輕一代對過去和現實的揚棄。創新思維是目前社會上比較時新的一個話題。好奇心是創新的起點,較強的能力和自主獨立的性格是創新的要素,自我實現是創新的目的。創新遇到最大的困難是陳舊的觀念、思維定勢、不要滿足於現狀,拒絕定勢的束縛,在不斷的創新過程中激發生命的活力,完善自己的人格。 決斷力 決斷力是一個人下定決心去做某件事情的一種魄力和能力。與優柔寡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善於決斷的人總是能夠把握稍縱即逝的機會,果斷採取措施。要做到當機立斷,需要敏銳的觀察力、對大局清晰的把握能力,以及豐富的閱歷,否則,只能是莽撞的表現。 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是一個人良好性格的重要指標之一。一個人如果不善於自控,則意味著不能有效地發動、支配自己或抑制自己激情、控制自己的衝動,對未來的成長過程有害無益。很多人由於不能控制自己的激情和衝動行為或失去理智、或犯罪墮落甚至危及生命。自我控制主要靠後天自身的修養。首先是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對該做的和不該做的有清晰的認識,使自己的行為服務於目標。其次,要養成「說一不二」的習慣。當然這並不是指固執、刻板,而是指自控能力的培養需要有堅定的意志,如:按照作息時間表生活,今日事情今日完。要經常克服懶惰、消極、逃避、貪婪等缺點,凡事從長遠考慮,不要為眼前的一時一事而放棄未來。

充沛的精力 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要時刻保持充沛的精力,不要總是唉聲嘆氣,這樣會讓人覺得你暮氣沉沉,毫無激情,從而敬而遠之。保持充沛的精力,也會影響到你身邊的人,讓他們同樣覺得精力充沛,幹勁十足。所以,就算自己有多麼的不愉快,也要盡量表現得精力十足,樂觀豁達。 幽默感 如果在與人的交往中合理運用幽默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它能夠活躍彼此間的氣氛,增進人與人間的距離,能夠更加迅速得交到朋友。對於幽默感的把握一定要恰到好處,過了,會顯得低俗、輕佻;表現得不夠,則會顯得做作。同樣,幽默感的時機也要把握得恰到好處,該嚴肅的時候還是要嚴肅。不過,我們的生活當中,更多的應該是笑聲。 樂於助人 人活在社會上,早已不是一個簡單的個體,人與人之間需要很好得交流、溝通和幫助,才能夠在社會上立足。要做到能夠與人和睦相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環境,首先必須有一種開放的心態和衝動去主動認識別人,不封閉自己,願意敞開內心世界,在陌生人面前表現出足夠的自信,不卑不亢。在交往的過程中,要以誠相待,對別人的事情熱情關心,對別人的困難想辦法解決,這樣才能夠取得別人的信賴。這樣,當別人快樂的時候才會跟你一起分享,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別人才會毫不猶豫的給你幫助。幫助別人,可以從中得到一種別樣的快樂。 在你認識了一個人之後,如果能夠合理運用各種技巧去表達自己,時刻表現出自己的自信、上進、責任感、毅力、決斷力、勤奮、樂觀、精力充沛、樂於助人等優良品質,那麼相信你會真正交到很多知心朋友,人生的路也會越來越寬廣,命運也會牢牢把握在你自己的手中。

人們常說的性格決定命運,其實是在說習慣決定命運。我們性格的表現,也就是我們的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正是這兩種習慣決定了我們的命運。 習慣是人生中的一柄雙刃劍,用得好,它會幫助我們輕鬆地獲得人生快樂與成功;用得不好,它會使我們的一切努力都變得很費勁,甚至能毀掉我們的一生。 所以能否改掉壞習慣,培養好習慣,就是能否獲取人生幸福的關鍵。首先我們來了解習慣的形成。 習慣是潛意識的功能。我們學習遊戲、跳舞或開車,是在意識的指導下一次次地重複動作,直到在潛意識中留下深深的「印跡」為止。然後,我們的潛意識會為我們產生自動的習慣動作。 其實生活中沒有其他東西更能像習慣這樣證實潛意識的神奇。習慣就像一根拴住你的繩子,在你每天重複這種行為時,這根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粗,越來越控制住你,讓你無法掙脫。於是你就成了你習慣的奴隸。所以習慣又被人們稱為第二天性,它是潛意識對言行的自動反應。

那我們如何才能斬斷這根繩索,讓自己獲得自由呢?

習慣是意識選擇的結果。你選擇了做某件事,並不斷地重複,你的潛意識就認為你想做那件事,就讓它變成你的習慣。到時候潛意識就提醒你該做那件事了,而潛意識提醒你的方式是強迫,是不講道理的,逼你非要那樣做不可。

舉個例子。比方煙癮的形成,首先是你選擇了抽煙,你開始抽煙,然後不斷地重複抽煙,就在你的潛意識中留下深深的「印跡」,這時你的潛意識認為你想抽煙,它就將抽煙變成你的習慣,到時候它就提醒你該抽煙了。 它怎麼提醒你呢?它用強迫的方式,現在醫學上已經證明,到時候它就使大腦不分泌內啡肽,不分泌內啡肽的時候,你就會渾身乏力,感覺疲倦,只有通過抽煙這種刺激,大腦才會又分泌出內啡肽。它就用這種方式強迫你。

習慣的形成是有意識選擇的結果,既然是有意識選擇的結果,那我們也可以再通過有意識的選擇,來改掉它。所以你有自由選擇好的或者壞的習慣的權力。你的習慣只是你的選擇。

以前我努力戒過很多次煙,但每次我都是靠意志力來對抗煙癮,這樣可以暫時起作用,但一遇到哪天意志力稍有鬆懈的時候,煙癮就更加難以克制,會變本加厲。 那天當我看到關於潛意識的第一本書的時候,我就想用潛意識的方法來戒煙。煙癮既然是潛意識的功能,我想改變抽煙的習慣,我就必須要通過意識告訴潛意識我不想抽煙了。 當時我是這樣做的,每天晚上睡覺前和第二天早上起床時,我就閉上眼睛,通過呼吸動作讓自己放鬆,放鬆以後,就自我暗示:我不要抽煙,我一定能夠戒煙。然後再想像:戒了煙以後,我的肺感覺空氣很清新,做人很清爽,大家都願意和我聊天,嘴也不像原來那樣臭臭的。 戒煙的第一個星期最難,我慢慢克制了,長久地不抽煙,潛意識認為我真的不想抽煙了,它就接受了我改變習慣的要求,於是就讓大腦開始正常分泌內啡肽,這樣我就不必依賴抽煙而恢復正常了。

很多潛意識心理學家認為,運用潛意識的方法,自我暗示,想像,對於戒毒也很有效。我看過一些醫學雜誌,認為人練氣功,實際上就是在練潛意識,訓練它怎麼發揮出高效力。簡單地說任何一種行為只要不斷地重複,就會成為一種習慣。同樣道理,任何一種思想只要不斷地重複,也會成為一種習慣,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人的行為。

比如在吃飯的時候,一般人都是用右手拿筷子。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那些人從小到大都是用右手拿筷子,已經養成了習慣,人是按照習慣來辦事的。假如那些人在吃飯的時候,突然改用左手拿筷子,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當然會覺得不舒服,挺彆扭的,這說明改變習慣是一個不舒服的過程。 但如果那些人每天都用左手拿筷子吃飯,堅持一個月,一個月後他們就不再那麼彆扭,會稍微習慣一點。其實習慣是可以被改變的,只要不斷地重複,就可以被改變。2 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命運。 習慣是有意識的選擇,如果我們能將好的思維方式,好的行為、好的工作方式變成習慣,那我們就會很輕鬆地獲得成功與快樂的人生。

行為心理學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複會形成習慣;90天的重複會形成穩定的習慣。即同一個動作,重複21天就會變成習慣性的動作;同樣道理,任何一個想法,重複21天,或者重複驗證21次,就會變成習慣性想法。所以,一個觀念如果被別人或者自己驗證了21次以上,它一定已經變成了你的信念。

習慣的形成大致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7天左右。此階段的特徵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提醒自己改變,而你也會覺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 第二階段:7~21天左右。不要放棄第一階段的努力,繼續重複,跨入第二階段。此階段的特徵是:「刻意,自然」。你已經覺得比較自然,比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還會回復到從前。因此,你還需要刻意提醒自己改變。 第三階段:21~90天左右。此階段的特徵是「不經意,自然」,其實這就是習慣。這一階段被稱為「習慣性的穩定期」。一旦跨入此階段,一個人已經完成了自我改造,這項習慣就已經成為他生命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會自然而然地不停地為人們「效勞」。

做一個有計劃的成功者,去有計劃地為自己塑造好習慣。當然,因為與之相對應的壞習慣已經十分頑固,因此要形成某些好習慣時,你可能需要花更多的力氣同時去克服壞習慣。 中國有句古訓: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句話的涵義有兩層:人的本性是很難改變的;人的本性雖然很難改變,但並非改變不了,只是難了一點而已。

改掉一個壞習慣為什麼會這麼困難呢?只是因為你的思想意識處在矛盾中,任何一種習慣的形成,是因為你在這樣做時,會得到一時的快感,而且這種快感有無比的誘惑力,使它變得難以抗拒。 所以要改掉一個壞習慣,首先,你就要激發自己的慾望,讓要改掉一個壞習慣的慾望,比想堅持它的慾望更強烈,這樣你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假如我們的本性中有一些阻礙成功的因素,我們如果不改變,豈不是註定要失敗?如果你對改變自己的劣根性沒有信心,裹足不前,請捫心自問:我是要快樂與成功,還是要痛苦與失敗?不改變,就意味著失敗;要快樂,要成功,就別無選擇,只有立即改變。

成功其實是很簡單的。重複的行為就能形成習慣,良好的習慣就能導向成功,所以,成功也就是簡單的事情反覆地做。

要點:· 習慣的形成是有意識選擇的結果,既然是有意識選擇的結果,那我們也可以再通過有意識的選擇,來改掉它。所以你有自由選擇好的或者壞的習慣的權力。· 成功就是簡單的事情反覆地做。· 讓我們去挖掘出最真實也最豐富的潛能,那是早已蘊藏在我們身上而不自覺的資源,若不使用就太可惜了。· 人因夢想而偉大,因行動而成功 只要知道你在想些什麼,就知道你是怎樣的一個人,因為每個人的特性,都是由思想造成的。我們的命運,完全決定於我們的心理狀態。 愛默生說:「一個人就是他整天所想的那些……他怎可能是別種樣子呢」。 我現在很確切地知道,你我所必須面對的最大問題——事實上幾乎可以算是我們需要應付的唯一問題——就是如何選擇正確的思想。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一點,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曾經統治羅馬帝國的偉大哲學家馬爾卡斯·阿理流士,把這些總結成一句話——決定你命運的一句話:「生活是由思想造成的」。 如果我們想的都是快樂的念頭,我們就能快樂……「你並不是」諾曼·文生·皮爾說,「你想像中的那樣,而你卻是你所想的」。 我們必須關切我們的問題,但是不能憂慮。關切和憂慮之間的分別是什麼呢?讓我再說明白一點,每一次我要通過交通擁擠的紐約市街時,我就會很注意我正在做的這件事——可是並不會憂慮。關心的意思就是要了解問題在哪裡,然後很鎮定地採取各種步驟去加以解決,而憂慮卻是發瘋似地在打著小圈子。 我深信我們內心的平靜,和我們由生活所得到的快樂,並不在於我們在哪裡,我們有什麼,或者我們是什麼人,而只是在於我們的心境如何,與外在的條件沒有多少關係。 我只是想再重複一次愛默生在他那篇中做《自信》的散文里所說的那句結束語:「一次政治上的勝利,收入的增加,病體的康復,或是久別好友的歸來,或是什麼其他純粹外在的事物,能提高你的興緻,讓你覺得你眼前有很多的好日子,不要去相信它,事情絕不會是這樣的,除了你自己以外,沒有別的能帶給你平靜。」 蒙坦,這位偉大的法國哲學家,以下面的兩句話來作為他生活的座右銘:「一個人因發生的事情所受到的傷害,比不上因他對發生事情所擁有的意見來得深。」

當你被各種煩惱困擾著,整個人精神緊張不堪的時候,我是否應該大膽地告訴你,你可以憑自己的意志力,改變你的意志力,改變你的心境?不錯,我應該這麼做。而且,我還要告訴你如何做到這一點。這可能要花一點力氣。可是秘訣卻非常的簡單。 威廉·詹姆斯是實用心理學的權威,他曾經發表這樣的理論:「行動似乎是隨著感覺而來,可是實際上,行動和感覺是同時發生的。如果我們使我們意志力控制下的行動規律化,也能夠間接地使不在意志力控制下的感覺規律化。」 換句話說,威廉·詹姆斯告訴我們,我們不可能只憑「下定決心」就改變我們的情感——可是我們可以變化我們的動作,而當我們變化動作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地改變了我們的感覺。 「於是,」他解釋說,「如果你感到不快樂,那麼唯一能找到快樂的方法,就是振奮精神,使行動和言詞好像已經感覺快樂的樣子。」 這種簡單的辦法是不是有用呢?你不妨自己試一試。使你的臉上露出一個很開心的笑臉來,挺起胸膛,好好地深吸一大口氣,然後唱一小段歌,如果你不能唱,就吹口哨,若是你不會吹口哨,就哼一段歌。你就會很快地發現威廉·詹姆斯所說的是什麼意思了——也就是說,當你的行動能夠顯出你快樂的時候,根本不可能再憂慮下去了。

有人說,上帝讓人統治整個世界。這實在是一份相當大的禮物,可是我對這種特權實在沒有什麼興趣。我所希望得到的,是能控制我的內心和精神。我知道在這點上我的成績相當驚人。不論在什麼時候,我總是想:只需控制我自己的行為,就能控制我的反應。 所以讓我們記住威廉·詹姆斯的話:「……通常,只要把受苦者內心的感覺,由恐懼改成奮鬥,就能把大部分我們所謂的邪惡,改變為對你有幫助的好處。」 讓我們為我們的快樂而奮鬥吧! 讓我們用一個每天能產生快樂而富有建設性思想的計劃,來為我們的快樂而奮鬥吧。下面就是這個計劃,名字叫做《只為今天》。我認為這種計劃非常有效,所以複印了好幾千份送給別人。這是三十六年前已故的西貝兒·派屈吉所寫的。如果你們能夠照著做,我們就能消除大部分的憂慮,而大量地增加「生活的快樂」。


推薦閱讀:

父母的八個壞習慣讓孩子變笨 [一點資訊]
通過美國公司採購習慣來尋找客戶
哪些不良習慣也是會引發肩周炎
「健康」睡覺前最好有這個好習慣,不然很容易患慢性咽炎!
化「言行」為「習慣」

TAG:性格 | 習慣 | 思想 | 命運 | 行為 | 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