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襲擊的「新災區」:德國反恐形勢分析
當人們對在法國發生的連環恐怖襲擊還歷歷在目,對比利時的恐襲還心有餘悸的時候,2016年7月中下旬,德國遭遇了接連不斷的暴力和恐怖襲擊事件,德國成了恐怖主義的「新災區」。暴恐頻發,民眾對德國安全局勢表現擔憂。由於恐怖主義與難民問題相結合、「伊斯蘭國」幕後策動「獨狼式」襲擊、德土關係發生變化帶來新的不穩定因素,造成德國反恐形勢複雜、任務艱巨。面對新的反恐形勢,德國必須制定新的反恐計劃,調整反恐戰略。
暴恐頻發,德國安全局勢堪憂
2016年7月,歐洲還未從法國尼斯的恐怖襲擊事件中恢復平靜,德國就接連遭遇了數起暴力和恐怖襲擊事件,驚恐情緒在民眾中滋生、蔓延,社會和平秩序遭到嚴重破壞。歐洲最安全的國家變成恐怖、暴力事件頻發的地區。
7月18日,在德國巴伐利亞州維爾茨堡(Würzburg)的區間火車上,一名17歲阿富汗籍[1]男子用斧頭和尖刀砍傷多名乘客,這名男子在逃跑過程中被警察擊斃。7月22日,一名18歲擁有伊朗和德國雙重國籍的男性青年在巴伐利亞州的慕尼黑奧林匹亞購物中心門前濫殺無辜,射殺9人,射傷20餘人,兇手隨後自殺。7月24日下午,一名來自敘利亞的21歲男性在德國巴符州羅伊特靈根(Reutlingen)持刀砍死一名女子,砍傷2人。7月24日晚間,一名兩年前來到德國的27歲敘利亞難民在巴伐利亞小城安斯巴赫(Ansbach)的一家餐廳引爆自製爆炸裝置,傷及15人,兇手在爆炸中身亡。
德國一周之內發生四起惡性襲擊事件,其中三起發生在巴伐利亞州,德國接收難民的第一站。四起事件的兇手均有難民或移民背景,德國警方已認定維爾茨堡和安斯巴赫案件與「伊斯蘭國」有關,而慕尼黑槍擊案的兇手自小在德國長大、患有精神疾病,此案與難民和恐襲並無關係。儘管如此,恐怖襲擊已經成為德國人最擔心的事情。在8月4日發布的「德國電視一台德國趨勢」的調查結果中,有76%的民眾擔心最近會發生恐怖襲擊,與2016年4月的調查結果相比,這一比例上升了9%,而在歐洲難民危機還沒有出現的2015年1月,這一比例還不到50%。在近日公布的「德國擔憂2016」調查報告中,恐怖主義也首次成為德國人最擔心的事情。
德國反恐形勢複雜、任務艱巨
一、難民問題與恐怖主義相結合使德國面臨嚴峻挑戰
無論德國官方如何定性發生在黑色七月的案件性質,也無論案件兇手是否在2015年難民潮到來之前就來到德國,四起惡性襲擊案的兇手均有難民、移民背景是毋庸置疑的。四起案件發生後,不管德國政界或主流媒體是否刻意模糊兇手的身份,普通大眾都會得出難民和移民給德國社會安全帶來威脅的印象。事實上,2016年新年夜科隆性侵案後,由難民問題所引發的社會安全問題已經不再是新鮮的話題,假借難民身份進入德國的恐怖分子成為德國安全的最大隱患。對於默克爾難民政策的批評和質疑本已強烈,在四起案件發生後,默克爾的處境更是雪上加霜,幾乎有三分之二(65%)的受訪者對默克爾的難民政策表示「不滿意」或「完全不滿意」。默克爾個人的支持率下降到47%,與7月初相比下降了12%,在德國政治領導人受歡迎度的排名榜上降到第六位。由於四起案件三起發生在基社盟執政的巴伐利亞州,基社盟對默克爾難民政策更加抵制,造成聯盟黨內部有關基本路線的矛盾越發激化。儘管德國目前財政收支平衡、勞動力市場成績斐然,本屆政府還提高了退休金、引入了最低工資和育兒費,但難民問題與恐怖主義相結合的威脅擊碎了多年來默克爾積攢的政治資本和民眾信賴,使本屆德國政府面臨嚴峻的挑戰。
二、「伊斯蘭國」是幕後黑手,「獨狼式」襲擊難防
德國官方最後將維爾茨堡案和安斯巴赫案定性為暴恐行為,根據德國警方的調查,「伊斯蘭國」在這兩起案件中充當了幕後黑手。維爾茨堡案和安斯巴赫案的兇手在作案前曾與「伊斯蘭國」成員多次聯繫。據警方的調查,維爾茨堡兇手曾被認為是模範地融入了德國社會,但他與法國尼斯的兇手一樣,都是在生命最後階段迅速極端化。而安斯巴赫案的兇手兩年前來到德國,由於其在保加利亞曾提出避難申請,所以他在德國的避難申請遭到拒絕,他曾多次獲准延長居留,直到2016年6月初,當地移民局限令其一個月內離開德國。此人是何時發生的極端化,目前尚不得而知。無論如何,「伊斯蘭國」對未成年人及青年人產生的影響力和號召力是令人震驚的。「伊斯蘭國」懂得利用推特(Twitter)、臉書(facebook)、Whatsapp等社交平台將宣傳抵達受眾,利用熱門標籤達到傳播效果。青少年具有盲從和狂熱的特點,當在社會上遭遇種種問題時,「伊斯蘭國」彷彿給迷惘的青年人提供了一趟冒險之旅,被他們「洗腦」的未成年人自願響應他們的號召,心甘情願地成為「聖戰者」,並且不惜犧牲生命。
兩起案件共同的特點均是單人作案,這種沒有同夥協助、沒有談判訴求的「獨狼式」襲擊讓警方和安全部門難以預防、布控。近年來,德國警方一直在與恐怖主義分子進行交鋒,並且成功制止了多起團伙恐襲。例如,2016年6月德國警方抓獲三名來自「伊斯蘭國」的恐怖分子,及時阻止了他們對杜塞爾多夫實施恐襲。2016年2月,德國警方發現了一個由四名阿爾及利亞人組成的涉嫌恐襲小組,據稱這些涉嫌恐襲分子曾計劃同時在北威州、柏林和下薩克森採取行動。
三、德土關係生變,出現新的不確定因素
歐土協議及土耳其公民的免簽待遇前途未卜。2016年3月,在默克爾的努力下,歐盟和土耳其就解決難民問題達成歐土協議。根據協議,非法入境歐盟的難民將被遣送回土耳其,同時歐盟將按「一比一」原則幫助安置土耳其境內的敘利亞難民。歐盟向土耳其提供數十億歐元的援助,並承諾加快土耳其入盟談判、給予土耳其公民進入申根區的免簽待遇。在其後的談判中,歐盟認為只有當土耳其滿足了歐盟設定的72項條件,才能給予其公民進入申根的免簽待遇。目前,土耳其還有五項條件尚未達標,其中雙方就是否修訂土耳其反恐法案產生嚴重對立。為打破僵局,雙方決定將歐洲議會的表決推遲到10月。土耳其外長曾威脅歐盟,如果2015年10月土耳其公民還不能享受免簽入境申根區的待遇,土耳其將廢止難民協議。而在德國民眾中反對土耳其加入歐盟的人數居多,根據德國電視一台8月4日的民調結果,反對者佔80%,而69%的德國民眾認為應該延緩與土耳其的免簽談判。
德國司法機構惹怒埃爾多安,德土關係陷入僵局。2016年7月15日晚至16日凌晨,土耳其發生未遂軍事政變後,總統埃爾多安展現其強權手腕、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肅清政變直接參与者與所謂的支持者,並一再提出重新引入死刑對付叛國者的話題。高漲的民族情緒席捲了在德國的土耳其人。7月31日,四萬親埃爾多安的土耳其人在科隆集會,並計劃在集會中與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視頻連線。德國北威州科隆行政法院和明斯特高級行政法院依據德國基本法拒絕了這一要求,集會組織者又狀告到聯邦憲法法院後,同樣被駁回。此事引發土耳其方面的不滿,埃爾多安向自己的支持者宣稱,不要輕信德國和奧地利所謂的「民主」和「自由」,在這兩個國家生活的土耳其人毫無人權可言。在德國的土耳其人以及土耳其當地的各級官員紛紛利用公眾媒體譴責德國政府,要求得到「合理的解釋」。本來由於免簽待遇等問題已經變得敏感的德土關係由此陷入僵局。
德國媒體的一則報道使本已陷入僵局的德土關係進一步惡化。2016年8月16日,電視一台報道稱德國聯邦政府在書面回應德國左翼黨向聯邦議院提出的質詢時,直接將土耳其稱作「伊斯蘭極端主義組織的核心活動平台」,該文件還稱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積極支援近東和中東地區的伊斯蘭軍事組織。土耳其外交部長發表聲明,希望德國方面給予解釋。雖然德國外交部發言人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文件里的回復是個錯誤,但德土關係目前仍處於僵持之中。
在科隆集會後,一些德國政治家對於參加集會的德國的土耳其人的政治立場展開了討論。在歐盟,尤其是德國看來,埃爾多安的做法顯然已經與民主和法治的軌道漸行漸遠。而參加集會者不但不加以批判,還為之歡呼,或者恰恰因為如此才為之歡呼。那麼,這些人是否更視自己為土耳其的一分子、而不是德國社會的一分子? 而在德國生活的數百萬土耳其人[2]在這兩個國家之間的「利益、目標和原則」產生越來越大的分歧時候,他們又將如何選擇?是否會對德國的國家利益、國家安全造成危害?
德國的反恐計劃
事實上,無論從軍事力量還是武器裝備上,德國都擁有歐洲最先進的反恐能力。德國擁有隸屬於德國警方第九大隊(GSG-9)、特別行動突擊隊(SEK)和機動刑事特遣隊(MEK),還有隸屬於德國軍方的KSK特種部隊,另外在2015年底,德國警方又開始組建一支新的反恐精銳部隊,稱為BFE+反恐警察部隊。在武器裝備上,德國反恐部隊主要採用德國製造的G36C型手槍、MP5衝鋒槍以及Cyprus SF II格鬥匕首,這些德式武器被包括法國在內的幾十個國家的特種部隊所使用。難怪默克爾總理在發布反恐計劃的記者會上,信心滿滿地告訴德國民眾,政府能夠保護他們。但新型恐怖主義與傳統的恐怖主義存在根本性不同,現在的極端分子沒有其他任何談判訴求,只是要在第一時間痛下殺手,造成血流成河的恐怖。所以新時期的恐襲特點促使德國必須制定新的反恐計劃。
一、默克爾的反恐「九點計劃」並非虛招子
在慕尼黑槍擊案發生後,默克爾火速制定出反恐「九點計劃」。如果結合7月發生的四起襲擊案件仔細分析默克爾的反恐計劃,就會發現該計劃並非如某些媒體所言的「虛招子」,而是針對7月恐襲案的特點和德國反恐的薄弱環節制定的一份較為全面的行動計劃。其主要內容包括:1、設置庇護申請程序的早期預警系統(在當局審核難民庇護申請程序時,早期預警系統能及早發現難民的極端化傾向);2、增加警察人手;3、解碼網路犯罪;4、獲取聯邦國防軍的支援;5、研究和預防恐怖主義;6、開放歐洲的數據流;7、禁止網上購買槍支(儘早通過新的歐洲武器法。未來德國境內不再可能在網上購買槍支,慕尼黑槍襲案的槍支來源是案件的重點);8、加強特工之間的合作;9、降低庇護申請失敗難民被遣返的門檻(德國應當貫徹遣返被拒難民的程序,安斯巴赫案的襲擊者,本已被限令離開德國,卻沒有被執行)。
二、巴伐利亞州呼籲提升反恐措施:難民只要有輕微犯罪將面臨遣返
在襲擊案的重災區巴伐利亞州,州長澤霍夫(Horst Seehofer)(基社盟)主張提升反恐措施、加強安保,應對恐怖主義犯罪,對已經來到德國的難民進行複查,呼籲加強對歐洲範圍內武器的管制。巴伐利亞州內政部長赫爾曼(Joachim Herrmann)(基社盟)則提議從聯邦層面進行有關刑法和合法居留的立法改革,降低驅逐門檻。赫爾曼認為應加強難民管控,對邊境地區入境人員進行更嚴格的審查,未攜帶證件和無法證明其身份的人員必須扣留並接受調查,還需要採取更為嚴格的法規,遣返那些即使有過輕微犯罪行為的難民(安斯巴赫案件的兇手是27歲的敘利亞難民,此前曾有過多次犯罪)。針對巴伐利亞州偏重管控難民的反恐計劃,德國的一些反恐專家認為,不應把難民和恐怖分子混為一談,把難民驅逐出德國是頭腦簡單和情緒化的應對方式。
三、德國內政部長公布一攬子反恐草案,德國警方有權檢查入境難民的手機
在暴恐襲擊頻發,民眾對德國安全局勢表現擔憂的情況下,為改善國內安全狀況,緩解民眾憂慮,8月11日,德國內政部長德邁齊埃公布了一份頗具爭議的反恐草案,其具體措施包括:增加警察和監控人員的數量、加速遣返外籍罪犯、有條件廢止雙重國籍公民的德國國籍、探索使用識別軟體監控公共場所,以及為醫護人員上報潛在恐怖威脅創造便利條件等。草案中規定如果入境德國的難民沒有護照,則必須把自己的智能手機交給邊境警察進行安全檢查。這是因為在邊境檢查時,使用傳統手段核實難民身份遇到的問題越來越多。檢查難民的手機並非德國首創,在丹麥、挪威、瑞典和荷蘭,這已經成為一道針對部分入境難民的例行手續。雖然德邁齊埃的草案還需要聯邦議院通過才能實施,但可以視作對默克爾反恐計劃部分內容的細化。
結語
在德國未來反恐戰略發展中,加強民防和擴大安全部門的許可權將有可能成為重要的發展方向。伴隨德國在歐洲乃至全球地位和作用不斷加強,德國將更多地參與到國際事務的解決和處理當中。德國已經意識到,在恐怖主義不斷向全球蔓延的背景下,德國不可能置身事外,更不可能獨善其身,德國聯邦國防軍會參與到北約和歐盟的軍事行動中,由此必須要預防德國本土被襲擊的可能。這種思想體現在2016年8月24日德國政府將採納的一份長達69頁的「民防方案」中,在該文件中,德國政府要求民眾為緊急狀況準備十天的食物和水,以便民眾在災難或武裝襲擊的情況下,可以暫時維持自身的生活。這是冷戰結束後德國政府第一次要求民眾做生存物資儲備。雖然這一做法被更多地解釋為民防戰略中的一項內容,但應該也有預防恐怖襲擊的考慮。另外,在7月發生的恐怖襲擊中,公共場所的安全檢查是一個明顯的安保漏洞。在德國的火車站、地鐵站主要依靠視頻監控,沒有安全檢查。這也就導致兇器非常容易被帶上交通工具,進入公共場所。如果要在火車站等公共場所實施安全檢查,則需要民眾賦予安全部門更大的許可權。
(本文來自《當代世界》2016年9月刊)
(責編:覃博雅、楊牧)推薦閱讀:
※張金平:反恐怖工作必須去宗教話語
※消音器優勢在戰場上逐漸顯現,一張GIF圖讓你明白它是怎麼消聲的!
※倫敦恐襲事件再敲歐洲反恐警鐘
※法國巴黎舉行大規模反恐遊行 多國政要齊聚
※如何看待清真食品認證費被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