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常見疾病及其護理
急性咳嗽:孩子咳嗽的病程達2個星期左右,一般不超過3個星期,多數是由細菌、病毒感染引起的,往往孩子吐出的是黃色膿痰。
慢性咳嗽:病程一般在3個星期以上,甚至延續一兩個月,病因多由過敏引起,冷風、冷飲、冷空調房間也是引起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另外,父母有過敏體質者,寶寶的過敏幾率會更高。
過敏性咳嗽:孩子一般不發燒,吐出的痰是白泡痰,寶寶的眉毛多呈紅顏色。常見的癥狀還有:寶寶喜歡揉眼睛,揉鼻子,抓頭皮;蒸籠頭(躺下去滿頭大汗);睡 覺時不安分,喜歡蜷曲著睡,一會床頭一會床尾,跟媽媽一起睡時,喜歡把腳放在媽媽的肚子上。過敏性咳嗽多以咳嗽為主,不帶有喘的癥狀,所以它實際上是一種 咳嗽變異型的哮喘,屬於哮喘的早期癥狀。
2、怎樣避免引發過敏性咳嗽因素?
①盡量讓寶寶避免三冷,即冷風、冷飲、冷空調房間。②避免過敏源。家裡不要養寵物,養花;不要鋪地毯;不要讓寶寶抱著長絨玩具睡覺。③避免孩子情緒過度激動,大哭、大笑都可以使孩子咳嗽不停。
3、嬰幼兒咳嗽期間飲食應怎樣調理?
①忌冷、酸、辣食物。(刺激咽喉部,加重咳嗽)②忌花生、瓜子、巧克力等。(含油脂較多,易滋生痰液)③忌魚腥蝦蟹。(腥味刺激呼吸道、對魚蝦的蛋白過敏)④忌補品。⑤少鹽少糖。⑥不食或少食油煎炸食物。⑦宜多喝水。⑧飲食宜清淡。
4、當寶寶得了感冒咳嗽,嗓子里有痰,怎樣給寶寶拍痰?
拍背的時間最好選在吃奶之前。這樣可以防止由於震蕩過度造成吐奶現象。拍背時應將寶寶直立抱 起。拍背的手應微微蜷起,形成中空狀,這樣寶寶就不會感覺很疼,並且震動的效果比較好。拍背時應兩側肺都拍到,肺臟的上下左右前後都拍到。換句話說,就是 寶寶的整個胸廓每一處都不應遺漏。每次拍痰時兩邊肺臟應各拍一百下。一天應拍三到五次左右。同時,由於體位的關係,寶寶的背部和肺下部更容易產生液體積 聚,所以應著重拍這些部位。
5、嬰幼兒痰多難咳怎麼辦?
寶寶人小,呼吸系統發育不完善,有痰不會咳出卻咽入胃內。對此,可使寶寶側卧,家長手掌五指 稍屈成空心拳,輕拍患兒背部。拍左(右)側背部時患兒取右(左)側卧位,從上而下自內向外兩側交替依次進行,每日拍2~3次,每次拍3~5分鐘。拍背可使 肺和支氣管內的痰液鬆動,有利咳出。 讓患兒多飲水,有利於退燒,潤濕呼吸道,使痰液稀釋,利於咳出。若痰液粘稠較難咳出,可在茶杯中倒人沸水,抱起寶寶,讓其口鼻對著升起的蒸氣並吸入,以利 於稀釋痰液,有利咳出。
6、怎樣辨別小孩患的是肺炎還是氣管炎?
一種簡易的方法是用計數的方法算出孩子的呼吸頻率,根據孩子的呼吸頻率來辨別。當孩子安靜時或入睡後,計算孩子一分鐘的呼吸頻率。呼吸增快的標準是:
1-2個月嬰兒:呼吸頻率大於或等於每分鐘60次;2個月-1歲嬰兒:呼吸頻率大於或等於每 分鐘50次;1-3歲嬰兒:呼吸頻率大於或等於每分鐘40次;如果嬰兒的呼吸次數低於上述標準,只是咳嗽和發熱,一般可診斷為氣管炎。如果連續兩次測定, 嬰兒的呼吸頻率達到或高於上述標準,基本上可判定為肺炎。此時,應立即將孩子送往醫院,及時治療。
7、寶寶有急性支氣管炎,應該怎樣護理呢?
寶寶患了急性支氣管炎,除了請醫生積極診治外,家庭護理十分重要:護理得當,寶寶可以早日康 復;護理不當,則易轉為慢性支氣管炎或並發其他疾患,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①要保證寶寶有足夠的休息,要多喝水,特別是伴有發熱的孩子。②孩子的飲食要清 淡、易消化,以流食或半流食為主,多吃瓜果蔬菜,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③給寶寶餵食的時候要注意不要讓水或食物嗆入氣管。④居室空氣要新鮮、流通。
食療方:白蘿蔔1至3塊,生薑3小塊,大棗3枚,蜂蜜30克。將白蘿蔔,生薑,大棗加水適量,煎沸約30分鐘,去渣,加入蜂蜜,再煮沸即可。每日2次給寶寶服用。
8、寶寶有支氣管肺炎,應該怎樣護理呢?
保持空氣新鮮濕潤,患兒需要新鮮而濕潤的空氣。每天要開窗通風三四次,每次約15分鐘左右,並且注意不要有對流風。通風後,在地上洒水或用濕拖把拖地板,保持室內一定的濕度。如果患兒喘憋、煩躁不安時,可以把他抱到窗口或室外,呼吸大量的新鮮空氣。
補充大量水分:由於高燒、氣促,患兒會消耗大量水分,需要隨時補充。家長還可以給寶寶煮一些蔬菜汁喝。至於其他食物,如果有的患兒消化功能降低,還有合併腹瀉的,就不要勉強讓他吃。
食療方:1、蔥白粥: 蔥白3條,大米30克,生薑2片。將三者共煮粥,趁熱讓患兒食用。
2、杏仁粥:杏仁10克,去皮去尖,加水研磨,濾汁;大米30克。加水共煮粥服用。
9、寶寶發燒時應如何注意飲食護理?
半歲以內的嬰兒,如果原來採用母乳餵養,應該繼續。母乳易於消化,能保證營養需求,而且其中 含水量達87%,可以補充水分。若是人工餵養的嬰兒,可喂稀釋的脫脂奶,即2份或3份奶加1份水(2:1或3:1),攝入量可與平時相等。此時,雖然嬰兒 實際吃下去的奶量有所減少,但補充了水分,更利於消化、吸收。發燒時以飲白開水為好,也可以適當兌些鮮水果汁,以補充人體需要的維生素C。飲水量以保持正 常尿量及口唇滋潤為度,不必過多。
稍大孩子發燒時的飲食以流質、半流質為主。常用的流質有牛奶、米湯、綠豆湯、少油的葷湯及各種鮮果汁等。夏季喝些綠豆湯(加少量糖),既清涼解暑又有利於補充水分。
發燒伴有腹瀉、嘔吐,但癥狀較輕的,可以讓其少量多次服用自製口服糖鹽水。同時還可適當進食一些補充電解質的食物,比如柑橘、香蕉等水果(含鉀、鈉較多),奶類與豆漿等(含鈣豐富),米湯或麵食(含鎂較多)。癥狀較重者,應暫時禁食,以減輕胃腸道負擔,同時請醫生診治。
孩子體溫下降,食慾好轉時,可改半流質飲食,如藕粉、代乳粉、粥、雞蛋羹、面片湯等。以清 淡、易消化為原則,少量多餐。不必盲目忌口,以防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伴有咳嗽、多痰的小兒,由於不會咯痰,往往咽到胃裡,劇烈咳嗽還會引起胃部不適, 若進食過多,容易出現嘔吐。因此,家長要特別注意,不宜讓孩子過量進食,不宜吃海鮮或過咸、過油膩的菜肴,以防引起過敏或刺激呼吸道,加重癥狀。
10、測量寶寶體溫的方法?
肛溫:(正常值為37.5度)這是最準確的方法,但需注意的是,新生兒的肛門括約肌收縮能力較弱,一受刺激就容易產生便意,需多加留意。
口溫:(正常值為37度)較大嬰兒可用此法,但為安全起見,父母應在一旁看護,以免寶寶咬破體溫計造成危險。
腋溫:(正常值為36.5度)如果沒夾好,所量溫度往往失去準頭,所以準確性較差。
11、 幼兒濕疹是如何引起的,該如何應對?
濕疹是幼兒時期最常見的皮膚病之一,往往反覆發作,短期內不能完全治癒。
發生原因:1、寶寶皮膚角質層薄,對刺激因素敏感;2、吃了魚、蝦、羊肉、奶、雞蛋等致敏食物;3、機械性摩擦或唾液、奶液的刺激,刺激性的肥皂以及人造纖維等均可引起濕疹。
濕疹一般發生在1-3個月,6個月後減輕,1-2歲後即可自愈。發病部位多見於頭面部,有時也在頸、四肢甚至全身,出現散發或群集的片狀小紅丘疹或紅斑,或有小水泡。
處理方法:1、視情況嚴重程度,如果單純吃奶引起的,可酌情停用一斷時間的奶,或將奶粉沖稀些再喝;2、消除過敏源,發病期內不吃魚、蝦等食物;3、食物中不放或少量鹽,以免孩子體內積液太多而患濕疹;4、不穿化纖衣物,盡量穿用純棉製品;5、用專用膏塗抹。
註:有一種特殊的兒童期濕疹,發在孩子肛門四周,這是蟯蟲感染導致,稱蟯蟲濕疹,此類病症除用藥外,還應治療蟯蟲。
12、如何防止嬰兒過敏性濕疹?
大部分嬰兒濕疹,可能是緣於患兒對蛋白、魚和牛乳等食物中的某些大分子物質過敏。這些物質也 可通過母親的乳汁傳給嬰兒。因此,本病較好發於營養好且肥胖的孩子或消化不良者。為了防止嬰兒食物過敏,一般在開始試用新的食物時,必須從少量開始,逐漸 增加,如無過敏,經過7-10天後再增添另一種新的食物。如患兒過分肥胖,餵食又過多過勤,就應該節制餵食的量和次數。如估計患兒對牛乳過敏,可在餵食前 將牛乳多煮沸幾次,使牛乳蛋白變性,或者改喂人乳、羊乳、豆漿等。如果患兒對蛋白過敏,可只給蛋黃,或者先給予少量蛋白,再逐漸加多。如果患兒對母乳過 敏,叮囑乳母暫時少吃或不吃雞蛋、牛乳、海鮮或刺激性強的食物。
13、什麼是嬰兒粟粒疹,該如何護理?
粟粒疹是長在嬰兒鼻部和面頰上的一種細小的白色或黑色的、突出在皮膚表面的皮疹,就像粟粒般。粟粒疹是不足三個月的新生嬰兒的常見皮疹,這是因為嬰兒的皮脂腺功能尚未完全發育成熟。隨著嬰兒的一天天成長,不需要作任何治療,粟粒疹很快就會消退的。
孩子患粟粒疹不痛不癢,沒有其他不適癥狀,家長只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 切不可用手去擠捏孩子的粟粒疹。因為嬰兒的皮膚是非常嬌嫩的,一旦擠捏破損了皮膚,反而會使嬰兒的皮膚髮生感染,造成不良後果,不如等其自行消退為好。
②不要在孩子的患處塗抹任何藥膏。
14、嬰兒的幾種常見皮膚病?
(1)脂溢性皮炎
起因:腦部皮脂腺的分泌物,脫落的上皮細胞,及空氣中的塵埃組合而成。
癥狀:腦部有一層黃色厚頭垢。
預防及治療:將嬰兒油塗抹在有頭垢的部位,待痂皮軟化,再用溫和的嬰兒洗髮精徹底清潔。
(2)嬰兒粟粒疹
癥狀:大多數寶寶在剛出生的幾周內會在鼻或臉上有細小的白色小疹。
預防及治療:一般不需治療和特別的護理,持續數周后會自行消失。
(3)鵝口瘡
起因:念珠菌感染。
癥狀:口腔粘膜有擦不掉的白點。
預防及治療:每次餵奶後用棉簽沾5%小蘇打洗口腔,再用1%的龍膽紫塗抹。
15、寶寶八種夏天易發的皮膚病是哪些?
(1)痱子:是由於環境中的氣溫高,濕度大,出汗過多,不能及時地蒸發,致使汗孔堵塞,汗液 淤積或破裂所致,有的表現為小米粒大小淺表水皰,很容易蹭破,輕度脫屑而愈,多見於嬰兒、孕婦,稱為白痱;有的為散在紅色小丘疹,但與毛囊無關,稱為紅 痱,多見於小兒,有的為小膿皰,稱為膿痱。
(2)晒傷:由於突然過度日晒造成,表現為日晒後3-6小時於日晒部位出現紅斑、嚴重時可形成水皰,有明顯灼痛、可有全身不適。
(3) 光敏性皮炎:光敏性皮炎是由於一些人對紫外線過敏所致,僅見於少數人,這些人通常在日晒後1-2天後發病,皮疹多發於面部、頸部和頸前「V」形區、手背及 上肢,表現為小丘疹、小水皰、自覺瘙癢,嚴重時非光照部位也可起皮疹,不疼痛,瘙癢明顯,消失很慢。如不積極治療,可形成慢性光敏性皮膚病。
(4) 丘疹性蕁麻疹:本病與蚊蟲叮咬有關,如臭蟲、跳蚤、虱、蟎、蚊等昆蟲叮咬皮膚後注入唾液,誘發的過敏反應。皮疹為綠豆至花生米大小略帶紡錘形的紅色風團樣損害,頂端常有小水皰,有的為半球形隆起的緊張性大水皰,皮疹多發於軀幹、四肢,可成片或散在,瘙癢明顯。
(5)過敏性皮膚病:由植物花粉及花粉蟎蟲引起的過敏性疾病,使過敏體質者呼吸道、眼部和皮膚過敏的反應。主要表現為陣發性噴嚏、流清鼻涕和鼻塞、頭痛、流淚,狀如感冒;皮膚可出現局部或全身性蕁麻疹、顏面再發性皮炎、瘙癢等癥狀。
(6)病毒性皮膚病:有水痘、風疹等。水痘起病較急,有發熱、倦怠、食慾減退等全身癥狀,兒童是水痘的高發人群。風疹是一種由風疹病毒引起的通過呼吸道傳播的急性傳染病,人吸入病毒後經過2至3周的潛伏期便出現癥狀。
(7) 足癬和股癬:足癬和股癬是由真菌感染而引起的皮膚病,由於真菌喜好溫暖和潮濕,因此,常在夏季加重。足癬表現為足趾間脫皮、浸漬糜爛,或足側緣出現多數水 皰,可有瘙癢,也可不癢,如不治療,皮疹可逐漸向外擴大。股癬表現為大腿內側、臀部的環狀紅斑脫屑,呈離心性擴大,周圍常可見小丘疹,自覺瘙癢或疼痛。無 論是足癬還是股癬,都有一定傳染性,因此,應避免共用衛生用具如毛巾、拖鞋等,勤換鞋襪、內褲。
(8) 濕疹:夏季,有些人的手和腳會因為汗腺發達而分泌很多汗液,特別是腳,如果長期穿不透氣的鞋子,悶熱潮濕一起來,腳就會脫皮、癢、長水皰,很多人誤認為是 腳氣,其實是濕疹。防治濕疹,局部要保持乾燥,用皮炎平塗抹患處,一天兩至三次。要穿透氣的鞋子,如布底的布鞋。因為濕疹的癥狀和腳癬相同,所以,治療前 要做一個真菌試驗,判斷到底是否屬於真菌感染。
16、、寶寶嘔吐有哪些可能?
(1)餵養不當:餵奶時吞入大量空氣(如母親乳頭未完全塞入孩子口中,人工餵養中奶頭太大或 奶瓶中的奶液沒有完全充滿奶頭,每次餵奶量太多、太快,奶汁過冷或過熱,餵奶後過多翻動孩子等,都可以引起嘔吐,且多發生在餵奶後較短時間內,但孩子吐後 還能繼續吃奶,無其他異常表現。(2)胃腸道功能失調或先天畸形:如果吃奶後很快就發生嘔吐且頻繁,幾乎一吃就吐,吐出的多為剛吃進的奶汁,則可能為胃腸 道功能失調或先天結構異常所致。(3)感染:各種感染(包括胃腸道、呼吸道及其他部位感染)都可能影響孩子的胃腸道功能而導致嘔吐。因此,如果同時有發 熱、腹瀉等,特別是精神反應不好時應就醫檢查。(4)神經系統疾病:如果孩子嘔吐,且吐時速度快,呈噴射性,呈前囟門緊張或膨出,有時還可有抽風、尖聲哭 叫、反應不好、嗜唾等表現,可能為顱內出血、腦膜炎等嚴重疾病所致,應立即就醫。(5)如果吐出物中有咖啡色樣物,則可能為分娩過程中咽下母親的血液或消 化道出血所致,前者可很快恢復;後者在嘔吐的同時可能還伴有面色、反應不好等表現,應儘快就診。(6)其他:還有一些較少見的遺傳代謝病也可引起新生兒頻 繁嘔吐,如先天氨基酸代謝異常等,此類孩子多有家族史,且可能同時有外貌異常,身上有特殊氣味,有的可有抽風。
17、、嬰兒溢奶、嘔吐是什麼原因?
嘔吐是新生兒期嬰兒最常見的癥狀。生後早期即出現嘔吐主要是嬰兒在生產過程中咽下羊水及母親產道的分泌物所致,醫學上稱之為咽下綜合症。通過洗胃排除胃中的異常分泌物,即可糾正嬰兒嘔吐。
正常新生兒常於餵奶後從口角流出或吐出少量乳液,醫學上稱為溢奶或漾奶。這是由於新生兒食道下端括約肌鬆弛,胃中的奶汁易返流至口腔所致,為生理現象。嘔 吐量較多時即應認為是嘔吐。嘔吐可由餵養不當所致,如餵養過快或餵養時間過久,餵養量過多或餵養不定時,以及頻繁更換奶粉種類,過早添加輔食(生後3月 內),餵奶前哭鬧時間較長,餵奶時咽下大量空氣,餵奶後未豎起拍背,或體位變動過大,如餵奶後換尿布等所致。如及時糾正以上餵養不當方法,嘔吐現象即可改 善。
如無改善或嘔吐較嚴重,或同時伴有腹脹、腹瀉,應考慮嬰兒患有其他疾病,及時到醫院就診。
18、什麼是嬰兒玫瑰疹?有什麼特徵?如何護理?
幼兒急疹也稱幼兒玫瑰疹,是嬰幼兒時期一種常見的病毒性出疹性疾病。多見於6個月-2歲的嬰 幼兒。6個月以內的嬰兒可能從母體獲得被動免疫而很少得病。感染後有持久免疫力,以後不會再得第2次。本病的特點是急性起病,突然高熱達40℃,持續 3-4天後體溫突然下降,在體溫下降的同時或稍後全身皮膚上出現玫瑰色斑疹,皮疹大多為散發性,少數相互融合。1-2天即退,不留色素沉著;頸部、枕後表 淋巴結可輕度腫大,但無壓痛,不如風疹明顯,病人雖有高熱,但是全身癥狀輕,精神較好,僅有輕度咽紅,有時伴有咳嗽。 伴白細胞總數下降,淋巴細胞增高。
本病的傳播可能是通過空氣飛沫途徑,亦可能是腸道傳播。患者幾乎全屬2歲以下幼兒,大多數為6-12個月嬰兒,冬春季節是發病高峰。得病後要獲得持久免疫力,很少2次得病。
護理: 無特殊的藥物治療,應著重一般處理,加強護理,對症用藥,發熱期間患兒宜卧床休息,充分供水,餵給易消化富營養的食物,高熱時可用物理降溫或服退熱葯,煩躁不安或驚厥時建議及時上醫院診治。
白天頻繁給嬰兒餵奶的媽媽可能會在夜裡為此付出「代價」,因為研究發現,嬰兒白天喂得太勤會影響其夜間的睡眠質量,孩子更容易「醒夜」。
據最新一期英國《小兒疾病文獻》月刊報道,研究人員在調查了英國600名健康的新生兒後 發現:出生頭一周里「24小時內餵食多於11次」的嬰兒,3個月後夜間睡眠出現紊亂的可能性要比餵食次數少的孩子增加3倍。不過,醫生們總結了一套簡單的 「三步睡眠法則」,可幫助父母使寶寶享受到優質的夜間睡眠;那些因進食頻繁而「醒夜」的寶寶在這個法則的指導下,也可以慢慢改變過來,睡個好覺。
首先,必須使寶寶白天和夜間所處的環境有「顯著區別」,到了晚上房間光線要暗下來,盡量 少吵鬧,營造一個安靜的氛圍,這樣寶寶就會把這種環境和「睡覺」聯繫起來,「到時就睡」;其次,晚上寶寶有困意的時候,應直接把它放到床上或搖籃里,讓其 自然睡眠。而不是像許多媽媽那樣,把孩子抱在懷裡輕輕拍打或讓其叼著奶頭;最後,當孩子長到3周大時,夜裡醒來,媽媽不要馬上餵奶,而是要「有意」地用換 尿布或其他事情分散孩子進食注意力,這樣孩子就不會認為「醒了馬上就能吃奶」,慢慢地即使夜裡醒了,也能比較容易地重新回到睡眠狀態。據介紹,這個「三步 法」很有效,已經使82%的「醒夜」嬰兒恢復了正常夜間睡眠。
嬰兒睡眠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研究人員介紹說,它對家庭成員的健康有重要影響,如果孩子夜裡經常嚎啕大哭,父母會睡不好,脾氣也容易變得暴躁起來。
推薦閱讀:
※圖解:久坐族脊柱疾病高發 如何避免「脊」病纏身?
※甲狀腺疾病不能重治輕養
※轉腎經大藥房--激活先天之本,何懼疾病衰老
※如何治療吞口水強迫症?
※《周易》六爻泄天機:疾病何時痊癒,如何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