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些葯,大師張錫純的獨特理解(一)
張錫純,字壽甫,清代著名醫學家,其精究醫理,講究實效,代表作《醫學衷中參西錄》影響深遠。張氏對許多藥物都有獨到的見解,其發現的某些獨特功效和主治,為後人臨床應用提供了重要的借鑒意義。特將部分藥物淺析如下:
1、葦莖、蘆根
葦與蘆原系一物,其生於水邊乾地,小者為蘆;生於水深之處,大者為葦。
千金葦莖湯中用葦莖,釋者謂用莖不用根者,以肺原在上,取本乎天者親上也,張氏則以為不然,他認為:《易·繫辭》中震為葦,震之卦體一陽居於二陰之下,即葦之根居於水底之象。
所以其稟水中之真陽,性涼而善升,多用於治療上部熱證之引經要葯。如大頭瘟者,是其上升之力可至腦部而況於肺乎?
其性涼能清肺熱,中空能理肺氣,味甘多液更善滋陰養肺;
其得震卦振發之性,故善發痘疹;
其體中空且生水中自能行水,故可理肺氣利小便也;
血水同屬,蘆根性涼,其性引水下行,故善治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
2、白頭翁
白頭翁一莖直上,四面細葉,莖高尺許,通體白芒,花微香,味微苦,乃草中稟金性者。張氏認為:臨風偏靜,特立不撓,因為其稟金性之剛也,可用以平木熄風;又因其一莖直上,故治下重,使風上達,而不迫注也。
《傷寒論》中治療厥陰熱痢下重者,用白頭翁湯,白頭翁用以為君者,欲平走竅之火,必先定動搖之風也。
此外,張氏還認為:此葯多生於崗埠之陰,其性寒涼,其味苦而兼澀,涼血之中大有固脫之力,故拙擬理血湯中,白頭翁清腎臟之熱,以治血淋及溺血。
3、柏子仁
柏子仁味微甘微辛,氣香性平,多含油質。徐靈胎曰:
「柏得天地堅剛之性以生,不與物變遷,經冬彌翠,故能寧心神,斂心氣,而不為邪風淫游火所侵克也。」
故柏子仁能補助心氣,治心虛驚悸怔忡。並且他觀察到:凡植物皆喜陽光,故樹枝皆向東南,柏樹則獨向西北,西北為金水合併之方也;且其實成於秋而采於冬,傷損飽經霜露,得金水之氣尤多。肝臟在《內經》中名為將軍之官,屬木性烈,中寄相火,「如驕將悍卒,必恩威並用而後能統馭之」。
柏子仁稟金水之氣,水能滋木,「如統師旅者之厚其餉也」;金能鎮木,「如統師旅者之嚴其律也」。柏子仁滋木鎮木,將軍之官安其職也。
張氏曾治鄰村毛姓少年,其肝臟素有傷損,左關脈獨微弱,一日忽然脅下作疼,他單用柏子仁一兩煎湯服之立愈。故可知柏子仁善於理肝矣。
專業醫學團隊,只為優質內容。
推薦閱讀:
※我理解的「亮劍」精神
※為什麼社會普遍對警察意見大?
※正確理解香港特區的憲制基礎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是什麼意思,如何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