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出傳統文化這張身份證

  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中國還須不卑不亢地展示和輸出自己的傳統文化,讓世界看到中國人重禮儀、重道德的文化特質。打通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隔閡,糾正世界對中國的許多誤解。

  近日,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的兩本書《孔子家語通解》《論語詮解》火了。11月底,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期間,到中國傳統文化標誌地曲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考察,他翻閱兩本書後說:「這兩本書我要仔細看看。」

  無論如何,研究孔子文化的書籍受到追捧都是一件好事。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重溫孔子文化,汲取儒學精髓,能讓我們對浩瀚的中華文明有更深切的認知,對博大的中華文化有更篤實的自信。

  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千百年來滋養著一代代國人。過去,我們曾以擁有這種影響世界的文化富礦為榮;過去,我們也曾以否定和破壞這種文化基因為快。今天,人們已經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給予這種悠久而博大的文化傳統更多的關照是多麼的必要。

  重拾傳統文化,是解決現代人精神和道德困境的重要途徑。中國經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民眾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物質上的不斷豐富,並不意味著精神上的匱乏獲得了同步解決。很多時候,現代社會的工具理性容易給人們帶來一種精神困境:焦慮、困惑、無助等心理亞健康問題凸顯,過去許多是非明晰的道德問題現在變得模稜兩可。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國人的精神家園。越是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我們越應該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中華傳統文化,堅持「古為今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因勢利導,深化研究,傳承弘揚」,用儒家文化「修道義建人倫」,用高度的文化自覺修繕自身,用主流價值「攙扶」道德,走出精神的困境、道德的窪地。

  重拾傳統文化的精華,更是我們融入世界並贏得尊重的需要。正如楊叔子先生所說:「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身份證,一個民族不能沒有文化身份證。」以孔子文化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正是這樣一張身份證,它讓世界「一眼就認出了中國」。中國的孝悌之意、中庸之道,無不是中國給世人留下的最鮮明印象。

  中國是到了該拿出更多誠意研究、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時候了。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中國還須不卑不亢地展示和輸出自己的傳統文化,讓世界看到中國人重禮儀、重道德的文化特質,讓世界了解並認同中國文化所倡導的民族和諧、宗教寬容,師法自然,中庸之道等主張,以打通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隔閡,糾正世界對中國的許多誤解。

  研究孔子的兩本書火了。儘管只是細微的文化動態,但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認識水平的提升,國人對傳統文化會更加青睞、更加看重,傳統文化這張民族身份證會更加閃亮,中國對世界文化的貢獻也會更加可觀。


推薦閱讀:

明年起坐飛機將實行刷身份證登機
「外國人第一次有身份證了」
為什麼要逐漸取消身份證卡?
一生財源滾滾德高望重之人,身份證尾數大多為這個
身份證到底哪一面是正面?原來我們錯了那麼多年

TAG:文化 | 傳統文化 | 傳統 | 身份證 | 身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