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里,為什麼董卓不扶更弱的劉辯?呂布真的那麼無情無義?
1.「陳留王以言撫慰董卓,自初至終,並無失語。卓暗奇之 ,已懷廢立之意。」這個地方我就看不懂了,既然表面上看來劉協比劉辯機靈那麼多,那麼控制著一個懦弱的劉辯,董卓自己當攝政王,有何不可呢?為何要立一個聰明的劉協呢?就不怕這小孩機靈過頭,聯合其他勢力把他幹掉么?
2.「肅曰:『功在翻手之間,公不肯為耳。』布沉吟良久曰:『吾欲殺丁原,引軍歸董卓,何如?』」不就是一匹馬和榮華富貴的許諾嗎?說殺就殺,呂布真是這麼一個無情無義的人嗎?一時找不到有關呂布的正史資料。求解。
【yolfilm的回答(8票)】:
一、
作為控制君主的董卓,廢立,是突顯自身威權的動作,其實與君主明智與否無關。
(要控制皇帝,你勢必得有動作,曹操就是遷都陳留,日本的織田信長,豐臣秀吉,控制京都天皇時,也都有各自不同的動作,而德川家康則是學曹操,也搞遷都,董卓比較狠,是用廢立來突顯自己的權能。)
二、
就算陳留王劉協聰明,立他更好,因為他「懂事」,不會說錯話(失語)。
這樣的傀儡,夠聰明,也懂得大體,更好跟自己配合。
我若是董卓,也要玩他一遭。
三、
呂布在三國演義中的最大問題,就是不謀最高權力,只想依附最大勢力者,享榮華富貴即可。
最好的證明,就是死到臨頭,要叫曹操砍頭時,還在吹噓自己的「功效」。
他背叛丁原,和背叛劉備(驅虎吞狼),都是一樣的邏輯,看不起這樣無能的主子。
(至於背叛董卓,那是色令智昏,是特例,是叫女人弄昏了腦袋。跟其它的背叛,並非一樣。)
換言之,呂布是武功太強,又太會計算,可惜胸無大志,卻又好色,是個「自以為IQ無人能敵」,可卻是典型的無EQ人物。
【索晨曦的回答(6票)】:
一、董卓廢立的原因
1.董卓行廢立毫無顧忌的原因
@yolfilm提到的立威是很重要的原因,而為什麼不害怕劉辯呢?除了@yolfilm提到的「懂事"不會說錯話以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跟本就沒有把劉辯和劉協放在眼裡。因為保護皇權的外戚——大將軍何進死於宦官之手,而宦官死於外廷官員的代表——袁紹、曹操之手。朝中剩下的人無論是董卓、三公九卿、文武百官甚至是袁紹、曹操都是一個大的利益共同體(後來的袁紹出走、曹操行刺、王允連環計等等都是因為分利不均造成的內鬥)。這個時候皇權旁落,皇帝成了孤家寡人,把誰放在這個位置上都是羔羊一般任人宰割。董胖子行廢立就像是把羊換成了牛一般隨意。
2.董卓行廢立的真正原因
外戚死了,宦官殺光了,皇帝也控制住了。現在朝廷的外廷的官員需要分配既得利益。對董卓威脅最大的人有兩類。一類是文官中級別最高的三公,地位高無實權。另一類是京城中掌握兵權的武官。袁氏家族袁隗位列三公,他的侄子袁紹袁術則在京城中掌兵,對董卓威脅最大。所以必須先做掉袁家自己的位置才能坐穩。在前期大將軍與太監的鬥爭中, 袁紹、袁術等帶武裝隊伍的下級軍官都是殺太監有功的,沒有正當理由加以迫害。所以要想辦法把他們的功績抹去——把皇帝廢掉, 皇帝一廢, 這些下級軍官的功勞也就等於廢了。
3.董卓提出廢立後其他官員的反應:
1)并州刺史丁原第一個跳出來反對。他和董卓同屬地方軍閥,想要和董卓爭利。失敗被殺。
2)盧植公開反對,險些被殺,後來被罷官。
我覺得這是為數不多還忠於漢庭的官員代表,和後來董卓逼迫天子禪位時奮起反抗以手中象簡揮擊董卓的丁管一樣不畏強權,敢於用自己的生命捍衛漢庭。可歌可泣但無濟於事。
3)司徒王允做了一把和事佬:」廢立之事,不可酒後相商,另日再議。「這代表了很多文官的立場:觀望。
袁紹第一個坐不住了,公開反對。因為現在袁家是對董卓威脅最大的人,董卓下一個就會對他和袁術下手。公開撕破臉皮後袁隗出面才免遭被殺,逃走。
1)丁管作為最後的忠臣奮起反抗,被殺。無人再敢出頭。
2)群臣無不悲慘。但是無人再出頭反抗,實際上很多官員如司徒王允是默許了董卓的決定。
於是大家共同分配利益,其樂融融。
這就是亘古不變的原則:犧牲少數人的利益來換取多數人的利益。
二、關於呂布的評價。
1.呂布為什麼反叛丁原
董卓派李肅來拉攏呂布的酒宴上的言論:「某在丁建陽處,亦出於無奈」、「恨不逢其主爾」、「兄在朝廷,觀何人為世之英雄?」、「某欲從之,恨無門路」。
由此看出呂布在丁原手下並不得志——至少他這麼認為,只是為了混功名才「無奈地」跟隨丁原。並且早就想要投靠其他的名主。呂布在丁原手下任主簿,而李肅在董卓手下任虎賁中郎將。在呂布看來自己的才能是不在李肅之下的,李肅也說「如某之不才,尚為虎賁中郎將;公若到彼,貴不可言」。
如今一邊是董卓派李肅帶著財物和榮華富貴的許諾還有武將視為生命的天下第一戰馬來主動拉攏呂布。另一邊是在自己看來並不看重自己的丁原。不反才見了鬼了。
2.呂布為什麼反叛董卓
1)王允招呂布為女婿。 如果娶了貂禪, 呂布就是董卓義子加司徒女婿的身份了, 這可以保證呂布成為晚輩中最有前途的一個人, 將來一定會進五府把持朝政。況且貂蟬還是個美女。
2)王允利用連環計把貂蟬送給董卓,使呂布惱恨董卓, 二人由此生怨, 貂禪再乘機與呂布偷情, 故意使董卓發現, 導致呂布失去了董卓的信任, 董卓惱怒之下, 聲稱要殺了呂布。
3)呂布已經失去了董卓的信任,在董卓手下前途無望。所以, 呂布選擇了與王允合謀, 幹掉董卓。以倒向王允,謀取榮華富貴。呂布是把前程和融化富貴看得比什麼都重要的人,貂蟬的美貌只是一小部分原因。中計失去董卓的信任自毀前程才是呂布反叛的根本原因。
3.呂布是無情無義的人嗎
1)董卓死後王允為了牽制呂布,放出風聲「如今天下大赦, 獨不赦李郭張樊此四人。」逼董卓的涼州軍的殘部造反以牽制呂布。由於抵擋不住涼州兵的進攻, 呂布準備逃跑到關東聯軍的陣營中去, 因為關東聯軍是反董卓的, 而呂布是殺董卓的功臣。這時 對於呂布來說, 王允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了, 呂布既可以選擇帶王允一起跑路, 也可以選擇不帶王允跑路。呂布在形勢相當危急的時刻, 反覆多次請王允一起跑路, 保命要緊, 這就說明呂布還是比較重感情的, 至少這一回是感情用事的。
2)
呂布和劉備二人生存於兩個強勢方的夾縫中,一個結袁術,一個交曹操,是可以互保的。如果袁術要殺劉備,由呂布出面,如果曹操要殺呂布,就由劉備出面。所以劉備每次吃了敗仗,拋妻棄子,獨自逃命的時候,他的家人都是由呂布照顧的好好的。呂布這樣做,也不僅僅因為他是義兄,而是指望萬一落在曹操手裡,劉備好出面保他。
消滅袁術後,呂布被擒,他對劉備說:「你是曹操的坐上客,我為階下囚,何不發一言而相寬乎?」劉備點頭。沒有過多的話,心照不宣,該劉備出面保他了。呂布對曹操說,服了,讓我跟著你干,天下不難定也。操問劉備:何如?
劉備說:「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意思就是:呂布跟丁原的時候,殺丁原,跟董卓時候,又殺董卓,現在跟著你,你不怕他殺你嗎?!
這一句話的殺傷力極強!把呂布氣瘋了:「大耳兒!不記得轅門射戟了?不是我,你早就被袁術殺了!」劉備一言不發,呂布目視劉備曰:「是兒最無信者!」 劉備和呂布兩個人約好了一起周旋於袁術和曹操兩個強者之間。袁術來打劉備的時候,呂布出面轅門射戟保了劉備。等到呂布被曹操抓住的時候,劉備為了減少分利著把呂布賣了。對比以仁德著稱的劉皇叔和以無義著稱的劉備哪個更無情無義?況且劉備從出道反黃巾到建立蜀國天下三分,投奔過多少諸侯?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劉璋這些知名的都只是個零頭。更別提他投奔人家還取了人家地的陶謙、劉表、劉璋了。
因此在亂世之中,每個人都是之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情誼放在那個弱肉強食的時代根本沒有探討的價值,成王敗寇而已。
以上觀點多出於吳閑雲的《博弈三國》。對於一本小說或者一段歷史,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解讀方式。這本書假定每個人都是理性的,用博弈論的方式思考和分析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和故事。很不錯的書,推薦給題主。
【吳非的回答(4票)】:
1.個人體會有兩種可能:(1)羅貫中是照著董卓希望人們認為的情況寫的,董卓為自己的廢立之舉找了這麼個理由,他希望別人都相信,好為自己的行為找些正當性(2)三國演義是按照東漢—蜀漢正統的宗旨來寫的,而劉協不論如何成為了後來的正統君主漢獻帝,作為承漢祚繼後世的中原天子,必須將之完美化塑造,好為蜀漢繼東漢的正統地位尋求佐證;如果把劉協描寫成一個昏庸愚鈍的暗主,蜀漢正統地位會打折扣。
(1)有點像寫史的春秋曲筆,從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的著述特點來看,可能性不大;個人認為(2)應該是較合理原因,很符合整本書的立場和寫作基礎。
2.查了一下 三國志 魏書七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的記載,呂布在丁原手下的情況只有一句話」以布為主簿,大見親待「,未說丁原與呂布之間父子之事;而關於董卓令呂布殺丁原的內容僅寥寥數言:「董卓入京都,將為亂,欲殺原,並其兵觽。卓以布見信於原,誘布令殺原。布斬原首詣卓,卓以布為騎都尉,甚愛信之,誓為父子。」只說有誘殺一事,如何誘,如何殺,語焉不詳,倒是提到了這二人「父子」。
而關於呂布的人格問題,當呂布敗於李傕郭汜後,欲以殺董卓邀功讓袁術接納他,而「術惡其反覆,拒而不受」,從袁術的角度多少反映出時人對呂的看法,然而其時與殺丁原時已不同,對於探究董呂合謀中呂布的心理可能參考性不大。
做點不靠譜的分析,純粹從個人感受說的話(感性認識,沒有史料或其它分析家佐證),呂布可能是來自西北剽悍之地,又身負神力,為人行事可能獷魯不羈,少知中原禮儀,與洛陽人士艱於溝通,相互之間不理解,做出一些不合常理的事情來,容易遭到罵名,這點可能在 形成呂布的歷史評價上起了作用。
建議lz看一下三國志相關記載,可能會發現新的見解。
【郭瑞超的回答(0票)】:
1,廢立是一種示威,對董卓而言,劉協和劉辯沒區別,他想讓誰當就誰當。至於長大以後,那就更不足為慮了。事實也證明,劉協一直到死,都是被幾個軍閥輪番玩弄與鼓掌之間。
2,呂布善於投機。當時的情況下,董卓權傾朝野,丁原基本上就是待宰的羔羊。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只是認乾爹這事兒做的確實很不地道,最後被罵個三姓家奴也不冤枉。
【黃木工的回答(0票)】:
1,廢帝是為了樹立權威,昭示實權在手,親手立的傀儡更好控制,小孩子再機靈能玩出什麼花來,最後不也就到曹操的時候整了一個衣帶詔?當然可能確實也有喜歡劉協的成分在裡面,這也正說明了董卓的水平,當時廢帝是很不合適的,給了諸侯反對他的口實,小孩沒動作,諸侯就自己聯合起來把他幹掉了。
2,演藝要給你塑造的形象就是呂布無情無義啊。
【清醒瘋子的回答(0票)】:
因為是演義:)
1、首先,滅董卓的過程,沒皇帝什麼事。那誰當皇帝有關係嗎?董卓清楚,有兵才是王。皇帝再怎麼無兵、弱,名面上還是董卓頂上之人。西涼出身的董卓,最受不鳥的是太弱的人在名面上騎在自己頭上。
2、現代,兄弟之間為了幾萬塊錢,相殘的有多少?不要太多:)那個年代,有勢力就是娘,是一般人的基本信條。而且背叛丁原,呂布可以得到的太多。呂布受不鳥的是,自己打遍天下無敵手,但因為丁原太弱,自己處處也只能跟著弱,太不爽鳥:)
【加琛的回答(0票)】:
一、其實正史中劉協也沒有什麼英明的表現,至少應該說劉辯和劉協之間誰更
【聰明】這一問題是找不到證據的...
二、本來羅貫中就是要樹立董卓搞不清狀況的形象,這麼寫也是很正常的。實際中根本不可能這樣隨便決定廢立大事的,總也要和幕僚商量一下。
三、劉協再機靈在沒有硬體(親信、軍權、智囊)的情況下也沒可能就這樣搞掉董卓的,何況董在三國志中也不是很草包,屬於在西北長年摸爬滾打的宿將。這樣一個人說他政治智商低還行,但勾心鬥角(而且是近乎於面對面的情況)他不會怕一個小朋友...
四、呂布投董這一段純小說了,正史中一筆帶過...那就只能當小說分析:此人本來就有胡人血統(不太在意跳槽,而且胡人弒父娶母也是有的吧,義父就更不算什麼了)、自負勇力(形成了說干就乾的性格)、對糖衣炮彈抵抗能力低(苦慣了,而且還有對武將來說具有無窮誘惑力的優秀戰馬)、薄情寡義但說不定對鄉黨還是信任的(古代乃至近代現代武將都有這個傾向~貌似演義中提到了李肅跟他「有故」,查了下百度百科——可能不準確,但確實寫著李也跟呂一樣是五原人;——http://baike.baidu.com/view/117680.htm)……這樣綜合起來想想他殺丁原實在是情理之中哇
原文地址:知乎
推薦閱讀:
※董卓武力過人,黑白兩道通吃,但還是在劫難逃!
※這張好人卡發給你,真是一點都不虧
※袁隗之死
※董卓進京
※【董卓】無德安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