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間市場向外資大幅放開 未來或流入3萬億資金
101
資本項目改革加速進行時,銀行間市場正在向外資大幅放開。
7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境外央行、國際金融組織、主權財富基金運用人民幣投資銀行間市場有關事宜的通知》(下稱《通知》),大幅放開文件中三類境外機構在銀行間市場的限制,對參與主體實施備案制,並取消額度限制,「相關境外機構投資者可自主決定投資規模。」
《通知》規定:相關境外機構投資者可在銀行間市場開展債券現券、債券回購、債券借貸、債券遠期,以及利率互換、遠期利率協議等其他經中國人民銀行許可的交易。
對此,德意志銀行高級策略師劉立男分析稱,除放開主體資格審核及額度限制外,《通知》還有兩大亮點:一是大幅放開銀行間市場可投資產品範圍,「之前只能做現券和回購交易,現在則擴大到多種衍生品」;二是境外機構投資者可以選擇委託中國人民銀行或具備國際結算業務能力的銀行間市場結算代理人進行交易和結算,而「此前只能是央行」。
「代理資格只強調『具備國際結算業務能力的銀行間市場結算代理人』,這主要考慮到境外主權機構更傾向於選擇本國在中國境內的外資銀行,而絕大多數外資行尚未取得債券結算代理資格。」 金融監管政策研究專家孫海波分析稱,這意味著,代理交易和結算服務的結算代理人可以是乙類戶。
主要目標品種:利率債
此次《通知》的下發,對人民幣國際化頗具意義。
「我們預計,未來3-5年內,其他國家外匯儲備對中國銀行間市場的持有份額將達到5%,也就是大約3萬億元的規模。長期來看,未來大概會有10%的全球外匯儲備投向人民幣債券市場。」 劉立男表示,外匯儲備的流入,將刺激中長期人民幣債券的需求。
而要滿足這些需求,中國債市未來需要在做大規模的同時,發展資產支持證券、市政債、貨幣市場工具、公司債券等,「縱向做深債券市場。」
「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需要大幅提升債務融資速度,只需要保持8%-10%的增速即可,同時做好直接融資替代間接融資的工作。」她說。
在債券種類的選擇上,民生證券研究院首席債券分析師李奇霖表示,境外機構投資擴容在邊際上將改善銀行間債市的配債需求,目標品種會以利率債為主。
而在政策效果上,孫海波指出,央行此舉意在「邀請」主權基金,相比銀行間市場的發展,其「對人民幣變為儲備貨幣更有意義」。
劉立男認為,該政策短期內影響有限,理由是目前境外投資主體已獲得6000億元額度,而實際已經批複的投資金額大約為60%,說明目前的額度水平並非境外投資機構的主要限制因素,而是因為「境外投資者需要花時間學習市場知識,以及與外儲有關的市場流動性狀況等因素。」
下一步:鬆綁QFII、RQFII
回顧來時路,銀行間市場對境外機構開放,走過了幾個重要節點。
2009年,為配合跨境人民幣試點,央行對境外清算行小幅放開,允許其在存款餘額的8%範圍內,投資銀行間市場。
2010年8月,央行發布《關於境外人民幣清算行等三類機構運用人民幣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試點有關事宜的通知》,允許境外參加行在央行審批的額度內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
2013年,QFII、RQFII獲准進入銀行間市場,境外央行、港澳清算行、境外參加行三類境外機構獲准進入銀行間債市。
「從目前央行正式發文的內容看,央行和外管局的思路是跳過QFII、RQFII,直接單就銀行間市場對海外主權機構投資者放開。」孫海波稱,接下來QFII、RQFII的鬆綁將是改革重點。
對此,李奇霖預測,未來銀行間市場將把QFII、RQFII審批制改為備案制,並擴大其投資品種和投資範圍,對境外清算行和參加行取消投資額度限制,並擴展其交易品種。而在交易所方面,監管層則將允許QFII、RQFII信用債回購交易,加快QFII、RQFII額度審批,並適時允許境外投資機構投資國債期貨市場。
「其他類型機構投資者的可投資固定收益資產池將會繼續擴大,直至所有境外投資者與國內投資者擁有相同的可投資範圍。我們預計未來5年,中國的債券市場中,境外投資者份額將達到10%。」劉立男補充道。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黃斌
推薦閱讀:
※留學必備:美國銀行卡辦理指南
※央媽這次出了個大招:放開銀行理財等所有資管產品銀行間債市開戶
※境外資金投資銀行間市場將顯著放鬆
※私企員工中9.59億揣票上班 存銀行年息800萬
※窮人把錢存銀行,實際上卻是補貼了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