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校長:請鼓勵你的孩子做個幸福普通人(深度好文,值得分享)

北京四中校長:請鼓勵你的孩子做個幸福普通人(深度好文)

作者:劉長銘(北京四中校長)

多餘的話

大衛工作室今天推薦這篇文章不是因為名校的校長,而是因為此文某些觀點確實令人耳目一新,甚至是標新立異。說的都是來自於現實的真知灼見,更難能可貴的是,本文既提出了問題,也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方法。(為活躍版面,內文特插了名人名言圖片)。

剛出生的孩子並沒有什麼區別,為何三年、六年、九年成長之後就產生了很大的差異,走出了不同的道路?這個差異就是由家庭造成的。

家庭教育決定孩子的一生,千萬不要認為上名校才是決定一生;夫妻關係永遠第一重要,千萬不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等待這個家庭的多半是悲劇;永遠要保持溝通,家長的言行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孩子的任何缺點和優點都與家長有關,不了解孩子就沒有成功的教育。

別把自己的夢想附加給孩子的未來

家庭教育的確是全社會都非常關注的。前兩年我談過一個觀點,中國自古以來從來沒有像今天一樣如此重視對孩子的教育。所謂的重視多多少少有一些扭曲,但是總體來說,每一次有關家庭教育這樣的活動,可以看到座無虛席,這反映了我們社會的一種心態。但是,正是由於對家庭教育的高度關注,也使得今天的教育產生了許許多多過去還沒有產生過的問題。每個即將當父母或者已經成為父母的人都對即將出生或者即將長成的孩子有著許許多多的要求,有著許許多多的夢想和許許多多的希望。

比如說,我見到了很多現在所謂的「胎教」,懷孕之前要注意如何調理爸爸媽媽的身體,就是為了孩子將來的出生有一個更好的生理方面的基礎。孩子生下來以後我們對他有很多夢想,比如我們希望孩子將來成為科學家、外交家、世界首富、歌星、球星、明星、高考狀元,我們也希望孩子健康、快樂、豁達、彬彬有禮、風趣幽默、舉止文雅等等。恕我直言,很多目標對家長來說實現的可能性很小很小。今天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當我們開始做家長之後我們很多的夢想,很多的關注是一生不可能實現的,是虛幻縹緲的。我們中國家長和西方家長相比最大不同點就是我們無法接受我們的孩子將來可能是一個普通人,但是,對絕大多數家庭來說,這就是現實。

於是,我們為了追求那些我認為虛幻縹緲的目標,就產生了許許多多我們今天看起來本不應該產生的現象。大家可能聽說過現在奧數已經開到了幼兒園,幼兒園已經開始分快慢班。所以今天我們社會上有更多的現象說明,我們更加看重的是「搶跑」。其實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我們可能都看過馬拉松比賽的場景,其實起跑的時候誰站在第一排、第二排根本不重要。甚至跑完了一萬米誰在第一、誰在第二也不能決定哪一個就是最先達到終點的。但是,今天許許多多的家長都在拚命的「搶跑」。沒有哪一個國家的家長,像今天中國學生的家長如此的熱衷於「搶跑」。

請鼓勵你的孩子做一個幸福的普通人

回想起來我們30多年來靠搶跑培養了這麼多尖子學生、競賽的獲獎者、金牌得主,可我們並沒有看到當初我們期望的從他們之中產生很多科學領域的大師,至少現在還沒有。所以我們每個人對自己的孩子都有這樣的過程,開始出生的時候有很多夢想,希望孩子上一個好學校、有一個好成績,慢慢我們的期望逐漸降溫。我們期望這個孩子能夠正常畢業、升學、就業、將來能夠成家、生兒育女、生活穩定、工作穩定、別下崗。能夠在三、四十歲的時候身體健康、家庭和諧、進入老年希望孩子孝順最後你不能動的時候,所有最初的夢想都沒有了,那時候的夢想就是他能在我的身邊給我倒一杯水。

其實我們每個人心路都是這樣的一個過程,最開始有非常高的崇高的理想,但是最後當我們已經垂老的時候,才真正明白其實我們很多時候的培養都是不正確的。我始終不認為強化訓練能培養出我們所謂的成功的人,當然成功沒有一個唯一的標準。有句話是,「行行出狀元」,我理解就是無論採取對哪種人群進行統計分類的方法,最後得到的結果一定是正態分布的。一個優秀的廚子可能不是一個優秀的數學家,反之,也是這樣。無論我們怎樣對人進行分類統計一定是正態分布的,我們所謂的最成功的人一定是很少數的。絕大多數是平常的。但是,平常的人就沒有幸福嗎?難道我們是一個普通人就沒有普通人的幸福嗎?我們普通人就沒有權利談幸福嗎?其實我們今天看到大量的人是普通人但是他們生活很樂觀、很幸福。

我過去讀過一篇文章,談到了買房子,難道租來的房子沒有生活嗎?為什麼每個人都要拚命買房子呢?去年兩會看到一個採訪,日本的很多姑娘特別是東京的姑娘是不願意嫁給有房子的人的,因為她認為這樣的人什麼都有了以後可能不願意奮鬥了,他們更願意小兩口從一無所有開始一點一點構築自己的生活,這不僅是生活的構築過程,也是情感構築的過程。

如何與孩子溝通應該被當作一門藝術

在溝通這個問題上,請每一位家長都思考一下,我們有豐富的話題嗎?有豐富的表達方式嗎?在溝通的時候,想過溝通的技巧和藝術嗎?除了學習之外,有沒有其他的溝通話題?我們是否曾經向孩子說過這樣的話:「孩子只要把分數搞上去,別的你什麼都不用管」。我們想培養一個有責任感的孩子,可當你說這句話的時候,責任的教育已經徹底的丟掉了。什麼都不用管,哪來的責任感?就會出現油瓶子倒了,孩子都會視而不見的情況。在孩子受到挫折的時候也可能無言的方式更有效。不用說什麼,上去擁抱一下他,拍拍他的背、他的頭,其實孩子學習問題上,家長幫不上什麼忙。這種無言的動作孩子全都能夠理解。

在很多情況下,我們可以採取一種更藝術的方式。比如我們有一個老師,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案例。他的孩子做了一件好事,從超市買東西手裡拿一樣東西沒有結賬,等到停車場上車的時候突然想到這個東西沒有結賬,其實他拿走了也沒有人知道這個事情,但是家長認為這是培養孩子好品質的重要機會,所以讓孩子把錢送還給了超市的收銀員。孩子做完這件事情後,家長沒有一句口頭表揚,但是整個晚上,父母都表現得非常高興。其實這種氣氛孩子能夠感受到,這就是對他的一種最好的獎賞。

有時候,溝通需要一些時機。我講北京四中的一個案例。剛才趙老談到,家長和孩子親情的淡薄,我們在若干年前曾經採取一種方式,在軍訓的時候,我們讓每一個家長給軍營中的孩子寫一封信。軍訓差不多為期十天左右,我們讓這封信統一在第四天的時候交到學校,然後我們爭取第四天或第五天的時候讓每一個孩子讀到家長給他寫的信。我們對家長說,不能以我太忙沒有時間寫為理由,如果全班同學就你的孩子沒有信,你的孩子可能很失落。平時家長不願意談的羞於開口的話都可以在信里寫出來。為什麼選擇第四天或者第五天,因為絕大多數孩子這幾天離開父母、離開家,特別是軍營特別苦的環境,他已經開始產生對家的想念心情。在這個時候家長的一封信能夠深深的進入他的心中。幾乎沒有學生看到信不落淚的。這就是一次很好的溝通。我講這個例子是想說溝通我們應該選擇一種方式,選擇一種場合,選擇一種心境,選擇一種時機。

寬容對待孩子,做到「眼裡能夠揉進沙」

我曾經在網上讀過一個故事,講的是芬蘭的一個小孩子在十歲那年,為家裡做了一點事情,他可能覺得需要有一些回報,於是就寫到,「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把信件送到郵局10芬尼,在花園裡幫大人幹活20芬尼……」如果你的孩子突然有一天給你一個這樣的紙條,你會作何反應?我們的中國家長也可能會暴跳如雷。而這個媽媽看到這個賬單沒有說什麼,把錢放在那兒了。小孩拿到錢的時候,看到媽媽給他寫的另一個賬單:「彼得欠媽媽如下款項:為他在家裡過的10年幸福生活0芬尼、為10年的吃喝0芬尼,為他生病時的護理0芬尼,為他一直有個慈愛的母親0芬妮……」我覺得這就是一種藝術。我認為,現大絕大多數家長缺少這樣一種教育藝術。

我們很多時候會說:「老師,我把孩子交給你了。你打他、罵他都行。」這反映了家長的一種心態,在推卸自己應該擔負的角色。在很多時候,家長小題大作,兒子接到了一個女孩子的電話,媽媽可能會拿起電話在旁屋監聽,或者一個女孩子接到男孩子的電話,很多家長立刻跟老師反映,採取一些「必要」的措施,限制這個孩子電話、通信的自由等等。其實這都是過於敏感。

我們學校的老師曾經跟我說過一句話,我把這當成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教育原則。他說:「校長,我現在明白了,做教育有的時候就是要眼睛揉沙子。」我覺得這是教育的一種寬容,我們要相信孩子能把這個事情想明白,能從這個事情中悟出一些道理。

我曾經讀過一個台灣作家寫過的一個很生動的故事。在他當老師的時候,有一次帶孩子們到海邊玩兒,孩子們希望下水,考慮到安全,他開始不同意,但是看到孩子那麼迫切提出要求,他同意了。但是,他讓老師們在遠處布置一條防線,讓孩子們不能超過這個防線。孩子們玩得很開心,上來以後渾身濕漉漉的。孩子們說笑著,一個小女孩把衣服脫下來了。顯然,她的衣服脫的太多了,這個老師特別驚訝,想著是不是要制止,但是他剋制住了。後來,他看到這個小女孩把衣服擰了擰,然後把衣服穿上了,旁邊的男孩女孩沒有什麼異常。因為孩子們的興奮點不在這兒,但是我們成年人大喊一聲,這個孩子可能一輩子就毀掉了。所以,這就是我們眼睛裡要揉的沙子。

父母如何更好地與孩子建立情感紐帶?

網上有一篇我寫的文章,文章的觀點是,千萬不要把孩子看的比你的生活伴侶更加重要。在我看來,夫妻關係是第一重要,正因為有了牢固的夫妻關係,才有了牢固的家庭,有了牢固的家庭,孩子才會有一個正常、良好的成長環境。後來那篇文章有很多人給我打電話,看完了改變了他們的價值觀。因為很多家長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最後導致家庭許多矛盾的產生。

一次家長會上,我談這個觀點的時候,我談的是我們要有足夠的時間跟孩子家人在一起,有家長說我的工作每天就是應酬,晚上都在外面吃飯,很少回家吃飯。我說我不認為任何一頓飯都要在外面吃。在這兒我坦白的跟大家說,我在其他的事情都不會撒謊,只有一件事情可能會撒謊,就是別人給我打電話在外面吃飯的時候我會說「對不起,今天晚上有安排」,其實,這只是借口,我認為和諧的家庭一定要有足夠的時間一家人廝守在一起。

在我很年輕的時候,有一個同學家是接待外賓的一個開放的家庭。有一次在他家碰到了一個日本高級官員的夫人,她講到,父母一定要使自己跟孩子有足夠多的皮膚接觸,一定要抱孩子,這實際上感情的基礎感情是發生在身體來的生物化學反應,沒有這些條件這些反應不可能發生,不發生就沒有情感發生,情感不是虛幻縹緲的,所以一定要有非常多的接觸才有更多的感情。

我個人認為,家庭教育不要把它過於藝術化、也不要過於技術化。一個和諧的家庭、一個和睦的家庭最重要。有了和睦的家庭,孩子在家庭中能夠很自然、很幸福的成長。我相信孩子的教育一定是成功的。至於是不是那麼早的學更多的東西,我個人的建議是希望家長不要看重「搶跑」。希望今天能夠更加理性的來對待家庭教育,對待孩子的成長。

來源:中國教育報


推薦閱讀:

害羞的孩子需要多鼓勵
我為什麼鼓勵你要學習一技之長
怎樣鼓勵抑鬱症患者才會達到很好的效果?
王小帥:罵華語片不拿獎,平時你鼓勵過嗎?

TAG:孩子 | 北京 | 分享 | 幸福 | 北京四中 | 普通人 | 鼓勵 | 校長 | 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