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評選主題及內容
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評選主題及內容
主題1:住房條件改善
一、住房改善
1. 住房供應體系完善,供應結構合理。
2. 住房保障體系健全,廉租住房、經濟適用房基本滿足低收入家庭住房需要,棚戶區、舊住宅區得到有效改善和整治。
3. 住房保障機構健全,保障性住房申請、審核、配租、配售制度完善,住房保障管理和服務規範有序。
4. 房地產市場有序、交易規則健全,增量市場、存量市場、租賃市場體系健全,住宅供求總量基本平衡、結構基本合理、價格基本穩定。
5. 住房二級市場和租賃市場得到有效啟動。
6. 商品房空置量處於合理的區間。
7. 住宅建設廣泛採用無障礙、節能設計,注重養老設施建設,有效改善殘疾人、老年人的居住條件和居住環境。
8. 房屋產權、產籍檔案管理科學規範。
9. 房地產交易、產權登記程序合理、服務規範。
10. 市場規則比較健全。
二、住宅科技
1. 編製完成住宅產業發展規劃,積極引進和開發關鍵技術,促進住宅產業化的發展。
2. 積極推行康居示範工程,引導住宅規劃設計質量的提高和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
3. 推廣應用先進的結構建造技術,增進居住功能。
4. 積極推廣新材料、新產品、新設備,促進住宅整體技術的進步。
5. 注重住宅基礎技術和關鍵技術的研究和技術突破。
6. 在住宅技術標準化工作、實施工業化成套技術方面有傑出貢獻。
7. 在住宅部品生產、運行和流通體制方面,努力實現通用化、系列化、標準化,改善部品質量。
主題2:社區建設
1. 新建住宅小區全部實行了物業管理,大多數的舊住宅小區經過整治後實施了物業管理。
2. 社區內生活、文化、衛生、教育等各類設施配套齊全,經常性群眾文體活動豐富多彩、健康有益。
3. 社區居民團結互助、文明居住,重視開展社區的公益活動。
4. 社區社會穩定,治安情況良好,各類矛盾得到有效的協調和化解。
5. 重視失業或下崗人員的就業安排,社區里沒有工作能力的老弱病殘人員及其子女得到有效的接濟。
6. 婦女的合法權益得到尊重和保護,婦女參與社區公共服務及管理的程度較高。
7. 社區有居民參與公共決策的正式程序,並得到認真實施。
8. 重視社區之間的協作與交流。
主題3:供水安全保障
1. 全面實施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06)。
2. 重視城市水源地保護,建立水源地水質報告制度。
3. 加強城市供水設施建設,保證城市用水的有效供給;用水普及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公共供水覆蓋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4. 重視城市供水管網的技術改造,有效降低城市供水管網漏失率,達到《城市供水管網漏損控制及評定標準》(CJJ 92-2002)要求。
5. 完善城市各類用水的區別水價和超額累進加價收費制度,有效促進水的節約和優化配置。
6. 提高城市供水水質安全保障率,近三年內無重大供水安全事故。
7. 供水服務質量全面達到《城鎮供水服務》(CJ/T 316-2009)標準要求。
8. 提高城市供水可持續發展能力,計劃使用水資源,供水管網有計劃實施更新,供水設施、管網做到定期維護。
9. 開展計劃用水和節約用水工作,積極創建「節水型城市」,並已被命名。
10. 開展「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研究與示範」主題研究任務,達到考核指標,在飲用水水質達標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主題4:提高空氣環境質量
1. 加強城市燃氣設施建設,調整、優化能源結構,減少城市煤煙污染,基本實現集中管道輸配燃氣。
2. 三北地區城市積極發展集中供熱,逐步實行用熱商品化、貨幣化,實行供熱計量收費,努力提高城市集中供熱水平和熱能利用效率。
3. 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加強城市工業廢氣和機動車尾氣的治理。
4. 城市內的建築施工場地有防止揚塵的措施。
5. 建立城市空氣質量日報制度。
6. 城市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主題5:水環境治理
1. 按照城市總體規劃建有較為科學、完善的城市排水系統,努力實現雨污分流,污水管網覆蓋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2. 加大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力度,城市污水處理能力明顯提高,污水處理率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3. 重視城市污水綜合防治技術的應用,有效控制城市污水的排放量,城市污水處理廠負荷率達到國家有關規定要求,實行達標排放,污水、污泥全部得到穩定無害化處理處置。
4. 全面實行污水處理收費政策,並達到國家規定的最低收費標準,運行資金解決較好。
5. 規劃區內的河、湖、渠已全面整治改造,無直接向城市水體的排污口。
6. 水體沿岸綠化良好、具有特色,按照生態學原則進行駁岸和水底處理,生態效益和景觀效果明顯。河道無大規模硬質護坡和襯砌。
7. 開展「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城市水體污染控制與水環境綜合整治技術研究與示範」主題研究任務,達到考核指標,在水污染控制與治理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主題6:城市垃圾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1. 積極推行城市生活垃圾的分類收集和回收利用,促進城市生活垃圾的減量化。
2. 重視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過程中的可燃氣體、有機肥料和熱能等資源性產品的合理利用,促進城市生活垃圾的資源化利用。
3. 認真落實國家關於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和污染防治的技術政策,科學、合理地選擇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技術,不斷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無害化處理水平。
4. 城市生活垃圾處理項目的建設和運行,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要求。
5. 全面實施垃圾處理收費政策,運行資金解決較好。
主題7:促進能源節約利用
1. 積極落實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築節能,貫徹落實中央關於發展節能省地型建築的要求,積極出台相關政策法規,不斷完善節能技術標準,建立行之有效的行政監管體系,積極開展建築節能宣傳培訓。
2. 可再生能源在建築(小區)中得到規模化應用。
3. 在建築和小區中積極推廣使用節能、環保的照明產品和技術。
4. 城市建設中避免過度景觀照明。
主題8:生態保護及城市綠化建設
1. 重視對城市規劃區內森林、濕地、生物多樣性豐富地區和生態脆弱區等特殊生態系統的保護,並將其列入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規劃中。
2. 重視城市在周邊地區植樹造林等恢復和改善生態環境的工作;大力推進城郊綠化,在城市周圍、城市功能分區的交界處建設綠化隔離帶。
3. 認真實施《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嚴格實行城市綠線管制制度。
4. 重視城市中心區綠化建設,努力提高城市綠化水平。
5. 城市道路綠化符合《城市道路綠化規劃與設計規範》,全市形成林蔭路系統,道路綠化具有本地特點。
6. 城市公園綠地布局合理、分布均勻、公園設計突出植物景觀,綠化面積符合標準,植物群落富有特色,維護管理良好。
7. 城市綠化建設因地制宜,積極培育、應用鄉土樹種,加強植物新品種的研究和引種馴化,豐富綠化植物種類。
8. 城市廣場以植物造景為主,喬、灌、花、草有機結合。
9. 城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法規健全,古樹名木保護建檔立卡,責任落實,措施有力。
10.重視庭院綠化美化。新建居住小區和改造舊居住區重視綠化建設,小區綠化符合標準。
11. 積極推廣建築物、屋頂、牆面、立交橋等立體綠化,取得良好效果。
主題9:發展城市綠色交通
1. 編製了《城市綜合交通體系規劃》,並通過了技術審查,制定了保障規劃實施的政策措施。
2. 城市道路網結構合理,道路資源分配合理,道路通行能力強。
3. 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確立了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優先地位,明確了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制定了相應的保障政策和措施。
4. 城市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完善,公交優先車道(路)設置科學,公共交通運營結構合理,出行分擔率不斷提高,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5. 重視城市步行、自行車交通系統的建設,制定了專項規劃和政策措施。
6. 城市步行、自行車交通系統完善,人行道、自行車道安全、連續、暢通,無被非法侵佔現象,機非分離、人車分離、行人、自行車過街等安全設施完善。
7. 制定了停車設施專項規劃,停車設施利用情況良好,無配建停車設施挪作他用現象。
8. 開展「中國城市無車日」活動,制定活動工作方案,如期開展活動,大力宣傳綠色交通,綠色出行意識不斷提高。
主題10:歷史文化遺產保護
1. 制定了相關的法規和規章,以及相應的保護措施和政策。
2. 已編製有關的保護規劃,並按規定的程序依法批准實施。
3. 保留了真實的歷史遺存,有較完整的歷史風貌,並在保護規定中劃定了保護範圍。
4. 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狀況良好,未列入保護等級的歷史建築也得到妥善保護。
5. 注重對地方傳統特色文化進行保護,包括地方戲劇、傳統工藝、飲食、民俗等。
6. 對於具有旅遊價值的保護區,制定了相應的遊客管理措施,並注意避免由旅遊引發的對居(村)民傳統生活方式產生的不良影響。
7. 建立有規範的保護管理檔案。
主題11:舊城改造
1. 編製舊城改造規劃,並逐步得到實施。
2. 開展舊城教育、醫療、商業服務、體育、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更新改造,基本滿足舊城居民生活需求。
3. 舊城道路、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更新改造完畢,舊城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4. 舊城內有價值的歷史建築和傳統文化得到有效保護。
5. 城市老舊小區道路、綠化、照明等基礎設施及居住環境普遍得到改善,全面實施物業管理。
主題12:城市安全
1. 城市各項建設嚴格執行國家的強制性規範。
2. 完成對城市險情和易受傷害程度的評價,根據實情制定以社區為重點的、系統的防災減災應急預案和實施細則,並認真執行。
3. 建立早期災情警報系統,及時向居民發布災情警告。
4. 建立建設(城建)檔案(特別是地下管線和重大工程檔案)信息管理系統,為城市規劃、建設提供科學依據,地下管線事故明顯減少,搶修救險能力顯著提高。
5. 劃分各主要職能部門和行為主體在防災減災方面的職責,有完整的危機處理程序和對策。
6. 做好城市防災減災的宣傳工作,提高城市居民(特別是老弱病殘人員)和各有關方面的防災減災意識,確保居民的知情權和參與權。
7. 重視城市之間防災減災方面的協作和交流。
主題13:災後恢復與重建
1. 城市政府對災後恢復和重建工作制定了近期規劃和長遠目標,從資金的籌集、人力的動員到重建工作的開展,都制定了具體的實施計劃。
2. 政府各部門明確界定各自的職責,相互配合,爭取同所有社會團體、民間組織進行廣泛合作,支持各種參加救濟、恢復和重建的活動,使恢復重建工作高效有序地進行,把受災的損失降到最低。在災後重建的工作中要重點考慮老人、婦女和兒童的需要,鼓勵婦女積极參加與災害的規劃和管理工作。
3. 交通運輸、電力供應、住宅、市政基礎設施、生態環境、文化等各方面得到較好的恢復,居民生產生活得到較好恢復和發展。
主題14:風景名勝資源保護
1. 認真貫徹執行「科學規劃、嚴格保護、統一管理、永續利用」的方針。
2. 已完成風景名勝區規劃編製,並按程序經過批准。嚴格遵守經批准的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服從規劃管理。
3. 嚴格執行《風景名勝區條例》,風景名勝區內的各項建設項目應符合風景名勝區規劃,其建設選址按規定經過審批。
4. 風景名勝區內沒有破壞自然、人文景觀,違章建築,亂砍樹木,捕獵動物等行為發生。
5. 古建築、古樹名木保存完好。
6. 風景名勝區內有嚴格的安全保障制度並得到認真地執行。
7. 風景名勝區內的生態、生物多樣性得到了切實有效地保護。
主題15:小城鎮建設
1. 城鎮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已按法定的程序、許可權審查批准並公布。
2. 鎮規劃範圍內的各項建設嚴格執行「一書兩證」制度。
3. 對周邊農村地區的輻射帶動能力較強,公共服務覆蓋鎮域農村和農民,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範圍較大,對農民和非農產業集聚具有較強的吸納力。
4. 鎮區綠化狀況良好,主要街道和河、渠兩岸植被豐富,鎮域內各類古樹名木保存完好。
5. 城鎮供水設施良好能滿足需求,水質綜合合格率優良。
6. 鎮區能源結構合理,燃氣普及率較高。
7. 鎮區主次幹道路面鋪裝達到較高水平,路燈等設施齊全有效。
8. 鎮區主次幹道、公共場所和集中居住區有地下管渠排水設施,實行雨污分流。
9. 鎮區污水經過處理和綜合利用,符合國家規定標準,不污染水體。
10. 對工業廢水進行處理,達到排放標準。
11. 鎮區防洪、排澇、消防等各類防災設施符合標準、安全完好。
12. 重視鎮區住宅小區的設施配套和環境改善。
13. 城鎮建設檔案完整、準確、系統,管理科學規範。
14. 鎮區基本實現平均每戶擁有一套功能相對齊全、綜合質量較高的住宅。
15. 重視鎮容鎮貌管理,歷史文化保護和景觀風貌特色建設成效顯著。
16. 垃圾站點分布適宜,設施完好。
17. 鎮區公廁布局合理、管理規範、衛生狀況良好。
18. 鎮區糞便、垃圾得到無害化處理,無露天堆放。
主題16:新農村建設
1. 符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民安居樂業,村容村貌整潔優美,富有傳統文化和鄉土特色。
2. 村內道路通暢硬化,飲用水質安全衛生,排水溝渠順通實用,垃圾收集轉運有序,新舊水塘潔凈自然,廁所糞坑衛生無害,村民住房安全適用,環境污染得到控制,基層組織和村民活動場所配套。
3. 村莊公共設施管理制度完善有效,村規民約健全,管理民主公開,各類公共設施運行與維護正常,具備持續發揮效益的能力。
4. 村民具有參與村莊人居環境建設管理事務的責任意識,已初步具有自覺維護環境衛生的良好習慣和風尚,相應的村民自主參與渠道明確,村集體和村民的責任清晰。
主題17:城市管理與體制創新
1. 加強政府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城市管理工作規範化、制度化、法制化和程序化。
2. 城市管理工作達到全行業覆蓋、全社會管理和全過程式控制制。
3. 建立統一的城市管理服務熱線,隨時受理公眾對城市管理問題的舉報,城市管理監督和處置的各項制度健全。
4. 積極推進數字化城市管理體制,管理運行模式建設、系統建設和數據平台建設符合各項標準,系統建設堅持功能優先,運行管理集約、節約。
5. 建立了目標明確、責權分明、關係協調、執法文明的城市管理執法工作機制。
6. 對城鄉結合部、「城中村」等城市管理難點實行環境綜合整治,成效顯著。
主題18:人居環境宣傳與公眾參與
1. 熱心從事改善人居環境的社會公益事業,在改善人居環境領域積極進行宣傳、科普教育工作,貢獻突出、成效顯著。
2. 長期致力於改善人居環境的科研工作,其研究理論成果、科研成果被證明確實有效,並已廣泛傳播,對人居環境的改善做出突出貢獻。
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申報材料編製導則
一、基本要求
申報城市需通過範例項目介紹來反映城市在改善人居環境某一領域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及主要經驗和做法。申報材料包括3000字以內的文字材料介紹和時間長度不超過10分鐘的音像資料。材料原則上按以下格式和內容編製。
二、格式和內容
(一)項目背景
1. 項目概況;
2. 項目目的和意義;
(二)項目的實施
1. 項目的實施部門、參與實施的國內外機構、科研單位;
2. 項目實施的主要過程和所採取的政策措施;
3. 資金來源與資金保障;
4. 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公眾參與。
(三)項目的效果
1. 通過定性與定量的例證說明項目實施前後的變化;
2. 項目實施後對城市人居環境產生的影響;
3. 主要受益群體和社會反響。
(四)經驗與創新點
1. 項目取得的主要經驗;
2. 項目的創新點;
3. 項目是否得到借鑒和推廣。
推薦閱讀:
※骨齡,心神、飽食、體育、早熟、環境:影響長高
※防癌關鍵改善人體「癌環境」
※這樣做才能讓辦公環境更舒適
※環境與命運
※空氣凈化器到底有效嗎?- 讓科學研究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