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不能懶惰走過場要勤修多練體現正能量

弟子問:上師,我們在修上師瑜伽時,感覺皈依境觀不清楚,或者是觀本尊時,本尊觀不清楚,甚至觀修咒語,也是有時觀得清楚,有時觀不清楚,請問上師,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上師答:當前很多修行者總覺得觀想很難,今天觀不清楚,明天觀清楚了,或者今天觀清楚,明天可能觀得模糊,沒有一個確定性。下面我們從觀不清楚皈依境的原因和對治兩方面簡單講解一下。

一、皈依境觀想不清楚的原因

1. 修行懶惰,觀想時間太短,次數太少

很多人認為自己修上師瑜伽或本尊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為什麼感覺現在的觀想能力還不如第一次那麼強?主要原因是觀想的時間太短,雖然修法的時間有那麼長,但觀皈依境的時間可能沒有那麼長。

舉個例子,修上師瑜伽時,我們要求止觀交修,就是根據妄念起現的程度樹立不同的對治方法,若妄想、昏沉太重,或者是身心感覺不舒適時,主要以觀察修來調伏。剛開始修上師瑜伽的時候,我相信每個人都是這麼做的。但是修行時間長了,就不想按照要求去做,覺得前面都一直按要求觀的,後面觀的時候,就僅僅走個過程,當做任務來完成,因此感覺並不那麼強烈,觀想的清晰度並沒有增上,主要原因就是懶惰,沒有認真去觀,糊裡糊塗走個過程。修行雖然有一陣時間了,但真正觀上師瑜伽皈依境的時間非常非常短暫。也就是說,在一座當中,真正觀上師瑜伽皈依境的時間可能就一點點,甚至很多人在觀皈依境的時候,沒有觀皈依境,就迷迷糊糊進入禪定,這就是我們觀皈依境不太清楚的原因。

2. 修行僅僅走個形式,當成任務來完成

大家要銘記,修行永遠不能當成一個任務來完成,無論做什麼事情,必須要在內心生起功德,也就是生起正能量,比如觀皈依境越來越清楚,就是一個正能量。

上師瑜伽主要講解的是止觀交修,如果修行僅僅走個形式——觀一下,又安住一下,就算上師瑜伽修過了,是遠遠不夠的。無論修上師瑜伽,還是行持一切善法,都是成辦解脫的方法,目的是什麼?就是調伏內心,呈現功德,而不是僅僅走個過程。我等歷代傳承祖師說:「法不依正法而行持,法反成為墮入三惡趣之因。」指的就是這個——僅僅做一個修法的形象,不會有好的結果。

至於每天的功課,以及座上座下如何操作,我都講得非常清楚,並且我們的修行也很系統,但是在做的過程中,僅僅當做一次任務來完成,這樣做什麼事情都不會有很好的增長,這可能也是我們現前修行最不足的地方。

3. 對修法認識不足,修行偏向於安住修

由於漢傳佛教、藏傳佛教都在宣講六度中般若度的重要性,講解等持禪定的重要性,因此,自己的修行也不知不覺偏向於禪定——前面稍稍觀一下,緊接著行不行都把心安住在平靜狀態之中。這樣做的原因,除了懶惰外,就是對修法的認識不透,這時候必須按照歷代傳承祖師的教言來一步一步完成。

修學禪定的目的不僅僅是止息一切妄念,而是赤裸心性。心性本身的特點不僅是空性,還有明了,也就是說,除了智慧外,還要有方便。在沒有達到便智雙運之前,心性還是沒有赤裸,無論自己感覺多麼殊勝,這與成辦解脫沒有絲毫關係。

以前講過一個案例,有一個人非常喜愛禪定,能在兩個小時內止息一切妄念,我詳細詢問了他的禪定境界後,就問他:「你修持禪定的真正目的是什麼?是不是由於現前社會競爭太強,思想太混亂,煩惱太多,生活不太如意,想通過禪定來解決這些問題?」他回答說:「當然不是,我修行禪定是為了成辦解脫。」

若是為了解脫的話,那他這個禪定和解脫沒有一點關係,光是止息一切妄念不能稱之為證悟心性,因為色界和無色界也有這樣的寂止境界,若沒有超出三界範圍,還是在輪迴當中,這並不是我們今天修行所追求的目標。

如果由於個人能力不夠,修行只能達到這個地步,還可以理解。但是把這種境界當做圓滿的標準,那就大錯特錯了。尤其我們這個傳承,不僅寂止不能擱置一旁,方便更不能擱置一旁。若是方便擱置一旁,那就不太圓滿了,因為禪定需要根據妄念起現的程度來樹立方便。

也許有人會問:「為了止息一切妄念,讓習氣更少一些,修的時候儘可能做到不分別,這樣不好嗎?」若是已經赤裸心性的話,最好是不分別。但在沒有赤裸心性之前,如果僅僅安住在無念狀態當中,無論安住多久,最終也只能墮入三惡趣,還不如耽著善念,依靠善念消盡無始以來所造的一切罪業。也就是說,當起心動念時,依靠方便法對治煩惱,可以趨向三善道。如《自現續》中所說:「耽著有者趨善道,耽著無者墮惡趣,兩者無執趣解脫」。

現前很多修行者都在修禪定,既然修,就要懂得如何修,尤其是修法要系統。剛開始修禪定可能只能達到寂止,但是我們修行的最終目標不僅僅是寂止,寂止只是一個過程,是為達到更高境界創造更好的條件。

二、觀清楚皈依境的方法

1. 時時處處明觀皈依境

我們講解上師瑜伽或本尊時強調,不僅僅要座上觀皈依境,而且日常生活中也要時時觀修,比如,坐著時把皈依境清楚地觀想在頭頂做祈禱,行走時把皈依境觀想在右肩上繞行,吃飯時把皈依境觀想在喉間做飲食供養,睡覺時將皈依境觀想在心間,就不會像平常無明般進入夢境,什麼都不知道,對控制夢境能起到很大作用。若是依此方式修行,相信不久,皈依境就會觀得很清楚。

我等歷代傳承祖師華智仁波切曾經對他的弟子說:他在五秒鐘內能觀出七百二十五位本尊,並且形象、手勢都不同。他的弟子都非常驚訝,就請教華智仁波切是怎麼做到的?華智仁波切說:「這是由於長時間如是觀想的緣故。」

因此,要把皈依境觀得很清晰,主要是觀想時間要長,並且觀的過程要清醒。

2.觀修的竅門是不緊不松

無論是樹立見解,還是修行過程中運用的一些方便,都要做到不緊不松的自然狀態。

如果在觀修過程中,無論行不行,都在很極端的心態中去觀想,死死觀一個皈依境,那麼專註的時間不會很長。因此,觀修必須要懂得一些竅門,什麼竅門呢?就是觀修要做到不要太緊張,也不要過於鬆緩。若過於鬆緩的話,那麼無論你觀什麼,它都會很容易消失。就像很多人說的:我在修法時,要麼散亂,要麼處於迷惑狀態——不知不覺中就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麼,雖然口裡可能還在念誦咒語,但是否是剛剛所念誦的咒語就不知道了。這都是過於鬆緩、忘失正念所致。

若太緊張的話,由於修學過程中身心一直緊繃繃的,時間稍稍長一些,就會感覺身心非常疲憊,這時候更感覺到觀的皈依境不太清晰。

所以要學會時時調整修行狀態。如果過於緊張,身心疲憊的話,那就放鬆一點;要是過於放鬆,完全忘失正念,那就稍稍緊一些。從這樣的角度去尋找一個不緊不松的自然狀態,這些都需要慢慢修學。

無論是觀察修,還是安住修,都是為了調伏自己的內心,成辦解脫。因此,按照歷代傳承祖師的教言如理如法去做,相信我們的修行會越來越好。

以上是弟子根據大恩根本上師普巴扎西仁波切講法錄音整理。若有錯謬,即在大恩上師及道友們面前發露懺悔!嗡班匝兒薩埵吽。


推薦閱讀:

林仕錕:五一能量催眠訓練班圓滿完結
能量層級2361
靈氣療愈
溫暖治癒系正能量文字
晚安正能量語錄集 晚安正能量句子

TAG:正能量 | 能量 | 修行 | 懶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