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奶」之爭,由何而來?———— | 健康朝九晚五主題站 | 果殼網 科技有意思

少個螺絲 2011-07-06 16:09

巴氏奶和常溫奶其實針對的是不同消費群體,雖然在營養和口感上略有差異,但兩者並無天淵之別。習慣每天喝一杯奶的上班族不妨選擇當地生產的巴氏奶;如果是地道的宅人,喜歡在冰箱里儲存大量食物,那麼,保質期更長的常溫奶則是更好的選擇。

儘管廣州奶協會理事長王丁棉炮轟我國牛奶標準過低[1],但大多數人似乎還是選擇繼續喝牛奶,不過在不同的牛奶產品中如何選擇呢?有專家建議多喝巴氏奶,理由是其對營養成分的保存更多,而且細菌總數過高的牛奶做不成巴氏奶。並且還說在國際市場,巴氏奶佔市場份額95%以上,在我國卻是常溫奶為主[2]。方舟子卻在微博中反駁說,由於常溫奶無需冷藏,國外出於環保、低碳的目的,推廣常溫奶[3]。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時間,消費者看得暈頭轉向,不知道該聽信誰的了。

巴氏奶與常溫奶,有何區別?

巴氏奶和常溫奶的「生產過程」之前的文章已經說過,它們都涉及到了通過加熱殺死細菌的熱處理,所以都會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一些對熱敏感的營養成分。不過由於常溫奶經歷了更嚴酷的熱處理,在殺死更多的細菌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犧牲」了相對更多的營養物質,比如一些維生素和可溶性蛋白。就營養成分和口感來說,巴氏奶的確是比常溫奶更好一些。

但是,常溫奶在營養成分上的犧牲,換來了在保存上的便利以及價格上的低廉。它不僅不需要像巴氏奶那樣必須在4攝氏度下保存,而且保質期遠長於巴氏奶(90天 VS 7天)。由於較長的保質期和儲存運輸過程不需要冷藏,常溫奶通常在價格上也比巴氏奶稍微便宜一點。

有人說細菌總數過高的牛奶做不成巴氏奶,其實也不絕對,只需要稍微提高巴氏殺菌的溫度,或者延長几秒殺菌時間,仍然可以得到細菌指標符合標準的「巴氏奶」。所以,能不能做成巴氏奶不可能成為衡量生乳質量的標準。更有甚者,部分小企業有可能用經過了UHT滅菌的牛奶來冒充巴氏奶銷售,他們的邏輯是,反正一般的消費者也嘗不出二者的區別,只要保證他們喝了不拉肚子就沒事。

魚與熊掌,可否兼得?

雖說目前為止,還沒有可靠的辦法能夠使產品既保持像巴氏奶那樣的營養和口感,又可以有像常溫奶那樣長的保質期,但是的確有一種比巴氏和UHT更好的辦法來為牛奶除菌,那就是微過濾(microfiltration)。

牛奶微濾除菌的方法就是先把牛奶脫脂,然後讓脫脂奶在較低的溫度(50度左右)通過微濾膜。微濾膜就好像一個「篩子」,這個篩子的網孔不大不小,直徑正好1.4微米,牛奶中的營養成分可以順利透過篩子,而細菌由於個頭比較大,無法穿過,就被截留了下來。

由於牛奶中的脂肪也屬於大個頭的,所以才需要事先脫脂。之後,會單獨把脂肪進行熱處理滅菌(脂肪很耐熱),再根據需要按照比例,將其與脫脂奶混合以生產半脫脂或全脂牛奶。由於在這種除菌工藝中牛奶的主要成分都沒有受到高熱,其營養成分和口感幾乎和新鮮生乳一樣,比巴氏奶還要好。而且,這種經過微濾處理的牛奶的保質期也比巴氏奶要長,4攝氏度下可以保存3周左右,為了保險起見,通常商家規定的保質期是15天。不過微濾奶的保質期還是沒有常溫奶那麼長,也需要冷藏,因為微濾並不能使牛奶中的一些酶失活,時間長了這些酶仍然會使牛奶變質,溫度高了也會加速變質的速度。

但是,雖然這種微濾除菌的牛奶明顯要好於目前常用的巴氏殺菌,單單生產的成本也並不比普通的巴氏殺菌高,但是由於需要引入新設備,所以這項技術目前在世界上尚未被廣泛應用。

全世界人民都喝巴氏奶?

那麼,在國際上,真的是95%以上的市場份額都是巴氏奶嗎?其實不然。如表一所列數據,歐洲大陸的很多國家(包括法國、比利時、德國、瑞士、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除了希臘,都是常溫奶所佔市場份額較大。而英國、愛爾蘭、丹麥以及北歐3國,則是巴氏奶所佔份額較大[4]。

註:這是各國常溫奶消耗量占其液態奶消耗總量的百分比,不包括酸奶,乳酪,奶粉等。

另外,美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市場上也是巴氏奶佔主導地位。這些不同國家之間的差異,最主要的原因是飲食文化上的區別。比如法國常溫奶占牛奶消耗量的95.5%,並不意味著法國人「只喝」常溫奶,實際上法國人平時乳品的攝入主要是乳酪(參見表二),而法國家庭購買牛奶主要用途是做甜品——不需要冷藏而且保質期長的常溫奶自然是最好的選擇。相反,歐洲較高緯度地區的國家,以及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國,長期以來有飲用牛奶的習慣,且消耗量較大,因而口感好且更有營養的巴氏奶就成了最佳的選擇。

註:由於排名前27位裡面沒有愛爾蘭,此處沒有查到具體數據。[5]

另外,氣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巴氏奶和常溫奶的分布。相對富裕且寒冷的北歐,顯然也更有利於巴氏奶的儲藏、運輸和銷售;而在西班牙和葡萄牙,氣候炎熱且經濟相對欠發達則成為制約巴氏奶發展的因素。至於國外出於環保低碳的目的推廣常溫奶,也確有其事:2008年英國政府曾建議到2020年實現90%的牛奶為常溫奶的目標,但是由於乳品企業的強烈反對,這個計劃已被放棄[4]。

二奶之爭,從何而來?

既然本來就是各取所需的產品,為何在中國會有如此大的爭執呢?其實問題的根源在於中國幅員遼闊,奶源和人口分布不一致。眾所周知,我國主要的奶源產地分布在內蒙附近,而人口卻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一帶。這就造成了中國的乳品企業分為基地型和城市型兩大陣營。

基地型乳企,比如蒙牛、伊利,擁有豐富的優質低價奶源,但是市場卻主要在距離較遠的沿海一帶,因而他們主要以生產易於儲存和運輸的常溫奶為主。相反,城市型乳企,比如光明、三元,周圍奶源相對缺乏,生產成本相對也高,但是其優勢是緊靠城市消費市場,所以他們主要以巴氏奶為主打產品,通過宣傳巴氏奶的新鮮和營養來與基地型乳企競爭。

前幾年鬧的沸沸揚揚的「禁鮮令」事件,其實就是兩種乳企角力的表現。因為巴氏奶一直打著「鮮奶」的旗號與常溫奶競爭,2004年頒布的《食品標籤國家標準實施指南》則禁止加工食品稱「鮮」。根據這一「禁鮮令」,巴氏奶不能再在包裝上出現「鮮牛奶」的字樣,因而遭到了很多城市型乳企的反對,使得禁鮮令一直推遲到2007年才得以正式實施。但僅僅實施了兩年多就隨著最新《乳品安全標準》(包含引起這次爭議的生乳新標)的起草和發布而解除。其實,企業之間良好的競爭既可以讓市場越來越規範,也可以獲得消費者對整個行業的信賴;而靠著弄虛作假或者亂改標準的不正當競爭只會失信於消費者,最終兩敗俱傷。

綜上所述,其實巴氏奶和常溫奶,本來就是針對不同消費群體的不同產品,雖然在營養和口感上略有差異,但是並不是天壤之別,完全沒必要像多年推廣喝巴氏奶的王丁棉那樣,刻意抬高巴氏奶,而把常溫奶貶低得一無是處。方舟子也曾在博客中也表達過類似觀點[6]。具體到如何選擇,其實還是應該取決於消費者自己的需求。

如果您家裡有個大冰箱,且天天都要喝一杯牛奶,那不妨選擇當地乳品公司生產的巴氏奶。如果您屬於宅一族,喜歡囤大量食物在家,且不定期地會想喝牛奶,那麼常溫奶則可能更適合您。

參考資料:

[1] 專家曝我國純牛奶非純奶 低標準將搞垮民族乳業

[2] 專家建議多喝巴氏奶

[3] 方舟子微博

[4] Ultra-high-temperature processing

[5]乳業經濟統計數據2007版,CNIEL

[6] 新國標下的牛奶還能喝嗎?


推薦閱讀:

怎麼知道女生對你有沒有意思?
主人偷偷把紙箱越換越小,狗子懵逼:有意思嗎?你將失去本寶寶!
太有意思了
關於匈奴人的10個秘密,很有意思(上)
▲為什麼有人「死了都要日」?———— | 性 情主題站 | 果殼網 科技有意思

TAG:健康 | 科技 | 果殼網 | 有意思 | 意思 | 主題 | 二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