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現代人與改造國民性

距今整整100年前的1916年,梁啟超的《國民淺訓》一書寫就並出版,此後該書多次印行,甚為暢銷與長銷,被列為各級學校公民科參考用書,更被譽為「共和國民必讀書」。該書旨在改造消極麻木之國民性,化育具有自由平等精神、參政自治能力、公共道德倫理、科學實證精神的現代公民,認為唯有如此,現代國家的建立始有根基。簡言之,該書意在培育現代人、改造國民性。一個世紀過去了,百年後的今天,試問:我國14億人都是現代人嗎?我們所認識的家人朋友、同事同行,所不認識的芸芸眾生,他們都是現代人嗎?其中有多少人還是魯迅筆下的阿Q及其同類?我們的國民性是否需要進一步改造?

綜合相關研究,筆者認為,現代人至少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平等開放。現代人應秉持民主平等觀念,尊重他人,認為人人平等、男女平等;心胸開闊,樂於接受新思想、新經驗,能尊重並包容不同看法,積极參与公共事務。

第二,獨立自主。表現在有個人主見,願意和能夠獨立做決定、獨立解決問題,獨立於傳統權威;不人云亦云,不過多依靠依賴他人,不受或較少受他人的影響。

第三,樂觀進取。對人對事都持樂觀的態度,健康向上,積極進取,如相信個人努力可以克服惡劣環境,通過努力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績,過上幸福生活等。拒絕對工作生活中的不如意之事採取被動、順從和宿命的態度。

第四,科學理性。現代人要掌握科學知識,具有科學精神,運用科學方法探求未知世界。不信鬼神,不把一些現象歸因於超自然的力量,能理性看待與自我、與自然、與社會的關係;相信理性的力量,積極運用理性方法去解決各種問題。

然而,仔細觀之,儘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素質有了較大程度提高,不少國人的觀念和行為卻仍不具備現代人的精神氣質,表現出典型「傳統人」的諸多特徵,具體表現在:

第一,順從權威。為人處世中,順從如父母、長者、上司等威權人士,不敢質疑權威的合理性與合法性,沒有個人主見或者不敢表達個人看法。漠視民主與法治,看重等級,注重關係,凡遇到事情往往要找關係即找「有權威的人」搞定,不信制度信關係,不信能力信關係。注重跟對人、站好隊,害怕站錯隊,人身依附性很強而自主性不足。

第二,保守自私。滿足現狀、與人無爭、不求進取。即便對現狀不滿,為求自保,也往往不敢抗爭而逆來順受。心態封閉,不做非分之想。明哲保身,少管甚至不管閑事,不關心公益事務,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第三,宿命自抑。相信命運及運氣,認為人對強有力的外在環境(如錢財與權勢)無能為力,不相信憑藉自己的力量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可以改進社會,認為「我命由天不由我」,不信自己信外力。

第四,迷信鬼神。相信外在的、神秘的力量,相信神鬼,相信風水,求卜問卦,漠視科學。一些權力「精英」、財富「精英」、文藝「精英」對於一些所謂「大師」的崇拜與追隨,很多民眾求神拜佛、易被某些別有用心人士誘導忽悠等,都說明當前國民性中科學與理性精神的不足。

以上種種,說明國人依然主體性不彰、依附性很強。不少人精神深處封建餘毒陰魂未散,梁啟超、魯迅等鞭撻的精神劣根性並未根除,中國之國民性需要進一步改造,否則,難以建立起真正的現代國家,難以實現真正的國家現代化。現代化學者英格爾斯(Alex Inkeles)和史密斯(David H. Smith)指出:「在發展過程中一個基本的因素是個人,除非國民是現代的,否則一個國家就不是現代的。在任何情況下,除非在經濟以及各種機構工作的人民具有某種程度的現代性,否則我們懷疑這個國家的經濟會有高的生產力,或者它的政治與行政機構會很有效率。」

教育的首要問題即「培養什麼人」的問題。教育現代化的目標是人的現代化和社會現代化。教育為建設現代國家服務、為社會現代化服務,也必須通過培養人去間接完成。因此,教育現代化的最後歸宿或者根本目標是人的現代化。而人的現代化,就是「把傳統人變成現代人」。衡量我國教育現代化水平的根本尺度,是看我們所培養的人是否是現代人,是否具有現代的精神氣質。悠悠萬事,唯此為大!

如果您是校長或者教師,那麼請問:您的學校所培養的學生是現代人嗎?您是崇尚民主平等、獨立自主、樂觀進取、科學理性的現代人嗎?如果您尚不是或者不完全是,還如何將學生培養成現代人?校長與教師的現代性水平,往往決定著學生的現代性水平,其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推薦閱讀:

現代奧運聖火儀式竟是納粹德國的傑作?
97㎡裝現代簡約風,大氣舒適看著像130㎡!
現代房屋風水的定向方式
現代廚房的風水26禁忌
現代家居風水 邁進家門這「六見」 看似常見,信風水的人都很重視

TAG:改造 | 國民 | 現代 | 國民性 | 現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