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物質-分化論(下) - 意識物質-分化論(下) - 草根網

意識物質-分化論(下)2009-08-09草根簡介

已近古稀,堅持走自己的路。自勵曰:腳下的路路永遠從零開始給一生——划上完整的句號最新評論更多>>拜讀大作,本人的看法與您基本接近..再說說生產系統中人的角色:原始..wqs1099 好!你的評論我看了一些,..社會主義是從人的組織方式方面描述..我同意我國的所謂公有制是國家資本..其實都是為了促進生產力的發展,而...回1樓:謝謝你的關注!社會主義...以你這麼大年紀,能認識到奴隸制社...回9樓:謝謝你的關注!我所論的...回8樓:你的知識面頗廣。謝謝不...最新文章更多>>論社會資本主義(上)論社會資本主義(中)論社會資本主義(下)「三十年河東」輪迴來公有制是私有制之母產權分割論生產動力體論(一)生產動力體論(二) 生產動力體論(三) 生產動力體論(四)三、邏輯學——邏輯思維機制的機理思維是信息加工處理機制,一種腦電活動的量子現象,乃是由大腦神經細胞及突觸等組成的生理基礎決定的。人的左右二半大腦功能區不同,一半具有邏輯思維機制,一半具有非邏輯思維機制,同樣都是大腦神經生理基礎決定的。邏輯,邏輯思維,我們都比較熟悉,幾乎無事不碰到,說話,思考,寫文章,做事……大腦在無形中導引我們按邏輯規則去做,要是違背,就說「不符合邏輯」,被看成常識性笑話。正基於此,哲學家研究歸納總結成邏輯學,揭示出形式邏輯、辯證邏輯、數理邏輯及邏輯推理、概括等等規則,儘管並不懂得人腦邏輯思維的機制與機理,卻是對人腦之所以能進行數字信息加工處理的理論闡釋。黑格爾說:「按照較深的意義來說,真理就在於客觀性和概念的同一。」邏輯學之所以是真理,就在於人類的實踐活動都必然遵循邏輯學的種種規則,就在於邏輯學揭示的人腦邏輯思維機理,與其大腦神經生理基礎決定的邏輯思維機制的同一,所謂邏輯學,則是論述邏輯思維的機制與機理。也就是說,人腦是天生的本來就具有邏輯思維機制。所以任何一個普通人,那怕他是個文盲,他並不需要學習邏輯學,甚至不懂得邏輯是什麼,卻都能運用種種邏輯規則說話、思考、運算……自18世紀德國著名的數學兼哲學家萊布尼茲以來,科學家們把哲學上概念之間的邏輯關係,擴展到思想意識對客觀存在的邏輯關係上,從而使形式邏輯規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變換成數理邏輯,用現代數字技術表示就是「與,或,非;與非,或非,非非」之關係。由此產生了現代電子計算機——馮?諾依曼型數字信息處理機。不論是多麼複雜的問題,只要是能形式化,符號化,都可以數字化,電子計算機都能解決。而且在計算量,計算速度和信息記錄、儲存等信息處理方面的能力,從根本上突破了人腦生理機能的局限,使人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到高速化、巨量化、精確化和自動化的新階段。四、非邏輯思維機制與機理馮?諾依曼型機是串列計算機。它是一條指令接一條指令地工作著。而人腦則是並行地工作著,與之相應,除了邏輯思維形式外,人腦還具有形象思維和靈感(頓悟)思維等非邏輯思維形式。(1)形象思維人的辨析能力是很強的。比如,老同學、老朋友,幾年乃至幾十年不見,若偶然面吾,仍然能夠辨認出來,或者經過深刻的回憶迅速記起,還可以叫出姓名來。這是一種直覺形象的概括,主要是從他的外貌、體態等綜合特徵來識別的,並不是從某一個或二個細節特徵上辨認的。這就不是邏輯思維。是目前的計算機無法做到的。又比如,有的人寫信,字跡潦草,龍飛鳳舞,並不符合書法規則,而收信人總能辨認。一是從上下文的語義上,一是從字型構造上進行辨析或綜合判斷。這是邏輯思維機理無法闡釋的。也是目前的計算機無能為力的。還有,一個人說話,只聽話音就可以知道說話人是誰。《紅樓夢》里描寫的鳳姐常常是人未到,那繪聲繪色的話音就先進屋。這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而且在聲音中往往夾雜方言、鄉音,或者文法不對,語詞毛病很多,聽話人仍然能夠聽懂。這是不符合邏輯的。更是目前的計算機識別不了的。美國心理學教授埃倫?溫納在她的《天才兒童》一書中記述了許多天才兒童聽覺和視覺方面記憶超群。繪畫兒童憑著視覺(信息)記憶,能夠在二維平面上捕捉三維物體輪廓線條;他不是以概念而是線條加形狀的組合,即以形象為基礎的記憶。音樂兒童(其中有不少肓童)根據聽覺記憶能毫無差錯地彈奏樂曲,是因為他用非傳統的記譜方式,能在腦海里再現音樂。數學兒童用獨特的方法解題,有位稱為「數學童子」解一道代數題,所給方程是:9+X+X=29+29+29那位數學童子只掃了一眼便寫出了答案:X=39。他解釋說,因為29比9多20,他就把20分為兩半,然後在其兩個29上各加上一個10。顯然,這不是用演算法,也就是說,他不是用數學邏輯而是用直覺把題解出來了。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視覺記憶力特彆強,看一遍就能背誦,所謂過目不忘。也有的人聽覺記憶力超群,一首歌曲,只要是聽到別人唱一遍,他就能絲毫不差地準確無誤地唱出來。就是說,存在一種不受概念和理解干擾的記憶,或者說是一種不需費力不需思考的錄像式或錄音式的記憶。這些非邏輯思維形式,就是計算機研究中的圖像識別和語言(聲義)識別問題,是計算機智能化的重大難題。(目前計算機的智能,一是研發新軟體,把圖像識別和語言(聲義)識別問題形式化和數字化,二靠提高運算速度。)關鍵就是由於我們對非邏輯思維研究得太少,還沒有求解出像邏輯學那樣簡明的機制與機理。八十年代,我國科學家錢學森倡導「思維科學」,並提出人類的思維形式有三種,除抽象(邏輯)思維外,還有形象(直覺)思維和靈感(頓悟)思維。思維科學研究證明,人的大腦在長期進化過程中,是先有形象思維,後有邏輯思維;先有言語,後有語言、文字。也就是說,在人類還不會說話的時候,或者只有簡單的言語,諸如叫、喚、呼、應之類的啼、嚎、咆、嘶、哦等類似於自然呼聲的單聲言語。在還沒有創造出語言、文字之前的幾十萬年乃至幾百萬年中,人類只能如同動物一樣僅僅只有最原始的形象思維。或許就像語齡前的幼兒那樣能發出簡單叫聲,咿呀學語,但卻能依據母親的形象認識媽媽,依據周圍事物的形象認識他的睡床、坐車、玩具、奶瓶……黑格爾認為兒童精神發生是人類意識發生過程的重演。恩格斯也指出「孩童的精神發展是我們的動物祖先,至少是比較近的動物祖先的智力發展的一個縮影,只是這個縮影更簡略一些罷了。」如果我們從兒童思維活動的發生,即對外界信息的認知、內化和表達等信息處理過程來研究、探索人的形象思維形式的科學理論,或許是一個簡捷有效的途徑。(2)靈感(頓悟)思維創造性勞動,為社會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是每一個人一生的追求,而創造性勞動源於創造性思維。創新——這是人的智能力的最顯著特徵。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在科學認識中提出的新思想,新概念,新理論,表現出超凡的創造力,並不見得是邏輯思維的產物。許多科學家和技術發明家,他們認為從科學觀察和實驗到一種新穎見解的脫出之間,沒有邏輯的橋樑。著名科學哲學家波普爾說:「人怎麼產生一個新思想--無論是一個新題材,一個戲劇衝突,還是一個科學理論--這個問題,可能經驗心理具有重大意義,但是它同科學知識的邏輯分析毫不相干。」被譽為科學巨匠、相對論創立者愛因斯坦說:「我相信直覺和靈感。」我國科學家錢學森在《關於形象思維問題的一封信》中說:「凡有創造經驗的同志都知道,光靠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不能創造,不能突破;要創造,要突破得有靈感。」在認識自然,改造和利用自然過程中,人類揭示大自然奧秘的每一項有革命意義的科學理論突破,在開拓宇觀,探索微觀,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各個領域所提出的大膽假設;科學實驗中的許多新發現,技術革新、技術改造中的許多發明創造,……無不閃現出靈感的智慧之光!科學家的「頓悟」,軍事指揮家的「奇謀」,思想戰略家的「豁然貫通」,詩人、文學藝術家的「神來之筆」,……無不都是「思想火花」的瞬間閃現,無不都是在說明靈感(頓悟)思維的奇功!那末,靈感是怎麼發生的呢?自古就引起人們的關注。許多人記述倏忽而來,瞬息即逝的靈感現象,往往發生在虛靜狀態,就是「半睡半醒,似醉非醉」狀態;「神動天隨,寢食咸廢,精凝思極,耳目都融,奇語玄言,恍惚呈露」狀態;神與物游的「忘我」狀態;「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狀態。但是這種「靈感現象」,自古就無法給以科學的解釋,因而披上了一層神秘的外衣,「靈感」(inspiration)一詞的原意,它就是指通神或吸入了神賜的靈氣。歷來有「神賜論」,認為倏忽而來,瞬息即逝的靈感「非人為之,神為之,鬼為之也,人則鬼神所附者也。」就是說是神賜的,是「神非學所能致也,心通乎神者能之」。還有「天才靈感論」,認為是人生來就有的「天賦之才」,是天才人物的一種得天獨厚的素質的自然流露;這是對「神賜論」的一種否定,是歷史的進步,但又掉進不可知論的泥潭之中。在我們看來,靈感(頓悟)乃是以「狀態」形式存在,來之神速,去之疾馳,顯現時間短暫,有點像夸克,也可能處於「幽禁」之中。(3)開發右腦現代腦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提示我們,邏輯思維之所以建立嚴密的邏輯體系,重要原因就在於人們對產生邏輯思維的左腦功能進行了長期研究,而對一貫認為是「沉默半球」--右腦功能研究甚少,甚至全然不解。1981年諾貝爾生物學、醫學獲獎者斯佩里關於「裂腦人」研究證實,「人腦好比兩套不同類型的信息加工控制系統,它們相輔相成,緊密配合,構成了一個統一的控制系統。」由此進一步發現了大腦兩個半球功能的高度專門化。左半球處理理性意識(或抽象意識),是邏輯思維(包括抽象思維、集中思維、分析思維)的中樞,主管著人們的說話、閱讀、書寫、計算、排列、分類、語言記憶和時間感覺,具有連續性、有序性、分析性等邏輯思維機能。右半球處理感性意識(或表象意識),是非邏輯思維(包括形象思維、發散思維、直覺思維)的中樞,主管著人們的視知覺、複雜知覺模型再認、形象記憶、認識空間關係、識別幾何圖形、想像、做夢、理解隱喻、發現隱蔽關係、模仿、音樂、節奏、舞蹈以及態度、情感等,具有不連續性、瀰漫性、整體性等非邏輯思維機能。這樣就揭示了「沉默半球」--右腦的秘密:許多高級功能都集中在右半球,諸如音樂、圖畫、圖形等感覺能力,幾何學和空間性能力,以及綜合化、整體化功能都優於左腦。這種左右腦分工專門化理論,為人們研究形象思維,探索右腦的潛意識蘊育靈感提供了生理學依據,為形象思維機制的機理--形象(直感)思維學及靈感思維機制的機理--靈感(頓悟)思維學的建立,提供了現代科學理論基礎。世人無不期待神經生理學、思維科學和計算機科學研究者們早日揭示非邏輯思維的機制與機理,那麼才有望具有形象思維的新型智能計算機和「智能化機器人」的誕生。(五)意識的哲學論爭唯物主義者或許不認同「意識物質-分化論」,甚至會視為異端邪說,好在是改革開放的新時代,提倡理論創新,與時俱進,即便有人為扞衛唯物論的純潔性而揮舞批判的武器,必竟不會進行武器的批判。人類已進入新世紀,新世紀不是排斥而應當需要新思想,新概念,新理論。唯物分化論應運而生!唯物分化論可謂最徹底的唯物主義!不僅承認世界是物質的,而且承認意識也是物質的,只是目前尚無法檢測那種呈量子態的生物電流信息波。但我們確信:現代神經生理學研究,將來一定會用現代科學技術檢測出量子態的生物電流信息波;思維科學研究,將來一定會發現大腦的「非邏輯思維機制與機理」,揭示出大腦思維是信息處理機制的本質;計算機科學研究特別是「生物晶元」和「智能化機器人」的研究,將來一定會從實踐上作出科學的實證。一切二元論都主張意識獨立於物質。英國哲學家吉爾伯特?賴爾曾造出「機器中的幽靈」這一短語,用以譏諷二元論。賴爾指出,二元論——主張心智是獨立的現象,不依賴於肉體並能對肉體產生影響——違背了能量守恆定律,因而也就違背了所有的物理學規律。在賴爾看來,心智是物質的一種屬性,只有通過追蹤大腦內錯綜複雜的物質變化過程,人們才能「解釋」意識現象。早在四個世紀以前,弗蘭西斯?培根就曾力勸其同時代的哲學家們,要他們放棄證明宇宙怎樣從精神中演變的企圖,而應該去考慮精神是怎樣從宇宙中演變的。(十分的可惜!培根差一點就說出意識的分化。)《科學美國人》雜誌的專職撰稿人約翰?霍根認為,科學對意識問題的征服,將成為人類最終的一項祛魅的事業,並再度成為尼爾斯?玻爾的如下宣言的明證:科學的工作就是化神奇為平凡。霍根的「科學的終結」之論,筆者並不敢苟同,但霍根引用培根、賴爾等人的進化論觀點,給出關於意識的現代解釋,則是足以稱道的。歷史上,唯物論和唯心論爭論了幾百乃至幾千年,之所以各執其詞,各論其理,誰也說服不了誰,誰也戰勝不了誰,就是因為都沒有認識到意識的本質是物質,是從主體自身(存在)分化出來的,更沒有認識到作為意識主體的人是「智能化生產動力體」。在長期進化過程中,作為意識主體的人已經形成兩種思維機制:邏輯思維和非邏輯思維(形象思維、靈感思維等);與之相應的是兩種認識論:唯物反映論和唯心先驗論,——都同一在「智能化生產動力體」自身之中,同一在唯物分化論之中。(請讀者注意:是「同一」而不是「統一」。)換言之,人的大腦是邏輯和非邏輯並存,唯物和唯心同一的。「邏輯學」和「形象思維學」(暫且以此代稱)揭示的是這兩種思維機制的機理,唯物論和唯心論揭示的則是這兩種認識論的方法論。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種學派各自站在對立面的立場觀察世界,認識世界,又以對立的兩極進行論證和爭辯。在「唯物分化論」看來,這實際上就等於在自己的大腦里,自己同自己爭辯,自己又給自己論證。無怪呼,一些最堅定的唯物主義者常常不自覺地滑向唯心論,說一些「唯心」的話,做一些「唯心」的事,犯一些唯心主義的「錯誤」;同樣,一些唯心主義者也不自覺地回到唯物論立場。用文學家的語言形象地說:「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是不是意味著懸疑於我們頭腦中的「意識的哲學論爭」終有解破之日,最終答案是什麼?且讓科學家們用實驗求解,未來的智能化機器人研究者們用實踐來回答吧!
推薦閱讀:

大廚寶典|草根冷藝第三期江南精美冷盤36道(附做法)
清宮裡的代茶飲  【草根一生】
對草根青年來說,勝天半子的機會有多大?
指按治便秘 【草根一生】
「草根舞王」卓君:堅韌不拔敢做善成的南寧青年

TAG:意識 | 草根 | 物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