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解讀:五大監測,把好血糖關

血糖監測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於評估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謝紊亂程度,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也可根據降糖療效指導治療方案的調整。目前有哪些常用的血糖監測方法?監測時該注意哪些事項?在2015年中國慢性病大會上,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包玉倩教授進行《中國血糖監測臨床應用指南(2015版)》的解讀,從指南觀點對血糖監測進行闡述。

1毛細血管血糖監測

毛細血管血糖監測包括患者自我血糖監測(SMBG)和院內床旁檢驗(POCT)時的血糖監測兩種模式,能反映實時血糖水平,幫助患者制定個體化的生活方式和優化藥物干預方案,建議所有糖尿病患者進行SMGB。

毛細血管血糖監測的頻率和時間點要根據患者的狀態來決定。餐前血糖監測,用於空腹血糖較高,或存在低血糖風險時(老年人、血糖控制較好者)。餐後2h血糖監測適用於空腹血糖控制良好,但糖化血紅蛋白(HbA1c)仍不能達標或需要了解飲食和運動對血糖影響者。睡前血糖監測,適用於注射胰島素,特別是晚餐前注射胰島素的患者。夜間血糖監測,適用於經治療血糖已接近達標,但空腹血糖仍高或疑有夜間低血糖者。另外,出現低血糖癥狀時應及時檢測血糖,劇烈運動前後也宜監測血糖。

總體來說,血糖監測應個體化,可根據患者的疾病程度及監測方法來制定。對於口服降壓藥者,不用監測太多,但一定要兼顧餐前和餐後,建議每周2~4次空腹/餐後血糖檢測,或在就診前一周內連續監測3天,每天檢測早餐前後、午餐前後、晚餐前後和睡前血糖。對於特殊人群[圍手術期患者、低血糖高危人群、危重人群、危重症患者、老年患者、1型糖尿病患者(T1DM)、妊娠期糖尿病],應遵循以上血糖監測的基本原則,實行個體化的監測方案。

但由於血糖儀監測技術和采血部位的限制,毛細血管血糖存在某些局限性,不建議采血部位循環差的患者使用。操作的規範性也會直接影響監測結果的準確性,對患者進行規範化教育或可提高血糖監測的準確性。此外,過於頻繁的監測也可使部分患者感到焦慮。

2糖化血紅蛋白

HbA1c檢測方法已成為長期評估血糖控制狀況的金標準,也是臨床決定是否需要調整治療的重要依據。HbA1c檢測不斷標準化,2010年ADA已將HbA1c≥6.5%納入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目前,高效液相法是最常用的HbA1c監測方法。

HbA1c檢測具有眾多優點:無需患者空腹,可以在任意時間采血;比靜脈血糖更能反映長期血糖情況,並且不受短期飲食、運動等生活方式變化的影響,血紅蛋白病等非血糖因素也很少對其造成誤差。在評估血糖控制狀況時,建議治療之初至少每3個月檢測1次,達到治療目標後可每6個月檢測1次。但HbA1c反映既往2~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不能精確反映患者的低血糖風險及血糖波動特徵。

3糖化白蛋白(GA)

GA對短期內血糖變化比HbA1c敏感,通常認為GA測定可反映患者近2~3周內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評價患者短期糖代謝控制情況的良好指標,尤其是對糖尿病患者治療方案調整後療效的評價。GA≥17.1%時可篩查出大部分未經診斷的糖尿病患者。GA異常是糖尿病高危人群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檢查的重要指征,尤其是對空腹血糖正常者。但GA能否作為糖尿病篩查指標仍需研究證實。並且GA與糖尿病腎病、視網膜病變及動脈粥樣硬化等慢性併發症具有良好的相關性。

GA監測可反映進行血液透析等影響紅細胞壽命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狀況,較HbA1c更能反映血糖控制的情況,但其易受血白蛋白更新速度、體脂含量、甲狀腺激素等的影響,並且缺乏相關公認的正常值,不能反映血糖波動的特徵,因此在臨床上用其進行長期血糖控制水平的檢測時應謹慎。

41,5-脫水葡萄糖醇(1,5-AG)

1,5-AG在葡萄糖患者中顯著降低,可準確而迅速地反映1~2周內的血糖控制情況,在餐後血糖波動監測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早在2003年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准其作為評價短期血糖監測的新指標。研究也表明,1,5-AG可作為輔助血糖監測參數用於指導治療方案的調整。但1,5-AG在糖尿病篩查、診斷中的意義尚需更多研究證實。

5動態血糖監測(CGM)

CGM技術分為回顧性和實時性CGM兩種,研究表明,兩者均具有較好的準確性和安全性,我國患者動態血糖監測參數的正常值如下圖。

回顧性CGM可發現不易被傳統監測方法所探測到的隱匿性高血糖和低血糖,尤其是餐後高血糖和夜間無癥狀性低血糖,在評估血糖波動及發現低血糖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其可適用於以下患者:T1DM患者;需要胰島素強化治療(如每日3次以上皮下胰島素注射治療或胰島素泵強化治療)的T2DM患者;③出現無法解釋的嚴重低血糖、夜間低血糖、無法解釋的高血糖或血糖波動大等狀況,且進行SMBG指導治療的T2DM患者。

實時性CGM可同時提供血糖信息及高/低血糖報警,協助患者進行及時血糖調節。主要適用於:HbA1c<7%的兒童和青少年T1DM患者;有能力每日使用儀器,且HbA1c>7%的兒童和青少年T1DM患者;有能力接近每日使用的成人T1DM患者;住院胰島素治療的T2DM患者;圍手術期T2DM患者;非重症監護室接受胰島素治療的患者。

長按二維碼,識別後查看視頻

以上內容根據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包玉倩教授《中國血糖監測臨床應用指南(2015版)解讀》專家講座整理。

心在線 專業平台專家打造

編輯 郭雪梅┆美編 柴明霞┆製版 王柳


推薦閱讀:

《李清照詞兩道》解讀與探究
《陽光政務》解讀|反家庭暴力 不要再沉默
紫微星曜解讀二
血型與心理:解讀B型血人的心理
解讀《岳武穆九要》論

TAG:解讀 | 血糖 | 監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