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_錢文忠解讀《三字經》_第二十三講

視頻: 錢文忠解讀三字經23

http://www.tudou.com/v/atH6VerT5iU/v.swf

三字經 第二十三講(春秋五霸齊宋)始春秋 終戰國 五霸強 七雄出

《畫外音》傳說姜太公在渭水邊釣魚,周文王到河邊請姜太公出山輔政,姜太公要求周文王親自為他拉車,周文王用盡氣力拉了800多步,姜太公笑到,我保你周王朝800年天下,後來周王朝果然歷時800載,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最長久的王朝,那周王朝又是怎樣開始衰落的呢,又為什麼要將國都向東遷移,周王朝東遷之後史稱東周,而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此時周天子一統天下的地位已名存實亡,各諸侯國爭相稱霸,同室操戈,戰火四起,這就是三字經中所說的五霸強 七雄出,那春秋五霸都包括哪幾人,他們又是怎樣成就霸業的呢?

《正文》這件事的起因是由於周幽王是個無道昏君,旁邊就有很多大夫出來勸諫,而一位姓褒的大夫勸諫後周幽王不但不聽還下令把他關押起來,所以褒大夫的族人當然千方百計地要把他救出來,那褒大夫的族人聽說周幽王很好色就拚命尋找美女,最後終於找到一個非常漂亮的姑娘,將她買下後,教她唱歌跳舞,加以培訓,給這姑娘起了個名字叫褒姒(四)。要說這個名字是很奇怪的,為什麼?姒是什麼意思,在古漢語中一般是指比較年長的或在同輩中排行靠前的女性。所以這個褒姒可以是褒大娘褒大媽,最好最好的也就是褒大姐,怎麼都不能稱是褒小姐。所以這個褒姒就是個褒大姐,把她打扮好培訓好就獻給了周幽王,替褒大夫贖罪。所以這個可憐的女孩到底姓什麼是沒人知道的,只不過給她起了個姓叫褒。為什麼?因為是褒大夫獻給您的,您原諒褒大夫吧,所以就給安了個名叫褒姒。這個褒姒長得非常美麗。《東周列國志》,這個是小說了,但也可看出民間傳說是怎麼描寫這位褒大姐的,『目秀眉清 唇紅齒白 發挽烏雲 指排削玉 有如花如月之容 傾國傾城之貌』。周幽王一看褒姒驚為天人,當然就非常寵愛,馬上就立她為妃,趕快把褒大夫給放了。周幽王得到了褒姒後非常寵幸,所以他的生活也就更加荒淫無度起來,這個當然我們還是要聲明,這是把不該算的賬賴到一個無辜女孩子的身上,這周幽王本來就很荒淫,所以這個女孩子應該是個犧牲品。褒姒當然心裡不高興了,莫名其妙,你把我買來又獻給了王。所以史籍記載說她是艷如桃李冷若冰霜。這周幽王荒唐到什麼地步,懸賞,說普天下有誰能使我這個愛妃破顏一笑立賞千金。這時前面提到的虢石父,那個奸臣,就想出一個主意,烽火戲諸侯。

《畫外音》周幽王為博美人一笑點燃了報警的烽火台,各國諸侯以為敵人入侵馬上帶兵趕來勤王,到了後才發現受了騙,後來犬戎真的來進攻了,周幽王又點起烽火台但各國諸侯都不再來了,結果周幽王被殺都城變成一片廢墟。犬戎撤走後各諸侯國立原太子為周平王。周平王向東遷都洛陽,史稱東周。

《正文》為什麼叫『五霸強 七雄出』五霸就是指春秋時期的五個霸主,春秋是東周的一部分,東周完了,王綱墜,周天子的話沒人聽了也管不了事了,也擔任不了諸侯之間糾紛的仲裁了,誰來仲裁,諸侯之間最強大的人,胳膊最粗的人,拳頭最大的人當霸主,實際上替代了周天子的地位。春秋期間一般公認有五大霸主,所以叫春秋五霸。所謂『五霸強』是指哪五霸,為什麼說他們五霸強呢,他們以什麼形式來體現他們霸主的地位呢,開會,當時叫會盟。因為我力氣大,我叫你們都來開會啊,開會商量一件事,這事情實際他說了算,不聽我揍你,這就是『五霸強』。他們實際上替代了周天子號令諸侯的地位,王綱墜嘛,完了,你周天子威信掃地了嘛。哪五霸呢,有不同說法,一般通行說法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這五霸之間彼此關聯,一環繞一環,一個牽著一個,而這五霸每個人都有非常精彩的人生軌跡和故事。有的人很壯烈,有的人很狡詐,有的人很迂腐,有的人很可笑。但是他是五霸,這裡一一給大家做個介紹。先介紹齊桓公。齊桓公,名姜小白,姜太公的後代,公元前685-643年在位。這個齊桓公呢,任用了一個非常著名的人物管仲(管子)來進行改革,這在中國歷史上被認為是一位了不起的理財家,財政專家,行政專家,利用他進行改革,選賢任人,加強武備,發展生產。管仲這個人了不得,為什麼?在《論語》記述中孔子對管仲有很高的評價。談到管仲時是很尊重的。當時這個姜小白,也就是齊桓公打出一個非常有名的口號,尊王攘夷。尊王,我尊敬你周天子,實際上也是說說了,他也不把周天子當回事;攘夷,抵抗外族入侵。所以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在歷史上這個齊桓公怎麼說好呢,要說精明是精明,要說愚昧也愚昧,要說仁愛他也不仁愛,要說他殘忍也真是殘忍,而最後的結局很悲慘。這麼一代霸主結局很凄涼。

《畫外音》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他重用管仲堅持改革,國力日漸強大,成為各諸侯國的領軍式人物,但為什麼說齊桓公是個既精明又愚昧,既仁愛又殘忍的君主呢,他都做了些什麼事情最後落得悲慘結局呢?

《正文》現在我們很多人把齊桓公給忘了,但記住了齊桓公的一個大臣,什麼人?易牙,易牙是誰,中國烹調的老祖宗。中國菜好吃啊,現在我們宣傳國粹都說中國烹調藝術舉世無雙,烹調藝術一般都認易牙為老祖宗。這個易牙根據《管子-小稱》里記載。『夫易牙以調和事公』調和在現在多用在調和矛盾上,在古代沒那麼複雜,就是調和百味,就是我能把各種各樣的味道調和得很美。古代又沒味精,雞精,各種鮮味是靠調和的,南方話叫吊,就是我用什麼東西把味道給吊出來,高湯就是吊味啊,你魚翅沒味道,比粉絲還沒味道,你得用高湯把味道給吊出來,做出來,調和是這個意思。這個易牙看樣子是個御用廚師長。但這個易牙是個大大的奸臣。有一天易牙去伺候齊桓公,以調和事公嘛,一定是,大王您還有什麼味道沒吃過啊,小的給您整一個。齊桓公說『惟蒸嬰兒而未嘗』,蒸小孩我沒吃過。這易牙怎麼干。於是『蒸其首子而獻之公』。回去把自己長子給蒸了,獻給齊桓公。易牙就是這麼一個人,就是為了討好齊桓公啊。齊桓公41年,公元前的645年,齊桓公手下真正的大臣,賢明的大臣管仲病重,不久就要離開人世。齊桓公就問他,說群臣當中誰能替代您作相國。管仲老練,這種賢臣不得了啊,他怎麼敢先推薦呢,肯定先去探你國君的想法,那意思是您別問我,您應該最了解臣子啊,您應該知道誰能接替我。齊桓公問,易牙如何。管仲的回答是『殺掉孩子來討好君主 不合人情』,不可以。就是這易牙不行的。管仲一下就看到底了,你不合人情,要麼就是虛偽,要麼就是瘋癲,虛偽的人怎麼能為相,瘋子更不能為相。管仲就是這個回答。齊桓公又問:開方如何,又問另外一個人,還有個奸臣。管仲說『背棄親人來討好君主 不合人情』,也不行。他又問了一個人,豎刁如何。豎刁是什麼人?他為了討好齊桓公自己把自己給閹割了,為了表明我忠於你皇上,想讓我幹嘛都行,這麼一個人。所以管仲說『自己閹割來討好君主 不合人情』。管仲死後齊桓公沒聽管仲的話,重用的恰恰是這三個小人。

《畫外音》管仲十分清楚地看到這種不擇手段討好君主的人,不僅個人品行惡劣而且一定有著不可告人的卑鄙目的。這樣的小人一旦執掌大權將是人民的災難,國家的末日。但齊桓公被這三個小人討好得非常舒服並由此失去了判斷力,他不聽管仲之言重用這三個小人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呢?

《正文》齊桓公43年也就是公元前643年,齊桓公病重,他的五個公子各率黨羽爭位,都想接霸主的位,冬十月七日,前面說過歷史在公元前841年以後就比較能講清楚了,我們能夠努力基本上告訴大家到底哪天發生了什麼,這天齊桓公去世,是死於宮廷政變。他是被前面提到的三個奸賊禁閉在寢殿里活活餓死的,那麼喜歡吃的一個人最後是被餓死的,他吃了易牙的兒子,最後易牙參與把他禁閉在寢宮餓死,這是報應啊,而五個兒子沒一個管老子的,各自發兵在打對方,要奪位。齊桓公的屍體就撂在那67天,屍蟲都從窗戶里爬出來了,下場極慘。

《畫外音》齊桓公重用賢臣管仲,國家日漸昌盛富強,於是齊桓公當上了春秋五霸之首,但功成名就的齊桓公開始喜歡並重用那些不擇手段討好君主的奸佞小人,結果不僅國家分裂,自己也被活活餓死,可見重用什麼人對一個國家是多麼重要,那春秋五霸的第二個霸主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君主呢?

《正文》第二個霸是宋襄公。宋襄公,公元前650-637年在位。宋國的實力實在說不上強大,拳頭不大胳膊不粗,但他抵抗不了成為霸主的誘惑。齊桓公去世後這個宋襄公一心想接著齊桓公當霸主,前面講到齊桓公有五個兒子彼此打來打去,其中有個兒子叫公子昭打不過另外四個公子投奔了宋襄公,哎,機會來了,霸主的兒子來投靠我了,當然他本身也比較仁義,因為歷史人物的內心是很複雜的,我們不能用一種單一的情緒去判斷他,在一種很複雜的心情下宋襄公收留了公子昭。公元前642年也就是齊桓公死後一年,這個宋襄公就自作主張通知各國諸侯,他要出頭嘛,說大家一起把這個公子昭護送回齊國去當國君,你們各國都要派兵相助壯壯聲威。大部分諸侯一聽是你宋襄公,這不是嗑瓜子磕出個臭蟲,充仁(人)嘛,就顯你個大,沒人理,只有幾個比宋國還小的國家派了些兵馬,宋襄公就帶著這麼一支小國聯軍殺向齊國,那麼齊國在當時,第一齊桓公剛死,國家亂著呢,看見你宋襄公帶著兵馬殺過來,而且裡面好像還不光是你宋國的兵馬,還有好多別的兵馬,也不知道你的虛實,一下就軟了;第二呢,看樣子公子昭這人在齊國很有口碑,大家也都同情他。所以呢,齊國的人就起來把幾個奸臣殺了,把易牙給趕跑了,而就在當時的國都,今山東臨淄,迎接公子昭回國,公子昭回國後當上了國君,就是齊孝公。宋襄公這一下自我膨脹的厲害,你看我國家小,齊國比我大,但你別忘了齊孝公是靠著我才當上齊國國君的,所以他自以為是做了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到了有足夠威望來當霸主的時候了,於是他也想開會,召集諸侯把自己盟主的地位給確定下來。宋襄公即派使者先去兩個大國,楚國和齊國,把會盟諸侯的事情先跟他們商量一下,先溝通溝通,取得楚國和齊國的支持。

《畫外音》在諸侯爭霸的春秋時期要想取得霸主地位,第一個條件就是要國力強大,宋襄公僅僅做了一件幫助齊孝公登上王位的事情就覺得自己有資格可以來爭霸王之位了,那別的國家會同意嗎,楚國和齊國的兩位國君又會採取什麼態度呢?

《正文》楚國國君楚成王接到宋襄公送來的信,樂了,覺得太可笑,說世界上還有宋襄公這樣不自量力的人,本來就不想去,但楚成王旁邊有厲害的軍師建議楚成王說,讓我們開會咱們參加,正好利用這個機會進軍中原確定我們的霸主地位。所以楚成王是有自己的打算的,就答應,行行行,我去開會。宋襄公很高興,你看,楚國的國君來了。宋襄公13年也就是公元前638年,到這年秋天開會的時候,楚陳蔡許曹鄭六國國君來了,只有秦孝公和魯國國君沒來,秦孝公也不來。開會時宋襄公首先發言,他當主席嘛。他說,諸侯都來了,我們開會了,我是要模仿齊桓公的做法訂立盟約共同輔佐王室,我們都去幫周王室周天子(他的想法還是比較純潔的),停止相互間的戰爭天下和平,諸位看如何。楚成王心懷鬼胎,他接上說,哎,您說的很好,但誰是盟主霸主啊。宋襄公一聽就暈了,你還不把我當霸主啊,這會是我開的呀。那也沒辦法,宋襄公就說,這好辦,有功的論功無功的論爵。他話音剛落楚成王就講了,那行啊,楚國早就稱王了,我是王啊,你宋襄公是公啊,公侯伯子男嘛,王爵在上頭,你比我低一等,我看我來當霸主吧。楚成王一下就坐在霸主這個位子上了。宋襄公一看這不瞎鬧嘛,自己折騰了半天開會,開出了個主席來,而這主席是楚成王。宋襄公再有涵養也忍不住,拍桌子大罵說,我的公爵是周天子封的,普天之下誰不承認啊,而你這個王是你們楚國自己封的。楚國是自己封自己為王的,因為那個時候已經根本不把周天子當回事了,他自己叫王。說你有什麼資格做盟主啊。楚成王說,嘿,你莫名其妙,你說我這個王爵是假的你把我請來幹嘛,不是你請我來開會的嘛。那麼宋襄公說,楚國本來是子爵啊,因為楚國是封在中國南方的,原來不是很重要,只不過是公侯伯子男裡面的子爵,你今天是假王壓真公。這時事情發生了,只見楚成王帶來的隨從開始脫衣服,袍子一脫裡面全是鎧甲,楚成王是想好了來的。

《畫外音》宋襄公認為自己想當霸主是為了輔佐周天子平息戰亂讓天下太平,卻不知道在那個戰亂的年代爭霸本身就已意味戰爭了,楚成王也想當霸主,但他是靠拳頭來說話的,那有備而來的楚成王會怎樣對待宋襄公呢?

《正文》這個楚成王不守信用,他帶來的打扮成僕人和侍者的人紛紛開始脫衣服,而裡面全是鎧甲,這些人露出了真面目一下衝到會場上,在場的諸侯一看楚成王是帶著兵來的都逃掉了,,楚成王下令把宋襄公抓起來,然後指揮500乘大軍浩浩蕩蕩殺向宋國。宋國本來想當霸主現在連自己的國君也被人抓了,而且被人押在車上,人家率著大軍來攻打宋國。幸好宋國在那個時候還比較有朝氣也有防備,所以楚莊王沒能一下子滅掉宋國,也只能率兵撤退,但撤退時楚成王把宋襄公拖到自己的車上順便帶回楚國去了,宋襄公就被俘虜了,一直過了好幾個月,在齊國和魯國的調停和請求下,秦孝公還是念舊情的,楚王也覺得抓你這個宋襄公沒什麼用就給放了。從那時起宋襄公對楚國懷恨在心,但由於楚國兵強馬壯,拿楚國也沒什麼辦法,終於有一天宋襄公聽說鄭國實際上是積極支持楚國做霸主的,這鄭國很小國力也不強,宋襄公就想拿它出出心中的怒氣,我先把你鄭國給滅了。過了不久鄭國國君去拜會楚成王,宋襄公認為是個機會,在公元前的638年夏天宋襄公不顧反對出兵伐鄭,你一打鄭國,鄭國肯定向楚國求救,那楚國肯定要救鄭國了,不然自己面子沒了,我還怕你宋襄公?楚成王直接發兵殺向宋國,很厲害的,他不跟你在鄭國糾纏,這下宋襄公軟了,這邊鄭國還沒攻下來老巢又被楚成王攻擊,所以趕緊撤軍,到了一個河邊紮好營盤,這時楚國的兵馬也到了對岸,歷史上最富戲劇性的一幕就開始了。宋襄公旁邊一個隨從就跟宋襄公講,楚軍只不過是為了救鄭國,現在我們已從鄭國撤退了,咱們又打不過楚國,就別打了,跟楚國講和吧。宋襄公不幹,這人特擰。他說楚國雖然兵強馬壯可他不講仁義啊。楚國是不講仁義,說好開會不帶兵,確暗中喬裝帶了一幫兵。不守信用嘛。所以我們雖然兵力單薄,可我們宋國是講仁義的啊,不義之兵怎麼能打得過仁義之師呢,所以宋襄公叫人特意做了一面大旗,上面綉著仁義兩個字,就舉著這個大旗準備跟楚國打。第二天早晨歷史上最好笑的一幕開始了。

《畫外音》宋襄公高舉仁義大旗真的能打敗楚軍嗎,歷史上的宋楚之戰到底發生了什麼可笑的事呢,而國力弱小又始終沒能真正成為霸主的宋襄公為什麼能名列春秋五霸之中呢?

《正文》楚兵開始過河,宋襄公這邊在河對岸等著,宋襄公身邊有個叫公孫固的,是他的一個大臣,跟他說,楚軍白日渡河,等他渡到一半時我們就殺過去一定能取勝。宋襄公回頭非常莊嚴地指著那面仁義大旗講,人家連河還沒過完你就打人家,這算什麼仁義之師,我們等,等他渡完河再打,堂堂正正的。等楚軍渡過河在布陣的時候,公孫固又勸宋襄公,主公啊,他河都渡過來了,現在正亂,陣腳還沒穩,我們應該衝鋒把他擊垮。宋襄公又莊嚴地指著仁義大旗說,你怎麼老出歪主意啊,人家陣還沒布好你就去打他,你這叫仁義嗎,他又不打。宋襄公的話剛說完楚軍布陣好了,一路殺過來,而宋襄公的確非常勇敢,這個人很擰的,第一個帶頭往前沖,但這一衝沖得太快了,直接衝到楚軍的陣中間去了,這個宋襄公大概平時對下屬不錯,所以下屬拚命把他救出來,他回頭還找那桿大旗,旗子也不知到哪去了,沒了。宋國的老百姓對宋襄公罵不絕口,你導致我們宋國大敗,完全可以取勝嘛。宋襄公一瘸一拐的還在那嘮叨,說講仁義的軍隊就是要以德服人,我奉仁義打仗不能乘人之危,這裡就有個成語了,叫不擒二毛。什麼叫二毛,不是兩根毛,是頭髮已經斑白了,黑頭髮白頭髮都有,不就是二毛嘛,二毛在當時是指上了年紀的人,是我不僅不能乘人之危,還不能擒人二毛,就是說只要看到頭髮花白的我還不能抓他,這才叫仁義之師。所以我們知道了這位宋襄公是個唐吉柯德式的人,是個愚得可愛的人,但愚得又的確可以值得有點尊敬的人。公元前的637年受傷大敗的宋襄公傷口感染,結束了他比較悲壯的一生。但也正是因為他的講信用講仁義,而使這位弱小的宋襄公也名列春秋五霸的第二位。至於春秋的其他三霸,請聽下講。

《畫外音》周平王東遷後史稱東周,此時周朝雖然還在,但周天子一統天下的地位已名存實亡,各諸侯國爭相稱霸戰火四起,所以歷史上把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那春秋和戰國時期的特點是什麼,在歷史上又留下了那些著名人物呢?《正文》王室東遷後許多原來的制度,規矩還怎麼講,沒法講了,你落花流水狼狽東竄啊,那些威儀還怎麼講,都沒法講了。這就是孔子講的禮崩樂壞。諸侯之間動不動干戈相見,弱肉強食,相互兼并。許多小國就在這個當口消失了。現在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就是當初那些消失的小國到底怎麼回事,我們搞不清楚,從國家數字上可看出,西周初年中原地帶就有三千多個國家,到了春秋就剩下了1800多個,到春秋末年僅剩下20來個,到了戰國能提起來也就戰國七雄,當然除了七雄外還是有些小國的,但沒人想得起來了。周室東遷後原先由周王室經營的好多文化事業,經濟事業都不再掌握在王室手中。很多本來附屬於王室的人都失去了固定職業,成了今天的自由職業者,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這些人沒有鐵飯碗了。他們有的就像孔子那樣從事教育,有的下海經商,有的靠自己的知識參與政治,東攪西和,在各諸侯國間遊說,充當諸侯的工具,同時也趁機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最突出的代表就是諸子百家裡的縱橫家。所謂縱橫,橫著來直著去,就在裡面搞。這難道不是『逞干戈 尚遊說』嘛,所以三字經里這六個字惜墨如金。高度概括凝練,水平非常高。周朝無奈地分成了西周和東周。
推薦閱讀:

CTPN論文解讀
深入解讀中美關係走向(3月6日節目文稿)
[清] 尤泉山人 傳奇《夢中因》解讀(之十)
一本解讀「最佳方案」的好書
【名家解讀古代文學】蔣寅:對王維「詩中有畫」的質疑

TAG:解讀 | 《三字經》 | 百家講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