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梅梢月 大聖遺音朱子聲 | 王世襄與古琴
王世襄(1904-2009),字暢安,北京人,祖籍福建福州。著名文物專家、學者、文物鑒賞家、收藏家、國家文物局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1938年獲燕京大學文學院國文系學士學位。1941年獲燕京大學文學院碩士。1947年3月任故宮博物院古物館科長及編纂。1962年10月任文物博物館研究所、文物保護科學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1980年11月任文化部文物局中國文物研究所研究員。
唐「大聖遺音」伏羲式琴
長120.5,額寬20.5,肩寬20.5,尾寬15cm
楊時百(公元 1863 年 —公元1931年)名宗稷,字時百,號九嶷山人,寧遠人,清末民初琴學大家。楊時百師從黃勉之,經過努力學習數年,達到心弦合一境界。1917 年,楊時百開始專門從事古琴教學和琴學理論研究,創辦九嶷琴社,建立九嶷琴派。公元 1922 年,楊時百受聘在北京大學教授古琴。同年冬,楊時百又應閆錫山之請,往太原傳琴,一時名聲大噪。
楊時百先生《藏琴錄》龍門寒玉一則稱:「虞君得鶴鳴九皋與李君伯仁所藏獨幽及飛泉,錫君寶臣藏大聖遺音,武英殿陳列所長安元年制者五琴,池下皆有印方二寸『玉振』二字,絲毫不爽。西園主人因大聖遺音『玉振』印上有方印『困學』二字,定為鮮於伯機印,或『玉振』亦鮮於氏印也。獨幽舊藏衡陽王船山先生家,為人所得,李君又從其人得之。獨幽池內刻太和丁未,大聖遺音刻至德丙申,飛泉外刻貞觀二年,皆鴻寶也。」五琴管平湖先生皆目見,且有彈撫經年者。嘗謂九德兼備當推大聖遺音。又謂飛泉貞觀款乃後刻。是未加軒輊而已有高下之分矣。
管平湖
「大聖遺音」栗殼色,七徽以下弦路露黑色,遍體蛇腹斷,中間細斷紋,額有冰紋斷。圓池,池上刻草書「大聖遺音」四字。池內納音左右上下四隅分刻隸書「至德丙申」四字年款。是為唐肅宗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即安祿山叛亂,唐明皇入蜀,李亨即位改元之時,亦即李白附永王李璘事敗,將流放夜郎之時。池兩側刻隸書「嶧陽之桐,空桑之材,鳳鳴秋月,鶴舞瑤台」十六字。池下「困學」、「玉振」兩方印。以上除年款外皆刀刻髹金。青玉軫足,細鏤絛結及旋瓣花紋,當為明琢。沼扁圓形。1947年襄在故宮養心殿南庫門後揀出神農式唐琴,不僅草書琴名與此全同,漆色、斷紋、池沼、年款亦絕似。池側四言詩詞句雖異,字體位置又復相同。兩琴當斫於同時,出於同手,珉中兄定為中唐初期宮中所造,可謂標準器。蓋內府樂器,每制不止一件也。
肅宗元年迄今已將千二百五十載,傳世既久,深以足孔四周,漆多剝落,木質亦瀕朽蝕為慮。足端雖纏裹織物並嵌塞木片,仍難固定。張弦稍緊,且有扳損琴背之虞。幸平湖先生有安裝銅足套之法,屢次實施,效果均佳。為此特請青銅器修復專家高英先生為制銅套並仿舊染色,老友金禹民先生鐫刻八分書題記:「世襄荃猷,鬻書典釵,易此枯桐」十二字。又蒙平湖先生調漆灰,穩卧足套於孔內,不僅天衣無縫,且琴音絲毫未損。先生笑日:「又至少可放心彈五百年了!」
王世襄與夫人袁荃猷
所謂「鬻書典釵,易此枯桐」乃以飾物三件及日本版《唐宋元明名畫大觀》換得黃金約五兩,益以翠戒指三枚。其一最佳,乃先慈所遺,實不知其值幾許。當時以為唐琴無價,奉報又安能計值,但求儘力而已。而寶臣先生文孫章君澤川亦慨然同意,蓋因荃猷從汪孟舒先生學琴。而孟舒先生乃其祖父多年琴友,故亦未嘗計我之報是否相當也。
從左至右:溥雪齋,鄭珉中,王迪,汪孟舒,許健
寶臣先生遺琴,1946年孟舒先生攜我訪章君澤川,求得蕉葉「金聲」。越兩載,始敢問鼎此唐斫鴻寶。
宋「梅梢月」宣和式琴
長128,額寬20.5,肩寬21,尾寬15cm
項、腰均兩凹夾一凸,輪廓柔婉。額側又有淺凹。琴譜未見有此式。珉中兄以為與樊伯炎先生所藏宋琴「松石間」意近似,惟此為方額而彼為圓頭耳。「松石間」意出清宮,有內府制盒,經蕉葉山房張蓮舫送上海售出。楊時伯先生《藏琴錄》著錄,名為宣和式,今從之。
「梅梢月」寬而長,奇重,黑漆蛇腹斷。琴名在池上,徑逾寸。池下陰文「青天碧海」、陽文「月珮風環」大方印。以上均填金罩漆。白玉軫足,潤潔無瑕。劫後琴還,足在而軫失。欲復舊觀,難矣!
琴潤透無比,平湖先生尤喜彈之,以為深夜別具妙音。同寓北郊音樂研究所時,此琴常在先生几上也。
愛新覺羅·溥侗(1877——1952年6月),字後齋(一作厚齋),號西園。京劇名票,別號紅豆館主,「民國四公子」之一。溥侗琴、棋、書、畫兼善,收藏金石、碑帖,精於治印,酷愛劇藝。對於昆、京藝術無所不通。世人尊稱為「侗五爺」。
「梅梢月」乃黃勉之先生遺琴,後為溥西園貝子侗所有,輾轉歸張蔭農先生。先生得黃門之傳,以一曲「七十二滾拂流水」享譽京師。哲嗣萬里兄工寫意花卉,筆法近陳白陽,亦喜藏畫。數次往訪,見琴懸畫室,無弦久矣.曾萌求讓之念而未敢啟齒。一日告我寶古齋有謝時臣山水長卷,精極,惜居奇而議值難諧。予徑往購之,當時實未知是否許以卷相易也。萬里兄旋諗吾意,竟攜琴枉駕相贈。不惜瓊瑤,易我木桃。高誼隆情,永矢不忘。
宋朱晦翁藏仲尼式琴
長122.5,額寬18.8,肩寬19.2,尾寬14.6cm
黑漆,琴面蛇腹斷美甚,底畫因重修尚未再現。惟尾部二寸許有補漆灰痕迹而斷紋盡在。殆重修者有意不全漆沒,證明琴底並末更換。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
池內琴面右側刻字一行。刀痕極淺,又曾塗漆,故難辨認。但「朱晦翁藏」等字尚隱約可見。左側深刻「古吳王昆玉重修」七字。
珉中兄對此琴十分重視,曾仔細觀看,修磨?音,多次試彈,認為沉渾蒼古,得未曾有。雖稍有塌腰,不足為病。承告兩事,記錄如下:
程子榮先生遺琴唐斫「飛泉」,今藏故宮博物院,《今虞琴刊》著錄,池內有「王昆玉重修」墨書款。昆玉為明代斫琴高手。此琴背面髹漆當在王昆玉破腹重修之後,已入清。
以片狀物探琴腹,發現琴牆與面板,底板之間均有縫隙,故似以木條作牆,上下與面、底粘合而成。倘所見不誤,可視為此琴之製作特點。說明倘粘合得法,不僅無礙發音,且可獲得極佳之音響效果。
1947年以微值得此琴於地安門外萬寶興古玩店。大雅久不作,當時實無人問津也。
宋「高山流水」仲尼式琴
長122.5,額寬19.8,肩寬20,尾寬16cm
黑漆朱髹,蛇腹間流水斷。縱橫兩向均有斷紋,故研磨後出現朱漆圓斑,宛似鱗片,絢麗而有古趣。池上刻草書「高山流水」四字。1947年經安溪亭介紹,購自秦老衚衕曾家。
吳景略
琴音松透渾厚,靜而不囂。「文革」之厄幸得歸還,但背面已開裂,乃野蠻裝卸所致。蒙吳景略先生精心修復,數月始藏事,傷痕盡泯,母音如初,感荷無涘。琴壇巨擘,不僅使古譜重生.且能為古琴續命也。明
推薦閱讀:
※黑皂--王世襄
※王世襄評明式傢具特點
※故宮無能?北京這麼大,為什麼留不住王世襄的寶貝傢具
※王世襄遇到袁荃猷的那一年,他二十六歲,她二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