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管窺(14) 看劉邦的為人

看劉邦的為人

作者: 葉江山

章碣《焚書坑》詩曰:「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劉邦是沒有讀過什麼書的,性情粗放大略,不拘小節,對人沒有禮貌。其實,無論為官為民,講禮貌都並非一件小事。劉邦就因為不講禮貌,竟使一些想來投奔他的人望而卻步。

高陽人酈食其,年六十餘,在里巷中看門。他雖貧窮,但沒少讀書,腹有謀略。有一次,他聽說劉邦的起義軍到了高陽,又恰遇劉邦的一個騎士在里中飲酒,就請那位騎士引見劉邦。騎士對他說:「沛公不喜歡讀書人,凡戴著儒生的帽子來求見的,沛公就取下他的帽子,在裡面拉尿;與那些儒生們談話時總是罵不絕口,你不可以儒生的身份去見他。」酈食其說:「沒關係,你就說我是一個高陽酒徒。」

劉邦在高陽的館舍中召見酈食其,當時正有兩個侍女為劉邦洗腳,酈食其覲見時便長揖不拜,說:「足下您是想幫助秦軍攻打諸侯呢,還是想率領諸侯們消滅秦軍呢?」劉邦罵道:「愚蠢的書獃子!天下人受暴秦的壓迫已經很久了,所以才相率起義滅秦。怎麼說是幫助秦軍攻打諸侯呢?」酈食其說:「既然是決心聚眾起義誅滅暴秦,那就不應該如此傲慢無禮地接見年長的人!」於是,劉邦停止洗腳,起身穿好衣服,請酈食其坐上座,向他道歉。(納諫如流,改錯很快,這也是劉邦的個性)

酈食其畢竟是一個能言善辯的說客,能輕而易舉地說服劉邦,九江王黥布可就沒那麼幸運了。黥布被隨何說服,棄楚投漢,來見劉邦。《資治通鑒》說:「十二月,九江王至漢。漢王方踞床洗足,召布入見。布大怒,悔來,欲自殺。及出就舍,帳御、飲食、從官皆如漢王居,布又大喜過望。」(譯文:十二月,九江王黥布來投漢。漢王劉邦坐在床上洗腳時召見黥布。黥布非常惱怒,後悔不該來投劉邦,甚至準備自殺。等召見結束後來到館舍,看到館舍里的擺設、飲食、隨從服務人員的數目都跟劉邦的一樣,這才轉怒為喜,安下心來。)讀史至此,不能不讓人感到奇怪:難道只有讓侍女們來服侍洗腳時才有時間召見嗎?特別是像九江王這樣的諸侯,能忍受這樣的無禮虐待嗎?劉邦作為一方諸侯,對禮節的疏忽竟到了這種程度嗎?

人既為高級動物,就不能不看重禮義廉恥,都希望自己的人格受到起碼的尊重。那些王者、士大夫就更看重禮節了,所謂「士可殺不可侮」就說明了這一點。傲慢無禮、不講禮節,這是劉邦的大缺點而不是小缺點。以致有些本來要來投他的人望而卻步。《資治通鑒》說:「漢王使酈食其往說趙王豹,且召之。豹不聽,曰:"漢王慢而侮人,罵詈諸侯、群臣如罵奴耳,吾不忍復見也!』於是漢王以韓信為左丞相,與灌嬰、曹參俱擊魏。」(譯文:漢王劉邦派遣酈食其去說服魏王豹歸順,並準備召見他。魏王豹不肯聽從並說:"漢王傲慢侮辱人,謾罵諸侯、群臣就跟罵奴才一樣,我不想再見到他!』於是,漢王任命韓信為左丞相,與灌嬰、曹參合擊魏王豹。)

有情未必不丈夫,自古英雄豪傑征戰沙場、殺人如麻、生殺予奪、權重如山,但對兒女親情卻往往難以忘懷。劉邦不讀書、非儒雅,他天生就將兒女親情看得輕。有一次,劉邦在彭城吃了大敗仗,他乘坐一兩馬車,率殘兵敗將逃奔。這時楚軍追兵甚急,為了輕車速逃,劉邦竟然將自己的一雙親生兒女多次推墮車下,幸虧被太僕滕公多次從車下救起。劉邦還多次發怒要斬滕公。難怪魏人阮籍說他是「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從不讀書、傲慢無禮、薄情寡義的角度看,劉邦確實就是一個無賴。是變亂的時勢將他推上了皇帝寶座,與唐末五代的朱溫相類。

劉邦的薄情寡義、心如鐵石,連項羽也始料不及。《資治通鑒》說:「羽亦軍廣武,與漢相守。數月,楚軍食少,項羽患之。乃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漢王曰:"吾與羽俱北面受命懷王,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項王怒,欲殺之。項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為天下者不顧家,雖殺之,無益,只益禍耳!』項王從之。」(譯文:項羽也駐軍廣武,與漢軍相對。幾月之後,楚軍糧草不足,項羽很擔心。就設置一塊很高的砧板,讓劉邦的老父坐在上面,對劉邦喊話說:「你如果不立即退兵,我便將你父活活煮死!」漢王劉邦在對面答道:「我與項羽同時受封於懷王,結為兄弟,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如果你一定要煮死你的父親,有幸分給我一杯肉湯!」項王大怒,準備殺死劉邦的父親。項伯勸他說:「現在天下未定,爭奪天下者都是不顧家的,即使殺了他的父親也沒有什麼用處,只增加禍患罷了。」項王聽從了項伯的勸告。)

從古至今,專制統治者都把政權看得高於一切,視政權為私有,視掌權為進入天堂。於是,只要政權能到手,就不惜採用最卑鄙殘忍的手段。不管這政權是偷來的、搶來的、還是騙來的,總之是成者為王,敗者為寇。一旦政權到手,故事可以胡編:卑賤可以編成高貴,無賴可以寫成精英;為王為帝者都是神靈附體所降生,且降生時無不是五彩祥雲、靈光四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其實,這一切都是在忽悠百姓,糊弄後人!

天下為私、權力私化是一切戰爭的根源,戰爭就是人類對權力的爭奪。戰爭是不講人性道德的,為了戰勝,無所不為。看看歷史與現實,可以這樣說,每一場戰爭都是人類的人性道德的一次大倒退!因為戰爭會使一個正常人變成嗜血的魔鬼。

推薦閱讀:

「彭城之戰」 劉邦為何一敗塗地?
安漢置縣始末:韓信死了,范目、張良不辭而別,劉邦怕了?
項伯為什麼要幫劉邦坑害自己的親侄兒項羽?原因真心讓人很無奈!
劉邦
劉邦的抉擇:擠壓項羽的人選

TAG:資治通鑒 | 為人 | 劉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