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我覺得有必要寫點東西說一下中醫與現代科學

(轉自中醫吧)作者:雲夢の山這個吧,我很久不來了,因為之前看到有個人月經數月不至,有人給亂開藥,讓我很無語。但是我覺得,為了中醫,我還是必須寫點東西,讓不懂中醫的人對中醫這個東西有那麼一點點的認識。中醫,不只是醫學,更像哲學。中國古人不講哲學,中國人唯一哲學就是實用。也就是說,中醫,這個東西,在古代唯一的作用,就是實用,就是治病。十八世紀,中國國門慢慢打開,大量西方科學湧入中國,使中國很多古代文明被遺棄,比如古代算術--我們曾經有過比現在的豎式更科學的加減乘除的計算方式,我們早在宋元時代就有開方至開九次方的簡便計算方法,但是這些都被我們當作糟粕遺棄了。還有漢字,在中國救國圖存的思潮影響下,無數仁人志士想遍方法去救中國,當時有人認為,之所以當時中國國力弱,是因為大部分的人不懂文明,不會寫字,不識字。之所以那麼多人不識字,是因為漢字太過複雜,不如西方的字母文字簡單易學。所以他們倡導取締漢字,引進西文。但是現在誰不知道,學漢字對中國人來說並不難,這根本不是重點,重點是統治者出多少錢出來興辦教育,即便我們中國引進西文,統治者不拿出錢來興教育,一樣是誰都學不會的。但是這種思潮直到建國後,甚至到70年代還有人不斷提及。所以那些仁人志士在我們現在看來,也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中醫也是如此,我們經歷過數次取締中醫的階段。1923年,國民政府曾經宣布取締中醫,但有廢醫存葯之說。1925年,國民政府又出規定,要求中藥學也從大學課程中取締。1929年左右,國民政府舉辦的醫學資格考試的方式制定時,以余雲岫為代表的幾個人,以中醫不懂解剖學、微生物學等知識為由,說中醫沒有資格參與考試,將中醫排除在醫學資格考試之外。事實上,當時支持廢除中醫的重量級人物很多,嚴復,梁啟超,陳獨秀,魯迅。這只是我們能張口背上履歷的人,其他名人還有很多很多。1950年,又是余雲岫,在主持國家國家衛生工作會議的時候,再次在新中國提出廢除中醫。但是因為新中國剛剛建立,西藥廠並未建立,再加上武器藥品的禁運和經濟封鎖,新中國根本沒有足夠的醫護力量去應對四萬萬五千萬同胞的治病難問題,於是中醫在這時站了出來。沒有中醫,在一片戰爭廢墟上,我不敢想像這四萬萬五千萬,還能留下多少人。張功耀先生曾說:」雖然我們沒有遭遇文化大革命那樣的殘酷鬥爭和無情打擊,但是,我們遭遇的打擊和封鎖,是以往四次中醫存廢之爭所不曾有過的。北洋政府教育大員汪大燮可以理直氣壯地拒絕在大學開中醫藥課。國民政府可以拿出解決中醫問題的40年願景方案。魯迅先生可以帶頭罵中醫不過是有意或無意的騙子。傅斯年先生可以說,現在還討論中醫問題,簡直讓他吐血。余雲岫先生可以三次出版他的《余氏醫論》(最後一版出版於1951年)。新中國也可以制定出西醫中國化,中醫科學化的遠景規劃。可是,當歷史到了今天,中醫問題居然變得如此敏感了。醫學問題人命關天。它本應該比其它科學獲得更多的自由討論。生命的安全與健康是無人可以逃避醫學問題。可是,恰恰這個人命關天的科學領域,在我國卻成了不可越雷池一步的"學術禁區"。倒是那些低級趣味的"養生之道"可以在報紙、雜誌和電視媒體上大行其道。」是的,恰恰是那些低級趣味的,打著中醫幌子的養生之道,可以在報紙雜誌和電視媒體上大行其道,然後被打假,然後進一步引發中醫存廢之爭!!甚至有推銷保健品的人,堂而皇之的跑到我家門診來推銷他們的某某神葯貼!甚至拿著肝功檢查報告告訴我,他曾經轉氨酶8000多,是吃他們保健品吃好的。我問他誰給他開的,他告訴我是他們公司的一位老中醫。我繼而問他那位老中醫是怎麼確定這個保健品有效的呢?他告訴我是看了說明書。於是我看了他們的說明書,說明書里說保健品中含有維生素XXX,微量元素XXX,各種各樣,不一而足。於是我直接把他轟出去了,我告訴他:」老中醫不知道維生素,也不會去研究微量元素!!「但是我們中醫何時又承認過那些打著我們旗號的詐騙犯是中醫了?事實上,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很多時候一門學科被「科學家」要求廢止,要求拋棄,並不是因為他不科學,而是他與那些「科學家」的利益不相符。在這個時代,引導輿論導向的往往不是一個東西的實際效果,而是利潤。我們都知道鄧小平先生曾經提起過的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是的,在那個時代,國民普遍營養不足,一杯牛奶確實會為人體提供不可缺少的營養,但是現在呢?現在普遍營養過剩了,但是為什麼在中國,很多時候,牛奶--尤其是嬰幼兒牛奶,被宣傳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東西,甚至到了你不給孩子吃奶粉,孩子會不健康,會生病,會死,會傻的程度。這是為什麼?是誰在主導輿論方向?是利潤。舉例來說,鑽石。鑽石這種東西,大家都知道是一種碳的特殊結構,這東西在地球深層非常多,人類造鑽石也簡單的一比,但是為什麼這麼貴?因為戴比爾斯。戴比爾斯花了幾十年的時間,讓世界上所有人都接受了一個觀點:沒了鑽石,愛情就不能長久;沒了鑽石,兩個人就不應該在一起。真情恆久遠,一顆永流傳。甚至遠在中國的年輕人,一個以玉文化為主流的國家的年輕人,也接受了鑽石。沒有玉可以結婚,沒有鑽石不行。是鑽石有什麼價值么?一把火過去就是二氧化碳而已!但是是什麼讓世界如此痴迷於鑽石呢?是利潤。主導取締中醫這個思潮的,並非科學,而是利潤。拋開利潤的影響,我們去探究中醫的科學性時,可能我們會更能看清楚一些東西。現代科學,並非能夠解釋宇宙中一切事物演進的唯一準則。現代科學在不斷進化,不斷推翻自己的結論,建立新的結論。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現代科學,是推翻了之前某些結論的基礎上得到的,這種進化遠沒有終止,還在不斷進行。我們現在所知道的科學,也不過是他往更科學的發展路上的一個片段而已,也許將來的某一天,我們所知道的科學會被推翻,徹底的推翻。那麼以目前的所謂「現代科學」為準繩,去度量一個學科,就一定是正確的么?我覺得,不盡然。以唯物主義來說,我們從上個世紀中葉開始,向所有接受教育者普及唯物主義。唯物主義的很多觀點是正確的,我可以接受,但是當我們把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定為反義詞的時候,我卻不能淡定了。唯心主義並不與唯物主義互相抵觸,那些偉大的先哲不會傻逼的以為他能用心靈去影響整個世界。唯物主義認為這個宇宙中,物質是主導,意識僅僅是派生產物。但是你如何解釋七情皆可致病?再說唯物論,唯物論的基礎在於物質守恆定律。但是當湮滅被證明後,物質守恆定律被證實是錯誤的。那麼唯物論還能說自己100%正確么?那麼構建在其上的一切學科,還能說自己是100%正確的么?這一層只是自己的一些看法而已,必有錯謬,不喜勿掛。中醫構建於中國古代的實用哲學上。中醫是唯心的,而不是唯物的。上一層,我說了,唯物論並非確定正確的,那麼唯物論所反對的唯心就一定是錯誤的么?也不盡然中醫在唯心上走的很遠,中醫承認物心不二。中醫認為,「心」與「物」是不能分開的,也是互相影響的。有什麼樣的「心",就會有什麼樣的」物「,他們是一元的,我知道這會讓人覺得很懸,但是為什麼不是呢?一種植物,丟在山腳下會長得好,丟在山頂上就長不出來。而另一種植物,丟在山腳下長不出來,而丟在山頂上就長得好。我們都知道,這是植物的習性問題。但是我們難道不應該想一想,為什麼他們會有這樣的習?他們這種習性,在我們吃它的時候,會不會對我們造成某種影響?我還是拿黃芪來說:黃芪在書中記載如下味:甘(淡)氣:微溫嗅:香(淡)色:黃兼白,皮紫黑.質、物性、形:輕,皮最厚,入土最深,疏鬆通水所用部位:根,其根一莖直上生長地:產西土,漢中甘肅產多實,山西者略松虛,不急北口外者極松孔道大,北口外者最良。生長、採集的時間:苗春生,花七月間,采根以八月。這是我們的書中對黃芪的描述。那麼,我們是如何確定其作用的呢?古代中醫做了如下推論:味甘且淡,說明升多降少。微溫所以補,而甘淡+微溫則說明得土之正味,所以肯定補脾胃。色黃,說明入脾胃,以入胃為主,兼白則兼入肺。中黃外白,說明其作用由脾胃而至於肺。皮紫黑,紫黑為水火之間色,所以他秉水中之陽氣。質輕,所以浮,浮而入上焦。其氣輕,升氣於表,所以補氣而固表。皮最厚,則生肌長肉。入土最深,所以得土氣厚,所以大補脾。疏鬆通水,所以能和脾胃以達三焦。用根,且根一莖直上,再加上之前說味微甘且溫,所以說明其可以從陰曳陽而上而利陰氣。產西土,西為金,所以入肺。采根在八月,八月為金,所以入肺。按照我說的物心不二的理論,我們可以推斷出如上的結論,然後,我們將之用於臨床,去驗證我們的猜想,結果證明我們的猜想是正確的。在最早的醫學書籍中,我們的先賢只記載其生存環境和生長習慣,而並不記載他的性味歸經。是後世大醫將之驗證過效果之後的結果,記錄下來,寫成書傳世。這就是中醫研究中藥的開始。也是中醫最被攻訐的地方。但是我想說的是,證明一個醫學是否有效的唯一辦法是臨床,而不是拿某種「科學」為準繩去丈量,某位科普作家說中醫從來沒有治過病,病好了的全是自愈,吃過西藥的全是因為西藥作用,這種說法我不知道他是通過什麼辦法得出來的結論,至少統計學表明,中醫確實有效。我再舉一個可以對比的例子:大棗和皂刺大棗和皂莢樹都是長刺的植物,我們且不論他們長刺是不是在進化中自然選擇的結果。我們只需要知道他確實都是長刺的植物。他們都長刺,而且刺都很鋒利。但是我們用大棗來靜心安神,而用皂刺來破堅潰癰。為什麼呢?如果是有過種植經驗的人,會知道:棗樹,在快結棗的時候,用斧子在棗樹樹榦上砍幾刀,把樹皮砍得傷痕纍纍的,棗子結出的會更多,也會更甜。皂莢樹,在快結皂莢的時候,用刀在樹榦上掏個洞,把鐵粉放進去,再堵上,皂莢會結的好,皂刺也會長得更硬更長。我們現代科學怎麼解釋,你們可以去查,我這裡只用我們古人的看法來說明問題:棗樹和皂莢樹都長刺,長刺我們認為他有一種類似金鐵的「鋒銳之氣」。當棗樹快結棗的時候,我們用斧子砍他,是用金鐵的東西去傷害他,給他這種鋒銳之氣。但是當棗子結出來時,我們嘗起來是甜的,而且你用東西砍他他會更甜,這是不是能證明,這棵樹,能將鋒銳之氣變成甘甜的祥和之氣?我們睡不著的時候,或者心神不安的時候,是我們身體內有一種鋒銳之氣,那麼吃了大棗的話,會不會像他在棗樹上一樣,將我們身體上中的鋒銳之氣,也變成祥和之氣呢?事實證明,大棗確實可以安神。皂莢樹快結皂莢的時候,我們往他的樹榦里丟鐵粉,是不是給他金鐵之氣?那麼是不是說,那個吸收了金鐵之氣後變得硬變得長的皂刺里,充滿了金鐵鋒銳之氣?那麼到了我們身體里,會不會能把我們身體里那種包裹起來的大包給攻破呢?事實證明,可以。再來說說某些倒中醫的人士說的中醫宣傳中藥無毒副作用。中醫自己從未如此宣傳過,反倒是賣保健品的不斷在替中醫做這種虛假宣傳。昨天看了一篇文章,說中國人普遍存在一種錯誤認識,認為中藥無毒副作用。然後舉了好多有毒的中藥來證明中藥不但有毒,毒還挺厲害的。其實不需要你說,中醫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非常精確的將有毒的藥品區分開來,做了專門的記錄,記錄下了安全用量,或者降低其毒性方法,或者替代方案。例如陳皮,我們都知道新鮮的柑皮中,含有某些芳香類毒素,吃了之後會讓人嘴裡麻木不適。事實上我們現代科學中並不把它當作有毒物質,只是不建議服用而已。但我們的祖先,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對柑皮做了詳細論述,並記下柑皮久放之後的功效。就是去規避這種有毒物質進入人體的風險。又如杏仁,杏仁在醫術中記載為有小毒。我們現代科學家,通過化學方式,證明杏仁中含有苦杏仁甙,這是導致中毒的原因。並證明了苦杏仁甙在高溫下會分解,所以炒熟或煮熟的杏仁並沒有毒。而中醫自古所使用的杏仁,都是去芯炒熟,並規定藥量的。而早在唐代的千金要方中,孫思邈就記載了苦杏仁中毒的醫案和治療方式。又如細辛,細辛因為含黃樟醚的成分,黃樟醚有中樞抑制作用,可以使動物的呼吸中樞受到抑制,導致死亡。但是在神農本草經中,細辛被記錄為上品五毒,久服可以輕身延年的藥物。到了宋代,陳承在本草別說中記錄了一個病例,用了兩錢細辛,導致病患出現呼吸不暢,甚至休克昏迷的情況。並在書中留下細辛不過錢(3g)的說法。於是細辛能不能過錢這個說法,在中國被爭論了一千多年。事實上,在傷寒論中,細辛不但過錢,甚至用二兩三兩。這又是為什麼,是張仲景錯了還是陳承錯了?其實誰也沒錯,拿傷寒中麻黃附子細辛湯來說,細辛用了2兩(漢代2兩大約30g),但是他同時說了:取水八升,煮取三升。八升水煮的還剩下三升,煮沸跑了一多半,你看看裡面還有黃樟醚沒有?但是散劑中沒人敢用超過一錢的但就是這個誰都沒錯的問題,我們中醫,甚至大醫整整爭論了一千多年。又如半夏,半夏會對身體內的粘膜組織造成強烈的刺激,甚至導致死亡。為了降低半夏的毒副作用,中醫發明了很多種炮製方式,清半夏、姜半夏、生半夏、姜浸半夏、明礬半夏、法半夏、竹瀝半夏,都是通過不同炮製方式減少毒性才用的。但是即便通過各種方式炮製了之後,中醫書中,仍然在各種半夏後註:有毒你可以嘗試去找一個中醫用藥中被證明有毒,而且中醫沒有去炮製或者限制用量等等方式降低毒性的一種葯,好像真的沒有。然後我來說說被詬病的考核問題。西醫之所以被認為科學,是因為它有極精準的考核辦法,可以非常簡易的分辨一個人是否有行醫技能,是否有行醫資格。但是中醫不能。中醫本身提倡「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相同的病,病程不同,人的體質不同,我們需要分而治之。而不同的病,有相同的症,那麼我們也可以以同樣的方法治療。所以我們確實沒辦法確定一個醫生是否有能力治療疾病。我也說了,檢驗一個醫生最簡單的辦法是臨床,看他是否能夠治療疾病。但是現代醫學倫理是不可能讓一個沒有確定是否有能力治療疾病的人,去病患身上做實驗的。現在中醫傳承考試和中醫確有專長考試中都有驗方的試題。描述一個疾病,然後讓你出一個藥方,然後要仔細的解釋你為什麼做這樣的治療,事實上,時方派的中醫,一個疾病可以開出無數個藥方,今天用這個,明天就可以用另一個。效果還都不錯。這其實是很好的一個思路。但是到了中醫執業和助理考核的時候,就沒有了,基本以基礎知識和各種大學學習內容為主。但是往往是能輕鬆通過考試的人沒有能力治療疾病。那麼這就證明,這種考試方式,是不適合中醫的。但這並不是中醫的錯,而是考試製度的錯。這種錯誤不應該由中醫來負擔。然後我說說中醫以「污物穢物」入葯的問題。之前山東大學某教授曾經在反對中醫時提出過這個問題,說中醫以污物穢物入葯。這個真的沒辦法對話了,因為我們中醫從來沒說過藥物的化學成分能夠治療疾病的話。台灣有位叫譚傑中的老師,他說過,中醫用一個藥物的時候,用的是藥物的氣性。氣性是什麼,就是一個藥物在心裡想去到哪裡。中醫有一句比較有爭議的話,叫「諸花皆升,旋復獨降;諸子皆降,蒼耳獨升(也有說荊子獨升的)」當然這句話並不完全正確,因為你可以舉出很多花降子升的例子。但是這裡就看出古代人對於事物規律的一種認識。拿植物的子來說,為什麼古人認為諸子皆降?因為「子」在成熟後,他「心」中有一種落到地上,生根發芽,傳宗接代的氣性。這種慾望幾乎遍佈於所有植物的子。但為什麼蒼耳升呢?想都知道了,蒼耳子熟透了之後,是拚命粘在別的動物身上跑遠的,所以蒼耳明顯的是想往上跑。氣性這個詞,我覺得很準確。他想做什麼,在他的「心」中有一種什麼樣的慾望。這是決定一個植物在作為藥物進入到我們身體中之後,他會產生什麼樣的作用。把上面「諸花皆升,旋復獨降;諸子皆降,蒼耳獨升」引申一下,我們可以說,基本上(千萬別說所有,否則會被打臉)所有植物的根,他在心中都有一種慾望,將土壤中的養分、水送到上面去,所以植物的跟,用到人身體里,效果會往上走。基本上所有植物的葉子,在長大後,會有落到地上、營養根系的慾望,所以植物的葉子,用到人身體里,效果會往下走。這就是氣性。我以葛根為例,葛根被化學家分解之後,發現其中有作用的東西是一種叫做葛根素的東西,這種東西可以提高免疫,增強心肌收縮力,保護心肌細胞,降低血壓,抗血小板聚集。也就是說,葛根素用到人身體里以後,他的效果主要作用在心肌這一塊。但是你如果單用葛根,不管用多少,他的效過會非常執著的作用於腦袋後面這一塊的肌肉上去。又如咱們看西遊記裡面那個取「無根之水」有些人會說:「這特么不還是水么,難道有什麼區別?「對,化學成分上沒區別,但是咱們說水往低處流,下雨時,不落地的水接起來,那個水在」氣性「上,會有一種比別的水更希望落到地上的」慾望「,所以他更容易助藥力下行。很多時候,中醫用藥,根本不是去考慮他有什麼樣的成分,就像你找不到中醫所說的「氣」一樣,你也找不到中醫「補氣」的那些藥物的能補氣的那個化學成分。即便你覺得找到了,你一樣會發現,其使用效果會大不相同。至於污物穢物和一些慎用物入葯,我還是那句話,不管什麼東西都有他的氣性。中醫可以用的東西太多了,說無物不可入葯有點誇張,不過也差不多了。上一層這一段,我覺得可以很多人會覺得玄,覺得這不科學。但是科學如何去研究我們並沒有必要去管,我們只需要管,我們用到身體里,會不會有效果就對了。下一層我說說治療效果的問題。(待續)
推薦閱讀:

小米5雜談
1090【雜談】是誰傷害了我們的精子?
我是一名做洗潔精的,大家有什麼問題想問我
【百家雜談】悠悠茶史
一[雜談]古典紅顏今朝鑒——那些女子的幸福與憂傷(含部分朝廷戰亂史)

TAG:科學 | 中醫 | 現代 | 東西 | 雜談 | 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