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姓起源
邢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宋人編纂的《百家姓》中,邢姓排列第195位;在明《千家姓》中邢姓排列第147位;源於河南的159個大姓中,邢姓排列第145位;據袁義達、杜若甫編纂的《中華姓氏大辭典》記載,中華古今姓氏多達11939個,其中大姓300多個,邢姓在300個大姓中排列第131位。邢姓人數較少,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1%,約120萬人。居住分布以河南、河北兩省為多。河南、河北兩省邢姓人口約佔全國邢姓人口的31%。邢姓人口不多,但卻遍布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和港、澳、台。播布海外泰國、菲律賓、朝鮮、美國、等國家和地區。
邢氏源頭很多,但都出自古溫邢丘。
邢氏出自姜姓,是炎帝神農氏的後裔。有關歷史資料記載,炎帝神農氏後裔姜氏的一支,以發明掘井聞名於世,始稱井氏族。井氏族於夏代初,順黃河水東遷至豫北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住下,以族名「井」命該地為「井」地。此井地即古之邢丘,今之河南省溫縣北平皋村。
公元前1525年,商王帝祖乙由相(河南內黃)徙都於邢丘,邢丘成為全國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有一部分居民以邢為氏而姓邢,這是我國第一支邢姓。
商王朝將國都由邢丘遷出以後,原邢丘地的井方國被商王改封為商邢國。商末代邢侯位列紂三公,後因忠諫被誅,商邢國被紂王所滅。商邢國滅亡之後,邢侯後裔紛紛以國為氏而姓邢,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二支邢姓。
邢氏出自姬姓。公元前1039年,周成王在邢丘重建邢國,封周公五子姬苴為邢侯。周昭王末期,周王頒令第三代邢侯率領邢國兵馬開赴周王朝北疆,即今河北邢台平息北戎騷擾。公元前635年,末代邢侯在邢國後期被衛國所滅。邢國子孫紛紛以祖居地邢丘邢命名的邢國國名為氏而姓邢,這是我國第三支邢姓。
春秋時期楚國大夫巫臣於公元前589年,攜陳國美人夏姬投奔晉國。晉景公即日拜巫臣為大夫,並賜古邢丘為其采邑,巫臣始稱邢公,其子孫後也稱邢公。晉國大夫韓宣子一心想霸佔風水寶地古邢丘,找借口殺了邢公(巫臣孫),奪佔了古邢丘。邢公子孫紛紛逃出邢丘,但不忘祖先,以祖居地邢丘邢為氏而姓邢,這是我國第四支邢姓。
春秋時期韓宣子後裔韓嚴在韓國戰功卓著,很受韓哀侯器重,深得百官擁戴,但遭朝中奸臣韓廆陷害、誹謗。韓嚴在忍無可忍之下刺廆於朝並誤中哀侯。韓嚴為朝中除害,大得人心。眾百官力保韓嚴不追究誤傷哀侯之罪,但韓氏家族要求韓嚴家族脫離韓姓。韓嚴家族以居住歷史名都古邢丘邢為氏而姓邢。這是我國第五支邢姓。
古邢丘歷史悠久,是夏、商、周歷史名都,邢丘為民所嚮往。邢氏名人輩出,為民所仰慕,早至北魏,後到清王朝,少數民族中有一部分人改姓邢姓。
西周早期,第三代邢侯率領邢國兵馬開赴北疆,一批人跟隨前往,帶去的人中多為邢氏族人,這是邢氏族人第一次大規模播遷河北邢台。
公元前635年邢國被衛國所滅,周公的這一支子孫大規模播遷祖國各地。
歷史上邢丘周邊戰爭不斷,邢丘村民被捲入戰爭,有不少邢氏族人為了躲避戰爭,離開家鄉到外地謀生,播遷各地。
邢姓源流
以邑為氏
炎帝神農氏在歷史上被譽為「三皇」之一,是今天中華兒女始祖之一,也是邢氏的始祖。炎帝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發明掘井的人,炎帝後裔姜姓的一支繼承了炎帝神農氏掘井的事業,稱為井氏族、井部落。居住在陝西岐山縣神農氏的姜水附近,即今陝西寶雞縣渭水南岸磻溪鄉南面的井兒村。夏代初,井氏族順黃河水東遷至豫北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定居,以族名「井」命名該地為「井」地。即古之邢丘,今之河南省溫縣北平皋。
井地是以後陸續東遷鄭州(有一部分井人又回遷邢丘),北遷山西晉東南,以至河北井陘一帶等地「井人」的祖居之地。沿途遷徙流落一些邢姓族人,有很多邢氏族人將所居之地以祖居之地「井」命名。如,「井」村(邢村)、「井」庄(邢庄)、「井」亭(邢亭)、「井」州(邢州)等,久而久之,井氏族演化成了井部落,夏代中期被夏王封為井方國。「井」字先演化成「井阝」,後演化成今日「邢」字。公元前1525年,商十三代王帝祖乙發現邢丘土地肥沃,富饒美麗,是一塊重要的軍事戰略要地,便率兵奪佔了邢丘。隨之把國都由相(河南內黃)遷於邢,邢丘成為全國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有一部分邢丘居民以邢丘邢為氏而姓邢,這部分邢氏人數雖然不多,但卻是我國第一支邢姓,是姜姓邢。
以(商)國為氏
商朝中後期,商邢侯治理邢國井井有條,深得商王賞識。商朝後期,商邢侯參予商王朝政事,並位列「紂三公」,邢侯對商王朝忠心耿耿,為人耿直,對不法事情敢於呈奏商王。商朝晚期,紂王暴孽,亂殺無辜,甚至要吃叔叔比乾的心肝,朝廷一片混亂,商王朝搖搖欲墜,危在旦夕。邢侯為了商王朝的穩定,冒死直諫,要紂王節儉,不要沉緬女色,不要聽信蘇妲己之言,濫殺朝中大臣。紂王暴跳如雷,當場殺死邢侯,並派軍隊滅了邢國。邢侯被殺,邢國子孫紛紛以祖居地邢丘邢命名的邢國國名為氏而姓邢,這是我國第二支邢姓,是姜姓邢。
以(周)國為氏、邢國的興盛衰亡和第三支邢姓的產生
《國語·晉語》中引晉大夫司空季子的一段話說:「昔少典娶於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二帝用師以相濟也,異德之故也。」是說黃帝與炎帝同為少典之子,各因其成長的地名為姓分別姓姬與姜,他們是兄弟二人,軍事上相互配合。黃帝在歷史上被譽為五帝之一,姬姓因黃帝而得姓。周武王姬發是黃帝嫡系後代。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推翻殘暴的商紂王建立周王朝後不久病逝。商朝舊臣發生叛亂,周武王同母弟周公旦帶著五子姬苴率領軍隊很快平滅「三監之亂」,周公旦五子姬苴平叛戰功卓著。公元前1039年,周成王在商十三王帝祖乙國都、商邢國都城邢丘,以邢丘邢為名重建邢國,封姬苴為邢侯,歷史上稱為周邢國。
後代史學專家記述了姬苴封邢侯於邢丘的經過。東漢許慎《說文》云:「邢,周公子所封,地近河內懷。」晉朝司馬彪撰《後漢書·郡國志》更為清楚地指出「平皋有邢丘,故邢國,周公子所封。」中國著名考古歷史學家唐蘭先生通過對《邢侯簋》的研究,在《西周青銅器銘文分代史徵》書中深刻指出:「邢國本封在溫縣東……,古代對過去曾建國的地方常稱丘……,邢國始封應在今溫縣無疑。」河北史學專家、《邢台地方志》編輯、顧問楊文山教授在《邢國歷史綜合研究》一書中指出:「邢之封地在邢丘,亦即今之河南省溫縣東,正可說明邢國與他的兄弟諸國一樣,其封地方位彼此相鄰,都分布在這條(西接成周,東連魯齊)控制線的範圍之內。」彭裕商先生在《麥四器與周初的邢國》文中指出:「昭王以前邢國在河南溫縣附近,昭末穆初在河北邢台,這就證明溫縣是邢國的始封地,其後遷到河北邢台。」何光岳先生在《炎黃源流史》一書中指出:「周初又封周公支子於邢,即井方曾居之地,在今豫北溫縣邢邱,後北遷河北邢台。」馬世之先生在《中原古國·歷史與文化》一書中指出:「邢國始封之地在今河南省溫縣東部……」
邢侯立國之後,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子孫一道精心管理邢國,在短短的幾十年里,把邢國建成一個初具規模、市場繁榮、兵強馬壯的地區強國,促進了周王朝東部的穩定,為歷代周王所賞識。以致於邢侯到周王朝京都豐鎬參加活動,周成王都是熱情款待,同邢侯乘坐插有紅色旗幟的「龍船」遊玩,並和邢侯同入宮寢一塊休息,邢侯回國時,周成王頒令賜邢侯「三族」,將邢國附近的「州人、重人、鄘人」賞給邢侯,鑄造《邢侯簋》以紀其事。
周昭王末期,北方戎狄加劇騷擾周王朝北疆,威脅周王朝政權,周昭王第三代開隊吳率派兵平滅北戎的騷擾。邢侯不負周王重託,遷邢國到襄國地區(今河北邢台)後,邢侯親自率領邢國兵馬同戎狄展開了激烈戰鬥,邢侯身先士卒,沖入戎狄軍中,邢軍緊跟其後,殺得「狄軍」,屍橫遍野,傷亡一次比一次慘重。戎狄軍隊屢屢受挫,不敢再去騷擾邢國居民,只敢在邢國周圍小國境內騷擾。邢侯聲張正義,應周邊小國請求,出兵小國打擊戎狄騷擾,保護了小國安全。1978年在河北省元氏縣城東西張村西周墓中出土了《臣諫簋》,印證了邢侯從始封國古邢丘遷封到襄國後,反擊戎狄騷擾,把狄軍趕出了邢國,邢侯派手下大臣叫「諫」的率領一部分邢軍進駐軧國,保軧國安全,印證了邢國國力強盛,很快成為周圍小國的保護國,成為地區強國,歷史上邢侯有元侯之稱。
邢侯是一個政治、戰略軍事家,邢侯率領邢國兵馬浩浩蕩蕩開赴北疆,一邊打擊戎狄騷擾,一邊環視新立國地區的周邊環境,南有衛國,北接燕國,東臨齊國,西連晉國。南面衛國是同宗姬姓國家,東面齊國是關係密切的姜姓國,北面與燕國之間生活著一部分戎狄,西面與晉國之間也生活著一部分戎狄。戎狄不斷騷擾著邢國北部和西部。為了加強對戎狄騷擾的防禦,邢侯以戰略家的眼光選擇戰略要地營建防衛設施。其中比較重要的設施是:一在襄國營建邢國新都城——邢城,二在距邢城西一百四十里的重要戰略要地漿水鎮營建夷儀城,以利戰時互相支援,這在軍事戰略部署上是很重要的一步棋。
邢國新都城邢城,即今河北省邢台市,邢城地理位置在西周前期的河北地區是十分重要的。正如清人任道容《重修城工碑記》中所說:「順郡當四方之衡,西接太行,北控常山,東界齊魯,南帶彰衛,河北三襟,要而河東之藩蔽也。」可見邢侯有戰略眼光,將新邢國的政治中心選定襄國是一個很英明的決策,既為新邢國提供了一個安全環境,又為抵禦以常山地區為活動中心的戎狄的不斷南進,建立了一個鞏固的後方。
具有戰略眼光的邢侯為了防禦位於山西的戎狄越山東進,在距邢城西一百四十里的漿水鎮營建陪都夷儀城,漿水鎮的地理位置在太行山的東麗之坡,是晉東南進入襄國的必經之地。宋人在《太平寰宇記》引晉人《地道記》說:「樂平東南,有儀夷道,通襄國夷儀山。」這正說明這條通道是晉東南戎狄東犯邢地的必由之路。邢侯選擇這條道路要衝漿水鎮營建夷儀城用以防禦晉東南戎狄東犯,無疑是英明正確的。
兩周時代,王侯建都必建台,建台有「築台以為高」和「居高台以自尊。」建台有加強保衛都城的防衛功能。因此,邢侯在營建邢城的同時,又在城外的東北丘脊之上營建「邢侯台」。這也是今日邢台地名取之於「邢侯台」的簡稱所致。邢侯在營建夷儀城的同時營建了「邢侯行台」。
邢侯用戰略的眼光選擇戰略要地營建都城,發展經濟,訓練軍隊,使邢國保持強盛達三百餘年之久,為周王朝的鞏固立下了汗馬功勞,歷代周王對邢侯另眼相看。京城舉行祭祀的時候,周王讓邢侯回京祭祀,熱烈款待邢侯,待遇非常優渥。
邢國建國三百多年後的公元前七世紀,依然保持強盛的國力,《春秋左傳》記敘衛國公子州吁弒君篡位,州吁殺捕反對他的人,特別是殺捕威脅王位的貴族合法繼承人,致使衛國貴族紛紛外逃。衛桓公之弟公子晉也跑到了邢國避難,邢侯面對強大的衛國豪不畏懼,敢於收留公子晉,後送公子晉回國繼位,可見邢國此時還是有一定軍事實力的。
邢國的強盛,在邢齊通婚上得到了體現。
門當戶對,在中國幾千年婚姻史上牢牢地紮根於人們頭腦里。尤其是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更為嚴重,齊國在周王朝屬於一個大國,國力強盛,據有關史料記載,齊國歷史上有多次齊女嫁邢侯,1975年在內蒙古哲里木盟扎魯特旗窖藏出土了邢姜太宰巳簋與之相印證。
邢國的衰弱以致滅亡是有其多種因素促成的,從有關文獻記載看,邢國從始封地河南溫縣邢丘遷襄國以後,與戎狄的戰爭就沒有停止過,戰爭長達350年之久。邢國雖多次打敗戎狄的侵犯,並幫助鄰國抵禦北戎的騷擾,客觀上保衛了周王朝北疆,得到了周王的嘉獎。但沒有得到周王朝兵源戰略物資的補充,致使邢國為戰爭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導致邢國後期兵源和物質短缺,抵擋不住北戎的進攻,致邢城陷落,被迫遷都於夷儀。公元前635年被衛國滅亡。
邢國滅亡,邢國子孫不忘先祖,紛紛以祖居地邢丘邢命名的邢國國名為氏而姓邢,這是中國第三支邢姓,是邢姓的主體,周公的後代,姬姓邢。
出自邢公巫臣
春秋時期,楚王依仗自己軍事勢力強大,侵犯周邊鄰國的晉國和吳國;對內,聽信饞言,疏遠有傑出的政治、軍事指揮才能的楚國大夫申公巫臣。巫臣對的才華在楚國得不到施展,反而受到岐視、打擊,面對楚國心灰意冷。環視周邊諸國,晉景公愛惜人才,視才如命,是當世名君。公元前589年巫臣攜陳國美女夏姬巧妙離開楚國,投奔晉國。晉景公得知巫臣來投,高興地合不攏嘴,即日拜巫臣為晉大夫,並賜古邢丘為其采邑,巫臣始稱邢公。其子孫後也稱邢公。
巫臣投奔晉國,楚王大怒,命楚國大夫子反帶兵殺了巫臣眷屬。巫臣得知消息,憤怒地給子反寫去一信說:「一定要讓你疲於奔命。」巫臣加緊訓練晉國軍隊,並讓兒子狐庸到吳國去,教導吳國人用兵打仗和駕駛戰車打仗的方法。晉、吳二國軍隊經過邢公父子精心訓練,軍隊素質得到了很大提高,多次主動出擊打敗楚國軍隊,奪回被楚國軍隊佔領的大片領土,令楚王不敢再出兵打晉、吳二國了。特別令楚王后悔的是,沒有重用巫臣,讓一代賢才跑到敵國去了。
邢公巫臣去世後,晉王封其子為大夫,繼稱邢公。公元前528年,原楚大夫雍子投奔晉國,晉王賜鄐田為其采邑。邢丘與鄐田相鄰,雍子看到邢丘風水好,想霸佔邢丘地,故意和邢公(巫臣孫)鬧疆界糾紛,當時晉國主管訴訟的理官士彌牟出使楚國,由晉臣叔魚(羊舌鮒)暫代其職。雍子為了能霸佔邢丘地邊,多次向叔魚行賄,並將其女送給叔魚作小妾。叔魚受賄後,特別是得到年青貌美的雍子女兒後,強行把邢丘地邊劃給雍子所有。邢公忿殺叔魚雍子於朝。邢丘是古都名城,晉大夫韓宣子早已垂涎三尺,見邢公在朝中殺死叔魚、雍子,借口大做文章,說邢公當著晉王的面,敢殺朝中大臣,是沒有把晉王放在眼裡,今天敢殺朝中大臣,明天就敢殺晉王。晉王下令殺死邢公,韓宣子趁機奪佔了古邢丘。居住古邢丘的邢公子孫不忘先祖,紛紛以邑為氏而姓邢,這是我國第四支邢姓族人。
出自韓宣子後裔
春秋時期,韓宣子後裔韓嚴作戰勇敢,屢立戰功,為韓國的鞏固、壯大立下汗馬功勞。韓嚴為人正直,敢於為民說話,深得朝中百官所擁戴,為韓哀侯所賞識。朝中奸臣韓廆喜歡無事生非,造謠陷害他人,深受百官反對。韓廆嫉妒韓嚴在百官中的威信,千方百計陷害、誹謗韓嚴。直性子的韓嚴對奸臣韓廆百般誹謗自己,一忍再忍,一讓再讓。韓廆非但不停止陷害、誹謗韓嚴,反而認為韓嚴軟弱可欺,當著韓哀侯的面更加瘋狂地誹謗、陷害韓嚴。韓嚴忍無可忍,拔出戰劍,要殺韓廆。韓廆一見韓嚴要動真格的,也嚇得趕緊躲到韓哀侯身後,韓嚴力大無比,一劍刺去,刺死韓廆,並誤中哀侯。韓嚴誤中哀侯,理屬死罪,朝中百官聯名上書力保韓嚴,哀侯之死,乃是誤傷,念韓嚴戰功卓著,為國除奸,為民除害,應赦免其死。但韓嚴誤中哀侯,乃韓世家之大不幸,韓嚴應脫離韓世家族。韓懿侯准奏,不再追究韓嚴死罪,責令韓嚴脫離韓世家族。韓嚴左思右想,不能姓韓了,就姓歷代韓世家族仰慕的風水寶地、歷史名都古邢丘邢。從此,韓嚴家族開始姓邢。這是我國第五支邢氏族群,韓嚴是這一支邢姓的始祖,是姬姓邢。
少數民族改姓
古邢丘歷史悠久,土地肥沃,物產豐富、風景優美,是全國著名的風水寶地,又是夏商周歷史名都,邢丘為民所嚮往;邢氏名人輩出,為民所仰慕,導致北魏時期氏族人的一支改姓邢姓。清代,滿州八旗中佳姓人氏改姓邢;黎族姓氏中原有拉海氏也改姓邢。此外,在少數民族彝族、蒙古等族中,也有人崇拜邢姓。
祖地
焦作市溫縣
邢丘西十五公里是今溫縣城。溫縣溫縣,隸屬於河南省焦作市。
溫縣歷史悠久,古迹名勝很多。溫縣東有三朝名都古邢丘,是夏朝井方國國都,也是商朝十三王帝祖乙的國都,又是商朝邢國國都,還是周朝邢國的始封都城,至今在城北、城東、城南還殘留有1000餘米舊城牆。在古邢丘,有考古發掘出來的夾沙罐、鬲、甗、陶豆、鼎、蛋形瓮、花邊罐、深腹盆、淺腹平地盆、大口尊、小口翕等古代文物,僅2002年8月~2002年12月就從邢丘村地下挖掘出完整古文物2000餘件,其中500餘件器物上刻有「邢」、「邢公」字樣。邢丘古文物多且古,在1983年被溫縣人民政府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在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一進村頭,便可見到有著一千多年歷史的《古邢邱》橫匾,便可見到河南省人民政府聳立的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理石座碑,便可見到溫縣人民政府聳立的《商都遺址》碑與《邢都遺址》碑,還可見到中國溫縣邢氏歷史文化研究會、溫縣北平皋村委會為一支邢姓始祖——周邢國第一代國君邢侯姬苴立下的墓碑和另一支邢姓始祖晉大夫邢公巫臣墓碑。
本文摘自《中華姓氏中原尋根叢書》作者:邢寶全
推薦閱讀:
※波浪號(~)是什麼意思,正規的用法是什麼?
※中華七千年——三皇五帝考證兼論古文明起源
※儒家思想起源與伯夷、叔齊的故事
※絕句起源
※咖啡起源
TAG:起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