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管理
07-15
一、班主任研究課堂管理,非常有現實價值。因為在當前的班級授課制的教育形制中,一個學生的課堂違紀行為,有可能干擾同桌或周圍幾個同學的正常學習活動,也會誘發課堂上更多的學生產生類似的違紀行為,從而打破課堂學習秩序,影響教師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為了維護班級的課堂秩序,廣大班主任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存在不少問題。此案例中呈現的王老師的課堂管理實踐狀況,是班主任當前工作現狀的具體體現。為了維護班級正常的學習秩序,王老師想方設法地推進課堂管理。課前批評、嚴厲懲罰、聯合家長「打壓」、進教室「督陣」、培養學生的自制力……王老師在不斷的探索中,終於找到了自己認為理想中的課堂管理策略:提高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儘管王老師的課堂管理經過一系列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他推進的課堂管理是不夠科學、不系統的,有很大的工作內容缺漏。二、分析王老師的管理意識和探索精神王老師積極推進課堂管理的強烈意識和不懈探索的勇氣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比如,在其他任課老師反映了班級的課堂紀律不好時,王老師馬上在自己的課上進行批評,以期學生們能夠改正。嚴厲懲罰、聯合家長「打壓」、進教室「督陣」、培養學生的自制力等方式方法的不斷提出和驗證,真實地顯示了王老師不懈的探索勇氣,體現了一位班主任的教育良知。王老師的反思習慣是非常有效益的。在一次次的探索沒有取得顯著效果後,王老師都要進行認真的反思。尤其是,在確定提高學生的自治力前的反思,是比較深刻的,也是有效益的。因為這次反思後,王老師找到了如何科學地推進課堂管理的方法:通過和學生一起分析,為每一個課堂紀律暫時存在問題的學生確定了個性化的轉變策略。王老師為好接話把的世龍同學設計的四步轉變措施,從實際出發,循序漸進。這使我們體會到教育必須重視細節,而且需要個性化的教育措施。然而,我們又會提出一些質疑:這個方案能不能真正的落實?如果若干個學生都有類似的方案,怎樣檢查?後會不會忙不過來,會不會流於形式?三、王老師應該怎樣加強課堂管理王老師不應該在課前(尤其是自己上課前)經常性地批評學生,這樣容易影響學生下一節課的學習。就像案例中的描述一樣,學生們在王老師上課的時候老老實實的,但課堂氣氛不活躍。拋開「訓話」的時間和地點來分析,就訓話的方式本身來分析,也是非常不妥當的。王老師集體訓話,沒有多少針對性,他提出的要求,學生落實起來就要打折扣,況且,有些學生可能還會覺得與自己無關。有些班主任習慣於籠統地給群體訓話,缺乏針對性,效果也往往不佳。王老師請家長來一起嚴懲有課堂違紀行為的學生不妥當。就像案例中描述的一樣,很容易引發老師和家長、家長和學生、老師和學生之間的矛盾衝突。在這一環節中,王老師對課堂管理的定位是錯誤的。班主任加強課堂管理,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提高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益,不能進行簡單的壓制和懲罰。王老師應該加強和任課老師的溝通交流。這是因為班主任的課堂管理,是全程的,不是一節課、兩節課的問題。這就涉及到班主任與任課老師、任課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人際關係互動,自然會有一系列的矛盾需要解決。班主任處在這一人際關係旋渦的中心,首先要不斷地及時協調自己和任課老師、任課老師與學生、自己與學生的關係,使之處於和諧的互動狀態。王老師在推進課堂管理時,只注重了自己和學生關係的協調,而忽略了其他人際關係的協調。對王老師而言,要認識到人際溝通旨在實現師生真誠地理解彼此行為的真實理由,消除師生之間因交流而出現的對彼此行為的誤讀,並達成對彼此行為的諒解與共識。師生溝通的策略主要包括傾聽和訴說、信任和責任等環節。王老師進教室「督陣」是簡單化的「控制」(或者說壓制)行為。王老師進教室「督陣」,雖然能協助科任教師維護「正常」的教學秩序,但弊端更多,容易使任課教師和學生雙方感到拘謹,課堂氣氛會比較沉悶、壓抑,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得不到保證。這在案例中已經描述出來了。同時可能降低任課老師的威信。長時間在班級「鎮壓」,也增加了王老師的工作負擔,容易使他身心疲憊。這樣的監督,對學生的紀律保持進行外在控制,不利於培養學生紀律保持的自覺性,也不利於學生課堂行為規範意識的形成。依據「全員德育」的教育理念,每位教師都是德育工作者。誰上課誰負責,任課教師是所教學科課堂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如果靠班主任督陣才能上好課,是可悲的。但是,班主任確實有責任了解並研究每位教師上課時的課堂紀律情況及原因,總結好的經驗,採取有針對性的協調措施。王老師應該明確自己的角色內涵。仔細閱讀《中(小)學班主任工作暫行規定》《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班主任工作的意見》《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啟動實施全國中小學班主任培訓計劃的通知》等有關班主任工作的有關文件會發現,對於「班主任」這一崗位的角色內涵,大致有四個方面的內容:第一,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和領導者。這要求班主任依據教育方針負責管理整個班級,完成各項班級建設事務。第二,班主任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協調者。這要求班主任要協調好班級各任課教師之間、班級學生和任課教師之間、班級和其他兄弟班級之間、班級內部的同學之間、班主任、任課教師與家長、學校與社區等多種關係,化解種種矛盾衝突,力爭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學生自我教育。第三,班主任對班級的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負責,切實推進素質教育,在班級工作中,努力做到「一個都不能少」。第四,班主任是自身生命價值的提升者。這要求班主任在培養學生的同時,還要發展自己,實現自身的生命價值。在這樣的角色內涵的分析視野中,王老師在課堂管理推進中的職責履行應定位在「協調者」的角色上。但是,王老師進教室督陣、替任課老師做大量的課堂管理工作等細節都反映了王老師對班主任角色的認識有些模糊,需要澄清。否則,在錯誤角色定位理念的引導下,王老師出力也不討好:任課老師會埋怨班級的課堂紀律不好,班主任管理不善,學生會認為班主任多管閑事。而且,這種「責任泛化」,積以時日,有可能帶來班主任的心理焦慮,反而會影響工作。應該強調的是,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是培養學生個體自我管理能力和集體自我管理能力的過程。這是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共同教育目標。班主任在做好協調工作的同時,要從實際出發,組織建立良好課堂秩序的教育活動,提高學生遵守課堂規範的自覺性。課堂管理的主體是老師還是學生,是令人深思的問題。各個同學段的班級,情況也不盡相同。看看拓展案例,會有新的啟發。課堂管理的基本要義課堂管理的實質是對課堂基本要素進行的協調和控制,目的是為有效課堂教學營造和諧而融洽的人際心理環境,主要表現為對正當課堂行為的維持和強化,以及對不當或違規課堂行為的矯正。首先,教師的課堂管理行為不同於教師和學生的課堂交往行為,它是一種典型的目的性行為。教師根據明確的目標導向,做出教學規劃與決策,採取行動,並追求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教育效益。其次,教師的課堂管理行為還是一種規範調整行為,教師從教育目標的達成要求出發,從提高教學效益的需要出發,逐步建立起班級內學生們的共同的課堂行為規範。教師還要對規範的執行情況進行監控與調節。「課堂管理」賦予教師一種權威感,對班級而言,教師是管理者,負責管理班級的一切事務,給人的感覺較為負向,也較欠缺教師本身教育專業發展的價值取向。課堂管理主要是管理教室內的人、事、物,教師是支配學生的管理者,教師有較多的正式權威,以管理支配班級內的一切事物。對班主任而言,課堂管理還有另外一層內涵。班主任還要協助一些任課教師完成課堂管理,建立起一套獨特的班級內學生們共同遵守的課堂行為規範。對於課堂違紀行為,班主任的主要任務是採用一定的策略,使當事學生意識到其行為的不當性和無效性,並自覺地調整其行為,使其不當課堂行為逐漸向正當課堂行為轉化。對於違規課堂行為,如課堂上學生焦躁不安、課堂躁動、懶散或無所事事、騷擾或侵犯他人、擅自離開座位、低語或高聲喧嘩、說粗話侮辱教師或攻擊教師等等、教師進行課堂管理時要特別謹慎,講究策略。否則,課堂管理不但不會使違規課堂行為得到有效矯正,反而為課堂管理本身製造更大的障礙,甚至使其惡化,對課堂人際心理環境造成巨大危害。課堂管理——學生的自我控制力1.班主任只是協調者,協調各位老師。與認可課老師管理理念的一致,加強情感的投入。任何老師都對學生有德育的責任。2.班主任是領導者和組織者的角色。心理尊重各位代課老師。協調者,協調認課老師,與家長之間的關係。3.「全員德育」教育教學整合。對話專家1.外控不是最好的管理辦法,學生的自主管理很重要。怎麼有效激發學生的自主管理?值得探討。解決紀律問題是為了育人!課堂管理是手段,最終目的是教書育人的有效實現。2.接話茬,違反紀律的問題是不好的現象。其中原因有:(1)注意力缺損,多動,是障礙。注意區別。用藥物可以控制。(2)品行障礙。自控能力沒有受損。(3)講課老師的問題。方法也有很多:除了強化,懲罰還有很多,環境的控制也很有用,品行有問題的同學注意改善師生關係,隔離等。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關於員工能力培訓問題?又擔心員工跳槽
※彼得德魯克管理名言
※青少年情緒管理(二稿)
※和諧的管理技巧 ——「高效工作與和諧組織」系列課程
※306醫院許樟榮教授談我國糖尿病飲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