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和有小毒中藥飲片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項
作者:欒飛;單位:西安市未央區中醫醫院藥劑科。
中藥飲片調劑是指中藥藥劑人員遵照醫師處方將中藥飲片調配成藥劑,是中藥藥劑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藥從生產、炮製、加工到臨床使用,處方調劑是其中的重要環節,直接影響患者用藥安全有效,是涉及法律責任的重要工作。
古代常常把毒藥看作是一切藥物的總稱,而把藥物的毒性看作是藥物的偏性。毒性中藥是指《醫療用毒性藥品管理辦法》規定的28種毒性中藥管理品種;而《中國藥典2015版》所有標註有毒的品種是為了讓調劑人員嚴格調配,防止誤用濫用,調劑人員審方時,遇到有毒性中藥的處方,要嚴格審核是否有合格醫生筆名的正式處方。
單方購葯者,必須持有關證明每次購藥量不得超過2日極量。毒性中藥配方的劑量一般較少,調劑人員要嚴格,認真負責,計量準確,不許以手代秤。處方中未註明生用的一般付給製品,如果劑量過大或有疑問,應拒絕調配。做好中藥飲片調劑工作,需要中藥藥劑工作者具有高度責任心,在做每項工作環節中都能做到準確無誤,同時要求必須經過中醫藥學專業學習、真正掌握了中藥飲片調劑的有關技術知識和操作技能,才能勝任和做好工作。
筆者以2015年版《中國藥典》標註為標準,將有毒和有小毒中藥品種按照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項總結如下表。其中,用法用量應當按照藥典規定使用,特殊情況下需要超劑量使用時,應當由處方醫師再次確認(「雙簽字」)後方可由中藥師進行處方調配。否則,應拒絕調配處方。
附表1 31種有毒中藥品種表
名稱 | 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項 | |
1 | 乾漆 | 2~5 g; 孕婦及對漆過敏者禁用; |
2 | 土荊皮 | 外用適量, 醋或酒浸塗擦, 或研末調敷患處; |
3 | 三棵針 | 9~15 g; |
4 | 千金子霜 | 0.5~1 g; 多入丸散服; 外用適量; |
5 | 制川烏 | 1.5~3 g; 先煎、久煎; |
6 | 制草烏 | 1.5~3 g; 宜先煎、久煎; |
7 | 制天南星 | 3~9 g; 孕婦慎用; |
8 | 木鱉子 | 0.9~1.2 g; 外用適量,研末,用油或醋調塗患處; |
9 | 仙茅 | 3~10 g; |
10 | 制白附子 | 3~6 g; 一般炮製後用, 外用生品適量搗爛, 熬裔或研末以酒調敷患處; |
11 | 白果 | 5~10 g; |
12 | 白屈菜 | 9~18 g; |
13 | 山豆根 | 3~6 g; |
14 | 硃砂 | 0.1~0.5 g; 多入丸散, 不宜入煎劑, 外用適量; 不宜大量服用, 也不宜少量久服; 孕婦及肝腎功能不全者禁用; |
15 | 華山參 | 0.1~0.2 g; 不宜多服, 以免中毒; 青光眼患者禁服; 孕婦及前列腺重度肥大者慎用; |
16 | 全蠍 | 3~6 g; 孕婦禁用; |
17 | 芫花 | 1.5~3 g; 醋芫花研末吞服, 一次0.6~0.9 g, 一日1次; 外用適量; |
18 | 蒼耳子 | 3~10 g; |
19 | 兩頭尖 | 1~3g; 外用適量; |
20 | 附子 | 3~15g; 先煎, 久煎; 孕婦慎用; 不宜與半夏、瓜蔞、瓜蔞子、瓜蔞皮、天花粉、川貝母、浙貝母、平貝母、伊貝母、湖北貝母、白蘞、白及同用; |
21 | 苦楝皮 | 3~6 g; 外用適量, 研末, 用豬脂調敷患處; 孕婦及肝腎功能不全者慎用; |
22 | 金錢白花蛇 | 2~5 g; 研粉吞服1~1.5 g; |
23 | 牽牛子 | 3~6 g; 入丸散服, 每次1. 5~3 g; |
24 | 香加皮 | 3~6g; |
25 | 常山 | 5~9 g; 有催吐副作用, 用量不宜過大; 孕婦慎用; |
26 | 商陸 | 3~9g; 外用適量, 煎湯熏洗; 孕婦禁用; |
27 | 硫黃 | 外用適量, 研末油調塗敷患處; 內服1.5~3g, 炮製後入丸散; |
28 | 蓖麻子 | 2~5 g; 外用適量; |
29 | 蜈蚣 | 3~5 g; 孕婦禁用; |
30 | 蘄蛇 | 3~9g; 研末吞服, 一次1~1.5 g, 一日2~3次; |
31 | 京大戟 | 1.5~3 g; 入丸散服, 每次l g; 內服醋制用; 外用適量, 生用; |
附表2 23種有小毒中藥品種表
名稱 | 用法用量 | |
1 | 丁公藤 | 3~6 g; 用於配製酒劑, 內服或外搽; |
2 | 九里香 | 6~12 g; |
3 | 大皂角 | 1~1.5 g; 多入丸散用; 外用適量, 研末吹鼻取嚏或研末調敷患處; |
4 | 土鱉蟲 | 3~10 g; 孕婦禁用; |
5 | 川楝子 | 5~10 g; 外用適量,研末調塗; |
6 | 小葉蓮 | 3~9 g; 多入丸散服; |
7 | 水蛭 | 1~3 g; 孕婦禁用; |
8 | 艾葉 | 3~9 g; 外用適量, 供灸治或熏洗用; |
9 | 北豆根 | 3~9 g; |
10 | 地楓皮 | 9~15 g; 外用適量, 煎湯熏洗; |
11 | 紅大戟 | 1.5~3 g; 人丸散服, 每次l g; 內服醋制用; 外用適量, 生用; |
12 | 吳茱萸 | 2~5 g; 外用適量; |
13 | 苦杏仁 | 5~10 g; 生品入煎劑宜後下; |
14 | 南鶴虱 | 3~10 g; |
15 | 鴉膽子 | 3~9 g; |
16 | 重樓 | 3~9 g; 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
17 | 急性子 | 3~5 g; 孕婦慎用; |
18 | 蛇床子 | 3~10 g; 外用適量, 多煎湯熏洗, 或研末調敷; |
19 | 豬牙皂 | 1~1.5 g, 多入丸散用; 外用適量, 研末吹鼻取嚏或研末調敷患處; |
20 | 綿馬貫眾 | 4.5~9 g; |
21 | 綿馬貫眾炭 | 5~10 g; |
22 | 蒺藜 | 6~10 g; |
23 | 鶴虱 | 3~9 g; |
總之,醫師在使用毒性中藥時要根據患者體質強弱、疾病部位的深淺,恰當合理選擇藥物並確定有效劑量,中病即止、不可過服,防止過量及蓄積中毒。同時,應嚴格注意中藥配伍禁忌,凡兩葯合用能產生毒副作用應該禁止使用,並按照炮製規範,以降低毒性。此外,還應注意個體化差異,適當增減用量,說服患者不可自行用藥,嚴格遵照醫囑。
推薦閱讀:
※為什麼現在玩遊戲可以持續很長時間但看書卻不能這樣?
※按摩注意事項
※預防腸癌的飲食注意事項
※卧室風水,要注意這7點!
※夏至已至 女性的九項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