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紅山玉器的真假

近幾年,古玩市場上5000多年前的紅山古玉比比皆是,北京的古玩攤上"批發紅山"大牌赫然醒目,花幾十萬幾百萬買現代紅山的大有人在。以至很多古玉收藏者談"紅"色變。

一本收錄近300件古玉精品的《玉海拾珍》日前由新華出版社出版。書中百多件紅山、龍山古玉首次面世,多屬罕見珍稀。作者柏岳曾任中國收藏家協會原玉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柏先生曾連任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早在8000年前中國人就開始寵玉了。其中以紅山文化玉器最為精美珍罕。它的造型種類、琢制技術及出土數量和功用,都令其他同時代文化產品相形見絀,文物收藏價值極高,因而也引發了瘋狂盜掘古墓、走私、作偽等現象的產生。許多屬於國家珍貴文物的紅山文化玉器等被海外人士買走,輕易流失海外,令人痛心。

20年來對紅山古玉情有獨鐘的柏岳先生說,神秘的紅山古玉真品是一眼看去即能令人心動,新仿的雖可以假亂真,但只能做到形似,卻仿不出紅山古玉的獨特神韻。

眼下市場上與時俱進的"紅山文化"的確太多太濫了,究竟怎樣去偽識真呢?柏老先生特別撰文將自己多年收藏所獲經驗悉數告訴了讀者。

對高古玉器的鑒識,一般地說,必須掌握每一個時期的造型、紋飾和製作方法等方面的時代風格。一種藝術風格的產生、發展和衰亡,都是和各個歷史階段的思想信仰、生產力水平、審美觀點分不開的,有人把它比作像一個人的穿著打扮都有它的時代特點一樣。因此,對大量沒法與標準器對照的玉器的識別,應從玉質、工藝、造型、沁色以及各種古老特徵進行綜合分析,加以確認。也就是一定要考慮時代發展變化的諸多因素,綜合各個方面分析判斷,而不能拘泥於一件或幾件科學發掘出土的器物形制而輕下結論。

分析時代特徵,要抓住主要方面。既要掌握其共性(普遍性),更要掌握其個性(特殊性)。所謂共性,即一般古玉器都具有的特徵,如光澤、熟舊感、質變等等。所謂個性,即那個特定時代的獨有特徵,如玉器的色質、形制、紋飾、做工乃至沁色等特徵。共性寓於個性之中,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之中。個性是認識事物的基礎,是主要依據。確定一件古玉器的年代,最終決定於它的特殊性。特殊點是區別一件玉器不同於其他年代玉器的特殊本質。

對5000年前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玉器的鑒識,不能脫離所有高古玉器鑒識的要點,但紅山文化玉器又有不同於其他時代甚至同一時代不同文化區域的諸多特點,因此,必須做全面綜合的分析,才不至以偏概全,做出錯誤的判斷。

材質

紅山文化玉器使用的材質較多的是遼寧岫岩縣細玉溝透閃石類的玉材,材料質地細密,硬度較高,近似新疆和田玉的硬度,色澤也比較均勻。玉的顏色有蒼綠、青綠、青黃、黃色,也有玲瓏剔透的碧玉和純白色玉。在紅山玉器中使用岫岩透閃石玉的約佔70%以上。古代的玉器生產多就近取材,因此,紅山玉器使用屬於蛇紋石岫岩玉,松石、瑪瑙的也有一些。

辨別玉材的時代可靠性,是鑒別古玉的重要一環。玉質的基本顏色也發生變化。一方面是色素離子對玉器所處環境條件產生不同反應;另一方面內在因素在外部條件

下促成變化。基本顏色的變化也是年代的特徵。

造型

造型有時代性。紅山文化玉器的造型深厚、凝重,既概括洗鍊,重點部位突出,又有不同於一般特徵的神韻。如紅山玉器的動物造型,既生動,又拙樸、豪放。現實仿製的紅山動物玉器,只能做到形似,總體上拘謹、呆板、無生氣,難以捕捉到原器物固有的神韻,很難模仿到那個時代的特徵。有人說,模仿現代的精巧容易,模仿古代的樸拙是很難的。這是很有見地的。在鑒別高古玉器中,常有"一眼貨"的說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反映在它的神韻上。觀察高古玉器多了,如同在眾多的人群中尋找熟人,不用細看他的面部和五官,只看到他的側身或背影,就會知道他是不是自己要找的熟人。

紋飾

紋飾是一個時代思想觀念、審美意識和信仰的產物。如殷商的鳳、鳥紋,周代的饕餮紋、夔龍紋,春秋戰國和漢代的雲紋、谷紋、乳丁紋以及龍紋、螭紋等。如能掌握各個時代的紋飾特點,便能比較準確地認定其年代。

紅山文化玉器表面多光素無紋,除玉龍額部或顎底有斜方形網紋和表現獸頭眼部、牙齒的細陰線紋外,一個常見特點是壓地線浮雕、凸弦紋、淺浮雕或稱打窪,即在平面玉佩或圓雕玉器上磨出平整勻稱的凹槽形紋飾,也稱瓦溝紋。有些壓地淺浮雕若隱若現,眼視不甚清晰,手摸感覺明顯。凸弦紋在多數紅山玉器都會見到。

做工

器物雕琢工藝,是工藝技巧及藝術表現力等等因素的總和,最能反映時代特徵。由於各個時代工藝技法不同,必定要在器物上留下痕迹,只有掌握住各個時代的工藝特徵,才容易識別出真偽。

玉器是玉人使用砣具等多種手段加工而成。砣工猶如繪畫的筆法,雕刻上的刀法,富有個性,是比較難仿的。

紅山玉器的工藝特徵,主要的是各部位的過渡自然,表面光澤細膩,少有磨痕,除個別小型佩件大多無玻璃光。不論動物或器物,一般都有穿孔,多系對鑽而成,孔外部直徑大、越往裡直徑越小。也有從一面鑽進的馬蹄形孔。有些鑽孔不直、不圓,孔壁呈粗螺旋狀,有的孔中部交接處出現

錯位稜台。也有的是對面蹭磨而成光澤無螺旋紋的孔,交接的薄層上鑽一小孔。扁平器物在工藝上多兩面加工,琢磨精細,打窪勻稱自然,拋光好,內外邊緣成刃狀,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如玉鳥佩即是邊緣薄銳。

沁色

古玉器在墓穴遺址中,受到外部環境、條件的影響,如溫度、濕度、酸鹼度、地壓以及其他化學元素的緩慢侵蝕,其玉質本身所含的多種元素也隨之發生變化,從而局部或全部改變了原來的玉色,即所謂沁色。沁色是古玉器的年代標誌,也是判斷真偽的重要依據。

在外部侵蝕條件下生成的沁色,表面常伴有侵蝕的共生物質,自然、合理,同時出現在玉器上。作偽沁色多不自然。

在外來衝擊、冷熱和土層自然壓力等因素的裂紋綹裂以及地壓下自然浸蝕生成的蝕斑、蝕孔、玉璞,雖然不同於沁色,也是判斷古玉年代、真偽的重要標誌。

紅山文化玉器,天然沁色較少,較輕,常見的有霧狀白色水沁、黃褐

 色土沁、紅色沁、黑色沁,少數有綠色銅沁。紅色類血沁和綠色銅沁,多出現在黑色或黃白色皮殼之下。

金屬斑痕

金屬斑痕,在我所見過的玉器書中,沒人談過,雖然有的書上曾講過"釘金沁"或"灑金色沁",但都認為是由於土中的酸化鐵與酸化鋅等所沁成,其實不是。這種金屬斑痕,應是玉質本身含有的金屬元素,在長時間的地熱、壓力和其他外部條件的作用下,遊離集中融於玉器表面,不應是外部元素的沁入。特別是含金屬元素較多的青綠、蒼綠色陽起石類玉材,金屬斑痕較多,純凈的白色和田玉則很少見。金屬斑痕不僅見於紅山文化玉器,凡青綠色上千年高古玉器的表面,多可見到。這是鑒別古玉真偽年代的一個標誌。

舊色與光澤

古玉在地下多年,表面都有後天生成的自然舊色和包漿。真古玉的包漿較厚,且分布均勻自然。還有一種發自內部的光澤。這種反射光是自然的、一致的,是統一光澤,且有油性,不同於拋光後出現的表面玻璃光。即使腐蝕較為嚴重的某一局部光澤,仍會顯出它的一致性。高古玉光澤,常如發自內部,所謂精光內蘊,而不是表面浮光。

紅山文化玉器一般表面無玻璃光。表面光澤與玉的硬度及解玉砂的顆粒的精細相關,一般地說,玉質硬度高光澤強,磨砂痕輕,玉質軟、石性重者光澤差;解玉砂顆粒勻細者光澤強。有研究者認為紅山所用解玉砂在80-100目,很難拋出玻璃光。觀出土的紅山玉器表面都有一層柔和的老玉特有光澤,不同於現代的油蠟拋光技術。

對紅山文化玉器的鑒識,是一項情況複雜、難度較大的系統工程。筆者拋磚引玉,就教方家。


推薦閱讀:

多元化唐代玉器
先秦時期的玉器
[海量高清大圖]玉翫雅集《唐宋遼金元》玉器精品展之中古玉器
痕都斯坦玉器:痕玉定睛知有形
清代玉器鑒賞

TAG:真假 | 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