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教育從改變關係開始
標籤:孫雲曉講座教育 | 分類:我的文章 |
好的親子關係勝過許多教育
深圳市主持人:在現在家庭中,擺在首位的應當是子女教育問題,很多家長望子成龍心切,通過各種方式來教育孩子,但是大家往往忽略了孩子自己本身的感受,忽略了孩子和大人之間平等的關係,總是一味的追求大人心中孩子的成長方向。那麼究竟如何處理好和孩子的關係,和孩子的關係與教育好孩子又有什麼必然的聯繫呢,今天我們很榮幸的請來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孫雲曉先生。(掌聲……)
今天孫教授將給我們講述「好的親子關係勝過許多教育」,大家再次歡迎。(掌聲……)
孫雲曉:今天的孩子難教,是今天的很多父母沒有想到的。為什麼難教育?至少三大原因:
第一,我們進入了一個信息化的時代,信息化的時代動搖了父母的、教師的權利地位。我講得通俗一點,比方說,大家都回憶一下,我們小的時候,覺得父母教育我們好像很容易,我們小的時候父母很有權威性,對不對?父母真敢對孩子吹牛,「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多」,「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多」,你信不信?真信。小時候看大人很神秘,大人知道的事很多。今天呢?倒過來了,過去是孩子不了解大人,今天是大人不了解孩子,孩子很神秘,孩子知道很多事情大人不知道,對不對?
第二我們進入一個獨生子女的時代。按照社會學的說法,父母是醫生,孩子是病人,兄弟姐妹是護士。病人要經常跟護士聯繫,就是說,人長大的很多道理主要是從兄弟姐妹之間獲得,是看會的。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沒有護士,直接面對醫生。所以說,這對教育帶來很大的困擾和挑戰。我甚至說,靠一家一戶教育不好獨生子女。所以獨生子女的家庭需要什麼?獨生子女父母需要聯合起來,聯合起來幹嗎?以群治獨,要變小家為大家,要變獨養為群養,這是第二大難題。
第三大難題,今天孩子的性發育提前了,而性教育依然滯後。
那麼今天,我們講什麼呢?我想大家的時間都很忙,我今晚飛機也要飛回北京,我們今天到五點鐘全部結束,兩個小時以內,我講一個半小時,最後留半個小時大家提問題、互動。在這麼短的時間裡面,我想把我35年做兒童教育,其中20年是做專門的研究,我提煉成三句話,我忠告天下父母三句話,三個建議,我想這是最重要的。第一句話,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健康人格。第二句話,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第三句話叫做: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
我先講第一句話,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健康人格。
大家會想一想,覺得今天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是從來沒有這麼重視過,這不用說,大家今天能到這兒來聽我的報告,就是高度重視孩子教育的表現。但是大家想一想,今天我們的教育,我們重視的是什麼教育?我覺得我們今天的教育,大家確實很重視,我們也很重視孩子的全面發展,但是大家心裏面是不是有一種感覺:好像是孩子學習更重要,考上個好的學校更重要。
我在全國大概兩百多個城市講過課,我有個驚人的發現,發現全中國的父母沒在一塊開過會,但是很多父母都會對孩子說一番共同的話,孩子,只要你把學習搞好了,別的什麼都不用你管。這話一聽,我就非常理解。因為我女兒是上海復旦大學畢業的,我當然知道一個好學校對孩子的發展很有意義。但是你想一想,如果孩子只要把學習搞好了,別的什麼都不要你管,這是多麼可怕的話。我說這句話是教育荒廢的宣言。就是最重要的教育被忽略了,因為教育的核心不是傳授知識,而是人格的培養。
什麼是人格的培養?什麼是人格?我講的很具體,講五個指標。什麼叫健康人格?五條:第一條自信;第二條友善,有愛心;第三條有責任感,對家庭、對自己、對他人有責任感;第四條善於自我管理,自己的生活會管理;第五條有抗挫折能力,因為人生一定有挫折,要扛得住。有這五條的孩子,或者有三條,那個孩子就是人格健康,這樣的孩子才是真正讓你放心的。但是你想一想,倒過來說又讓你擔心了,如果有這五條:第一條自卑;第二條冷漠;第三條沒有責任心,油瓶倒了也不扶;第四條生活亂七八糟;第五條脆弱不堪,受不得挫折,受不得委屈。有這五條的孩子就麻煩了,有三條就夠難辦了。所以什麼叫健康人格,什麼叫不健康人格,重不重要?
我再給大家一個更實在的問題。我經常去教育部開會。北京一所最著名的大學的一位領導發言,說什麼呢?說當年考進這所大學的學生,有35個人想自殺。大家想想看,考進中國最好的大學一年就有35個人想自殺。這是什麼問題?考進這所學校的學生沒有一個人學習不好,他一定是出了心理問題、人格問題。 大家都怕孩子網癮,我知道深圳的父母,因為網路發達,最怕孩子網癮。
什麼樣的孩子容易網癮?真讓我們想不到,中國科學院最新研究發現,學習好的孩子容易網癮。當然這個結論我不完全贊成,我認為學習不好的孩子,學業失敗的,沒有朋友的孩子也很容易網癮。但問題是他們的研究發現,學習好的孩子也容易網癮,原因是什麼?是單一評價體系導致的。什麼意思呢?就是這些好學生,他受到的評價只有一個,學習好就是好孩子。別上網,別玩遊戲,別看閑書,你就學習。這些孩子受到的評價很單一,學習好就是好學生,考的好就是有前途。這個孩子乖乖地跟著你走,一上大學,父母不能守在身邊了,住校了,跟同學上網吧,在網吧過夜,這麼好玩,以前不知道,太好玩了。他又聰明,聰明的孩子玩遊戲也是高手,而且他沒有一種自我管理的能力,他突然就一發不可收拾,現在大學開除的學生大概一半以上都是網癮的。你不擔心嗎?所以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健康的人格。
我再給大家講一個故事。那麼我們現在大家都在講對孩子要進行一種表揚啊,賞識啊、多鼓勵啊。對不對呢?我的觀點是,「對孩子以表揚為主」永遠是對的,它肯定符合教育規律。但是我要跟大家說一句不同的話,我認為「對孩子不能沒有批評」也永遠是對的。我的觀點是,沒有批評的教育是不負責任的教育,是缺鈣的教育,是危險的教育。一句話,無批評教育是「偽教育」。今天大家是不是有一個感覺,今天的孩子受不了批評,我們做父母的不敢批評,不會批評。
我忠告天下父母,我們的孩子總有一天會倒霉的。你一聽真不吉利。我這個是大實話,什麼意思呢?總有一天我們的孩子可能會受到委屈、受到冤枉、受到打擊、挫折,幾乎沒有一個孩子可以完全倖免。好了,有這樣的可能,你的孩子能不能受得起,如果你的孩子只能聽表揚,不能受批評,那你的孩子就是危險的。所以說,我們的孩子一定要進行抗挫折的訓練和教育。
現在國際社會創造培養一種什麼?培養一種彈性的人。培養彈性的兒童,什麼叫彈性?就是心理健康,像彈簧一樣,受到壓力給壓下去,過一會他自己回來了,有一種自我調節的能力。我們大家在深圳這個地方謀發展,肯定有不順利,倒霉的事也不少,心理健康的人善於心理調節,倒霉的事有,快樂的事也有,炒股票昨天虧了,今天賺了,總的來說還可以。你會有一個自我修復的能力,孩子也一樣。所以說,要有彈性,扛得住挫折。因此我們的教育就得讓孩子明白酸甜苦辣都有營養,既要表揚,也要批評。
父母是什麼?父母是孩子成長的路標。你得告訴他什麼不能做。我的女兒16歲的時候,上高一,有一天考完試給我打電話,老爸我今天考試特辛苦,我們太累,晚上放了學我上同學家玩玩,可不可以?我說:可以。我說:幾點回家?她說:八點。我說:OK。到了晚上快八點了,電話打來了,她說:玩的太開心,同學們商量,今天晚上不回家了。我們在這兒玩得痛快,明天直接就從這兒去上學,行不行?我說:不行。她說:為什麼呀?我說:法律規定未成年人不得夜不歸宿。她說:沒事,我叫我同學跟你說。她的同學與我很熟悉,就給我打電話來說:叔叔,你放心吧,我們這都是女孩子,沒有問題的。我說:你們都是好朋友很高興,但是因為今天你的父母不在家,你擔不起這個責任。你們想住在一塊兒,可以,哪天住我家,我跟你父母商量好了就可以。或者你父母在家,住你家,讓你父母給我打電話,我們商量商量,讓你孩子在我這,放心吧。可不可以?我們雙方的監護人相互確認一下就OK。今天你的父母不在家,你擔不起這個責任,都必須回家。她們不高興,不高興也得回家。所以父母是孩子成長的路標,你一定要讓他知道有些事情是不行的。抽煙可以嗎?喝酒可以嗎?不可以。吸毒更不可以。必須得告訴他,有些事是不可以的。是不是啊?所以說,通過這樣培養孩子的健康人格。這是我忠告天下父母的第一句話,叫做: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健康人格。
現在我講第二句話,叫做: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
我一看大家,就知道在座的很多人的孩子都在青春期,很多的孩子上中學。今天在圖書館,我一進來,有許多父母就找我,因為孩子上中學叛逆。我開玩笑說,誰家有個中學生,就等於誰家有一顆定時炸彈。你可要聽清楚我這句話,弄不好就炸了。而且孩子到了中考、高考,簡直整個就要爆炸的感覺,父母連氣都不敢喘。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性很強,話都橫著出來。你想跟孩子說話,孩子跟你沒話說,進自己的屋裡不出來了。沒話跟你說,怎麼辦?你想教育他,他連聽都不聽,怎麼辦呢?
我給大家做一個分析,我為什麼今天這個主題,咱們的主辦方問我什麼題目啊?我說叫「好的親子關係勝過許多教育」,什麼意思啊?你什麼時候跟孩子的關係是好的,你的教育才可能是成功的。你什麼時候跟孩子的關係是糟糕的,你的教育一定是失敗的。現在我們中國的家庭教育之所以困難,不是父母講的內容不對,是你和孩子的關係有問題。關係出問題了,所以改變教育從改變關係開始,改變孩子從改變父母開始,改變明天從改變今天開始。我講這個好的關係,關係好壞決定教育的成敗。
我知道深圳的人為了生存發展,生活得更好,競爭非常激烈,晚上經常要加班,要應酬,很多父母回家很晚。有的父母回家晚了,對孩子說話就三句話:看到孩子還沒睡覺,父母就說了:吃飯了嗎?作業寫完了嗎?睡覺。很簡單,太簡單了。孩子不是機器人。不是只輸入三個指令:吃飯了嗎?作業寫完了嗎?睡覺。沒話,這哪兒行,怎麼辦?我建議你改過來?怎麼改?回家看孩子還沒有睡覺,你要到孩子身邊坐一會兒,摸摸腦袋:怎麼樣寶貝,今天過得開心嗎?有什麼新鮮事跟爸爸說一下。這個時候要特別注意的觀察你孩子的表情,你知道孩子的表情是什麼嗎?孩子的表情寫滿了成長的密碼,你不要以為孩子每一天快樂的上學,快樂的放學,不一定,孩子的每一天都充滿了未知,每一天都可能發生你根本想不到的事情,你要多問、多聽。我說兒童教育的藝術首先就是傾聽的藝術。什麼意思呢?孩子說:今天誰誰打我了。有的父母就不明白這個:啊?打你,你怎麼不打他?他打你一下,你打他十下。孩子說:我打不過他。你說:真窩囊,哪像是我的孩子!有的父母聽孩子講一句話,就有一百句話等著孩子。孩子看見你這麼能說,老是說他,他就不跟你說了。孩子只要不說話,什麼問題都解決不了。
父母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自以為是。父母的最大缺點就是話說得太多。父母的話是滔滔黃河,滾滾長江,父母一開口就把他給淹死了。怎麼辦?要少說多聽。是嗎?誰打你?為什麼事啊?打你哪兒啦?你是不是很難過?你老問,孩子就一個勁說,孩子把話說出來了,問題就解決了一半。從心理學角度上講,一個人對別人說越多的話,他會產生一種心理期待,我說完了,我說的對嗎?你怎麼看?他就會用心聽你的話,這個時候你再給孩子一點建議,你看這樣行不行?那樣行不行?建議,你沒有錯。你這樣幫助孩子,孩子就願意跟你說話,孩子願意把事情告訴你,你的教育就有希望了。
我給大家開個玩笑,講個很有趣的事,我女兒很喜歡養動物,我也很喜歡養動物,但是我愛人很不喜歡養動物,這不就二比一嗎?我女兒上四年級的時候,我們家就養了一隻貓,一隻兔子。我發現很有意思,我和我女兒一回家,貓也過來了,兔子也過來了,我女兒就逗貓,我就逗兔子,兔子舒服得四肢伸開躺下,貓也很舒服,其樂融融。但是我愛人一回家,貓也不見了,兔子也不見了。為什麼?我們家的貓和兔子都散養,兔子像貓一樣,隨便跑,貓把沙發抓破了,兔子隨地大小便。我愛人她愛乾淨,特生氣,見了貓踢一腳,見了兔子踢一腳。我就突然想起一個問題,你說這個貓和兔子多小的東西,居然門一響,它就知道誰回來了,它就知道是女主人回來了,門一開,它就跑沒影兒了。一聽是我們回來了,就過來咬你的褲腳和你玩。你說貓和兔子都這麼聰明,你說孩子是什麼?兒童是研究大人的專家。
大家可要注意,你可別小瞧孩子了。孩子是研究大人的專家。所以孩子起外號起得特別准,是不是?善於抓特徵。所以說你千萬不要糊弄孩子,你要真誠對孩子,真對他好。有的孩子對我說,孫老師,我媽媽真不象話。我問他怎麼啦?他說:我媽媽說:兒子你好好學習,媽媽今晚加班,有重要的事情,你好好學習。其實我知道我媽媽打牌去了,或者跳舞去了,她還裝模作樣跟我說她有那個事,這個事。所以說你可不要小看孩子。我們在全國調查發現,好多父母想不到,中小學生對父母最不滿意的是什麼事?說話不算話。我們中國有一句話,帶孩子叫「哄孩子」,你到字典查一下,「哄」字後面是一個什麼字,就是「騙」。
孩子的事要和孩子商量。再小的事也要跟孩子商量。到了暑假,各種班,不要說給他報了五個班、八個班,跟他說:孩子,今天花了多少錢,你好好學習啊。孩子說:你跟我商量了嗎?父母說:你懂什麼啊?跟你商量什麼啊!你就是不尊重孩子。我們的法律規定,一切跟兒童有關的事情,都要跟孩子商量,當然要根據孩子的成熟程度適當的聽取孩子的意見。
現在我給大家講第三句話,非常關鍵的一句話: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
我在全國各地講課,很多父母找我諮詢。有的父母說:孫老師,我急死了,我的孩子真麻煩,不愛寫作業,寫作業坐不住,老看電視,老玩遊戲,怎麼辦呢?我說他八百遍,就是改不了,你說怎麼辦?有些父母跟我比較熟,我就跟他開玩笑說:你要說孩子八千遍,那孩子就更不改不了了。
怎麼回事呢?一個著名的兒科教授跟我說,你對別人講話,一句話重複三遍就等於對別人的折磨。好多孩子跟我說,孫老師,我媽媽真煩人,他一張嘴我就知道要說什麼。他說上個字我就知道下個字是什麼。我不想讓她說,她偏說。所以我跟大家開一個玩笑,你要不信我的話,從明天開始,你家裡準備一個錄音機,你夫妻兩個,一個人在訓孩子的時候,另外一個人把錄音機打開。你也甭多錄,你就錄一個星期。你兩口子再找個地方聽聽試試,不把你煩死才怪。我們中國父母對孩子說的話都是克隆人的話,全中國的父母跟孩子說的話都一樣。我跟你們模仿一下,最核心的話就是,別看電視啦,趕快寫作業,你不好好學習,你能考上重點中學嗎,你考不上好中學,你能考上好大學嗎?你考不上好大學,你將來能找到工作嗎?現在深圳競爭這麼激烈,下崗的這麼多,將來你喝西北風啊你。這種話跟孩子說一遍兩遍可以,有點危機感,你要重複幾百遍,那就成了一堆噪音,除了讓孩子心煩意亂之外,沒有別的作用。你說這有什麼用?
所以說,父母啊,你要控制自己。所以說,我忠告天下父母一句什麼話:訓子千遍不如培養一個習慣。什麼意思呢?沒有一個孩子不想成為好孩子,也沒有一個孩子不想學習好。他需要的是幫助,不是嘮叨,嘮叨不能解決問題。
什麼叫習慣呢?習慣是人的一種穩定的自動化的行為,用心理學的語言,習慣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穩固鏈接。這麼說的話,有點不太好懂,我給大家演示一下。什麼叫習慣?大家很多人都帶手機,大家一進會場都把手機按振動,或者關機,這是一個好習慣,你看我手機肯定也是按了振動。大家看看我模仿一個什麼動作,你就知道什麼叫習慣。比如說打電話,一個手拿電話,一個手比比劃劃的,「到了嗎?今天我們在深圳圖書館聽一個報告,叫市民大講堂,聽說這個專家北京來的,專門講教育,快點來,我等你啊!咱們一塊去,佔個坐。」是不是經常有人這樣打電話?你說我們的手機雖然是高科技產品,但現在還沒有可視的功能,你這麼比比劃劃的動作別人看不到,浪費。你要節約,不要那麼浪費,手不要比劃,就放著。說吧,什麼感覺?真彆扭,手像被綁著一樣,真彆扭,必須比比劃劃地說。這是什麼?這就叫習慣,這就叫習慣動作。一個人的動作70%以上都是習慣動作。習慣動作的形成他是神經系統的改變,是一天一天的形成的,很複雜的。
我在教育部談習慣培養時,北師大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家林崇德教授跟我講,雲曉,你談習慣談得好啊,我是研究心理學的,我覺得習慣就是「心裡頭痒痒的」。我一聽,這話絕了。什麼叫「心裡頭痒痒的」?我們很多女士一看到大商場,心裡就痒痒的,有錢沒錢都進去逛逛。我到了巴黎的春天百貨商場門前,我都心靜如水,因為我不愛逛商場,我看見大商場我就犯愁,這麼大!可是到了巴黎,不逛商店能行嗎?可是我是山東人,我的天,只要餐桌上擺上餃子,你要讓我一個不吃,那受不了,那要很強的毅力才行,一般做不到。山東人有吃餃子的習慣,湖南人、湖北人有吃辣椒的習慣,這個習慣是非常強大的力量,你培養孩子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習慣的培養。日本的教育家說得好,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父母的本事要用在孩子習慣的培養上。
我再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我們人類什麼習慣養得最好,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洗臉。其實你一個月不洗臉有危險嗎?沒有危險。可是明天早上你不洗臉試試,難受,沒臉見人。非要洗臉,停水也要洗臉,用水抹一把,心裡才安,否則你一天都不自在,這是你經過幾十年天天重複的,形成的一個強大的習慣,必須洗臉,可能有些女生還要化妝。所以說,你教育孩子的秘訣就在於,兒童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家庭教育最大的本領就是培養習慣。
關於習慣的培養,我做國家教育部的課題,做了五年,「十五」課題,出了很多書,大家感興趣的,可以到我的網站或者我的博客上去看。當然我也有很多書,我每個月都在網上跟大家聊天。在百度一搜我的名字——孫雲曉,就出現我的博客,我的網站-----專家孫雲曉網站,上面有很多關於習慣的介紹,每個月都有網上討論,我們可以在網上交流。
那麼今天我給大家講了忠告天下父母三句話。三句話是有關係的,你看,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健康人格,教育的條件是好的關係,教育的方法是培養習慣。這三句話您記住了,慢慢的去實踐,你會發現您就掌握了兒童教育的真諦。有好的條件,有好的方法去實現好的目標,培養健康人格,這就是兒童教育最重要的內容。我覺得全部兒童教育的使命可以概括為八個字:那就是「發現兒童,解放兒童」 。21世紀的父母要與孩子一起成長,甚至要向孩子學習,與孩子一起成長。不要說,「我來教育你,你好好聽」,其實比孩子更需要成長的是父母,因為你要教育他。今天的父母特別需要學習。我講了一個半小時,下面可以討論,大家看看有沒有什麼問題和我討論。沒關係,大家可以隨意的提出問題。我願意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提問:我想問你,因為今天孫老師真的是很感謝,感謝您。對我來說,就是說我感知的,學習到的父母跟孩子這方面的知識很多,您給我們講了很多父母應該如何跟孩子溝通,處理好好的關係。然後我有一個疑問,有可能,或許就是說,我還沒有自己的小孩,但是我有一個疑問,就是我們如何,因為深圳是一個流動城市,流動的城市基本上有很多,到這邊來打工,或者是做事的,我就有一個疑問,而且像我這樣的年齡,20多歲,30多歲的很多,基本上有上一代的事要溝通,有一個關係要處理,然後相對而言,我會了解跟下一代的溝通和處理,我覺得你講了父母與孩子的溝通,以及關係的處理,但是對我來說,我有一個困惑,相對於您講的,就是我們這一代跟父母親的這種關係的溝通和處理少一點,我想向您請教一下?
孫雲曉:非常好,深圳的年輕人很有反思精神,覺得我現在還沒有孩子,但是跟父母之間有代溝,我想這個問題非常重要。首先我講這麼一個意思:國際社會學界認為,好的家庭教育是三代人的互動。什麼意思呢?現在有許多核心家庭,父母帶一個小孩子。其實,不一定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帶,但是要經常帶孩子去見爺爺奶奶,看望他們,爭取有一起生活的機會,這樣的孩子生活在三代人當中,特別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孩子會看到自己的爸爸媽媽是怎樣對待他們的爸爸媽媽的。而且孩子和老人的交流,能豐富他的閱歷和經驗,對情感的培育很有好處。你作為一個青年人,這個時候確實是要理解父母,父母可能會嘮嘮叨叨的,你也要善於發現父母身上的優點。我覺得作為年輕人特別要注意這一點,特別注意。我覺得作為一個現代人,能夠理解父母,和父母很好的溝通是一個孝心的表現,也是一個本領的表現。我覺得這就是現在需要做的。你學會跟父母溝通,你會發現你的人生就變得能理解很多很多的難題。我覺得特別要注意,因為現在人有一個什麼問題,每一個人都要補課,現代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在10歲以前,對父母是一個崇拜的年齡,10歲以前是很好教育的,因為孩子把父母當英雄。但是10歲到20歲就進入一個輕視父母的年齡,20歲到30歲開始對父母有一點理解,30歲到40歲對父母有一些愛心,人到40歲以後,才能深刻理解父母,才會相信平平淡淡才是真。所以,你現在20幾歲,這個時候開始對父母有一點理解,對你將來的成長,包括你將來的家庭教育都會有好處。你提的問題非常好,代表了年輕人的想法。
提問:孫教授您好,因為剛才一開始您提到挫折教育,後面還有一個自我管理和挫折。我有一個問題,提到一個挫折教育,從我自己的經歷我比較重視這一點,比方說現在這個城市的環境,孩子現在還小,好像沒有一個太好的方式培養他,我現在只能做的是一些要求,比如一些過分的要求,盡量給他一些拒絕或者其他的,給他一些培養,反正增加一些挫折感。我不知道這樣做是否合適?別的還有沒有更好的方式?
孫雲曉:我說一個概念,懲罰教育也好、批評教育也好,它不是打罵,更不是侮辱,而是喚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它的方法是讓孩子對自己的過失承擔責任。怎麼做?我覺得剛才您提的問題非常好。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你要讓孩子根據自己的能力,適當的承擔責任,這是最基本的方法。那麼在這個問題當中,其實更普遍的方法,更多的方法,我給大家講一個這樣的問題,要讓孩子學會等待,要孩子學會克制自己的慾望。對這個問題我作一個重要的補充。今天的教育的問題是對孩子的要求容易輕易滿足,甚至過度滿足,要什麼給什麼,要一個給兩個,馬上要馬上就給。這種教育是很糟糕的。這種教育的結果,大家發現沒發現,比我們小的時候,多了非常豐富的物質條件,但是今天的孩子感覺不快樂,為什麼不快樂?過度滿足的孩子就不快樂。
社會心理學有一個理論,叫飽享剝奪理論,什麼叫飽享剝奪理論?就是當你給他的東西超過他的需求的時候,他就不會感到快樂。我舉一個例子,孩子愛吃巧克力,給你一塊巧克力,好吃嗎?好吃。再給你一塊,好吃嗎?好吃。你給他五塊,他都說好吃。你看他那麼愛吃,你給他一盒子,吃吧,二十塊,他越吃越不好吃,吃到最後,脾氣很大,真討厭,怎麼給我這麼多巧克力,巧克力怎麼這麼難吃,我真痛苦!這就叫飽享剝奪。人需要一種期盼、等待,今後建議大家培養孩子習慣等待。比方說,學術的詞叫「延遲滿足」。孩子說:爸爸你給我什麼東西吧。你說:這個東西現在只能給你一個,要再過10天,才能再給你另外一個。或者說:最近不能給你,現在咱們家經濟不太好,我們要到1個月之後或者到什麼什麼時候才給你。讓孩子知道得到一個東西並不容易,我要等待。學會等待,學會克制,對小孩子非常重要。
澳大利亞的心理學家,在澳大利亞和北京做實驗,我看了心裡覺得很吃驚,就是給孩子做實驗。
幼兒園的孩子,5歲,給你面前放兩個盤子,裡面放上巧克力,一盤多一盤少,桌上有個鈴。對孩子說:誰要是能夠堅持15分鐘再按這個鈴,就可以得到多的那一盤,你要是現在想吃你就按鈴,你一按鈴就給你巧克力吃,但是給你少的一盤。結果,80%的中國幼兒都等不到15分鐘,但是66%以上的澳大利亞的幼兒都等到最後。這就是一個長時間教育的結果。所以你要讓你的孩子成為一個理性一點,能夠剋制一點的人,這是一個最常見的方法,就是讓他學會等待,延遲滿足,而不要過度滿足。
另外,懲罰孩子或批評孩子,要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採取不同的方法,比方說對於幼兒,他和別人搶東西、打架,美國人的方法是把他們強行的分開,然後讓他在椅子上坐著,坐下不許動,你坐在這好好想你做得對不對。坐十分鐘,讓孩子在安全的條件下,隔離坐在那十分鐘,這就是對他的一種懲罰。當然年齡大了以後還可以用別的方法,但是不要打,不要罵,一定要讓他承擔一定的責任,這樣多了之後,孩子會慢慢覺得我能負責任,我是有責任感的,碰到問題我知道該怎麼解決,我通過承認錯誤、道歉,我能夠解決問題,他同樣會體驗到一種自信心,一種快樂,一種自我解決問題的快樂,這就是很重要的懲罰。有很多種方法。
提問:今天孫老師和大家分享是兒童的教育,針對兒童對象的範圍是指哪個階段的?我今天下午聽了你這個講座,我自己認為是針對大兒童的,比如7歲以上的孩子,或者是小學、初中、高中的孩子,但是我今天有一個疑惑,我不知道是針對小孩子有沒有幫助?我就問這個問題,謝謝孫老師。
孫雲曉:好的,謝謝,我今天的講座,我認為應該是對青少年的家庭教育都是有用的,但是更有用是對未成年人,中學生,就是初中、高中生的家庭教育,小學生、幼兒園包括在內。但是有的問題,你比方說,你看我講的,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健康人格,這對每一個階段都是重要的,都是一樣的。那麼,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也是都有用的。只是說,在青春期裡面特別敏感,特別尖銳,特別重要。所以我講有的問題適合哪一段,有的問題適合哪一段,但總的來說,今天講提煉出三句話,這三句話實際上對每個孩子都很重要,比方說這個孩子25歲了,25歲是不是要培養與他的好的關係,那更需要培養好的關係,要不要培養他的健康人格,也要。我女兒今年也快25歲了,那我們經常跟孩子討論什麼樣是對,什麼是不對的,所以我覺得有共同性,也有特殊性。
主持人:讀者參與性也很多,剛才在下面也是仔細聆聽孫教授的講解,我聽的時候也是幾分歡喜,幾分憂心。幾分歡喜是因為我聽了您這些話以後,我覺得自己今後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有一個方向,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憂的是,如果自己的孩子遇到這種事情怎麼辦?而且在生活中,實際上每個人遇到的問題是形形色色的。比如,剛才我在下面有一個問題,非常想問一下孫教授,現在就提前問一下,因為我的孩子比較小,我也是為人母親,然後現在我的孩子因為是幼兒,我現在遇到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我相信我們今天在座,如果有孩子的,就是當我們教育孩子培養習慣,習慣應該從小培養,像現在我的孩子兩歲,我也覺得應該培養他的習慣。但是我在這個培養習慣的過程當中,我遇到的阻力來自於哪裡,來自於我們的上一代,就是我們現在這一代人面臨上一代和下一代,我們三代人共同生活,而我們教育孩子的標準是我們的標準,而我們的父母因為咱們深圳工作比較緊張,一般都是父母過來幫我們帶孩子,這樣就會有雙重的要求,爺爺奶奶有一個標準,而我們的標準和爺爺奶奶的標準是有差距的,那麼我就想問一下您,當遇到這種雙重標準的時候,而且對於我們的父母我們又必須尊敬,那麼孩子覺得爺爺奶奶也是長輩,父母也是長輩,這樣的時候實際上我們也是無所是從的,我就是想請問你,這樣的時候怎麼辦?
孫雲曉:這樣的問題很熟悉,因為很多爺爺奶奶向我控訴,說兒子、兒媳婦教育孩子很不應該,出現了兩代人的爭奪戰,還有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的爭奪戰,很複雜。應該這麼說,首先,教育好孩子是需要資格的,不是每個人都天然具有這個資格。現在的研究發現,祖輩帶孩子,成功率大概在30%左右,就是說30%的老人帶孩子是比較成功的。那麼,還有很多老人是不太成功的,嬌慣。所以最好的方法,我覺得年輕人能自己帶盡量自己帶,這是第一。第二,你現實不可能,各種原因不可能,老人特別熱心,這個時候需要和老人經常討論,怎麼教育今天的孩子。比如再有這樣的講座,我覺得最好請老人也來聽。今天來了好多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可能他們也覺得碰到新問題了,也覺得今天教育孩子都不只是父母的事,祖輩也需要來參與討論和教育。我想這個問題是需要探討的。現在有一個地方就出現了,不光是辦父母學校,還要辦爺爺奶奶學校,討論怎麼教育孩子。我覺得老人還是很有愛心的,我相信只要是對孩子有利,他還是慢慢會接受的。但是老人就容易帶著老習慣,改起來很難的,很難的。這個時候,或者你們就做一個分工,由老人來照料孩子,你們來教育孩子,互相負責哪一個責任,都協商好。
主持人:感謝孫教授。
孫雲曉:剛才有一個條子,提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很重要,如何幫助中學生戒除網癮。當然小學生也有網癮,這個網癮的標誌是什麼?總是控制不住自己,每天上網玩四個小時,四個小時是網癮的標誌。現在國家推出一個防沉迷系統,上網玩到三個小時的時候,遊戲的成功率就大大降低,得分降低,你就不來勁兒。採取這樣一種措施是必要的,但是,我覺得更重要的方法,就是要用豐富多彩的生活代替單調的生活,用成功的體驗代替失敗的體驗,用多元的評價代替單一的學習成績評價。我覺得這是更重要的。就是什麼意思呢?用替代的方法最好,比如孩子都喜歡上網玩遊戲,你帶他去旅行,讓他到鄉下,到爺爺奶奶那裡去生活一段時間,或者參與各種運動項目,讓他的生活豐富起來,那麼孩子單調的生活就容易慢慢的替代了。而這些活動當中還有成功的體驗,我覺得這是比較重要的。今天的報告會前,有一對父母告訴我,他們的孩子上初中,很優秀,問我怎麼發展。我對他們說:對中學生來說,其實最重要的教育是什麼?是人生有目標,做事有計劃。可以多讀傳記,引導他有目標,有了目標就有了內心的發動機。孩子有任何願望都不要嘲笑他。他說想干這個干那個,你說:好啊。論證一下,怎麼能實現他的目標,讓孩子懷著夢想生活,有夢想的人才有希望。第一個是一定要有目標。第二個就是做事有計劃,目標不是空的,要有計劃。他的孩子讀了《孟子》,我就說:讀懂《孟子》,受益終生。
主持人:謝謝孫教授,今天的講座到此結束,感謝您的參與,我們下次再見。
孫雲曉,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少年兒童研究》雜誌總編輯,中國社會科學院兼職研究員,代表性教育著作有《孫雲曉教育作品集》、《忠告天下父母叢書》、《我的家怎麼了》、《好父母好方法》、《好孩子好習慣》;兒童文學代表作有《16歲的思索》入選百年百部兒童文學經典書系列。1999年被國務院表彰為有突出貢獻的教育科學研究專家。作品曾獲中國圖書獎、全國"五個一"優秀圖書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作品獎、全國優秀暢銷書獎。
時間:2007年7月22日15:00--17:00
地點:深圳市圖書館五樓報告廳
主講人:孫雲曉
推薦閱讀:
※李嘉誠告訴你男孩女孩應該如何教育
※大學畢業後你們都是怎麼找到工作的?
※環球母嬰帶你走出零歲教育誤區
※半部論語治天下,你信嗎?
※天津南大附中教學質量到底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