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嶺南中醫強 粵人多壽翁

鄧鐵濤接受廣州日報記者專訪。

廣東省中醫藥學會會長、廣東省中醫院終身名譽院長呂玉波

鄒旭,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

吳煥林,廣東省中醫院心血管科大科主任

尋訪嶺南中醫藥世家

昨日上午,由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廣州日報社主辦的「尋訪嶺南中醫藥世家暨嶺南名中醫大講堂」活動啟動儀式在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健康廣場舉行。廣東省中醫藥局副局長柯忠,廣東省中醫藥學會會長、廣東省中醫院終身名譽院長呂玉波,廣東省中醫院黨委書記翟理祥等領導和嘉賓出席了啟動儀式。

文/廣州日報記者何雪華、任珊珊、黎蘅、陳映、李津、何家 通訊員宋莉萍

圖/廣州日報記者喬軍偉

昨日上午10時15分,出席活動的領導和嘉賓共同為尋訪嶺南中醫藥世家暨嶺南名中醫大講堂啟動活動舉行了揭牌儀式。

廣東具有深厚的嶺南中醫藥文化底蘊,孕育出獨特的嶺南醫學流派。據了解,本次尋訪活動的目的就是要從源頭髮掘嶺南中醫世家,傳承與發展中醫學術流派,充分發揮學術流派特色優勢,加快提高臨床療效。同時,通過尋訪活動向社會大眾展示嶺南醫學流派的療法、技藝,將本地中藥材運用科學普及給聽眾,有效傳播中醫健康養生知識。

廣東省中醫藥學會會長、廣東省中醫院終身名譽院長呂玉波指出,嶺南中醫藥流派可謂國家中醫藥的重要分支,廣東老百姓人均壽命長,離不開嶺南中醫藥。「通過此次尋訪,理出嶺南中醫藥世家的療法經驗、保健養生絕招,最終得益的是老百姓,今後尋醫問葯更方便了。」

粉絲提前霸座 「大咖」開講養生

活動開始前半個小時,健康廣場上已人頭涌動,不少市民饒有興緻地向現場工作人員打聽今天的講堂內容,並拿出手機掃描廣州日報健康有約微信公眾號二維碼了解活動信息。

市民林女士早早地來到了活動現場,平時特別注重養生的她聽說今天有國醫大師鄧鐵濤的弟子親自傳授養生方法,專程從番禺區趕了過來。「鄧老是國醫大師,他這麼長壽,一定有很多經驗心得,他弟子的講座值得一聽。」林女士表示。

現場觀眾中不乏年輕面孔,90後的梁女士很早就關注了廣州日報微信公眾號健康有約,「我身體不太好,平時喜歡閱讀中醫藥保健和飲食養生方面的文章。很早就知道有這個講座,可惜網上報名太火爆,沒搶到入場券。但今天還是來現場看看,站著聽也好。」

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的兩位弟子——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鄒旭、心血管科大科主任吳煥林主講的「嶺南名中醫大講堂」第一期講座,更是吸引了眾多市民,不少人站著聽完了整個講座,有人拿出紙筆,認真記下專家講的各個要點。講到精彩的地方,大家還紛紛拿出手機拍下專家的PPT,打算帶回去慢慢研讀。

廣州日報融媒體矩陣全程報道

作為主辦單位之一,廣州日報將通過文字、圖片和文字等多媒體手段對「尋訪嶺南中醫藥世家」活動進行全程報道,內容除了在報紙上刊出,還將在廣州日報APP、廣州日報官方微信、微博、廣州參考APP、健康有約微信公眾號上推出,多角度、全方位地讓嶺南名中醫的絕活、絕技走進公眾視野。

嶺南名中醫大講堂第一講的詳細內容將通過以下渠道推送:下周日出版的廣州日報健康周刊,以及「廣州日報健康有約」微信公眾號(搜索微信號:gzrbjkgj),敬請關注。廣州日報大洋網健康頻道(life.dayoo.com/health/)也將在本周內發布講座錄播。

大咖妙論

嶺南中醫藥百花齊放

中醫藥世家功不可沒

廣東省中醫藥學會會長、廣東省中醫院終身名譽院長呂玉波指出,今年八月召開的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傳遞出一個重要信號,即在指導思想層面,把衛生工作與疾病的關係轉變為衛生工作與健康的關係。「希望人們不要等到有病才去治療,而應該重在預防,讓人們少生病、不生病。」呂玉波說,中醫藥的優勢恰恰在於「治未病」,不僅關注人的健康問題,也關注人的生命全過程。中醫藥的特色和所長不僅體現在治病上,中醫在養生保健、病後康復領域更有獨到的優勢。

當天登上名醫大講堂的兩位教授是國醫大師鄧鐵濤的徒弟,「鄧老已經過了百歲,走路如常,思維比有些年輕人還清晰。」呂玉波感慨,鄧老之所以健康長壽,除了長壽基因的影響,最重要的原因在於,他一直遵照著中醫幾千年來指引國人養生的方法。呂玉波希望通過這樣一個活動,挖掘出鄧老等嶺南名中醫獨到的養生方法、學術思想、臨證經驗,讓更多人知曉,從而讓嶺南人民更健康長壽。

家傳師承和院校教育互補

「廣東中醫藥界以開放、包容的氣質和傳承、創新的實踐,在全國中醫藥界獨樹一幟。」呂玉波指出,嶺南中醫流派百花齊放,中醫藥世家的傳承與發展,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功不可沒。例如「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就出自中醫藥世家,而如今活躍在嶺南中醫界的許多名中醫,都有著家中數代懸壺濟世或出自杏林名師門下的成長背景。

「家傳和師承教育是中醫的傳統傳承模式,尤其是在民間,至今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呂玉波說,為了保證學術傳承,老師選擇徒弟往往比較嚴格,承者從小耳濡目染,容易培養興趣,師徒一起生活,關係融洽,對行醫經驗的傳承更加到位。

隨著時代的發展,正規院校教育成為中醫職業教育的絕對主力,培養出了大批擁有系統的理論與專業知識、統一的操作技術水平的中醫人才,保證了中醫事業的穩定發展。如何將院校教育與中醫藥世家所代表的師承教育兩者有機結合,是嶺南乃至全國中醫藥界謀求大發展所必須面對的課題。

呂玉波表示,數代人薪火相傳的治病經驗在標準化操作方面或有不足,而吸收了現代醫學精華的正規中醫院和中醫藥院校在挖掘中醫藥寶藏、提煉行醫經驗、推動單方和驗方的增效等工作上,可大展拳腳。「我們希望通過尋訪中醫藥世家的活動,讓更多默默耕耘的中醫藥世家能夠為群眾知曉,不僅有利於群眾尋醫問葯,也有利於嶺南中醫藥流派的傳承和豐富。」呂玉波表示,最終的目標是讓嶺南民眾盡享健康長壽。

鄧鐵濤寄語:

「振興嶺南中醫藥」

昨日,101歲的國醫大師鄧鐵濤專門接受廣州日報記者採訪,特別寄語「振興嶺南中醫藥」。

記者看到,百歲高齡的鄧老依舊精神矍鑠、面色紅潤,不僅走路如常,而且思維敏捷,看問題精準清明,說起中醫藥學傳承更是談興大發,眼神閃亮。

百年中醫受挫多

「中醫受的挫折多啊!」聽說幾家單位正式啟動了尋訪嶺南中醫藥世家的系列活動,鄧老首先感謝了社會各界對於嶺南中醫藥發展的關注,進而重重地發出上述感嘆。

人人都說外省中醫沒有廣東中醫得到重視,鄧老回憶,在新中國成立前,廣東老百姓的衛生健康全靠中醫在「保駕護航」,當時中醫館就有100多家。就在1921年,當時政府還將中醫排斥在教育系統計劃外,廣東葯業界卻硬是出錢辦起了廣東省中醫藥專科學校。

說起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成立,鄧老可是立了首功。當年,徐向前元帥患心血管疾病,在鄧老的妙手調治下,僅24小時就使徐帥退燒。自此二人結緣。鄧老記得,他將一份呼籲成立中醫藥管理機構的報告,通過徐帥遞送到了國務院,最終決定成立中醫藥管理局。可後來,又有人起了取消中醫藥管理部門的念頭,鄧老與另外的中醫名家獲悉後,進行了有名的「八老上書」,這才保住中醫藥管理局。

「中醫藥要黃河發源、長江發展、珠江振興」

鄧老認為,尋訪中醫藥世家,對於嶺南中醫藥的意義,一句言之:「要像中國文化一樣,讓其黃河發源、長江發展、珠江振興。」

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廣東形成獨特的嶺南中醫藥流派。鄧老指出,嶺南中醫學采中原之精粹,納四海之新風,兼收並蓄,自成體系。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獲諾貝爾獎,其源頭也可追溯至嶺南中醫藥。1700多年前,晉代名醫葛洪在廣東羅浮山寫下了著名的《肘後備急方》,其中的十五個字:「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啟發了屠呦呦成功提取青蒿素。

嶺南中醫藥,著眼於本地域多發病、常見病的治療,勇於吸收民間醫學經驗和外來醫學的新知,充分開發利用本地藥材資源,形成了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醫家風格和用藥習慣。

說起中醫藥的振興,鄧老直言:「傳承很關鍵!」他指出,新中國成立前,嶺南中醫藥還全靠家傳、拜師,鄧老父親是中醫,就是「師傅帶徒弟」地將鄧老帶入醫門,並且不斷發現中醫藥同行中的名師,讓鄧鐵濤跟隨學醫,「『望衫尾』,學本領」。

鄧鐵濤兩次參與新中國成立後全國4所中醫藥院校的教材編寫,第二版教材後來被公認最好,鄧鐵濤主力完成的診斷學部分,甚至被一名美國人翻譯出來,在英國出版。他說,這套教材編者全是臨床中醫師,也是另一種師帶徒。因此,鄧老後來做了一件至今為之自豪的事:梳理全國中醫藥精華名家,一個個寫信給他們,請他們到廣東省中醫院來帶徒授業。如此一來,全國中醫藥家在嶺南薪火相傳,不僅開源傳承,更讓廣東老百姓得到更多更精粹的中醫藥呵護。也正是有這樣的傳承感悟,鄧老對嶺南中醫藥世家的尋訪非常重視,寄語「振興嶺南中醫藥」。

「吹水」有利養生

作為國醫大師鄧鐵濤的高足,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鄒旭教授娓娓講述這位百歲老人的「養生經」。鄧老在診療之餘潛心研究的中醫藥學養生之道,總體有24點,可概括歸納出4大方面:養德、養心、養脾胃和養腎。

養德排首位。高尚的道德可使人心態平和、性情開朗,從而使人體氣血通達,有利於防病保健、延年益壽。

第二是養心。首先要開心,「笑一笑,百年少」。做人要有愛好,如書法、音樂,常閉目養神,不要時常盯著手機,保證充足睡眠。

三是養脾胃。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吃雜不宜偏,儘可能吸收豐富的微量元素,廣東人少吃寒涼。動以養脾,鄧老從50歲後就開始習「八段錦」,常摩腹也可改善腸胃,每天順逆各50次。

四是養腎。午間散步,采陽助腎,早上6~10時的太陽有助活血化瘀,下午四五時的太陽助補鈣。

在恩師養生經的基礎上,鄒旭加入了現代生活的元素。「一定要重視早餐。我會在早餐里加入適量的牛肉、蛋和青菜。」此外,鄒旭強調,現代人要多與他人「吹水」(粵語「聊天」),不要吝嗇語言溝通,「『吹水』可多出汗,有助脾胃的代謝。」

嶺南痰濕體質多

國醫大師鄧鐵濤的親傳弟子、廣東省中醫院心血管科大科主任吳煥林教授說,中醫里有「天人相應」的說法,大自然的氣候對人身體、疾病的形成是有關聯性的。嶺南氣候炎熱潮濕,溫高濕重,受其影響,嶺南人多汗出、勤泳浴,喜食生冷食物、魚蝦海鮮等多濕滋膩之品,久而久之形成了脾氣多虛弱兼有痰濕的體質特徵。

痰濕體質的嶺南人,第一特點就是易虛胖,尤其是腹部鬆軟,因而有「肥人多痰濕」的說法,面色發白偏暗無光澤,經常犯困,易腹脹,常拉肚,性格溫和忍耐,脾氣就沒那麼火爆。

吳煥林表示,不宜在潮濕的環境里久留,多曬太陽,增加戶外運動;穿衣寬鬆,適當排汗除濕,注意保暖。精神調適,防止肝鬱氣滯,以動養神。飲食不要大魚大肉,少食肥甘厚膩、生冷滋潤之品,宜清淡。鄧老健心方:選紅參15g、陳皮3g、田七5g,益氣化痰、活血化瘀。祛濕湯、中成藥、穴位針灸等都有助於體質調理。


推薦閱讀:

中醫論血
上醫、中醫、下醫
中醫新觀念:與癌「和平共處」
中醫治療晚期肺癌
名老中醫之路之(12 )鄧鐵濤

TAG: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