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員工:新浪微博是怎麼一步步衰退的?
作者:劉新征
微博內部員工
作為2009年7月20日加入新浪微博的人,主動來回答這個打臉的問題,是挺困難的,尤其是如何才能做到對外不裝逼,對內不得罪人:)
想回答新浪微博是如何一步步衰退的,必須先想清楚一個問題:新浪微博崛起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後來都發生了什麼。
我曾經回答過一個問題:「新浪微博一開始是如何快速甩開對手形成今天的巨大優勢的?」
這個問題是個微觀問題,答案也是個微觀答案,大概意思是我們很勤奮很努力很有冒險精神,但是既勤奮又努力還有冒險精神的人或者公司,遍地都是,一點都不稀缺,這些只是必要條件,而遠非充分條件,事實上,勤奮努力加冒險,死的概率還更高些。
豬會飛,是因為他站在了風口上,成功的飛起來以後他可以總結起飛技巧,但重要的,是風。
新浪微博的風,是移動互聯網。
我是入職了新浪微博後才買了自己的第一部智能手機:諾基亞E71,之前出現過和弦、彩屏、可拍照、能查股票信息、能收發彩信收發郵件的手機,但是我實在是找不到更換我那個黑白屏手機的理由。
當時我對「應用」兩個字造的詞還很陌生,後來才弄明白了,原來就是手機上的軟體啊!為什麼PC上就叫軟體,手機上就叫應用呢?我還琢磨過這個問題……
2009年,大屏智能手機的出貨量迅速增加,三家移動通信公司的3G有鋪天蓋地的宣傳。
但是,你打開手機,真正能玩的應用幾乎沒有,傳統互聯網公司逐漸分出一個小部門,把PC瀏覽器上的社交網站移植到手機上,網站上的交互轉移到手機上,複雜程度令人髮指。
在這種背景下,新浪微博的產品形態實在是太適合在手機上使用了:流量小,速度快,交互簡單。
它在短期內承擔了熟人社交、陌生人社交、公開社交、私密社交的全部,佔領了手機用戶的絕大部分空餘時間,吃飯發微博,發牢騷發微博,約炮靠微博,快速聯繫熟人靠微博,曬幸福發微博,失戀了發微博,政治討論發微博……
站在2014年初,我們再看移動互聯網,已經是人聲鼎沸,智能手機的鋪貨量增速遠遠大於人們想像,它甚至催生了一個全新的市值百億美元的本土手機品牌——小米,iOS和安卓市場的移動應用數目暴增,競爭已經白熱化,手機遊戲、手機視頻、資訊、通信、社交,那麼多人在搶用戶的那塊屏幕,爭奪用戶並沒有增長多少的使用時間,你花在遊戲上的時間越多,刷微博的時間就越少,你用微信聊天的時間越多,刷微博的時間就越少,你看一段視頻的時間,就耽誤了你刷很長時間的微博。
就社交應用而言,熟人、陌生人、公開、私密這些本來就相互衝突的社交行為,終究無法承載在一個應用上,多少新浪微博上的事故,是因為這種功能衝突,一個女孩兒發照片,只是想給熟人看,結果被陌生網友拿出來曬,指責。當有更有符合使用場景的應用出來後,這種轉移是不可避免的,熟人聊天去微信,約X去陌陌,興趣社交去貼吧去知乎,而新浪微博的位置,變得極其尷尬,以至於讓人懷疑,它到底是用來做什麼的?
2009年,在新浪微博出現之間,中國不存在一個公共討論空間,博客時代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想法,較之於傳統媒體,這是個巨大的飛躍,但是你的想法能讓多少人聽到,卻依然取決於門戶網站的編輯,而新浪微博的出現,使得所有人可以在一個統一的公共討論空間討論,更重要的是這個討論空間,不再依靠一個中心,而是靠著興趣、關係的鏈條自動生成、壯大,編輯的力量被前所未有的削弱了。
作為一個前媒體從業人員,我面對的完全是一個被震撼到的前景,即使在前期加班到深夜兩三點才回家,我還是忍不住激動,何其幸運,能夠參與到這件何其偉大的事業,我覺得老羅所說,新浪微博對拓展中國言論空間的貢獻,超過建國以來所有異見人士的總和。這是一個比較客觀的評價。
但是,我們所有人,因為這個國家獨特的傳統與歷史,都缺乏基本的公共討論經驗,我們不知道怎麼去體面地討論一件事情,而我們的討論的很多事情,也讓人根本無法溫和地去面對,因此整個網路充滿了暴戾之氣,那些生活中文質彬彬的人在網上惡語相向,那些本來我們尊敬的人,發出的言論卻經常讓人瞠目結舌,有些人在現實生活中永遠沒有交集,但在網上,雙方卻可以肆意相互傷害,人從來沒有這麼容易被組織起來過,去傷害一個人也變得前所未有的容易。
在這種討論中,最早離開的失敗方,往往是較溫和的,對侮辱性言論承受力較差的,而勝利的,往往並不是勝在公義,而是勝在人多勢眾,當辯駁對象消失的時候,勝利者也會感覺因為失去了對手而感到索然無味。
這就是中國所有公共論壇的獨特現象:劣幣驅逐良幣。
所有的公開論壇都一樣,首批用戶往往是那些在大城市生活的白領,他們接受的教育背景相對統一,政治立場與文化立場相對一致,彼此尚有求同存異的雅量,如果僅限於此,那麼就成了小圈子的趣味,其影響力會被壓縮,如果更多不同背景的用戶進來,討論氛圍又會被破壞,後來的用戶趕走前面的用戶,當前面的用戶走了以後,後面的用戶也就走了,只留下一個鬼城。
這種事情一再發生,無一例外,令人絕望。
我曾經和黃繼新老師討論過此事,黃繼新老師說他有辦法,我相信他,但他沒告訴我怎麼辦。
於是很多用戶離開了公共論壇,轉身去了微信,在朋友圈發吃,再也不擔心陌生人騷擾,在朋友圈曬佛經發心靈雞湯轉發偽科學段子,好友也會因為情面而不忍駁斥。大家在這裡惺惺相惜,不同價值觀的人根本撞不到一起,通過微信公眾平台發出去的媒體內容再也不怕被噴,因為受眾只能和發布者一個人溝通,讀者與讀者之間永不相見。
為什麼總是假佛教、段子、推銷、偽科學、心靈雞湯?因為這些言論才是我們的平均智商,以前這些內容都發在Qzone里,正如一位微博網友所說:微博是發現陌生人里的傻逼,微信是發現熟人里的傻逼。
就新浪而言,移動互聯網搶跑成功,但領跑之後,卻陷入領先者陷阱,因為第一名眼前的每一步都是新的,再也沒有經驗可以用,現在回頭看看,有很多浪費、很多昏招,但如果時光可以重來,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前景,如果能給5年前的自己發個簡訊的話,據說很多人都想發四個字:趕緊買房!5年後如此板上釘釘的事實,5年前的你為什麼就是不知道呢?你如果突然接到一個簡訊,據說來自未來的你,只有5個字,買新浪股票。可你眼瞅著新浪微博現在的活躍度,你真買么?
我很多次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想像如果復盤,新浪微博該怎麼走,才能繼續一騎絕塵,但終究無解,有很多機會,但也會有更多意外。
儘管出過很多昏招,但正如一個「專黑」新浪微博的人士所說,微博這種傳播機制是如此牛逼,以至於要想把它搞黃還挺不容易的。
就我個人而言,我對微博仍有信心,微信群里惺惺相惜是用戶的一種需求,公共討論空間卻仍有必要,交遊廣泛的人可以以朋友圈取代微博,但通訊錄里只有幾十個人的人仍然需要通過公共空間了解身邊世界,從不相識但興趣相投的人仍然有認識彼此的慾望,當年震撼到我的那個顛覆性的媒體前景,仍然沒有出現顛覆者,微信公眾平台把一些媒體內容搬到了手機上,讓人們更容易得到,但媒體形式又被變成了一對多單向傳播的傳統媒體,只有在微博,每個人都是一個自媒體,他們參與創造,也參與篩選,也參與傳播。微信也許終將成為手機上的操作系統,但它不會吞噬一切,像所有的生物一樣,在體量個頭和靈活性方面,必須做出平衡。
新浪微博今年要做的事情很多,但還好,絕大部分工作,已經在正路上了,大家在網上吐的那些個槽,我們也都看到了,在改。
感謝競爭對手。
——————
推薦閱讀:
※有沒有可以批量刪除微博的方法?比如軟體什麼的?
※如何運營好一個公司的官方微博?
※如何才能像李子柒那樣懂生活?
※如何看待賈乃亮1.6日晚的微博長文回復?
※如何看待里約奧運會出現的大批乒乓球偽球迷跟風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