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針灸穴點陣圖(二)

【轉】 平衡針灸穴點陣圖(二)2010-07-17 20:33轉載自 xiaoguione最終編輯 xiaoguione

10. 臀痛穴

定位:此穴位於肩關節腋外線的中點,即肩峰至腋皺壁連線的1/2處。

局解:布有旋肩胛動靜脈,臂外側皮神經和第一,二肋間神經,深層為橈神經。

取穴原則:以針刺橈神經或上臂外側皮神經出現的針感為宜。三寸毫針針尖向腋窩中心方向呈45度角斜刺4-5CM。

手法:1上下提插手法2,針感達不到要求可採用滯針手法。

針感:以局限性針感出現的酸麻脹為主或向肘關節,腕關節放射。

功能: 活血化淤,理氣散結,消炎止痛,調節神經。

主治:臀部軟組織損傷,腰椎疾患引起的坐骨神經痛,梨狀肌損傷綜合征,原發性坐骨神經痛,腰椎間盤脫出,急性腰扭傷,腰積勞損。臨床還可用於治療同側網球肘,對側頸肩綜合征,偏癱。

按語:臀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個特定穴位。臨床主要用於治療臀部軟組織損傷,臀部病變為主。此穴還是治療坐骨神經痛的經驗穴位。臨床還需配合膝痛穴,踝痛穴效果更加。此外臨床還可用於治療同側網球肘。

歌訣:臀痛穴位橈神經,坐骨神經交叉靈,梨肌損傷網球肘,臀肌損傷綜合征。

11肺病穴

定位:此穴位於前臂掌側,碗關節至肘關節上1/3處,掌長肌腱與撓側腕屈肌腱之間。

局解:布有指淺屈肌深部有指伸屈肌,有前臂正中動靜脈,深層為前臂掌側骨間動靜脈,及前臂內側皮神經,下為正中神經,深層有前臂掌側骨間神經。

取穴原則:男左女右,雙側同時取穴。

針刺特點:以針刺正中神經後出現的針感為宜。

針刺手法:採用上下提插法, 待出現相應的針感為宜。

針感:以局限性針感出現的酸麻脹為主。

功能:理氣潤肺,止咳,退熱,消炎,止血,抗過敏。

主治: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咳血,鼻紐,痔瘡便血,還可用於末梢神經炎,指痙攣。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

按語:此穴是以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為主住,是以功能主治定名的一個特定穴位,經大量的臨床驗證,對出血癥狀較輕的病人臨床有一定效果,故止血穴。對大量咳血,吐血紐血病人還須積極採取現代醫學急救措施。

歌訣:肺病穴稱止血穴,正中神經取之妥,氣管感染過敏喘,紐血,吐血痔便血。

12、痔瘡穴

定位:此穴位於前臂伸側面,尺撓骨之間,前臂背側腕關節至肘關節連線的上1/3處。

局解:在指掌側和拇長伸肌起端之間,布有前臂間背側動靜脈及前臂背側皮神經,深層為前臂骨間神經和骨間掌側神經。

取穴原則:男左女右,左右交叉。

針刺特點:以針刺前臂骨間背側皮神經或前臂背側皮神經出現的針感為宜。

針刺手法:採用上下提插,待出現相應針感為宜。

針感:以局限性針感出現的酸麻脹為主。

功能:解毒瀉火,退熱通便,消炎止痛。

主治:內痔,外痔,肛裂,便秘。臨床還可用來治療思睡,中風失語急性腰扭傷,肋間神經痛,胸部軟組織損傷,爆震性耳聾。

按語:痔瘡穴是以功能主治定名的特定學位之一,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通便,消炎止痛等功能,對於病情嚴重,時間較長的病人亦可左右交替取穴。對老年人的慣性便秘,有良好的治療作用,此穴臨床還移為通便穴,瀉火穴。

歌訣:痔瘡穴位前臂上,肛裂便秘與痔瘡,前臂背側皮神經,肋間神經腰扭傷。

( 對肛瘺效果不理想)

13胸痛穴

定位:此穴位於前臂背側,尺撓骨之間,腕關節與肘關節連線的下1/3處。

局解:撓側為指伸肌,尺側為小指肌,深層布有前臂骨間背側動靜脈和前臂骨間掌側動靜脈,及前臂背側皮神經和骨間背側神經骨後神經。

取穴原則:交叉取穴。

針刺特點:以針刺前臂背側皮神經或骨間背側神經出現的針感為宜。

手法:採用上下提插法。對重病人可滯針。

功能:擴張冠狀動脈,消炎止痛,調節神經,調節內臟,調節心神,血糖,血脂,血壓,調節內分泌。

主治:胸部軟組織損傷,肋間神經痛,非化膿性肋間軟組織炎,胸膜炎,心絞痛狀動脈供血不足,心率不齊。臨床還可用於治療急性腰扭傷,腎病綜合征,經前期緊張綜合征,帶狀皰疹,急性胃炎,急性皰疹後遺症(即皰疹性神經痛),慢性胃炎,膈肌痙攣。

按語:胸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特定穴位。臨床主要用於治療胸部疾患為主,特別於胸部急症,痛證,效果更佳。也可作為臨床急救穴之一。

歌訣:胸痛穴位前臂下,骨間神經需交叉,心率不齊心絞痛,帶狀皰疹肋間拿。

14降糖穴

定位:此穴位於前臂掌側,腕關節至肘關節的下1/3。

局解:指淺屈肌,深層有指身屈肌,前臂正中動靜脈,深層為前臂掌側骨間動靜脈,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下正中神經,深層有前臂掌側骨間神經。

取穴原則:左右交替。

針刺特點:以針刺正中神經,前臂內側皮神經,或前臂掌側骨間神經後出現的針感為宜。

手法:上下提插。對於久病 體虛重症病可采滯針

功能:益氣提神,健脾和胃,舒肝理氣,降糖,降脂,降壓,降酶,消炎,鎮痛,鎮靜。擴張冠狀動脈,增強機體免疫力。

主治:糖尿病,高血壓,高血酯,高血糖。臨床還可用於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肋間神經痛,非化膿性肋間軟骨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胃炎,胃痛,胃癌,胃潰瘍,膈肌痙攣,神經衰弱,低血壓,失眠等。

按語:從中醫心理學觀點認為糖尿病屬於心理性疾病範疇。從大量的病因學調查90%以上的病人卻有一定的環境誘發因素。此穴從中醫角度講具有理氣,益氣,活血,卻瘀之功效。臨床多以平衡針灸為主配合平衡火罐,平衡推拿,綜合治療糖尿病。要求合理調節飲食,減少病人併發症發生。此外還可以用於其他疾病的康復治療。對糖尿病合併的腦血管病,冠心病,白內障,頸肩腰腿通,痛風,還必須配合相應穴位綜合治療。

歌訣:降糖穴位前臂下,正中神經必須扎,配穴胃痛腹痛穴,降脂降糖與降壓。

(3寸毫針針尖向上成45度角斜刺2寸左右)

15踝痛穴

定位:位於前臂掌側,腕橫紋正中,即橈側腕屈肌腱與掌長肌腱,布有腕掌側,動靜脈網,及前臂內側皮神經雙重分布,正中神經掌皮支,深層為正中神經干。

取穴原則:交叉取穴。失眠男左女右,頑固性失眠左右交替取穴或雙側同時取穴。

針刺特點:以針刺正中神經產生的針感為宜。

手法:上下提插。

針感:以放射性針感出現的針感出現的中指或食指麻木感為主。

功能:鎮靜安神,消炎止痛,調節內臟,調節心律。

主治:踝關節軟組織損傷,踝關節扭傷,跟骨骨刺,足跟痛。臨床還可用於治療心率不齊,心動過速,心動過緩,頑固性失眠,治療腕管綜合征。

按語:主要以部位功能定名的一個特定穴位。臨床主要用於治療踝關節病變,具有取穴少,方法簡便,療效迅速。也稱失眠穴心率不齊穴。

(1寸毫針,0.3-0.5寸直刺)

16咽痛穴

定位: 此穴位於第二掌骨橈側緣的中點。

局解:淺層為第一掌骨背側肌,深層為拇收肌橫頭皮下組織,分布右手臂靜脈網,頭靜脈起始部。在第二掌骨橈側原有的掌背動脈和橈神經淺支的手背支,深層為正中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

取穴原則:交叉取穴。慢性咽炎左右交替取穴,輕者男左女右取穴。

特點:以針刺之掌側固有神經或橈神經淺支的手掌支產生的針感為宜。

針感:以局限性針感出現的酸麻脹痛為主,惑向食指中指放射。

功能:消炎退熱,鎮靜止痛,增強機體免疫力 。

主治:急慢性咽炎,及慢性喉炎,及慢性扁桃體炎。臨床還可用於治療三叉神經痛,單純性甲狀腺腫大,滯產,急性乳腺炎,產後缺乳,上呼吸道感染,牙痛,面神經麻痹。

按語:咽痛穴是以功能主治命名的一個特定穴位。臨床主要用於治療咽喉疾病為主。特別對咽炎,喉炎,上呼吸道感染,療效更為確切,但在治療期間,鞏固期,治療後,必須配合食療禁用辛酸,煙酒等刺激物。對由消化道疾病引起的,還必須結合治療消化道疾病相關穴位進行治療。

歌訣:咽痛穴位透掌中,交叉取穴橈正中。咽炎喉炎扁桃體,三叉甲腺難產靈。

(三寸毫針向掌心方向直刺二寸)

17頸痛穴

定位:此穴位於手背部,握拳第四掌骨與第五掌骨之間,及指掌關節前凹陷中。

局解:在第四掌骨間背側集中,布有第四掌背動脈,皮下有手臂靜脈網,和尺神經手背支(指背神經),和指掌側固有神經。

取穴原則:交叉取穴。

特點:以陣刺指背神經或掌側固有神經出現的針感為宜。

手法:上下提插法。

針感:以局部出現酸麻脹感為宜。

功能:疏筋活血,清咽利喉,消炎止痛退熱,調節神經。

主治:頸部軟組織損傷,落枕,頸肩綜合征,頸肩肌腱炎,頸性頭痛,頸性眩暈,臨床還可以治療肋間神經痛,眶上神經痛,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肩周炎,足底痛。

按語:是以穴位功能命名的一個特定穴位,以治療頸椎病為主,其以中老年為多發病,病因主要為生理性衰老。因此為鞏固療效,減少環境誘發因素,避免局部受涼,頸部不要鍛煉,不要人為加大運動,以促進局部炎症的吸收,該項研究獲科技進步一等獎。

歌訣:頸痛腋門透中渚,指背神經交叉取。頸部病變與落枕,肋間坐骨痛可取。

18指麻穴

定位:位於手部,半握拳第五掌骨中點處。

局解:在小指尺側第五掌骨小頭後方,當小指掌肌腱起點處,有指背動靜脈,手背靜脈網,分布有尺神經手背支。

取穴原則:同側取穴。

特點:針刺尺神經手背支出現的針感為宜。

手法:直刺手法或滯針手法。

針感:以局部出現的酸麻為宜。

功能:醒腦開竅,調節神經,止痛消炎止麻。

主治:末梢神經炎引起的手指麻木,還可用來治療中毒昏迷休克,糖尿病,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症,落枕,急性腰扭傷。

按語:是以功能主治定名的特定穴位。主治各種原因引起的末梢神經炎,對手指抹抹的病人為鞏固其療效,治療的同時必須減少冷水刺激。對糖尿病引起的末梢神經炎,還需配合治療糖尿病的相關穴位,進行綜合治療,才能從根本上緩解癥狀。

歌訣:指麻穴位透咽痛,同側取穴效果好。布尺神經手背支,休克昏迷落枕。

(與咽痛穴對稱)

19感冒穴

定位:半握拳,此穴位與中指與無名指指掌關節之間凹陷處。

局解:布有骨間肌及手臂靜脈網,掌背動脈及尺橈神經手背支。

取穴原則:男左女右取穴或同時取穴或交替取穴

針刺特點:以針刺尺橈神經手背支出現的針感為宜,

手法:上下提插,待針體進入到要求的深度後,將針體退到進針處,向左向右各提插一次,即可出。針可採用滯針手法。

針感:以局限性針感強化性正安出現的局部酸麻脹為主。

功能:退熱,消炎,抑菌,抗過敏,解熱散寒,清咽止痛。

主治:感冒,流行性感冒,鼻炎過敏性鼻炎,頭痛,上呼吸道感染,腰肌勞損,坐骨神經痛。

按語:以功能主治定名的一個特定穴位,主要用於治療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對輕病人可採用左右交替取穴,對過敏性鼻炎和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經常感冒,還必須以結合治療原發病綜合為主,其針刺深度,針感是療效的關鍵,一般要求進針四厘米左右,早期病人可一次治癒。

歌訣:感冒穴指三四間,尺橈神經手背選。男左女右來取穴,鼻炎感冒上感。

(刺法同頸痛穴)

20痛經穴

定位: 在胸骨柄正中線,1/2除,相當於四肋間隙。

局解::在胸骨體中段,不由胸廓(乳房)內動靜脈的前穿支及第四類間神經前皮的內側支。

取穴原則:定位取穴針刺特點:以針刺第四類間靜脈的前皮脂的內側支出現的針感為宜。

針刺方法:一步到位針刺法,代針體進入一定要求深度後即可出針,不提插不捻轉。

針感:以局部酸麻脹為主,並向腹部和下腹部放射。

功能:止痛退熱,抑菌消炎,溫中散寒,活血化淤。

主治:原發通經,繼發痛經,經前期緊張綜合症。臨床還可用於盆腔炎,陰道炎,附件炎,非特異性結腸炎泌尿系感染。

按語:痛經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個特定學位。臨床還可用於治療婦科病。特別對經前期綜合,原發性痛經療效更理想,但在臨床終中此穴應用較少。。主要取穴不方便,第二可以胃痛穴代替。

歌訣:痛經穴位與膻中,定位取穴四肋經。向下憑此三厘米,經前緊張痛經靈。

(三寸毫針向下平刺二寸)

21面癱穴

定位:位於肩部,鎖骨外1/3處斜向上二寸。

局解:布斜方肌和頸淺動靜脈及鎖骨上間神經。

取穴原則:面癱,乳突炎以交叉取穴為主,膽囊炎以同側取穴。

針刺特點:以針刺鎖骨上間動靜脈出現得震感為宜。

針刺手法:上下提插手法,可滯針。

針感: 放射性針感向頸部面部放射,或局部酸麻脹。

功能: 缺風通絡,活血化瘀,調節神經,促進神經修復,消炎止痛。

主治:面神經麻痹,面癱後遺症,面肌痙攣,還可用於治療乳突炎,流行性腮腺炎,膽囊炎。

按語:曾用於治療早期周圍性面癱的特定穴。越是發病時間短,治療效果更加。對發病2小時以內者,一針治癒率可達70%。發病時間長,效果越差。治療期間應減少寒冷刺激,忌食魚蝦蟹,及辛辣之物。此穴因為位於肺尖部,為了安全,臨床多以鼻炎穴,牙痛穴,明目穴代替。可以不用面癱穴,獲科技進步一等獎。

歌訣:面癱肩中交叉點,乳突痙攣和面癱。交叉取穴鎖神經,對側壓痛腮腺炎。

(1寸毫針,針尖向頸部方向成45度角斜刺0.5-1寸)

推薦閱讀:

針灸治療肩周炎秘笈
(84)乳腺增生病的針灸治療
針灸治病機理
黃褐斑的針灸治療
針灸臨床|淺談針刺手法

TAG:點陣圖 | 針灸 | 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