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最佳宇宙美圖

艾麥樂 昨天18:00編輯的話:每到每年的年底,著名天文博客Bad Astronomy的博主菲爾·普賴特(Phil Plait)就會從過去一整年的天文和太空圖片中精心篩選出十幾二十張,來代表這一年來人類在天文及航天探索領域取得的突出成就。以下就是2013年,他的天文圖片盤點。(文/Phil Plait)我愛天文。部分原因在於,天文會帶來種種奇觀,讓人深感敬畏,使我們了解宇宙以及自身在其中所處的位置。當然,天空中也有大美。從我們最近的鄰居到最遙遠的星系,宇宙中總是充斥著各種奇觀。每一年,我都會選出我最喜歡的照片,把它們放在一起來激蕩你的大腦。從中只能挑出少數照片,總是一項艱難的任務,但我希望這些照片能夠讓你感受到它們帶給我的那種感覺。恆星「蜂巢」

點擊查看大圖。圖片來源:NASA/ESA球狀星團是我最喜歡的天體之一。幾十萬甚至上百萬顆恆星,在彼此引力的作用下聚集在一起,構成了這樣的一個球形。在大多數情況下,一個球狀星團中的所有恆星都是同時誕生的,因此它們還是科學家研究恆星如何衰老的天然實驗室。這張由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的M15,展現了這些恆星的色彩斑斕,也展現了它們能夠聚集得多麼緊湊——這個直徑僅有200光年的球狀星團里包含著10萬顆恆星。M15位於飛馬座中,相當明亮,在小望遠鏡里很容易看見。我還記得小時候,有許多個冬天的夜晚,我就透過自己的望遠鏡盯著它看。不過,在小望遠鏡里,它看起來可不是這個樣子的!一個鄰近星系的超級深空照

點擊查看大圖。圖片來源:Rolf Olsen專業和業餘天文學家之間的界線,近年來一直在縮小,現在已經小到幾乎不存在了。羅爾夫·奧爾森(Rolf Olsen)就是紐西蘭的一位「業餘」天文學家,他用一台口徑25厘米的反射鏡拍攝南半球的天空,拍出的照片效果令人震嘆。這張鄰近星系半人馬A的照片,就是他花了43個夜晚,曝光了驚人的120個小時之後,疊加處理的結果。這個星系本身就是一團糟,遭受過與其他星系的多次碰撞,內部亂成一團。橫貫星系中央的暗帶、包圍在它周圍的巨型物質殼,以及星系中央黑洞噴涌而出的氣體噴流(從左上到右下,隱約可見),全都是這個星系紛亂的過去留下的結果。火星「拿鐵」

點擊查看大圖。圖片來源:ESA/G. Neukum (Freie Universitaet, Berlin)/Bill Dunford「火星快車」繞著太陽系的第4顆岩石行星已經轉了10年,完成過成千上萬次觀測。比爾·鄧福德(Bill Dunford)收集了大量這樣的照片,拼出了這幅火星南極的圖片。這跟我們用肉眼看到的景象可不太一樣。圖片上顯示為紅色的,實際上是近紅外光,對於我們來說是看不見的,但「火星快車」上的相機卻能夠輕易拍到。火星南極被上千米厚的水冰覆蓋,水冰之上則是一層幾米厚的二氧化碳乾冰。再加上時刻不停在火星的寒風中飄揚的鐵鏽塵埃,便創造出了這幅圖案——更像是你在咖啡店裡點的拿鐵,而非另一顆星球上寒冷而偏遠的地表。暗夜騎士

點擊查看大圖。圖片來源:NASA, ESA, and the Hubble Heritage Team (STScI/AURA)2013年4月24日,是哈勃空間望遠鏡入軌23周年紀念日。為了慶祝它的生日,空間望遠鏡科學院的夥計們放出了這張馬頭星雲的照片。這個星雲如此得名,原因顯而易見。它位於獵戶座的腰帶附近,是一團恆星正在其間形成的塵埃氣體雲。在可見光中,馬頭星雲看上去是黑暗的,在背後粉紅色的發光氣體雲前遮出了一小團剪影。而在紅外波段,就像這張照片顯示的,塵埃變得可見了,優雅的雲浪包裹在剛剛誕生的嬰兒恆星周圍。趁著現在再多看一眼吧:再過幾百萬年,馬頭星雲就會煙消雲散,被附近精力旺盛的獵戶座σ恆星系統發出的強光吹蝕得一乾二淨。俯瞰土星

點擊查看大圖。圖片來源:NASA/JPL/Space Science Institute/Gordan Ugarkovic你知道NASA的「卡西尼」土星探測器拍攝的所有照片都是公開的嗎?這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查閱原始圖片庫,用這些素材創作出他們自己的圖片。戈丹·烏加爾科維奇(Gordan Ugarkovic)是一位軟體開發人員,但在處理這些照片就就成了一位天才的藝術家。這幅從土星北極上方俯瞰土星全貌的圖片,就是由他拼接創作而成的,充分體現了他的天才所在。這幅圖片由三四十張不同的照片拼合而成,以近似真實的色彩展現了驚人的細節。你可以看見六邊形的北極渦旋,北半球巨型風暴的遺迹,當然還有土星壯觀的光環、環縫及所有的一切。別猶豫,快把這張圖片設成你新的電腦桌面吧。遙望土星背影

點擊查看大圖。圖片來源:NASA/JPL/Space Science Institute2013年7月19日,「卡西尼」探測器運行到了土星背後,來自遙遠太陽的光芒被這顆巨行星遮擋住了。在這段長達4小時的陰影之旅中,「卡西尼」使用不同的濾鏡,拍攝了幾十張照片,涵蓋了整顆行星、衛星及光環,甚至還拍到了背景里的星星。這些照片拼接合成之後,就得到了這張讓人目瞪口呆的圖片。你必須打開高達9000x3500像素的原圖看看,只有在全尺寸的圖片上,你才能看到所有的細節——包括土星右側偏下方的那個淡藍色的小小光點,那是我們所在的地球。從14億千米以外遙望地球,我們這顆星球變成了夜空中的一個光點,塵世間的紛繁與喧鬧、擔憂與希望、刻骨銘心的愛與不共戴天的恨、戰爭與和平,全都濃縮在這幾個像素之中,可謂真正的「一沙一世界」。宇宙是廣袤的、冰冷的、遙遠的,但它的美麗是與生俱來的。享受這種美麗,哪怕我們看起來是如此微不足道,這正是我們能夠欣賞宇宙的方式。垂死恆星之怒

點擊查看大圖。圖片來源:NASA, ESA, and the Hubble Heritage Team (STScI/AURA)恆星死亡的時候,他們會選用這樣的方式。這是NGC 5189,哈勃空間望遠鏡看到的一團發光氣體雲。它的中心是一顆白矮星,曾是一顆大約2倍太陽質量的恆星,如今只剩下了這個殘骸。在耗盡燃料的過程中,它將大量氣體拋入太空,暴露出它緻密的內核。白矮星溫度熾熱,飛速自轉,還擁有足以致命的強大磁場。它以噴流的形式,將能量和物質從兩極噴射出去,激發了周圍的那些物質。不過,這顆白矮星還在搖擺,因此這些燈塔一般的噴流,在那顆恆星先前拋出的氣體中,蝕刻出了一個巨大的S形圖案。至少,我們認為事情應該是這樣發生的——這個天體還沒有被完全理解,但前面給出的是最有可能的解釋。仙女座大星系寒冷、溫暖而又滿是塵埃的旋臂

點擊查看大圖。圖片來源:ESA/Herschel/PACS & SPIRE Consortium, O. Krause, HSC, H. Lin仙女座大星系是距離我們銀河系最近的大型旋渦星系。實際上,它比銀河系還要略大一些,跟銀河系一樣,有著巨大的旋臂,恆星正是在這裡誕生的。恆星的誕生會產生大量天文學家稱之為「塵埃」的東西——實際上,它們是類似於煙灰的複雜有機分子。這些塵埃被附近正在形成的大質量恆星加熱,導致它們在紅外波段發出光芒。歐洲空間局的「赫歇爾」天文台捕捉到了這些奇光異彩,描繪出了仙女座大星系龐大的旋臂。這張圖片是在遠紅外波段拍攝的,遠遠超出了人類肉眼能見的範圍。儘管天文學家說這些塵埃被加熱了,但按照普通人的標準來衡量,它們的寒冷超出你的想像:你在這張圖片看能夠看到的最「熾熱」的塵埃,實際溫度也只有-232℃。2013年4月29日,「赫歇爾」天文台閉上了它的眼睛。在耗盡了冷卻探測器所必需的液氦之後,它被關閉了。「赫歇爾」任務持續了3年多,為遠紅外波段的宇宙提供了許多關鍵的影像。愚蠢的人類

點擊查看大圖。圖片來源:NASA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發,能量相當於1000顆原子彈。火山爆發以每秒超過100萬噸的速度拋出岩石和灰燼,導致大約16000人死亡。這場災難毀滅性十足,以至於它成了活火山恐怖形象的標誌。1934年之後,宇航員克里斯·哈德菲爾德(Chris Hadfield)從這座沉睡的怪物上方約300千米的地方,拍到了這張照片。你可以看到,這座火山就位於義大利那不勒斯以東9千米處。那不勒斯的人口超過300萬,使得維蘇威火山成為地球上最危險的火山之一。我對火山非常痴迷,也特別喜歡從軌道上拍攝的火山照片。但看著這張照片,知道這座火山平均每幾十年就要噴發一次,我還是很迷惑:那些生活在那裡的人到底是怎麼想的呢?繁星間的小鬍子

說到克里斯·哈德菲爾德,這位留著小鬍子的宇航員在國際空間站上呆了6個月,拍出了太多堪稱大作的照片,也做過太多有趣的事情——讓我要在其中做出取捨的時候總是異常煩惱。不過,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無法抗拒地選中了他的這段視頻。你可能已經看過這段視頻了,在我寫這段話的時候,它已經被閱覽了1900萬次。不過,他對大衛·鮑伊那首「Space Oddity」的復刻,絕對值得再看一遍。彗星年,第一幕

點擊查看大圖。圖片來源:G?ran Strand2013年見證了好幾顆彗星闖入到內太陽系,其中又有兩顆顯得鶴立雞群:一顆是C/2012 S1艾森彗星,另一顆是C/2011 L4泛星彗星。泛星彗星率先登場,出現在春季的夜空之中。我有好幾個夜晚親眼看到了這顆彗星,當時它出現在日落之後的西北方天空。我也嘗試拍過幾張照片,但完全比不上瑞典天文攝影師約蘭·斯特蘭德(G?ran Strand)的這張照片。這是2013年4月4日,他在瑞典厄斯特松德北部拍攝的。這顆彗星出現在了仙女座大星系的旁邊,顯得更加優雅而美麗。當然,它們只是看起來很接近而已。當時,彗星離地球2億千米,而仙女座大星系足有2500億億千米遠。彗星年,第二幕

點擊查看大圖。圖片來源:Damian Peach今年的第二顆彗星,無疑是艾森。或許它已經在繞過太陽的時候解體了——說實話,任何彗星在這種境況下能夠存活下來都堪稱奇蹟——但是,在靠近太陽的途中,它是一顆完美的彗星樣本。這張照片是達米安·皮馳(Damian Peach)在2013年11月13日拍攝的,當時它距離瓦解已經時日無多。彗星的尾巴延伸達上千萬千米,與太陽風的相互作用使這條尾巴長出了「毛刺」,掩蓋住了它最終的命運:在繞過太陽時瓦解成一團不斷擴散的塵埃雲。俄羅斯驚雷

圖片來源:Евгений Славенков(上圖,火球);Константин Кудинов(下圖,氣化尾跡)2013年2月15日上午,俄羅斯車裡雅賓斯克市的居民被天外來客驚醒:一顆19米寬、12000噸重的小行星,以每小時超過70000千米的速度闖入大氣層,發出了耀眼的亮光。在距離地面仍有大約70千米的高空,熱量開始融化小行星的岩質,將它們剝落下來,在天空中留下一條長長的氣化尾跡。它攜帶的巨大動能迅速轉化為光和熱,相當於發生了一場爆炸,引爆了50萬噸TNT炸藥。衝擊波向下擴散,花了近1分鐘時間,抵達了人口稠密的車裡雅賓斯克市,在那裡拍向建築物,震碎玻璃窗,導致上千人受傷(大多數是因為飛散的玻璃)。這顆小行星的較小碎片如雨一般墜落在鄉間,但一塊重達570千克、寬達半米的巨石,砸入了一個冰封的湖泊,後來被打撈了上來。這將給研究天地大衝撞的科學家提供諸多益處。車裡雅賓斯克撞擊,或許是今年最重要的一個天文事件。它敏銳地提醒我們,地球處在宇宙射擊場內,我們需要認真對待小行星撞擊的威脅。秋分的地球

點擊查看大圖。圖片來源:Roscosmos/NTSOMZ/SRC "Planeta"/zelenyikot.livejournal.com地球有一些歪斜,自轉軸與繞著太陽公轉的方向有一個夾角(大約是23°)。因此,每年只有兩次機會,南北半球直到南北兩極,都能接收到陽光的照射——那就是春秋分。春分通常發生在每年3月22日前後,秋季分則發生在9月22日前後。2013年9月22日世界時05:30,就在秋分時刻前幾個小時,俄羅斯氣象衛星Elektro-L拍下了上面這張照片,顯示出了我們這顆被均勻照亮的行星。你可以看見中國海岸線外有一場颱風,看見風向西側的南非吹去,還有深藍色的海洋和綠色的植被(實際上,這是用一台紅外相機拍的,會突顯出植物),還有褐色的沙漠。

新聞記者兼太空迷維塔利·葉戈羅夫(Vitaliy Egorov),把9月20到21日拍攝的一系列照片放在一起,製作出了上面這張動畫,顯示了地球上的變化。這顆衛星每24小時繞地球一圈,因此看上去地球似乎是固定不動的,只有晝夜交替線在地球上穿越——你還能看到日照亮斑,也就是水面反射的太陽,在海洋上移動。我們的行星,用這樣的方式來看,還是挺催眠的。日食的犄角

圖片來源:Colin Legg和Geoff Sims(上圖),以及Teoh Hui Chieh (下圖)2013年5月10日,月球從太陽正前方經過。通常情況下,這會帶來一場日全食,但這件事發生時,月亮正處於遠日點附近,這是它的軌道上距離地球最遠的一點。因此,月亮看起來就略小了一點,無法完全遮擋住太陽。食甚時,月亮黑暗的剪影會遮擋太陽的中央,只留下一個明亮的日環。這被稱為日環食。澳大利亞是觀賞這次日食的最佳地點,特別是西部——太陽和月亮升起時,最精彩的時刻就已經要上演了。上面這張照片是科林·萊格(Colin Legg)和傑夫·西姆斯(Geoff Sims)的作品,是他們在西澳大利亞皮爾布拉地區拍攝的一段延時影片的一部分。下面這張照片是另一段延時動畫的一部分,是由Teoh Hui Chieh在西澳大利亞的Kumarina拍攝的。她的位置在萊格和西姆斯以南,位置的改變使得她那裡的日食在太陽升起時尚未達到食甚。於是,太陽看上去就像一對金色犄角,升起在地平線上。在兩張照片上,你都能夠看見地球的大氣如何像透鏡一樣,「壓扁」了地平線附近的太陽。月升奏鳴曲

點擊查看實時動態視頻。圖片來源:Mark Gee我們天空中的天體之舞,最讓人感覺不可思議的一點就是,它們是可以預測的。有了合適的軟體,對於任何一個足夠精確的地點,你都可以知道月亮從地平線上升起的確切時間和方位。馬克·吉(Mark Gee)知道,在紐西蘭的惠靈頓,人們會聚在維多利亞山上一個特殊的地點觀賞月升。於是,他在大約2千米外紮營,架好他的相機,配上強大的望遠鏡鏡頭,然後等待。嘗試了幾次之後,他終於拍到了上面這張照片。這實際上只是他拍攝的一段實時月升視頻中的一幀。在那段視頻里,你可以看到月亮優雅而又緩慢地升起,賞月的人們則在月亮上遮出一個個剪影。這是我今年看到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天文視頻。ET外星人

點擊查看大圖。圖片來源:Philipp Schmidli就像前面那張升起的月亮前人們的剪影一樣,攝影師菲利普·施密德里(Philipp Schmidli)也抓住了一個類似的機會。他之前已經拍過一些朋友在月亮前方騎自行車的照片,效果不錯。(當然,這也是用定位和天象軟體精確規劃的結果。)那些照片在網路上公開之後,一些朋友指出照片看起來很像是經典影片《ET外星人》中的標誌性場面——埃里奧特和外星人騎著自行車從月面前方飛過。於是,他想,為什麼不試試看呢?經過更細緻的規劃、設計和排練,幾個月之後,他終於再現了讓整整一代電影觀眾都難以忘懷的這經典一幕。宇宙比我們認為的老了一點

點擊查看大圖。圖片來源:ESA and the Planck Collaboration宇宙很古老,但是有多老?過去幾十年來,我們才開始有能力相對靠譜地回答這個問題。隨著我們使用不同的方法來測量它,我們距離正確答案也越來越接近。歐洲航天局的「普朗克」天文台掃視天空,尋找宇宙尚且年輕時發出來的古老光線中的細微差異(如上圖所示,紅色是溫度稍高的點,藍色溫度稍低)。天文學家通過分析這些圖案,便能確定我們生活在其中的宇宙具有哪些性質。這些細微的差異透露了一件大事:宇宙已經有138.2±1.2億年了。它們還表明,宇宙膨脹的速度比我們此前認為的要稍慢一些,宇宙中95.1%的成分由我們無法看見的東西(暗能量和暗物質)構成,但是對我們仍有深遠的影響。對這些量測量得越精確,就越能幫助科學家來理解,我們為何會出現在這樣一個充斥著奇異物質的宇宙里,幫助我們理解和敬畏這個宇宙。你應該知道的一點是:隨著任務的圓滿完成,「普朗克」在探索早期宇宙長達4年多之後,於2013年10月被關閉了。中國登月

點擊查看大圖。圖片來源:CNSA/CCTV2013年12月14日,中國的嫦娥3號在月球上著陸。這是1976年以來首次實施軟著陸的月球探測任務。幾小時後,月球車玉兔駛下著陸器,開始對月面展開探索。過去幾年來,中國在航天探索領域取得了許多進展,包括發射了可以搭載3人的(臨時)空間站。他們已經有了明確的計劃,打算送人上月球,最快或許會在本世紀20年代中期。(譯註:中國官方還沒有公布明確的載人登月計劃,此處應為原作者的猜測。)我由衷地希望,這能開啟一個國際合作的航天探索新時代,至少是更為友善的太空競爭,而非當年美蘇爭霸那樣的太空競賽。銀河噴發

點擊查看大圖。圖片來源:Ettore Carretti, CSIRO (radio image); S-PASS survey team (radio data); Axel Mellinger, Central Michigan University (optical image); Eli Bressert, CSIRO (composition)我們的銀河系包含著大量的恆星、氣體和塵埃,它們分散在擁有旋臂的扁平的盤上,中央還有一大群恆星構成了一個扁扁的核球。你不會想到,有銀河系本身一半大小的結構會跟我們玩「躲貓貓」,但這正是我們剛剛發現的事實:從銀河系的中心向外吹出了兩團巨大的氣泡,每個氣泡都有50000光年那麼長!上面這張圖片在全天銀河的背景上,顯示出了這兩個氣泡(藍色)。如果你能夠看見射電波的話,它們就會橫跨半個天際。過去,我們曾見到過存在這兩個巨型氣泡的種種跡象,但澳大利亞的Parkes射電望遠鏡向天文學家提供了它們的關鍵信息,包括它們的成因——恆星誕生特別密集的一些時期,曾將大量的能量注入我們的銀河系。能量有多少呢?相當於100萬顆恆星發生爆炸。這種能量大到驚人,還好它們發生在距離我們足有25億億千米以外的地方。但是,我們仍然能夠看見它們,研究它們,因為它們而感到驚嘆。打破記錄的伽馬暴

點擊查看大圖。圖片來源:NASA/DOE/Fermi LAT Collaboration伽馬暴是宇宙中最極端的事件:一顆大質量恆星死亡時,它的核心坍縮成一個黑洞,產生無法形容的巨大能量。這種能量會聚焦成兩束,刺透這顆恆星,跨越浩渺的太空,明亮到在宇宙的另外一端也能夠清楚地看到它的光亮。2013年4月27日,這樣一道亮光抵達地球。它發生在36億光年以外,不算太遠,因而在費米軌道天文台看來,顯得異乎尋常地明亮。這張圖片就是它拍攝的。伽馬射線是光波中能量最高的光子,在這場伽馬暴達到頂峰時,雨燕探測器每秒看到的伽馬光子數量達到了10萬個。這些伽馬光子中,有一些是迄今在伽馬暴中所見的能量最高的光子,相當於可見光光子能量的350億倍。這場伽馬暴還持續了幾個小時,讓許多地面望遠鏡也有機會觀測到它。銀河系中或許最年輕的黑洞

點擊查看大圖。圖片來源:NASA/CXC/MIT/L.Lopez et al. (X-ray); Palomar (infrared); NSF/NRAO/VLA (infrared)26000光年以外,這個奇怪的星雲名叫W49B。這團桶狀氣體是一顆爆炸的恆星(即超新星)不斷擴散的遺迹。這張圖片結合了X射線(由NASA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台拍攝,顯示為藍綠色)、紅外線(帕洛馬天文台,黃色)和射電波(VLA,洋紅色)的影像。大多數情況下,這些爆炸的恆星都會留下一顆極端緻密的中子星。這團星雲非常年輕,形成於大約1000年前,任何這個年紀的中子星在X射線波段都應該非常明亮才對,然而圖上卻什麼都沒有。這強烈暗示,當年的爆炸形成了一個黑洞,使得它極有可能成為銀河系中最年輕的一個黑洞。W49B的形狀也很有趣。它略微拉長,內部的氣體分布並不均勻,意味著當年發生的並不是一場球狀的爆炸。這又進一步暗示,那場爆炸或許類似於伽馬暴,是宇宙中最明亮、最極端的爆炸。然而,天文學家還不確定,具體是什麼過程產生出了這團寬達30光年的碎屑雲。這樣的謎團正是科學家的至愛。解謎很有趣!宇宙,人人值得擁有

圖片來源:Chris Arnade克里斯·阿納德(Chris Arnade)是一位攝影師,主要拍攝可能會讓許多人感到壓抑的人性畫面。他來到紐約布魯克斯區犯罪率高發的Hunts Point,拍攝生活在那裡的人們,特別是癮君子和妓女。為什麼我從這個系列裡選出一張照片,列入今年的最佳天文照片呢?當時我是這麼寫的:但是,有一張照片特別打動了我。它顯得特別突出。在許多張疲憊和憔悴面容之中,有一張照片上展現了兩個沒有卑躬屈膝的女人。一個高高地站著,抬頭望天。另一個彎著腰,但並不是因為疲憊或者犯了毒癮。她在看望遠鏡。她們是塔基莎和德婭,將阿納德視為朋友的兩個妓女。他有一天晚上看到了她們,然後冒出了這個念頭。他搬出自己的望遠鏡,讓她們看土星。阿納德告訴我:「對我來說,這是把我熱愛的兩件事合在了一起:天文學(我可是從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拿的物理學博士學位),以及癮君子和妓女(這是我目前的專註點)。我必須要說,塔基莎的反應成就了我那個星期的努力。她真的被迷住了。」就像我熱愛宇宙中所有的美麗和奇蹟一樣,這張照片說出了為什麼我喜歡我做的事情,遠甚於哈勃拍攝的任何一張星系照片,或者探測器發來回的任何一顆行星的照片。那些天體就在那裡,它們只是存在著,但是欣賞它們、認識它們和了解它們,帶來的快樂是我們自己的——正是這些快樂,使得天文成了這樣一項高尚的追求。而且,當我們第一次看到它們的時候,讓那些已經穿越了無法想像漫長距離的光進入我們的眼睛,我們自己也就成為了我們研究對象的一部分。地球上的長長投影

點擊查看大圖。圖片來源:NASA國際空間站在距離地面370千米的軌道上,每天繞地球轉差不多18圈。這意味著,我們只能看見一次日出和一次日落的時間段內,國際空間站上能夠看到18次日出和18次日落。有了36次發獃的機會,難怪有時候宇航員會看到太陽遇上地平線時產生的令人窒息的美妙場景。2013年7月4日,就出現了這樣一幕,讓宇航員拍到了上面這張照片。當時,太陽正處在地平線上方的低空,雷雨雲正在巴西海岸外的大西洋上形成。這些高聳的雲朵在水面上投出了長長的陰影,清楚的表明太陽已經很低了。那,這到底是日出還是日落呢?有趣的是,我也不確定。沒有清晰的海岸線或者地標,能夠給我們提供一條線索,讓我們看清照片這是朝東還是朝西。或許有專家能夠通過照片上方出現的俄羅斯進步艙的位置,指出這張照片的朝向,以及國際空間站環繞地球飛行的高度……不過,我更願意用這樣一種模稜兩可來比喻這一年的終結。太陽升起又落下,一年到頭,然後新一年又開始。2014年,我們會看到什麼?我沒辦法確切地告訴你,但我可以相當肯定地說:我們會看得更遠、看得更好,或許還會比過去的一年裡看得更清楚一些。天文學和航天探索,把我們的視線擴展到了想像力所及的範圍,為我們提供了真相、科學,幫助我們理解自己的想法。這就是我如此熱愛它們的原因之所在。編譯自:Bad Astronomy,The Best Astronomy and Space Pictures of 2013
推薦閱讀:

天文史上的今天:從地球到太陽系外的宇宙,先驅者10號的故事
能量祈禱文(每天讀一遍,你將獲得宇宙無限的正能量)
宇宙最強零食泡椒鳳爪,自己做吃著放心!
宇宙來自於平衡,附近的星球來自於回聲
天機不可泄露——人生在世的八大宇宙因果

TAG:宇宙 | 美圖 | 2013年 | 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