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11)傅景華:中醫入道三大門徑(二)

二、中醫入道門徑——「運意」的藝術

【編者摘要】運意是入醫道的門徑之一。通過忘掉自我,「是謂天成」,然後啟發你的悟性、悟覺、悟思、悟識,使你達到一種與世俗潮流完全不同的、高屋建瓴的、慧然獨悟的大智慧的境界中,「始入醫道之真諦」。

寓義豐富的「運意」

首先我們交流一下什麼是運意。要講運意必須懂得什麼是「意」。「醫者意也,在人思慮」。意是什麼?意不是現今所謂的意識。生命不是人體,而是過程。生命過程包括神、氣、形。「神者生之制也,氣者生之充也,形者生之舍也」。神是生命過程的主導方式,氣是生命過程的實現方式,形是生命過程的運載方式。神、氣、形皆為生命運動方式。

生命之神分為五類,即魂、神、意、魄、志。今天我們沒有時間講神,但是為了說明意,必須首先要涉及到神。魂、神、意、魄、志在五行歸屬中是:肝藏魂屬木,心藏神屬火,脾藏意屬土,肺藏魄屬金,腎藏志屬水。肝、心、脾、肺、腎不是組織器官,不是人體結構,而是五類生命運動方式的五行歸類。但是在翻譯西醫著作的時候他們借用了中醫的名詞,使其變成實體結構的概念,反過來又用西醫的概念來理解中醫、曲解中醫。

志為神之本,神為志之用。此處的神指的是心神,是狹義的神,而非廣義的生命之神。魂魄分別是志與神之使。神不是現今所謂的迷信之鬼神,而是生命運動的主導方式。生命運動的主導方式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例如在實體器官層次各系統皆有神,而大腦發揮統攝作用;在細胞層次,DNA就是生命之神的動載方式;在生命空境域,虛實、開合、動靜皆有生命之神。腎志在虛空,心神在合空,而意在開空。意為心神之顯,心神就是神明。神明為志之用,而意為神明之用。而魂魄在虛實、開合往來出入,所以魂魄為之使。

「運意」的機鋒——啟發「人」的先天悟性

「意」包括什麼?意包括虛、隱、顯。即虛意、隱意、顯意。顯意包括覺、思、識。覺有悟覺、感覺、知覺;思有悟思、感思、知思;識有悟識、感識、知識。覺、思、識均有「悟」、「感」、「知」。

印度洋海嘯的時候,約有十五萬人遇難。有大象嗎?大象都跑山上了。有海鳥嗎?海鳥全飛掉了。有個英國的小孩,他說海浪要來了,快跑!有近二百人跟他跑到山上。回到英國以後,泰晤士報頭版頭條說他是神童。什麼原因?為什麼動物能知道,小孩能知道?

人跟動物一樣,都有靈性。而且人的靈性遠遠勝過於動物。但為什麼現代人到了如此地步,卻什麼都依賴科學、依賴知識呢?如果不預報天氣就不知道今天颳風下雨,如果不預報地震就不知道地震?這是因為我們從小就被抑制了悟性,抑制了悟覺、抑制了悟思、抑制了悟識。從小用灌注的「知識」充斥了我們的頭腦。

過去中國人教育孩子,比方說樹上有10隻鳥,開槍打死1隻,還有幾隻?這是典型的啟發悟性的題。因為自然是個過程,是個無限的運動過程。在這個運動過程中,不是用數學、物理、化學所能驗證,所能客觀化,所能標準化,所能定量化的。所以,禪師問初入門的弟子,「父母生你以前你是什麼?你死以後你是什麼?兩手能拍出聲音,一個手的聲音是什麼。」這其實都是在啟發人的悟性,開發人的悟覺,引發人的悟思,顯現人的悟識。

「參禪悟道」、「禪思定慧」——達成運意的靜謐境界

中醫學校的學生,從小學的數理化課程。對於中華文化,對於參禪悟道一無所知。進入大學以後,又有大量的政治、英語、西醫課程。可憐的中醫課程又用西方科學、西醫知識、西醫概念與理論進行解釋,把一個西化了的、畸化了的、曲解了的中醫知識教給學生。把一些高分考入中醫大學的學生引入歧途。「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可如果這門都給引錯了,就只能會越走越遠,雖是大學五年,卻不懂什麼是中醫,甚至學了一輩子的中醫,都不知道什麼是中醫……

所以,必須要運意。運意的前提是忘念。忘念才能運意,運意才能識文,識文才能悟道,悟道才能知道,知道才能識醫,識醫才能行醫。所以要想運意必須忘念。所謂忘念就是要忘掉意的知性部分,即知覺、知思和知識。也就是「知」和「悟」的差別。「知識」是所謂主觀對客觀的反映,而「悟」是沒有主客的,不是主觀對客觀的反映,而是生命與自在同一。忘掉自我,才能顯示自在。生命與自在同一才能夠感悟自然和生命。

所以,想要運意必須忘念,暫時忘掉過去所學的知識,忘掉成見,忘掉舊習,忘掉一切私心雜念,忘掉一切憂愁苦悶,忘掉一切私慾,進入一個靜謐的「參禪悟道」的「禪思定慧」的境界,然後才能夠出神。

意亂則神迷,意靜則神明。因為意是心神之用,心神就是神明。為了追求物質的利益,沉溺在世事的苦惱、煩悶、欺詐、競爭之中,就會導致神迷。只有排除雜念,清靜入定,然後才能夠啟動悟覺,開發悟思,顯現悟識。這種境界是一種無我、無物的境界,這個境界是生命與自在同一。在這種生命與自在同一的境界中,才能夠感悟自然和生命之道。

所以,老子說:「至虛極,守靜篤。」莊子說:「忘我之境,是謂天成。」莊子說的「忘我」,就是忘掉自我,達到了忘我的境界,這個時候才能夠與自在相合。什麼是自我?知覺、感覺、知思、感思都屬於自我。就是人們常說的思維,但思維嚴格地來說只是知思之一,邏輯思維又是思維之一,而形式邏輯又是邏輯思維之一。從上屬關係而言,思維只是知思之一。而知思又是思之一,思又是顯意之一,顯意又是意之一。現在人們經常說思維科學,動不動就說思維怎麼樣,思維其實是很小的一小部分。而現今所謂的意識,往往指的是感識和知識。識是顯意之一,顯意又是意之一。所以「意識」和思維根本不能代表意,只是意之一,而意又是生命神之一。所以,我們的自我是個非常局限的、非常狹隘的一小部分。只有忘掉自我,才能啟動悟覺,引發悟思,顯現悟識,最終與自在相合。生命、自然和社會都屬於自在。

《黃帝內經》說「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裡的精神不是現在所謂的精神。現在的辭彙都是在翻譯西語時借用中國的文字,把它變成西語的概念,反過來用西語的概念解釋、驗證中華文化。「精」是精氣,「神」是神明,精氣和神明的主導作用,不在入靜的情況下,是不能夠發現的。李時珍說「內景隧道,唯反觀者照察之」。內景就是生命所藏的空時景象,它的空時隧道惟有反觀內視、反觀內照才能夠感悟。

正如明代醫學家汪昂所言,個中光景非親臨其境,絕難領悟一二。這裡的景象,沒有傾心於其間,根本不能知其皮毛。光聽別人說,怎麼能知道?在這無我、無物、與自在為一的、清凈虛空的境界中是一種什麼景象,不親臨其境根本不能領悟。所以老子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則不足以為道」。因為沒有進入那種境界,不了解在那種境界中感悟到什麼,領會到什麼,什麼是偉大的、光明的、輝煌的、燦爛的景象。如果只見過世俗的影視,喧囂的環境。如果一味地只知盲目崇拜歌星,沉迷網路遊戲,追求物慾享受,如何能知道生命內在的景象是什麼?!

惟有通過忘念,才能出神,出神就能入化,神出則鬼沒。神明一出,生命調和,各種疾病都沒有了。所以,反觀內照,潛心內視,禪思定慧,悟聖心法,始入醫道之門徑;見微知著,出神入化,以氣化神,以神還虛,始得醫道之真諦。

入靜是一種門徑,可以慧然獨悟

感悟中醫,感悟中華文化,第一門就進不去,那怎麼能行。所以必須從小進入這種境界,然後才能真正懂得什麼是中華文化,什麼是中華醫道。有人會問我們過去沒有這樣的經歷怎麼辦?現在如果沒有這種條件,怎麼辦?還有一個疑問是,如果都在入靜的狀態下才能夠悟道的話,我們平時怎麼辦?這些問題下面一一解答。禪思定慧,潛心內視,不是在這種境界下完全能懂得一切的,而是在這種境界下才能啟動悟覺,引發悟思,顯現悟識。一旦開發以後,你在平時處理一切社會問題、經濟問題、生產問題、家庭問題,還有行醫的問題都會跟別人有完全不同的思路、方法。完全可以充分的發揮悟覺、悟思和悟識。不是說非得在這個境界下才能悟道,而是說這個境界下是個入門的途徑。通過這個途徑,一旦啟發悟性,你看一切問題都會慧然獨悟。

所以,《黃帝內經素問》的「八正神明論」有「神乎神,耳不聞,口弗能言」。在這種情況下,卻能「目明心開而志先,慧然獨悟」。就是心神洞開,腎志先行。於是,「三部九候」的診法都不必珍存了。因為達到這種境界以後,你就可以對一切慧然獨悟。所以並不是說只有在入靜的情況下才能夠悟道,而是說入靜是一種門徑。通過忘掉自我,「是謂天成」,然後啟發你的悟覺、悟思、悟識,使你達到一種與世俗潮流完全不同的高屋建瓴的、慧然獨悟的、大智慧的境界中,你對一切問題都會有不同的看法。

另外一個問題是,過去既然沒有經過這樣的歷程,從小沒有受到這樣文化熏陶,完全淹沒在西學的海洋,我們現在怎麼辦?第一是現在年輕人要重新走進這樣的境界來感思中華文化和中華醫道。另一方面只有通過別人進行指點。並不是說什麼都要靠自己悟,正如一開始就站在高處,就有可能上升到更高的領域一樣。所以別人給你的指點同樣很重要,就像今天我給大家說的一樣,通過我40年的潛心內視的感悟,我把我悟到的東西告訴你,你就不用再次重複這樣艱難的旅程。

令人痛心的是,有時候悟道的人苦苦幾十年悟到的東西,幾分鐘就被否定了。有的人根本不懂什麼是生命,什麼是自然,什麼是中華文化,什麼是中華醫道,就把別人幾十年潛心內視,拋除一切雜念,耐得住饑寒、耐得住寂寞、耐得住誘惑而悟到的東西幾分鐘就給你全部否定了。

所以,真正的感悟中華醫道,有些病根本就不用那麼多的醫療器械,不用那麼多的藥品。入靜、調神、引導、按摩、針灸、太極拳……必要時還有幾味中藥,就可以把人調好的。張仲景用的葯多則七八味,少則三五味,什麼時候用過幾十味?!而且是一服就是幾個月?!誰說小柴胡湯能治肝炎?!誰說龍膽瀉肝丸可以經常吃?!西醫和假中醫、庸醫亂用中藥導致的毒副作用能賴中醫和中藥嗎?!一葯治一病是西醫思路,一葯治百病必是謀財害命!超劑量終將殺人,大藥包必是庸醫!

今天簡單地把運意給大家過了一下。運意首先要懂得什麼是意,意絕對不是指意識,也不是指思維。意還包括虛、隱、顯。虛、隱、顯包括覺、思、識。覺、思、識包括悟、感、知。所以說忘念可以運意,運意可以出神。

《在北大學中醫》(中國城市出版社2008.5)第五章(校正版)

(分類:醫道論著)

註:

1、本文為《在北大學中醫》的編者根據2007.4.12北京大學中醫講座「感悟中華醫道之三大門徑」演講錄音整理(未經本人校對),文中的大小標題均由編者添加。此稿為校正版。

2早年所述甲文,沿用常規形解,著力追尋寓義,而不附會強牽。庚寅忽然醒悟,符示秘訣突現,爾後乃從符釋,真文名義重顯。為免後學誤讀,斯作略有刪節,留取苦心一片,只願大道承傳。


推薦閱讀:

中國香薰的現代發展——中醫艾灸
烏梅亂談
王自成中醫師診斷案例全紀錄複診(附處方)
70歲老中醫:這才是餓死癌細胞的食物,每天吃一點,一輩子不患癌!

TAG: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