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靜領導者:楚莊王為什麼是好老闆

閱盡美色卻不被美色所迷的君主其實不多,楚莊王算是一個,僅憑楚莊王忍住衝動,沒有碰夏姬,說明他是能忍住、有克制力的君主。

有權就任性,但領導是克制。

克制就是克制自己的慾望、感情、感覺、情緒等生理及心理的自然反應,這是雄才大略的領導者。就此來說,齊桓公比晉文公與楚莊王差。

楚莊王在位的二十三年(前613至前591年),前三年蟄伏(三年不鳴),後二十年勃勃中興之象,楚國在華夏版圖裡的歷史地位由此奠定。楚莊王值得研究的不僅是其取得的成功,而且是取得成功的方法,稱之為領導力三大要素。

第一個要素:待機,即善於等待機會,而且是積極等待。

剿滅權臣斗越椒,為了讓內部大臣及軍士堅定地反對斗氏,楚莊王認真地導演了一場讓斗越椒變成人民公敵的大戲(說認真,是我們不能推測庄王以下舉動是陰謀;說演戲,是因為庄王隱忍的目的很明顯)。

楚莊王派斗越椒看不起的蒍賈去勸降斗越椒,結果蒍賈被殺(斗越椒從此走上失去合法性與人心的道路)。斗越椒殺了令尹發動叛亂後,庄王派特使去勸和談判,特使又被斗越椒打了回來。

按說這時庄王可以發兵攻擊了,可是庄王仍然認為這是斗越椒怕秋後算賬,於是第三次派出特使,提出和平建議:請斗越椒擔任令尹,庄王讓皇親三人去給斗越椒做人質。這個建議又被拒絕,特使被打了回來。

這回群臣都氣憤了,可是庄王仍然說:要不我流亡晉國,讓斗越椒回來做王,免得楚國自相殘殺。這個提議被群情激昂的大臣拒絕,齊聲高呼討伐斗越椒。《左傳》記:鼓而進之,遂滅若敖氏(斗越椒即若敖氏)。楚國第一大權貴家族從此消失。

滅若敖氏也不是那麼「遂」(順利)的。楚莊王與斗越椒對陣時,斗越椒是有名的神箭手,向楚王射出兩箭,其中一支射到楚王的車轅上,庄王這邊的將士面露畏懼之色。庄王立即說:當年先君(楚文王)平定息國時得到三支強矢,越椒偷了兩支,已經射完了。於是擂響戰鼓,發動反攻,這才「遂滅之」。庄王的臨機應變、急中生智真不是個案,可以說庄王是很有「急智」能力的統帥。

楚莊王做事小心至極,也許是因為內部意見分裂、斗越椒作為望族權臣根基爪牙太多,不得不如此統一內部。在統一下屬態度、振奮下屬士氣上,與晉獻公圍殲群公子、鄭莊公克段於鄢的權謀相比,楚莊王是春秋時代的領導力大師。

到了楚晉邲之戰,庄王繼續以怯戰激發楚軍鬥志。開戰前,與晉國進行三輪反覆和談,顯示謀求和平、避免戰爭的意願。這個做法並非全部矯情,但晉軍的內部不和卻在這三次的往來外交中暴露無遺,不僅麻痹了晉軍(晉軍還沉浸在城濮之戰的勝利里),客觀上讓晉軍里主戰派與求和派的矛盾變成軍令的不統一。同時,激發了楚軍雪恥的鬥志。在面對強敵或者戰略決戰前,用謙恭與有原則的示弱統一內部態度是有效的方法。當年城濮之戰中晉文公的退避三舍也有這個效果。

領導者,即老闆,最重要的是做到「上下一心」,這是君主的第一要務,做老闆的第一課。

領導力的第二要素是什麼?西方管理學(包括政治學)的理解恐怕都未必適合中國,我們來看看適合中國的是什麼。

楚莊王在消滅若敖氏即斗越椒後,在宮裡舉行慶功宴。酒到興頭,庄王讓自己最寵愛的妃子向將軍們敬酒。後面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一陣風將燈火吹滅,許姬發現有人趁黑非禮她。許姬急中生智,把那人頭盔上的纓子拔了下來。許姬告訴庄王有人非禮還拿到證據,要求等上燈時抓住嚴懲。

內侍正在上燈,黑暗裡,庄王說:今天我們君臣是朋友聚會,沒大沒小,大家都把頭盔上的纓子拔下來,不醉不歸!查不到非禮的人,許姬問庄王為何放過非禮自己的人。庄王說:我請人喝酒,喝多了失禮就殺人,不厚道。再說喝多了看見美人,一時控制不住也是人之常情,何必太在意?

楚晉邲之戰時,庄王衝鋒太積極,竟然被晉軍包圍,眼看楚軍擊潰晉軍,自己卻要成為俘虜。危急時刻,一輛戰車殺過來,勇武非常,反過來將圍攻庄王的晉軍大將荀罌刺傷並俘虜,把庄王救了出去。

庄王一看是大夫熊負羈,平時也不是很勇猛,就問這次為什麼捨身救駕,熊負羈說:大王還記得那次慶功宴嗎?我是那個非禮了許姬的人。

這個故事因庄王大度與熊負羈報恩廣為人知,《說苑》評論這件事:此有陰德者必有陽報也。這個故事的核心不是熊負羈救了楚莊王,而是庄王處理此事的果斷。

試想,在黑燈瞎火寵姬被非禮到燈火重上的短暫時間裡,庄王能迅速做出不追究還保全非禮者體面的決定,不僅大度,而且機智非常。

庄王雖然有三年時間在後宮裡酒色自娛,但他不僅脫離了低級趣味,而且脫離了剛愎自用,是極少見的能考慮下屬的君主。

領導力的第二要素不僅是大度,還要養成「多積陰德」的習慣。掌權者給下屬留面子,寬宥失誤,體諒人之常情,這就是不濫權、積陰德。

很多領導者做不到這一點。他們有能力,但並不能剋制自己的權力欲,尤其是很難考慮下屬的尊嚴與感受。富不過三代不僅是後代的責任,成敗的種子在第一代身上已經具備,二世而亡、富不過三代,是第一代掌權者(老闆)「品性基因」的自然結果。

政治、商業、軍事三個人類社會集團競爭性領域的領導者,對政治家的要求最高。就國家來說,商業、軍事都是政治的支撐與工具,政治家失職,小則殺身滅族,大則滅國換代。繼續以楚莊王來說明政治家的第三項也是最後一項重要素質。

庄王邲之戰勝利後,潘黨提議將晉國陣亡士兵的屍體掩埋,在上面建一個「京觀」(即紀念碑),宣示楚國的勝利。

原文很長,上面的縮略版有三個核心意思:

第一,明確提出武有七德: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眾、豐財。這是對於國家武裝的最經典總結,至今依然有效。

第二,用七德衡量邲之戰,得出結論是這個勝利不是什麼功勞,沒有可向後代誇耀的東西(無德)。

第三,認為晉軍是為國盡忠而死,不能拿忠誠的犧牲做勝利者的炫耀。

春秋乃至後世君王,能達到庄王對武力的理解及對敵人尊重的程度很少見。對手下敗軍的態度,更顯示出政治家的格局。

庄王上面的冷靜思考已經令人佩服,下面的反思只能讓人用崇拜來形容。

楚軍得勝回國途中,庄王住在申叔時家裡,從早到晚發獃、憂愁,飯都沒興趣吃。申叔時問是否是自己招待不周,讓庄王沒有食慾?

庄王說:吾聞之,其君賢者也,而又有師者,王;其君中君也,而又有師者,霸;其君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君者,亡。今我,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不穀,恐亡,且世不絕聖,活不絕賢,天下有賢而我獨不得,若我生者,何以食為?

在舉國全軍沉浸在得勝還朝的喜慶氣氛時,庄王為沒有賢臣而憂慮國家恐亡。什麼叫居安思危?什麼叫勝而不驕?什麼叫深謀遠慮?庄王在大勝之後的這段話就是。

綜合上面兩段話,庄王表現出作為一個政治家的第三項素質:戒慎戒懼、憂患反思。

憂患而不是謙虛,對於領導者來說是重要的素質。有憂患意識且經常反省的君王,都能得善終。所謂基業長青、家業長青,歿身不殆,掌權者自己主動的、真實的憂患反思,是有決定性意義的。

做老大是不容易的,先要上下一心,次要剋制權力欲、善積陰德,最後還要經常憂患反思。

喜歡就任性,但愛是克制。說起來,楚莊王的領導力精髓也如此:

有權就任性;但領導是克制。



本書預售中,購買本書點擊書名:《每個中國人身上的春秋基因》。

ps:本書將於本周六下午在北京舉辦小型的作者分享會,有意向參加的讀者請撥打電話報名:010-84645015-208

博瑞森管理圖書微信號→bookgood2005 企業閱讀 本土實踐,長按關注我們

推薦閱讀:

第一章 牧養的領導
每個人都會遇到一個總布置「傻X任務」的領導
領導都是人精,為了管好員工,常用的一種套路!
中共歷屆領導人集體合影!【珍藏】
與領導保持適當距離,掌握這三大要訣,避免被孤立

TAG:領導 | 老闆 | 楚莊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