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壯族三月三
2014年,「壯族三月三」成為法定假日。同年,「壯族三月三」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廣西以此為契機,組織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動,激活民族文化軟實力,不斷增進民族團結和地方文化發展。
「壯族三月三」,是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傳統節日。從古代的上巳節紀念黃帝到民間祭祖,從壯族悠遠的趕歌圩到踏春遊,揣著一份敬孝,懷著一份美好。
「壯族三月三」,是凝聚民族團結的象徵。一直以來,廣西各族人民團結奮進的步伐始終如一。廣西人熱情、友好、包容的精神風貌延續著壯鄉人的質樸情懷。各族人民在共同的歡慶中,更是增進民族間的融合發展。
「壯族三月三」,是一種充滿活力與歡樂的民族文化。在一些傳統文化在現代化進程中日益消弱的今天,她在民間仍有著生生不息的信念。與民同樂的個性,使其踏著時代潮流的節拍歡歌而行。
「壯族三月三」,是廣西一張新名片。一種民族文化的生生不息,需要不斷注入新的活力。一種民族文化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深入挖掘其文化內涵,探索其品牌建設的路徑。
「壯族三月三」是真正意義上的「春節」,在冰凍三尺的隆冬臘月歡度春節並沒有幾分實在的現實感。之所以把過年當作春節,是因為人們在大雪紛飛的時候對溫暖的春天充滿了渴望。可見生機勃勃的春天包容著無限的溫馨、憧憬與幸福。在百花盛開、到處洋溢著芬芳氣息的時節,踏歌歡度「壯族三月三」,濃墨重彩地講述春耕細作的生活故事,才是源自民間的樂趣。
突出歌節文化。歌圩自古有之,「壯族三月三」歌節尤為盛大。勞作之餘,男女成群結隊,互相唱答。部分對唱從過去以歌擇偶已轉變為以歌會友,相互怡情。這種綿延千百年的古老習俗猶如老樹逢春,不但枝葉繁茂,而且花果累累。如果能把山歌歌王大賽和現代歌手PK有機結合起來操辦,結果必定異彩紛呈。在強調弘揚傳統優秀文化的當今,山歌歌王們應當成為「壯族三月三」的壓軸戲。同時,如果山歌歌王們能在說唱的詩歌中不斷提煉出生活意境來,那麼,美麗的廣西無疑會變成神奇、詩意、歡樂的地方。
三月三歌圩節
中國經典傳統動畫- 三月三 地菜煮雞蛋
推薦閱讀:
※梁治平:誰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次參與國際公約制定的經驗———天益:學習型社會領航者
※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鍋莊舞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書法
※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弦子舞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申報書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