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台胞分享發展機遇,你卻說大陸在「掏空台灣」?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指出,要「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對此,有台媒評論說「提供台胞『國民待遇』,可看出北京對台政策由策略性採購轉變為吸引台胞赴大陸生存發展,徐圖爭取台灣民心認同」。
而對於這項新政策,台灣島內卻思緒紛飛:
有人樂觀:大陸方面認清事實,務實提供台胞在大陸較公平、便利的生活環境,有助於紓解台灣島內的就業壓力,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有人客觀總結:台灣薪資水平和發展機會不如鄰近區域,人才「外流」問題日益嚴重。這種類似用腳投票的行動開始密集出現,將有可能徹底翻轉兩岸當前的互動模式,並反過來對台灣當局構成巨大壓力。
也有人彷彿得了「被害妄想症」:這項新政策目的在「掏空」台灣,將使台灣面臨競爭力下降、人才斷層的危機,「政府」必須盤點政策工具,「採取階段性非常作為」,以確保經濟和台灣安全。
而說到這種「階段性非常作為」,我們不難聯想到,在土生土長的台籍黨代表、復旦大學教授盧麗安在十九大黨代表通道上精彩亮相後,很快,台當局以陸委會註銷了盧麗安的台灣戶籍作為響應,顯示出嚴防死守的嚴厲態度。
隨後,當北大台籍博士王裕慶公開表示想要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兩岸輿論界投下震撼彈之際,很快,台當局又有回應了:台陸委會主委張小月明確表示台灣人加入中國共產黨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可處新台幣10萬至50萬元罰款。
這一刻,不知道號稱「開放、寬容、自信的台灣」,哪兒去了?
大家都知道,這些年,台灣的薪資提升水平與發展機會明顯落後大陸,在大陸政策鼓勵下,人才加著速往大陸跑,這是不爭的現實。而如果台灣再度步上20年前「戒急用忍」政策的後塵,恐怕將既造成島內產業發展的遲滯,又不能有效攔阻人才的移動,只能是「自打臉」。
有台灣媒體總結到,因為不能正確面對大陸,從上個世紀50年代到今天,台灣已經喪失了不少發展機會。這其中,以李登輝在1996年宣布「戒急用忍」,導致兩岸海空運無法打通、大企業無法西進,「亞太營運中心計劃」胎死腹中、最後被上海後來居上的經驗,最為慘痛。
此後,台灣大企業在台當局掣肘下,失去善用大陸內需市場成長茁壯的契機,坐視韓國三星等企業及大陸本土集團開拓大陸腹地、迅速發展坐大,成為全球領導品牌,台灣又失去了一次機會。
今天,台灣顯然又面臨另一次抉擇。
▼
當大陸以更加自信的態度面對島內政局時,當更多的台灣民眾認同大陸的生活方式和發展模式時,當越來越多的台灣青年願意加入中國共產黨,實現更高層次的政治參與時,如果島內決策者還要選擇將人才流動之路「堵住」、嚴格控管台灣人才:一旦西進,就斷絕他們在台灣的各種福利,包括不允許領取退俸年金等,也許得到的回報是:
可能讓更多人及早由公職部門退出,以規避管制;或者激勵更多的非公職人員,乾脆申請領台胞證或外籍護照;而更有衝勁的年輕人,更可能做的則是:尋求突圍,甚至放棄台籍、入籍對岸。
眾所周知,隨著大陸的突飛猛進,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已改變當今國際政治與經濟的格局。隨著大陸繼續發展,後續將引導國際社會走向何方?台灣在變局中又將處於什麼位置?這些都將決定兩岸關係的發展與台灣的命運,台灣能否擺正心態、擺脫「被害妄想症」,決定此刻和未來。
綜合台灣《中國時報》報道。
推薦閱讀:
※【美麗由心而定】心存夢想,機遇就會籠罩著你
※(2)世界的隨機性與機遇的把握
※新型城市化的機遇與挑戰
※眼下機遇未到,未來三十年可以發達的生肖
※錯失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