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舞會舞蹈的變遷 | 單讀
瑪祖卡舞曲剛一開始,他就靈敏地跺了跺一隻腳,伸出另一隻腳,高大的身軀隨著旋律變換著姿勢,有時是輕盈平穩地滑動,有時是熱烈喧鬧地大聲跺腳。華蓮卡也隨著他的舞步轉動自己的身軀,那優美的身影飄忽旋轉,並能及時收縮和邁開她那穿白緞鞋小腳的步子,輕盈得一點聲音都沒有。
——托爾斯泰《舞會之後》
每次讀到文學作品裡的舞會片段,總會在頭腦里想像一番搖曳生姿。如今,這些繁複的舞蹈或已再難一見,或已更換了技巧。而在某些特定時代,根據不同的潮流,某些特定的舞曲和舞蹈會大受歡迎。今天我們就來一起重溫一下這些多情的、歡快的時刻。
維也納華爾茲
12~13 世紀,在巴伐利亞出現了一種叫作「 Nachtanz 」的舞蹈, 被普遍認可為現代維也納華爾茲的鼻祖。但也有另外的版本相信法國普羅旺斯的一種鄉村舞才是最早一批四三拍節奏的舞。第一次文字記載這種舞蹈已經到了 16 世紀。當時的伴樂是一支叫「 Volta 」的曲子。
維也納華爾茲以其更加歡快的節奏與對第一拍富有表現力的強調而顯得與眾不同,然而與此同時,整支華爾茲仍能保持一種輕盈流動的美。施特勞斯的音樂使維也納的人們對華爾茲的鐘愛達到了頂峰。
波羅涅茲
法語原義是「波蘭的」,後來便以這個名稱進入了古典音樂和文學。早在17世紀就有過關於它的記載,但其廣泛流行則是 18 世紀的事情。「每逢舞會主人都以這種舞蹈開場。……舞蹈要引領整個賓客的行列經過住宅的所有場所,走出千奇百怪的隊形。……迎接他們返回大廳的則是更加響亮的銅號聲。快活的人群沿著橡木地板滑行著,像是閃爍出五光十色的長蛇,時而拉開成為長長的『一』字,時而蜷縮起來,耍出種種隊形變化。站在隊列之首的男舞伴竭力想出一些不同尋常的組合和花樣。以此超過此前的領舞者,並且要求其他舞者跟著照做。在一所大廳的範圍內,他們可以描繪出種種arabesque,甚至姓氏縮寫字母,但決不允許沿著地板懶散地散步。舞者必須是富有節奏的、合乎拍子的和徐緩平穩的,應該給整個身體提供一種和諧穩定的狀態。匆忙移動,突然變換位置,露出倦容,都是不允許的。」
小步舞
倘若當年有人告訴法國布列塔尼的普阿圖小村的謙恭的居民,他們喜愛的那種由「小步(pas menus)」構成的舞蹈將來會多麼輝煌,那麼他們一定會感到非常驚訝。這種樸素、簡單的民間舞蹈的旋律(動機)很符合資產階級貴族和宮廷人士的口味——不只是法國,甚至波及到全世界。
16~17 世紀的任何一種舞蹈都沒有像小步舞那樣廣泛流行,它成了沙龍舞蹈藝術的公認的樣板。幾百年間,小步舞時而紅極一時成了頂級的舞蹈,時而被暫時遺忘,但從來沒有被其他舞蹈徹底排擠掉。所有傑出的作曲家都曾用小步舞作為自己創作的主題;即使在一整批歷史上有過的其他禮儀舞蹈(帕凡、庫朗特)幾乎均遭完全遺忘的時候,小步舞仍然活在舞台上。
小步舞——這是「王之舞和舞之王」,——研究這種舞蹈的歷史學者眾口同聲地這麼說。「誰的小步舞跳得好,他一切都做得好,」——18 世紀初資產階級社會給自己對待小步舞的態度作了如此的結論。
在路易十四統治時期小步舞尤為受人歡迎。法國皇家舞蹈學院的弗朗索瓦-羅伯特·馬塞爾(Fran?ois-Robert Marcel)甚至辭去自己在巴黎歌劇院的職務,潛心研究適於宮廷舞會的小步舞。
小步舞表演的基本特徵是非常強調禮儀性,古板而又隆重。小步舞的步子是十分平穩的,每個動作都是從前面一個動作流出,沒有任何停頓。做到這一點絕非那麼簡單。但是也不應該忘記,在那個遙遠的年代舞蹈藝術通常要學習很長時間:一個小步舞的鞠躬要學上好幾個月,練上幾年才趕到宮廷舞會上去表演小步舞。
加洛普
普遍認為加洛普舞的故鄉是匈牙利,自 18 世紀起就為人所熟知。1829年 的狂歡節上貝里公爵夫人將這種舞帶到巴黎。人們把加洛普當作法國歌劇院假面舞會的終場舞。加洛普被認為是波爾卡的前身。
1830 年代法國出現了康康舞,康康舞的高踢腿和加洛普舞搭配默契。19 世紀的加洛普舞作為一種最流行的舞蹈,經常成為晚間舞會的終曲。
卡德里爾
「卡德里爾」這個詞在法語、西語和拉丁語中是同源的。因此這也使人對這種舞的真正起源地產生了一些懷疑。卡德里爾舞正式出現在舞會上是在法國,18~19世紀流行於歐洲。
在征服了各個沙龍以及舞廳之後,卡德里爾開始流行。尤其是在俄羅斯,18 世紀初期的人們甚至在彼得大帝的跳舞會上也會跳起這支舞。
隨著時間的推演,卡德里爾舞融入了民間,風格出現了強烈變化,加入了更多的民族元素並且成為俄羅斯民間舞的代表。
波爾卡(Polka)
19 世紀 40 年代出現一種技藝壓群的娛樂舞蹈,它在各界人士的社交舞蹈範圍內最受歡迎,或者說流傳最廣。捷克的波爾卡也是匈牙利人、斯洛伐克人和塞爾維亞人最喜愛的舞蹈。在捷克,40~50 對舞者在一起跳波爾卡:由一對開場,然後另一對加入,接著又有第三對,等等。各對依次起舞,到舞蹈結束時他們的位置移動構成了極其多樣的奇妙的畫面。在著名的采拉利烏斯(他作為舞蹈家技藝平常,但他卻是出色的時尚的舞蹈室的老闆)那裡,波爾卡這種新舞蹈得到核准,儘管也經過了一番鬥爭。
「采拉利烏斯取得勝利:由他調教出來的幾對年輕人整個晚上不知疲倦地、一個接一個地跳著波爾卡,只有在樂隊改變熟悉的旋律的時候才顯出慌張。但一旦樂隊返回熟悉的旋律,收到鼓舞的『波爾卡舞者』便重新狂熱地表演,力圖證明新舞蹈的優點。第二天巴黎人瘋了,爭先恐後都去學習波爾卡。一些還不了解這種舞蹈突然變得流行的舞蹈教室,誠實地拒絕傳授它,反倒遭到辱罵。據采拉利烏斯先生本人承認,波西米亞的民間舞蹈(即指波爾卡),經他巧妙引入巴黎社交界後,短短一段時間內帶來了三萬法郎的收入。」
我們援引有關波爾卡的這些史料,只是為了說明它成功的原因:如果一種舞蹈是被人想出來的並且是自上而下地進行推廣的,那麼它將是非常短命的;而如果一種舞蹈紮根於民間的原生態舞蹈(例如華爾茲、瑪祖卡、波爾卡以及遙遠的過去的小步舞,等等),那麼它的壽命會長久得多。
瑪祖卡(Mazurka)
波蘭人也把這種舞蹈稱為「瑪祖爾」(Mazur)或「瑪祖列克」(Mazurek)。舞蹈的名稱來源於居住在波蘭馬佐維亞的瑪祖爾族。在波蘭,這種舞蹈極受推崇,位居所有舞蹈之首,波蘭人跳瑪祖卡跳得確實精彩。在 19 世紀,瑪祖卡超越自己祖國的疆界流傳甚遠,成了國際性的舞會舞蹈。
這種獨特舞蹈的主要魅力和吸引力在於,它具有相當程度的個人自由,每位舞者都可以根據自己的主意編出他認為合適的組合——只要不違反規矩,不妨礙別人就行。
李斯特尤為鍾情瑪祖卡的個性:
「華爾茲和加洛普讓舞者分離,給在場的人造成雜亂無序的圖像;卡德里爾是一種騎士競技,在其中人們同樣漫不輕心地進攻和躲開劍鋒,同樣滿不在乎地顯露和尋找立足位置;波爾卡的活潑很容易帶上輕薄的性格;小步舞……是表演者自得其樂的愛情小戲;……而在瑪祖卡中無論從重要性來說還是從典雅風度來說,男伴的作用都不輸於女伴,而觀眾對正在發生的一切也並非漠不關心。在觀眾面前女伴應該給予男伴以選擇的榮幸,女伴對他表示傾心滿足了男伴的虛榮心。……在結束的那一剎那,她顯然將他當成了意中人,向他跑去,倒在他的雙臂上不動——好感和女性的手腕可以給這個動作塗上千百種細緻的色彩,從奔放衝動一直到疲憊無助為止。」
資料來源:
推薦閱讀:
※古代女子內內怎麼穿?5分鐘讓你看懂內衣變遷史
※中國女服變遷圖
※禪的變遷——參禪悟道話古今
※如何從八字判斷工作和居住地變遷情況
※飽經歷史變遷的喀喇沁部(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