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自我失敗的思維模式
07-15
有一個人,家裡蓋了新房子,在安裝電燈的時候,需要一把梯子,而家裡沒有,於是,他打算去鄰居家借梯子來用。 當走到鄰居家門前的時候,他又開始徘徊起來。心裡不停地想: 「如果他家沒人怎麼辦?」 「如果他家沒有梯子怎麼辦?」 「如果他有梯子,但不借給我怎麼辦?」 順著這個思維一直想下去,他越想越生氣,兩步走上前去,敲開門,鄰居還沒來得及說話,他就情不自禁地對著鄰居破口大罵起來:「你不借我梯子,我自己去買一個就行了,誰稀罕啦?」 鄰居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這個故事雖然有點誇張,但是生活中很多人在做事的時候確實喜歡用一種自我失敗的思維模式來指導自己的行為。像這個人,還沒開口找鄰居借梯子,就開始推想自己可能借不到梯子的種種原因和情況,結果自己放棄了借梯子的機會。 自我失敗的思維模式,是指當你打算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首先會情不自禁地想出很多可能遇到的困難,自我設置思想障礙,並被這種障礙所嚇倒,從而感到擔憂和恐懼,料定這件事會失敗。於是,消極地對待這件事,採取拖延、迴避、甚至放棄的態度。 比如,你早就對這份沒有前途的工作不滿了,每次想跳槽的時候,你都要想,「要是下個工作更不好,多不划算啊!」你早就想主動追一個男生,每次想表白的時候,你都要想,「要是被他拒絕了,多丟人啊!」你早就想考研,每次到報名的時候,你都要想,「要是沒考上,多浪費時間啊!」 如果經常問自己「可能不行吧」、「失敗了怎麼辦」、「那樣太丟人了」,這種暗示的次數多了,就容易失去信心,事情十有八九就會朝著你設想的不利方向發展。即使一些很簡單的、易完成的任務,結果可能真的會失敗。 有個女孩愛上了一個同事,愛得非常辛苦,朋友勸她主動向對方表達愛慕之情,要是對方也有意的話,這層紙也就算捅破了,以後可以大大方方地談戀愛;倘若對方沒意,那麼她也可以結束這段暗戀的感覺了。 女孩覺得朋友說得有道理,有個機會,她想表白的時候,卻又打了退堂鼓,她在心裡不停地想:「我這麼主動,如果受到他的奚落怎麼辦?」「如果同事都知道他拒絕了我,我以後還怎麼在單位工作?」「現在跟他還算朋友,要是被他拒絕後他刻意躲避我,我們連朋友都沒得做了,多不好!」 她這樣想著想著,又把愛藏到了心底,每天看到心愛的人跟別的女同事嬉笑打鬧,心裡很不是滋味。 不久,另一個各方面條件都不如她的女孩捷足先登,經常主動約那個男同事吃飯、看電影,一來二去兩人就好上了。這個女孩後悔莫及。 生活中我們難免失敗,但成功需要我們去爭取。如果都沒有爭取就默認自己失敗,顯然是沒有信心的表現,等於主動向生活投降,主動放棄了獲得成功的機會。 在心理學上,有個被稱為「約拿情結」的心理現象也屬於自我失敗的思維模式,是一種在成功面前的畏懼心理。 約拿是《聖經》中的一個人物,他本身是個虔誠的基督徒,並且十分渴望有機會得到神的差遣。神終於給了他一個任務,要約拿到尼尼維城去傳話,這本是一種隆重的使命和崇高的榮譽,也是約拿平素所嚮往的。但當理想成為現實時,約拿卻又產生一種畏懼感,感到自己不行,想迴避即將到來的成功,想推卻即將到來的榮譽。 很多人明明有能力,也渴望獲得成功,但當機會來臨的時候,卻在種種憂慮畏懼前,都無奈地做了「約拿」。「約拿情結」也可以說是一種自我的防禦機制,它在我們大多數人的內心或多或少地隱藏著。比如在接受任務的時候,不由自主地要想到「我是否真的能辦到」、「萬一失敗了該如何」。那些軟弱、自卑的人常常被自己的這種「約拿情結」所害,而那些成功者往往會大膽地打破內心的平衡,克服自己的「約拿情結」,勇於承擔壓力和責任,最終獲得成功。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減少和消除這種自我失敗的思維呢? 首先,我們不要害怕失敗。失敗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對失敗的恐懼。當你遭遇失敗的時候,如果你足夠堅強,並能堅定地堅持下去,就能走出失敗。所謂韌者不敗,真正的堅強還需要有韌性,能接受失敗的事實,不害怕失敗,不逃避失敗。 其次,任何事情都可以做最壞的打算,但一定要做最好的準備。做事之前要計劃成功的步驟,客觀地分析自己的能力和環境。如果目標很大,任務很艱巨,那麼就要分步驟地完成。 最後,一定要懂得自我鼓勵。鼓勵自己同困難做鬥爭,擺脫自我虛構的失敗情境的想像,解除由想像中的挫折而產生的不良情緒的困擾,振作精神,恢復樂觀。在做某件事之前,我們更應該想到的是「如何去獲得成功」,而不是「失敗了怎麼辦」。 成功的法則應該是放鬆而不是緊張。 ——馬克斯威爾馬爾茲 |
推薦閱讀:
※情緒自我管理法
※如何敢於亮出自己的觀點 ?
※塑身:身體歪斜讓正妹變歪妹!調整體態的自我檢測與矯正
※為什麼自己老是過於遷就別人?
※重塑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