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一個老饕的美食夜聊(7)
河魨在古書中多名,上古稱作?,讀fu。河魨有一個較恐怖的名稱是「鬼魚」,以讀音近,又寫作「?魚」或「鮭魚」。此外各地還有??魚、黃駒、魺的名字。魏晉時代稱為鮐(古音yi)魚,以及鮧、鯸鮐、鯸鮧、鰗鮧、鶘夷、鯸?等。河豚身體短而肥厚,生有很多小刺,遭受威脅時,就會吞下水或憋滿空氣使身體膨脹成多刺的圓球,所以諢號又叫氣泡魚。動物學家說,中國近海沿江的河魨大約有40多個種類。按照河豚花紋的顏色,分為「菊黃」、「條紋」和「紅鰭」等多個品種。河豚最大的特點是其內臟和血液含有劇毒。但由於河魨肉味道十分鮮美,自古便有「食得一口河豚肉,從此不咁天下魚" 的說法。1中國南方人可能是世界上最早食用河魨魚的,也是最早了解其毒性的人。《山海經·北山經》記有「肺魚(即河魨),食之殺人」。《本草綱目》亦記:「河豚有大毒,味雖珍美,修治失法,食之殺人。」晉左思《三都賦·吳都賦》有「王鮪鯸鮐」句,其注曰:「鯸鮐魚狀,如蝌蚪(蛤蟆),大者尺余,腹下白,背上青黑,有黃紋,性有毒。」《太平廣記》記:「鯸鮐魚文斑如虎,俗雲煮之不熟,食者必死。」這些名稱都是指河魨魚。宋人稱此河魨魚為河豚,豚者,小豬也。表明宋人已深知河魨之美味也。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記:「吳人嗜河魨魚。有遇毒者,往往殺人,可為深戒。」 陳藏器《本草拾遺》稱:毒河魨「入口爛舌,入腹爛腸,無葯可解。」而清代名醫王士雄則稱:「其肝、子與血尤毒。或雲去此三物,洗之極凈,食之無害。」所謂子者,即卵巢也。其實多數的河豚魚體肉中並無毒素。只要處理得當,應可避去毒害而享用美味。因河魨特別味美,所以自古以來知味及獵奇者就有」拚死吃河豚「之語,前赴後繼,不惜冒險而食之。關於河魨,江南民間曾流傳著兩則有趣的傳說:一曰:吳王夫差戰勝越國之後,得美女西施。一日,坐擁美人於懷,廚人進奉河魨,其肉質極為鮮美,令夫差吃得高興。尤為稀奇的是廚人呈上燴制的河魨精巢——潔白如玉,豐腴鮮美。西施從沒見過此物,驚問:此何物也?夫差隨口答道:「此物美極,堪比佳人玉乳!」從此,河魨精巢就有了「西施乳」的別名。此傳說不見經傳,但《全宋詩》有宋人洪駒戈的詩:」蔞蒿短短荻芽肥,正是河豚欲上時。甘美遠勝西子乳,吳王當日未嘗知。「蔞蒿即蘆蒿,又名水艾草,江南水生植物,其嫩芽春季出生,鮮美可食。此詩中以西施乳比喻河魨之甘美,所詠即吳王夫差事也。宋代大文豪蘇東坡也是河魨的酷愛者。傳說蘇軾被貶謫在杭州,有人請東坡品嘗河豚。正吃得美時,朝廷來了聖旨,欽差傳蘇軾下跪接旨。東坡卻只顧埋頭大吃,置欽差於不顧如無所聞。欽差怒罵道:「老兒抗旨,莫非不怕死么?」蘇東坡仍然不理直到吃完停箸,才嘆一口氣道:「為此物自可拼得一死!」 據說「拚死吃河魨」的話,就是自此而來的。此故事亦只有傳聞無出處,難考其是否真有其事。但東坡詩集中有一首膾炙人口的詠河魨的名篇云:「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蘆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題惠崇春江朝景》)大意為:竹林搖曳可見幾樹桃花,春江初暖,鴨子歡樂戲水,岸邊生滿蘆蒿,新蘆芽剛剛破土而出,大概又是河豚溯江而上來產卵的時節吧?河豚以河為名,實際卻是一種生活在大海中的海魚,每年清明前後,回溯長江上游來產卵。在其交配、產卵期毒性最烈。然而肉也最為肥美。所以清朝北方詩人崔旭有詩句云:「清明上冢到津門,野苣堆盤酒滿樽。值得東坡甘一死,大家拚命吃河豚。」古人詠河魨常言及蔞蒿、蘆荻,歐陽修《六一詩話》說:
「河豚嘗生於春暮,群游水上,食(柳)絮而肥。南人多與荻芽為羹雲最美。」
朱彝尊曾做《河豚歌》曰:鴨餛飩小漉微鹽,雪後壚頭酒價廉。聽說河豚新入市,蔞蒿荻筍急須拈。 (《鴛鴦湖棹歌 之十五》)李時珍《本草集解》引嚴有翼《藝苑雌黃》說:「河魨,水族之奇味,世傳其殺人。余守丹陽、宣城,見土人戶戶食之。但用菘菜、蔞蒿、荻芽三物煮之,亦未見死者。」
可知宋人喜愛將蔞蒿、蘆荻的嫩芽與河魨和羹食用。其原因是認為菘菜、蔞蒿、荻芽三物可以解毒也。
明嘉靖版《江陰縣誌》云:「河魨,凡腹、子、目、精、脊血有毒。」
《丹徒縣誌》云:「河魨子與眼,人知去之。血藏脂內,脂至肥美,有西施乳之稱,食者必不肯棄。苟治不法,則危矣。」此所說的「脂」是公性河魨的精囊(即睾丸)。這些記載表明,宋代江南近海人已頗有嗜食河魨精囊的習俗。但儘管有劇毒,河魨卻以美味傳名。據說當其毒性最大的時期,其肉質也最為鮮美。日本人用河魨精巢(日本名「魚白」)泡製清酒為「白子酒」,相信其具有壯陽神效,勝過偉哥。此酒在日本至為名貴號稱清酒中的「鑽石」,其別名也稱為「西施乳」。河魨毒素是極其名貴的藥材,在日本藥材市場上每克售價高達20萬美元。中國古人雖早已視河魨為美味,但因其有毒,新中國建國以後一直嚴禁食之,至今仍未正式解禁。民間也不時聽聞有人誤食河魨而喪身的事情。我小時候初識河魨魚就是在魚店中,那時常見賣魚店的牆上貼有」河豚劇毒,嚴禁食用「的海報。所以印象很深刻。2
2002年清明前後,在南通做投資的一位香港友人神秘兮兮地來電,力邀我來南通玩玩。為了加強誘惑力,在電話中這位友人還特別關照說:」這裡有你在別處難吃到,而且過了這個月就也吃不到的長江中的絕品美物。保密,你必須來了才知道。「
那時候從上海去南通的沿海高速還沒有修通,道路不方便,車子渡江須等候輪渡,有時一等就是幾小時。那天清早出發,一路還算順利,五個小時後才到南通市郊。一路顛簸中,我心中就在想——要吃什麼鬼東西,值不值得跑這麼遠啊?
會面後,主人引路把我們帶到南通著名的狼山上,七轉八轉,登上半山頂的一家私營餐廳。
狼山位於南通市南郊,是江南著名的自然風景區,南臨大江,山水相依。狼山海拔不過百米,但是山勢頗峻拔蒼秀。這家餐廳坐落在半山上,可以眺望長江,風景不錯。
南通城郊的狼山
招待我們的主人是港商在當地的投資大戶,頗有實力,常在這家餐廳宴請海內外來賓,因此和店主很熟。
其實這店的老闆也就是本店的首席大廚,主人特地請來與我們相見,並將親自為我們下廚。主人介紹,他是南通資深的老廚師,最擅長的家傳技藝是烹制野生河魨魚。曾經在南通接待貴賓的官辦賓館中掌勺多年,現在退休了,得到市裡特別批准開了這家料理江鮮的特色酒店。
此店並不大張旗鼓地對外營業,只是招待一些熟客和市裡介紹來的佳賓。這店的主營名菜之一就是烹制河魨。河魨有毒,是禁品。但沿江一直有人經營,管理部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主人領我們到養魚池邊,果然可見池中有十多條在戲水的野生河魨。主人說都是不久前才從江里被漁民捕撈上來送過來的。一條半斤左右的野生河魨,上岸價就要千元。
店老闆說,南通海邊已有人在試養去毒的河魨魚,但是當時還沒有形成產業鏈,因此市面上很稀少,而家養的河魨,價錢比野生要便宜很多。
我在日本已經吃過河魨宴,但是在國內還從沒有吃過國產的河魨。野生河魨在沿江各地市面上仍是被嚴令禁售的禁臠。
所以請客的主人一副神秘兮兮的表情,老闆也很低調。我由於早就吃過河魨,深知其美味、神秘,也深知其可怕。我問主人:你能保證安全嗎?
主人肯定地說,凡經過這位老法師加工的,絕對安全。
她又說:待會我先吃,看我沒死,你們再吃好不好?
我說:只要你認為安全,我也不介意。我說,我以前在東京早就吃過。
主人說,她在東京也吃過日本的河魨料理,不過沿江的中國加工方法和做出的味道,與日本的味道還是大大不同地。
3
河魨從長江中捕獲後,一般在池裡養個幾天,吃之前用網兜網出來,用小刀割去魚鰭,切除魚嘴,挖除魚眼,剝去魚皮。接著剖開魚肚,小心地取出魚腸、肝臟、卵巢和腎等含劇毒的內臟,再把河豚肉與表皮相分離。
我希望看看河魨是如何加工的。廚師說,經過20多道加工程序,十分費工複雜,而且祖傳規矩是秘制不示於人的。不好勉強,只好隨同主人先入席喝開胃酒。
有趣的是,吃河魨宴席,餐具所用是銀筷,據說銀能辨別毒性,遇毒則發黑也。
先上的第一道菜是南通當地出產的小龍蝦。小龍蝦是一種奇特的蝦類,關於它近年有很多是是非非的傳言。但是仍然有很多人並不在乎這些說法而愛吃它,我也很喜愛,有些不實的訛傳應當正名和平反。
小龍蝦原產美國南部,19世紀末日本人為養殖牛蛙而從美國引進日本,以小龍蝦作為飼養牛蛙的餌料。20世紀30年代末期,小龍蝦進入我國山東半島一帶(見《中國生物入侵研究》科學出版社 )。
由於小龍蝦生命力超頑強而且在自然界里沒有天敵,經過幾十年自然中的繁衍擴散,小龍蝦現已分布中國多數水域。江蘇則是其最大的人工養殖地。
許多國人以為老外們不吃這種蝦,其實歐美人也很愛吃小龍蝦。在歐美、澳大利亞、紐西蘭,都有人食用。我查閱有關資料,乃知世界上小龍蝦消費量最大的地區並非中國而是美國。最愛小龍蝦的是美國南方的路易斯安娜州,小龍蝦的產出量佔世界的90%,而其中的七成被當地人自己吃掉。
西餐小龍蝦
吃小龍蝦與吃大閘蟹一樣需要一點特殊技術。我的吃法是先把蝦子的身子和頭鉗一分為二。然後剝開下半身的殼,兩口就可將整個身段的蝦肉剝出來吃掉。然後再咬開它的兩個大個鉗子,把裡面細嫩的蝦肉剔出送入口中。蝦頭部分幾乎沒肉,但有一種最美味的東西就是蝦黃,雖然只是很少的一點點東西,卻有一種特別的鮮香。待把蝦黃吃完,我還會仔細咀嚼蝦頭部的絮狀體,主要是為了吸嘬滲透在裡面的湯汁。全部吃完後,我還往往情不自禁地舔舔手指沾上的鮮湯,享受那股香味沁沁鼻子。這樣才算把一隻蝦子徹底地吃完了。只有這種吃法,才能真正領會到這種蝦的美味真諦。多數吃這種蝦的人,只是吃吃身段的小塊蝦肉而已,其他部分就都丟棄了,其實蝦鉗部分的肉雖少,又很難取——猶如大閘蟹的蟹腿肉一樣,那是這種蝦肉的最為細嫩之處,不吃簡直讓人痛惜,是放棄了一大美味。 4一邊開心地品嘗小龍蝦,一邊喝著洋河大麴的夢之藍小酒,說著各種無厘頭的笑話,作為主菜的紅燒河魨終於上場了。
是老闆兼大廚師親自把烹好的河魨端上來。依照慣例,廚師在自己面前也放了一小碟魚肉,一小杯酒。
寒暄幾句後,廚師已把他碟中的一小塊魚肉吃下,啜飲幾口酒後,點著一根煙,說著閑話。過一會兒後,廚師平安無事,友人繼之先吃一口,然後請大家進食。
我面前的一條河魨,清除了頭尾置於盤中。魚肉上蓋著一塊河魨腹部的棘皮,一面很光滑,黑白相間;另一面上卻密布著小棘刺。
廚師建議我們先吃掉這塊魚皮,但我望著刺卻有點生畏。於是他用筷子把我盤中那個魚皮夾起來,捲成一個小捲兒,讓粗糙的一面在里,光滑的一面朝在外,說:不要細咀嚼,只管一口吞下。這個東西可以養胃。
我把這皮送進嘴裡,三下兩下吞進肚裡,下咽有點剌(la)嗓子,並沒感覺出什麼特別的味道。
皮吃掉後,這時才看到真正河魨肉的部分,肉質翻開美白豐腴如玉,非常細嫩。
我用筷子撮起一塊魚肉,沒想到這河豚的肉熟後也是黃花魚那種蒜瓣肉,一瓣一瓣的,送入口中,入口即化,滑溜細膩,而且發散出一股清香,確有美妙絕倫的感受。
我情不自禁地對廚師稱讚道:好鮮美,做得好,好吃!確實好吃!
廚師說,不是我做得好。這個菜里不須放任何味精、雞精,都是河魨本身的鮮味。你看這魚的肌肉緊實。潔白如霜,腴美鮮嫩,肉質中富含蛋白質,而且富含硒,可以補腦,營養非常豐富。
宋景祐五年( 公元1038年) ,詩人梅堯臣在鄱陽湖上范仲淹席間品嘗河魨。食畢即興揮筆題詩曰:
「春州生荻芽,春岸飛楊花。
河魨當是時,鮮不輸魚蝦。「
(《范饒州坐中客語食河豚魚》)
其實河魨美味何止不輸魚蝦,應當說是遠勝。
5
食罷河魨鮮肉後,小酌片刻,廚師再為每人奉上一小盤,盤中一雙奇物。這就是此宴壓軸的名菜——」西施乳「。
此前我久聞其物。所謂西施乳,其實即雄性河魨的睾丸、精巢(子房)也,日本人稱作「白子」。其狀白嫩微凸,貌似美女之乳房,故而得名。
西施乳——河魨的精巢河魨有雌雄二種性別,雌性的卵巢極毒,可以煉藥但不可食用。而雄性的精巢則被歷代知味的食客品評為美食之最。知味好美食者都知道,晚秋後的大閘蟹雌蟹的膏黃格外鮮美,故以雌蟹為貴品。河豚則因睾丸魚白之珍奇,而以雄者為尊品。可惜此物我以前但聞其名,卻還從未品嘗過。廚師介紹說:這就是被日本人尊為美食之最,號稱魚中之白鑽的西施乳。但是畢竟初見其物,而且聽說為魚之睾丸,心理上難免有些抵觸,大家都不忍下筷,只是觀望而躊躇猶豫。於是廚師率先下筷,把一塊魚白放入口中,以示平安,再請大家動箸。我仔細端詳盤中其物,外觀純白色略呈淡黃,形狀微凸,確實有點像美人雙乳。廚師說,浸潤其上的配汁是以老母雞和牛骨頭熬煉為底湯,搭配多種佐料煉製出的鮮美鮑汁。我試著捯一筷子嘗一口汁液,果然甘鮮美味。遂取下一小塊西施乳送進口中,口感糯軟滑爽,略有彈性,並無腥膻氣,反而透出一股鮮香。入口後即酥化,感覺若凝脂流膏,確實甘美異常,別具風味。其口感,略似法國大餐中最上等的嫩鵝肝醬,但滑潤口感則尤過之!嘗過以後即永遠難忘。關於西施乳,我此前久有所聞。蓋此物之甘美,歷代文人墨客凡吃過者皆讚不絕口。宋張耒筆記《明道雜誌》記:」吳人以河豚腹中白腴(即精巢)呼為「 西施乳」——「鮮香滑嫩,狀如乳酪,甘腴之至」!宋趙彥衛筆記《雲麓漫鈔》記:「河豚腹脹而斑,狀甚丑。唯腹中有白(物)曰「訥」,有肝曰脂,訥最甘肥,吳人甚珍之,曰為『西施乳』」。歷代詩詞中嗜此物、詠此物者頗多。宋薛季宣《河豚》詩曰:「西施乳嫩可奴酪,馬肝得酒尤珍良」——說西施乳其嫩美超過乳酪(cheese)。傳說朱彝尊曾做過一首《河豚歌》(但我未查到?)曰:「西施乳滑恣教嚙」——贊其華潤甘口。又曰「才喜一尊開北海,忽看雙乳出西施」,則是形容其美白。歷代詩詞中好味的食客嗜此物、詠此物者頗多。宋薛季宣《河豚》詩曰:「西施乳嫩可奴酪,馬肝得酒尤珍良」——說西施乳其嫩美超過乳酪(cheese)。清人趙瑞侯《河豚》詩云:「江市河脈正滿舠,山荊仔細為烹調。就中最愛西施乳,惜少坡公為解嘲。」其實蘇東坡不但特愛吃河豚肉,更尤為欣賞「西施乳」。坡在嶺南曾作《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詩云:「先生洗盞酌桂醑,冰盤薦此赬虯珠。似開江鰩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詩中提到的桂醑,即桂花酒。而河魨之」腹腴「,即其腹內白膏,也就是河魨的精囊——西施乳也。蘇東坡在嶺南喜吃荔枝,曾寫詩云「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常做嶺南人。」而在這首詩中,坡公卻謂,荔枝儘管很鮮美,還須配上桂花酒、西施乳才能盡入佳境。難怪清人周芝良有詩句言:「值那一死西施乳,當日坡仙要殉身。」明代著名的浪蕩文人、戲劇家、畫家、書家徐渭也寫過一首《河豚》詩曰:「萬事隨評品,諸鱗屬併兼。惟應西子乳,臣妾百無鹽。」大意是說:人們自可隨意品評各種魚鮮的高下,但只要有西施乳在,所有的魚鮮就都成為醜女無鹽了。天津詩人樊彬(文卿)《津門小令》云:「涼在苦蕒食河豚,春晚白子佐芳樽」。並註:河豚「於暮春登盤,河豚白尤美,即西施乳」。清代詩人蔣詩《河雜詠》詩云:「磨刀霍霍切河豚,中有西施乳可存。此味更無他處比,春魚只合數津門」。清人秦榮光有詩曰:「一部肥拼一褲新,河豚出水候初春。腹腴直比西施乳,肉剝雞頭覺味珍。」此詩說,當時人喜食河豚,以至不惜脫下自己的新褲子去換一條魚,就是要品嘗河魨的腹腴——西施乳也!
[有關資料:現代科學表明河豚的精巢含有豐富的獨特的天然生物活性物質——魚精蛋白,具有特殊的抗生作用。其對人體內腫瘤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和生白作用。又由於河豚的精巢含有較多氨基酸,食之特別味美,極具滋補價值。實際上,河魨的精巢有微毒,但富含雄性荷爾蒙,食後可令人興奮。]每年清明前後,河魨最為肥美,其性腺成熟,乃溯江而上繁衍後代。此時雄河魨的精巢最為壯大,是吃西施乳的最佳時令。邀請我的友人笑著說:」怎麼樣,此行沒有白來吧?可知為什麼一定要在現在請你來了?「
6
雖然國家有河豚禁食、禁售令,但在江蘇南通、揚中一帶,吃河豚早已成了公開的秘密。
近年以來,淡水河魨養殖技術得到推廣,已經初步形成產業鏈。甚至北京的一些會所和賓館,也可以吃到家養的河魨了。
動物學家說:野生河豚確實含有劇毒,但河豚不像毒蛇,其本身並不產毒,其毒素是攝取於生活環境中的有害物質。現在市場上的河魨幾乎全部是養殖控毒的。經過水產專家多年研究控制,現在人工養殖的河魨的含毒量大大減少了,已經不致傷人性命,只要烹制方法得當,食用者就不會中毒。
家養河魨燴制的菜肴
我近年在北京的揚州會所、江蘇會所也吃過多次家養的無毒河魨。但是桔生淮南則為桔,生於淮北則為枳,家養河魨其色香味都完全不可與野生天然的有毒河魨相提並論。口感粗糙,咀嚼起來肉質枯乾若柴禾,索然而非其味矣。
自當年在南通吃過那次野生河魨後至今回味無窮,其味道鮮美獨特,肉質細嫩,入口即化,吃過幾個小時後,鮮味仍留在齒頰之間。
而現在的養殖河豚,其肉淡而無味,湯要靠味精雞精才能吊出鮮味,兩者真是不可同日而語也。
河魨燉品
在江蘇沿江一帶,由於河豚已實現大規模養殖,一年四季都有新鮮河豚上市。
由於食客抱怨養殖河豚「沒味道」。於是,一些養殖戶又翻新花樣,將人工養殖的河豚放在長江邊圍養「增毒增鮮」。這樣「近自然」養殖的河豚,價格是普通河豚的數十倍。但一些水產專家譏之為無厘頭,是「洗澡蟹」的翻版而已。
因為過度捕撈及水質污染等原因,長江中的野生河豚在2004年後已經近乎絕跡。在酒店中,家養河魨每條售價百元左右,但野生河魨的售價節節高漲,出價萬元一條,也仍然難以購求到也。
野生河豚會大量吞食水中帶毒的藻類和劇毒螺螄,這些毒素一點點積累在體內特別是肝臟、卵巢和魚子等部位。因為魚子有毒,水中其他生物不敢吞食河豚所產的魚子。每一條自然生長的野生河豚所含的毒量並不一樣。養殖的河豚無論生長在河塘中還是長江中,吃的都是人工投放的無毒餌料,當然沒辦法儲存毒素了。
日本專家曾打算從人工養殖的河豚里提取河豚毒素,但最終發現無法提取到。
河魨河魨,這種美而毒的奇魚,這種膾炙人口數千年的奇魚,莫非在我們這一代就要消失了么?
【資料】日本禁止與開放河魨食用的歷史
[早在日本戰國時期,豐臣秀吉最早發布了禁食河豚魚的禁令,到了江戶時代很多藩的大名也發出了禁令。在黑田藩和長州藩甚至規定:如有武士因吃河豚魚而死的話,將廢除其家的世襲權利,這是對武士家族最高級別的懲罰。但是偷著吃的人依然禁止不絕。下關的名吃——河豚料理聞名全日本。據記載,江戶幕府的末期,不少知名人士到下關去吃河豚。明治維新後的1882年,明治政府頒布更嚴厲的禁令,把吃河豚和作姦犯科等同論罪,處以拘留罰款,於是河豚料理才從公開市場上消失。1888年左右,首相伊藤博文來到下關,到春帆樓遊玩,相熟的老闆娘私自用河豚宴饗伊藤博文,食後伊藤博文命令當時的山口縣令原保太郎,把禁止吃河豚的禁令廢止了。當時廢止禁令的只有山口一個縣,在日本全國能夠合法吃河豚是二次大戰後的事情。較早解除禁令的地區有東京(1892年)、兵庫(1919年)、大阪(1941年)。由此可見,下關和東京成為河豚料理的主要消費地是有歷史原由的。戰後,1947年日本制定了《食品衛生法》,日本全國47個都道府縣中有19個都府縣制定了獨自的食用河豚條例。在河豚主要產地的山口縣,1981年制定了關於銷售和加工河豚的條例,其中有料理師需要有河豚料理師執照、加工設施需申請河豚處理設施證等規定,保證了在安全的情況下食用河豚。日本的食品衛生法第4條規定了「不衛生食品的銷售等禁止事項」,其中的第2條為:「有毒、或含有有害物質、或有上述懷疑者,屬於禁止之用之列。「」但是在經厚生大臣認定沒有損害人的健康之虞的情況不受此限。」食品衛生法的第一條第一號「有「厚生大臣認定」的法例外特別規定:「即便是有毒、有害物質,自然地含在食品或添加物中,或附著其上,其程度或通過處理後可以確認對人體無害的情況下,可以食用」。河豚被證明是去除有毒部分即可安全食用的食品,經過充分的去毒處理後完全不可怕,所以吃河豚並不違法。]
推薦閱讀:
※市面上賣的哪個火鍋蘸料好吃?
※海口的美食?還真不像你想的那麼簡單
※防遠光燈神器大集合,有效果!
※怎麼做街頭燒烤更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