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琴雞
中文學名: | 黑琴雞 |
中文別名: | 烏雞,鬥雞,黑野雞,胡日,黑雞,黑雷雞 |
英文名: | BlackGrouse |
二名法: | Lyrurustetrix |
界: | 動物界 |
門: |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
亞門: | 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
綱: | 鳥綱(Aves) |
亞綱: | 今鳥亞綱(Neornithes) |
目: | 今顎總目(Neognathae)、雞形目(Galliformes) |
亞目: | 雞亞目(Galli) |
科: | 松雞科(Tetraonidae) |
屬: | 琴雞屬(Lyrurus) |
種: | 黑琴雞 |
分布: | 黑龍江、吉林、河北、內蒙古、新疆等地留鳥 |
別名黑野雞,屬於松雞科,學名為 Lyrurus tetrix。中等雞類。
全長55厘米左右。雄鳥全身體羽黑色,頭、頸、喉、下背具藍綠色金屬光澤。翅上具白色翼鏡。尾呈叉狀,外側尾羽長而向外捲曲成琴狀。嘴暗褐色。
腳裸皮橘紅色。雌鳥全身體羽黃褐色,具黑褐色斑;頦、喉棕白色;翅上翼鏡不明顯;尾羽叉狀,不向外彎曲。為山地森林鳥類,棲息於開闊地附近的松林、樺樹林和混交林中。
黑琴雞又叫黑雞、黑野雞、烏雞等,是中等體形的鳥類,雄鳥的體長為39—61厘米,體重1100—1600克;雌鳥的體長為43—49厘米,體重1000—1405克。
雄鳥和雌鳥的差異非常明顯,雄鳥全身羽毛都是黑色,並閃著藍綠色的
黑琴雞金屬光澤,尤其是頸部更為明亮。翅膀上有一個白色的斑塊,稱為翼鏡。別緻的是它的18枚黑褐色的尾羽,最外側的三對特別延長並呈鐮刀狀向外彎曲,
與西洋古琴的形狀十分相似,所以得到「黑琴雞」的美名。
雌鳥的羽毛大都是棕褐色,滿布以黑色和赭褐色橫斑,翅膀上也有白色的斑塊,但不及雄鳥的顯著,尾羽雖然也呈叉狀,但外側的尾羽不長,更不向外彎曲。
它們眼睛內的虹膜為褐色;眼上的裸皮呈桔紅色;嘴和腿、腳都是暗褐色。
黑琴雞由於地理環境的不同和形態上的差異,共分化為7個亞種。在我國分布有3個亞種,北方亞種頭、頸、下背和腰的羽毛上的金屬光澤最為明亮而帶有綠色;
東北亞種體形比北方亞種略大,體羽較呈深藍色,它的生活區域要大一些;新疆亞種的體形最小,體羽較暗,頭、頸、下背、腰等為深藍色帶有絳紅色光澤。
黑琴雞主要棲息於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或森林草原地區,棲息的海拔高度一般在600—900米,有時也到1500米左右的高度。
特別喜歡在落葉松林、樟子松林,以及它們與白樺林、山楊林及其他闊葉林組成的混交林中活動,時常出沒在林邊的空地、林間草甸、森林草原及溪邊灌叢附近。
黑琴雞常成群活動,每群由幾隻,幾十隻,甚至上百隻組成,隨季節、食物多少和周圍環境的不同而變化。春季活動範圍較大,多在地面取食。
夏季多在巢區附近的地面活動,有時也到樹上,只是活動範圍較小。秋季離開繁殖區域,結成數目不等的群體向四處遊盪。
冬季來臨,大雪封山,氣候寒冷,林海中的最低溫度達零下40℃以下,而黑琴雞仍然遊盪在河畔和山谷之間。
它們黑色的羽毛能大量地吸收太陽的光熱,增加禦寒能力。平時它們也很少活動,只在下午二、三時陽光充足時到食物豐盛的山谷地帶覓食。
黃昏時刻便在雪地上用爪子扒出一個直徑為30—40厘米的雪窩,擋住了凜冽的寒風,安然入睡。這也是它們對惡劣環境的絕妙適應。
它們的活動力較強,善於在地上奔跑,也很善於飛翔,但不能進行持久的遠距離飛翔。它們的警覺性不如松雞高,在野外有時人可以接近。
黑琴雞還善於鳴叫,尤其是雄鳥能顫動整個身體,發出一連串類似於吹水泡和拉風箱的美妙歌聲。
黑琴雞的食物主要是各種喬、灌木的嫩枝、嫩芽、漿果、花和種子,已經記錄到40多種植物,最喜歡吃的有樺樹、柳樹、楊樹、華北落葉松等喬木和山荊子、
忍冬、越桔、懸鉤子、草莓、刺玫薔薇等灌木和蒿、艾蒿、蒲公英、節節草等。
它們也吃一些鱗翅目的昆蟲、蝗蟲、瓢蟲、蝸牛、蜘蛛、螞蟻和螞蟻卵等20多種動物性食物。
春季主要以柳樹、楊樹的芽條為食,其他為漿果和雜草種子等;夏季,也吃漿果和雜草種子,昆蟲等動物性食物占的比例較大;
秋季以食漿果為主,也吃柳樹、榛樹的嫩芽和枝條;冬季則大多是樺樹的芽條。春、夏、秋三個季節主要在地面取食,而冬季則多在樹上取食。
黑琴雞在求偶、繁殖和育雛等方面,與松雞有許多相似之處,也是一雄多雌的婚配類型。每年4月上旬到中旬,有的甚至早在3月底,
黑琴雞就進入了發情期,雄鳥最顯著的變化就是眼上方由皮質的絲狀物構成的眉紋開始充血膨脹,呈鮮艷的血紅色。它們便先後開始了一年一度的選擇配偶的活動,
多半選擇楊樹林、樺樹林的疏林地或森林邊緣比較開闊的地帶作舞場,有時也在有零星樹木和灌叢的林間空地、伐跡地、森林溝谷、離林較近的田野和草地,沿河的有林地帶和草甸上等等。
黑琴雞
求偶炫耀時表演有在地上、樹上和空中等表演形式。巢一般就築在發情場地附近的林緣樺木、椴木等的樹下、灌木叢或草叢中,以及倒木下或樹根旁。
巢很簡陋,多在地面凹處,巢內有枯枝、樹葉、松針和羽毛等內墊物。接著開始產卵,每窩產8—10枚卵,最多可達14枚。卵的顏色為淡赭色或褐色,具深褐色或棕褐色斑點。
從雌鳥築巢開始,一直到產卵、育雛,都由雌鳥獨立承擔。雌鳥孵化時都很戀巢,人走到它跟前也不出窩,甚至和人格鬥,把人逐去才算罷休。
孵化期為24—29天。剛孵出的小雛鳥,就像黃褐色的絨毛球,有黑色的縱紋和斑紋,十分活潑可愛。半月齡以內的雛鳥僅能做短距離的飛翔,
大約經過一個月的時間,小雛鳥就能飛到大樹上棲息了。到了秋天,它們便集結成十幾隻一起的群體,共同活動和覓食。
黑琴雞在世界上的分布範圍也較大,廣佈於歐亞大陸的北部,從歐洲北部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蘇格蘭,往東一
黑琴雞直到俄羅斯的薩哈林島、堪察加半島,以及蒙古、朝鮮等地,在我國分布於新疆、內蒙古、河北、吉林、黑龍江等地。
在我國分布有3個亞種,北方亞種黑龍江的呼瑪、塔河以及內蒙古東北部8個縣、市境內的大興安嶺地區;東北亞種除了在黑龍江的哈爾濱、齊齊哈爾、同江、撫遠、遜克、孫吳、黑河,
以及蘿北、伊春、嘉蔭、牡丹江等小興安嶺地區和吉林的長白山等地外,
在河北的燕山山脈以北的圍場縣一帶也生活著一些較大的種群;新疆亞種分布於新疆的新源附近的天山山脈和喀什、塔城、裕民、阿勒泰等地。
黑琴雞的分布範圍雖然很大,但棲息地都呈不連續的孤島型,在我國也是如此,各地的種群數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大興安嶺地區的種群密度僅有每公頃0.00035隻。可喜的是,在河北圍場縣,這個黑琴雞分布的一塊「飛地」上,還棲息著數量較大的種群,總數在4000隻以上。
近年黑龍江省野生動物研究所及河北師範大學開展人工飼養繁殖研究。
CITES瀕危等級:未列入 生效年代:1997IUCN瀕危等級:未列入 生效年代:1996IUCN瀕危等級:生效年代:2003年
國家重點保護等級:二級 生效年代:1989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易危 生效年代:1996
克旗森林公安機關為黑琴雞建立保護網
黑琴雞
(2008-4-21信息來源:新浪赤峰聯盟赤峰站)在克什克騰旗境內的落葉松和混交林內,棲息著一種瀕危禽類——黑琴雞(鬥雞)。每年進入4月份,
黑琴雞便開始集中上盤,為求偶進行爭鬥。近日,針對黑琴雞集中上盤、集群好鬥、易於捕捉的實際,克旗森林公安分局建立健全了防控體系,以防止不法分子非法獵捕。
首先,分局組織各林場公益林管護人員全面細緻地調查了轄區內黑琴雞的生存狀況,準確掌握鬥雞盤分布情況及上盤時間,為開展保護工作提供客觀依據。
其次,各派出所加大了宣傳保護力度,民警深入田間地頭、村鎮集市,採用散發宣傳單、張貼標語、懸掛條幅等形式大力宣傳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教育群眾增強保護野生動物意識。
第三,分局從林區管理和案件查處上下功夫,各所抽調公益林管護人員對轄區內的鬥雞盤嚴看死守,確保不發生獵捕案件。對於非法獵捕人員,一經發現,將嚴厲查處。
推薦閱讀:
※長得一樣的動物 它們如何辨別彼此的
※對上帝和動物虐待的思考
※【動物世界】 貓與狗
※女人,一半天使,一半魔鬼;男人,一半君子,一半動物(經典)
※在阿拉斯加看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