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周興:海德格爾與後哲學的思想前景(2)

  海德格爾上述看法已經包含了他的一個基本區分:「前理論的東西」(das vortheoretische Etwas)與「理論的東西」(das theoretische Etwas)之間的區分。他所謂「前理論的東西」包括「前世界的東西」(vorweltl Etwas)與「世界性質的東西」(welthaftes Etwas);而所謂「理論的東西」則包括「對象性的形式邏輯的東西」(gegenst formallogisches Etwas)與「客體性質的東西」(objektartiges Etwas)。以簡化方式來解說,這裡「前世界的東西」乃是一般生命的基本要素,是最玄秘的部分,「世界性質的東西」是指特定體驗領域的基本要素,即真正的體驗世界;「對象性的形式邏輯的東西」顯然指向形式科學的領域,「客體性質的東西」則是指自然科學的對象性領域。⑤

  「理論化態度」涉及「理論的東西」,它之所以是一種「脫棄生命」,是因為它遺忘了「前理論的東西」這個原始基礎,這個奠基動因(Motiv)。「理論的東西」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以生命及其體驗世界為起因的,是從中得到發動的。海德格爾的這樣一種區分的意圖是明顯的,就是要尋求為「理論的東西」奠基的「前理論的東西」——這當然是與胡塞爾的想法完全背道的。我們知道,胡塞爾強調理論科學的優先性,強調客體化行為的奠基作用,在他那裡,哲學(現象學)屬於形式—觀念的科學,哲學的純粹性就是先驗性和形式普遍性。而海德格爾卻主張:哲學的真正領域不是「理論的東西」,而在「前理論的東西」,是作為「理論的東西」的原始基礎的生命及其體驗領域,理論的純粹性和普遍性根本不是原始的,而是建立在「原始的東西的普遍性」基礎上的。⑥真正的哲學(思想)不是理論的,它的純粹性是非理論的、前理論的純粹性。

  海德格爾尋求的是另一種「純粹」。題域的轉變要求思與言的方式轉變。如上所述,「前理論的東西」被分成兩部分:「前世界的東西」(也被稱為「原始的東西」,即一般生命的基本要素),以及「世界性質的東西」(體驗世界、生活世界)——兩者相當於後來海德格爾在《存在與時間》所思的「存在」(Sein)與「此在」(Dasein)。按照海德格爾此時形成的想法和思路,討論「存在」問題的「存在學」(Ontologia)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形式科學了,而必須取得一個「實存論」的基礎,也就是說,必須把本質—形式問題「實存論化」。因此,對於此在(個體生命)及其生活世界的現象學描述就成了哲學的一項首要任務。若從哲學史角度來看,我們就可以說《存在與時間》之前的海德格爾意在重建「存在學」,取的是亞里士多德的實存哲學(實存論)路徑。如果說傳統意義上的「存在學」是「形式存在學」,處於以「形式對象性區域」為目標的純粹理論科學的範圍之內,那麼,前期海德格爾則意在構造一種「實存論的存在學」。

  然而,實存論哲學面對有限的個體此在及其生成的、不斷流變的生命境域,從而仍舊有一個如何獲得普遍意義的難題——畢竟對於哲學來說,單純個人化的私語是不能成立的。⑦我認為,這正是海德格爾在早期講座中不斷推敲的一個嚴重問題。

  海德格爾仍舊把個體實存及其生活世界的普遍意義(普遍性)稱為「形式的東西」或「形式因素」(das Formale),試圖構造一種「關於形式因素的現象學」。此所謂「形式因素」比較容易引發歧義和誤解,然而,海德格爾正是想以此來與傳統哲學形式化思維的形式對象性區分開來;如果我們從上述「普遍意義」的角度來了解這個「形式因素」,我們大概就能明白海德格爾的用意了。

  那麼,如何來達到生命此在及其生命世界的「形式因素」呢?海德格爾嘗試的是一種被他叫做「形式顯示」(formale Anzeige)的現象學方法。海德格爾明言:在「形式顯示」中,所謂「形式因素」就是「關聯性的東西」。「形式顯示」是要顯示出現象的「關聯」。「一個現象必須這樣被預先給出,以至它的關聯意義被保持在懸而不定中」。⑧海德格爾認為現象學的現象乃是由「內容意義」、「關聯意義」和「實行意義」構成的「意義整體」,而現象學的任務就是闡明這個「意義整體」。而且關鍵在於,海德格爾認為在上列三種意義中,核心的要素是「實行意義」,他所講的「形式因素」(即「關聯意義」)必須在「實行」範圍內得到闡明。「形式顯示」並不是要把「什麼內容」規定下來,也不是要把「關聯意義」固定起來,而是要「不確定地給出對象」。以海德格爾的說法,「現象的關聯和實行不能事先規定,而是要保持在懸而不定中……形式顯示是一種防禦,一種先行的保證,使得實行特徵依然保持開放」。⑨從傳統哲學角度來看,海德格爾的上述表述是十分反動的。做一個定義,卻並不固定意義,而是使之「懸而不定」,那還能叫定義或規定嗎?

推薦閱讀:

你認為如果評選21世紀最偉大的人 中國人是否會有人入選 ?
【思想者*薦讀】灰色軌跡——致96南大碎屍案的兇手
孔子思想學說的核心
窮人和富人的區別在於思想觀念:錢生錢 勝過人賺錢
黨的思想建設要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主線

TAG:哲學 | 思想 | 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