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常識】帛書和簡牘(古代特殊材料的書)
07-15
帛書是中國古代寫在絹帛上的文書,又稱「繒書」,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
就帛書的書法藝術而言,其排行大體整齊,間距基本相同,在力求規範整齊之中又現自然恣放之色。其字體扁平而穩定,均衡而對稱,端正而嚴肅,介於篆書和隸書之間,其筆法圓潤流暢,直有波折,曲有挑勢,於粗細變化之中顯其秀美,在點畫頓挫中展其清韻。
簡牘是對我國古代遺存下來的寫有文字的竹簡與木牘的概稱。用竹片寫的書稱「簡策」;用木板寫的叫「版牘」。
簡是古代書籍的基本單位,相當於現在的一頁。一枚簡牘稱為「簡」,常寫一行文字。字數較多的,寫在數簡上,編連在一起,稱之「冊」。長篇文字內容成為一個單位的,叫作「篇」。
在紙發明以前,簡牘是我國書籍的最主要形式,對後世書籍制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本文選自貞元書院)
推薦閱讀:
※30年老工長放狠話:照這份材料清單買主輔材,包你滴水不漏!
※辦理出境證件所需材料[@裸嘢李 轉]
※「材料可購」紙藤向日葵
※航展高調展示中國新型隱身材料,據稱性能提升十幾倍
※玻璃發明以後對歷史進程產生了怎樣的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