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小吃
臊子面是彭陽民間傳統食品,以面白、韌細、湯紅、色鮮、味香而聞名。 好臊子面的特色是"面好、湯香","巧婦"們十分注重麵條製作和熗湯。 面好,是指面白凈、擀得薄、切得細、有筋骨、不斷線。做麵條要用優質小麥麵粉。調面、擀麵、切面是決定麵條質量的三關。調面講究柔韌有筋;擀麵要求薄厚均勻,以薄為佳;切面講究刀法手功,要求細長勻稱,兩邊不連,中間不斷。「撈時舉其臂而不能終其端,盤於碗而無斷」。諺語云:「擀的就像紙,節的就像線,下到鍋里蓮花轉,撈到碗里攫不斷,客人吃了三大碗,過了七個州,跨了八個縣,贊的就是咱的面。」 湯香,是彭陽臊子面的主要特色,俗雲"吃飯吃湯",意即指此。臊子湯主要用肉、辣椒油、時鮮蔬菜、豆腐及各種調料做成。一般選用好裡脊肉,肉要切得細碎均勻,熱鍋炒煉(熗),隨後依次加入辣面、蔥、姜、調料以及米醋等。熗湯講究油溫火候,注重調料。熗好的臊子紅湯,色濃而味淡,油重而不膩,加上黃花、木耳、蒜苗、豆腐、雞蛋等,紅、黃、綠、白相間,酸、辣、香、甜皆備,看上去色澤鮮艷,聞一聞香氣襲人。潔白柔韌的細絲長面配上這樣的臊子紅湯,看一眼,登時讓人食慾大增,吃起來酸辣可口,油而不膩。湯香味美,很受人們的青睞。 臊子麵湯香味美,經濟實惠,是山區人民的傳統風味食品,至今仍是人們待客的佳肴之一。 2.回族蒸艾葉
製法: (1)將新鮮艾葉去掉硬梗、枯葉,用清水將泥沙淘凈,然後按1千克艾葉拌250克麵粉的比例,摻勻拌散,使艾葉全部沾有麵粉。 (2)鋪入籠屜蒸煮,約30-40分鐘後出鍋。蒸熟的艾葉呈灰白色,無濃烈的芳香藥味。 (3)盛在碗里,調以香油、辣面、蔥、蒜泥等調製的腌水即成。 (4)艾葉配以蔥、豆芽、豆腐可做艾葉餃子,配以青菜可制菜團。 特點:清香無毒,營養豐富,能「通氣血,還寒濕,止血,安胎」。尤其是端午節前後的艾葉,清嫩味鮮,具有開胃健脾,增進食慾的功效。 3.粉湯水餃
水餃是一道傳統小吃,寧夏各地均有製作。過去常見於街頭攤點,現在也多用於筵席,作為筵席小吃上桌。 原料:羊肉餡水餃、涼粉、菠菜、木耳、黃花、西紅柿、炸土豆片、香菜蔥、姜、蒜、精鹽、味精、醋、植物油。 製法:炒勺內放少量植物油,用蔥、姜、蒜熗鍋後,依次放進羊肉湯、涼粉、木耳、黃花、西紅柿、炸土豆片、菠菜、香菜等。鍋開後,將湯帶料一起倒入盛煮熟的羊肉餡水餃的湯碗里即成。 特點:湯鮮味香,民間風味。 4.炒糊餑
炒糊餑是一道地方著名小吃,流行於吳忠、靈武、銀川等地。「糊餑」系一種用烙餅切成餅條的俗稱,又稱「糊餑子」。 原料:麵粉、鹼、羊肉、豆腐、干辣椒、蔥、蒜、蒜苗、精鹽、味精、蔥姜水、花椒水、醋、醬油、植物油。 製法:麵粉加鹼和成較硬的麵糰,稍餳後揉勻,再擀成薄餅,放入餅鍋中烙至半熟,取出後切成長條。燜炒時,炒勺里放適量植物油,先將羊肉絲煸炒至肉色變白,再依次放進豆腐條、干辣椒片等料和幾勺羊肉湯。燒開後,將切好的餅條抖散放進勺內,蓋上蓋子。燜至餅條熟透,再撒上蒜苗終一即成。 特點:肉嫩餅爽,微咸稍辣。 5.回民筵席十大碗
在寧夏農村回民聚居村點,每到結婚喜慶的日子,回民們都要做十大碗,來招待賓客。這十大碗筵席以償為主,有燴九子、燴夾板、燴肚絲、燴羊肉、燴假蓮子、燴蘋果、燴狗牙豆腐、紅燉牛肉、燴酥肉、釀飯。 這桌農村回民筵席,主要用羊肉、牛肉、羊肚、土豆、蘋果、豆腐、糯米、雞蛋,配以菠菜、黃花、木耳、桃仁、圓肉、葡萄乾、青梅、紅棗、蕨麻、蜂蜜、白糖及各色調味品製成。雖是大眾菜肴,但各有各的味道。燴九子:丸子酥爛,湯濃味香;燴夾板;夾板軟韌可口,外酥里嫩;燴肚絲:肚絲筋軟,香辣適口。燴羊肉:湯鮮、肉爛;燴假蓮子:用土豆炸成的假蓮子,色黃軟嫩,滑潤香甜;燴蘋果;白湯,金黃的蘋果,散見的青紅絲,軟爛甜香;燴狗牙豆腐:軟嫩,湯濃,味鮮,別有滋味;紅燉牛肉:肉爛,色紅亮,味醇香;燴酥肉;酥脆鮮香;最後一道釀飯,是軟糯甜香,果味鮮。吃了農村回民十大碗,你也就領略到寧夏農村回民的飲食特點。- 6.爆炒羊羔肉
爆炒羊羔肉是一道傳統小吃,寧夏各地均有製作,尤以平羅的製作獨具特色,知名度較高,故又稱平羅羊羔肉。 原料:羊羔肉、芹菜、粉條、紅辣椒、蔥、精鹽、味精、植物油。 製法:炒鍋中放入適量植物油,將剁成塊的羊羔肉下入鍋內用旺火煸炒,邊炒邊加入芹菜、粉條等配料,炒至羊羔肉斷生即成。吃時,可佐以米飯。 特點:色澤紅亮,肉質軟嫩,滋味醇厚。- 7.老毛手抓
被國家認定為「中華名小吃」的寧夏綠色清真食品—老毛手抓沿襲了幾十年的祖傳秘方,羊肉具有鮮、嫩、香三特色和油而不膩、香醇可口、常吃不厭三特點,羯羊肉、羯羊脖子、羯羊湯還是有益於身心健康的三大補品(能提氣補虛、補血益腎、強身健體),因此深受顧客青睞。 要做到這幾點,除了有祖傳秘方外,在選羊、煮肉、切肉上還有四個講究。 首先,是選羊,選羊要選八、九個月以上,一歲以下的「羯羊」,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體重大約在二十八斤到三十斤之間,這樣的從質才好。羊必須是寧夏本地的。因為本地的灘羊吃的是甘草、山麻黃等,這些草都是中草藥,吃了這種草和其他的羊從肉質到羊肉的纖維都有質的區別,這樣的羊沒有膻味。 其次,是煮肉。煮要經過溫火、慢燉、大火爆煅幾個工藝過程,在不同的過程使用不同的調料,然後出鍋,這樣的肉才香。 再次,是切肉。要用回族特有的刀功切,做到肥瘦相間,不能過肥過瘦,這樣切出的肉才好看,吃起來才有味,上盤後,才能色、香、味俱全,趁熱食用,才能達到香味撲鼻的效果。 最後,是輔料,吃手抓肉有一句格言:「吃肉不吃蒜,味道減一半。」因此蘸上毛家肉館特製的佐料吃起來會更有滋味。吃完肉再喝毛家特製的八寶茶,則能達到提氣、補虛、補血、益腎、壯陽、強身的作用。 8.燴羊雜碎
製法: (1)將完好的羊肺從喉管灌滿水,反覆多次洗灌,直至肺色潔白為止。 (2)灌入麵糊,使羊肺漲大掛起控干水份,下鍋煮熟取出。 (3)羊頭、心、肚、腸等均燙洗乾淨煮熟,切成絲下入原湯中,加蔥、姜、蒜末、辣椒油、味精、香菜即成。 特點:鮮香微咸,下酒最佳,尤其是羊肝,有清肝明目效果。- 9.燕面揉揉
面揉揉是一道民間小吃,開始時僅在固原地區行,現在寧夏各地都有製作和供應。燕面即莜麥面(固原人習慣將莜麥稱為燕麥),且成品吃時口感柔韌有筋,故名。現多用於冷盤上桌。 原料:莜麥、熟韭菜、熟菠菜、蒜苗、精鹽、油潑辣椒、油潑蒜泥、醋、熟植物油。 製法:莜麥用開水漿過後,再放在鍋里炒至六七成熟,然後磨成細粉。製作時,將磨好的面用開水和成燙麵麵糰,揉勻後分成劑子,放在床子里擠壓成細條直接落在籠屜里,然後用旺火蒸熟即成。吃時,可拌人熟韭菜、熟菠菜、蒜苗絲等配料。 特點:色澤白亮,條細不斷,口感柔韌,配料講究。 10.回族碾饌兒
製法: (1)將籽粒飽滿的青稞穗摘來,裝入毛線口袋裡反覆甩拌,去掉耙麥芒、皮殼。 (2)放入大鍋中爆炒,炒成能吃的「青籽兒」,再放到筐籮里,揉搓篩簸,吹去灰塵及薄皮殼兒,放入石磨上推碾,磨兩遍,變成青綠色粉條狀食品,這就是寧夏回民的「碾饌兒」。 (3)食用時,加鹽、醋、油、辣湯等調味品,就食酸菜,拌以蒜瓣。 特點: 翠綠鬆軟,清香好吃。有的回族群眾磨下的碾饌兒吃不完,晒乾冬天吃。用開水浸泡,稍帶酸味、味道很美。而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葡萄糖和其它維生素。寧夏回民還用干「碾饌兒」醫治痢疾和消化不良等疾病。 11.回族麥芽糖
麥芽糖是寧夏川區回族群眾喜食的一種傳統風味糖果食品。每逢秋收完後,回族群眾便曬好大麥,整理好傢具,開始碾米,做糖。這種習慣已有200年的歷史。寧夏川區是寧夏大麥的主要產區,為回族群眾做糖果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他們做的糖果除了自己食用外,還拿到街上出售。到了民國年間,寧夏已有幾十家製作麥芽糖的作坊,其中尤以平羅縣惠北鄉回族群眾毛義山、毛義川的最有名氣,為「毛家糖坊」。 製法: (1)大米子碾好,曬幾小時後與凈大麥同放大鍋內煮熟,直至水干。然後加適量水煮3-5分鐘,立刻倒入大缸中。缸底漏眼要塞嚴。缸底下挖一大坑,墳內放一空而凈的缸,兩缸底口對齊,缸口蓋嚴,約30分鐘左右後,缸內發出「卜咚卜咚」聲響後,急抽開缸底漏眼,上缸內不停地流下乳白色的糊湯入坑內缸。 (2)取出糊湯倒入熬鍋中,加旺火,不停地反覆攪動。待湯糊稠時,用木推子推攪,以防糊鍋底。直至糊湯變成乳白色狀的糖稀。 (3)將豆面(1千克)炒熟,和紅糖或白糖用開水沖開,和糖稀和在一起,呈大麵糰狀。切成小塊,擀成薄張,然後用刀切成各種形狀,放涼屋席上冷卻。待糖皮稍硬時,即可食用。 特點:這種農家糖吃起來干硬、甜脆、耐嚼,有豆味。它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鈣、磷、鐵,常食可消渴除熱,補虛化食,止泄寬胸。 12.燴小吃
燴小吃是一道傳統著名小吃,寧夏各地均有製作。因為夾板(夾沙)和丸子是小吃的兩種主料,故又稱燴夾板丸子。 製法:羊肉洗凈剁成肉泥,拌入雞蛋、澱粉、蔥未、薑末等料,製成肉餡將制好的一半肉餡平抹在雞蛋皮上,上面再蓋一張雞蛋皮,壓實後用刀切成菱形塊,下入油鍋內炸呈金黃色撈出(俗稱夾板或夾沙)另一半肉餡則用手擠成丸子,也下油鍋炸熟。燴制時,炒勺內依次放入羊肉湯和夾板、丸子、菠菜等料,燒開後用澱粉勾薄芡即成。 特點:質地軟嫩,滋味鮮香。 13.正宗涮羊肉
涮羊肉,始於我國東北和西北少數民族地區,最初稱「煮羊肉」,是以厚片小塊為主。到了南北朝出現了銅製火鍋,使用火鍋煮羊肉就逐漸發展了。寧夏灘羊不與其他羊類雜交,生活在騰格里沙漠邊緣,吃鹽鹼地里的草長大,因而肉質好馳名於世。特別是灘羊中的羯羊(即小山羊出生一月內閹割,使其長大後食用)。羯羊肉是上乘的佳品,營養豐富,並有滋補功效,吃起來細嫩可口,火燥腥味,我們全部選用的是灘羊中的羯羊為原料,所以保持了特有的風味和品牌。寧夏的涮羊肉吃起來鮮、嫩、滿口生香,沒有半點腥臊味。火鍋中的湯是中藥,羯羊脖子等十幾種原料配製而成,味道更加豐美特別。食用方法獨特,涮著吃味道十分鮮美。 1.精選原料:鹽池等地的綿羯羊,這種羊沒有膻味。一隻羊以出肉20公斤左右最佳。其中能夠涮食的肉只有十五斤左右,是用羊的「上腦」、「小三岔」、「大三岔」、「蘑襠」、「黃瓜條」這五個部位。 2.傳統凍肉方法:冰池內埋肉,一層肉一層冰,中隔油布,層層埋好。冰凍兩天左右,使肉內外凍實,其目的,清除膻味,改善肉質。 3.調料不少於七八種,如可用香油炸制的辣油,用芝麻醬、鹵蝦油、醬豆腐、腌韭菜花和醬油等。輔料還可加酸菜、凍豆腐、熱芝麻餅等。 4.食用時一次夾的肉片不宜過多,一般來2至3片,過多就會靠民生熟不均的現象,影響口味。
博客製作夢的網戀flash欣賞
人生感悟U5教程情感圖文博苑雅和flash總匯電腦知識帥哥天地靚女賞析節日祝福詩詞欣賞手機妙用好友給夢苑情梅的精彩留言 文化教育PS教程
推薦閱讀:
※台北淡水縣的著名小吃鐵蛋
※天津四大名吃是什麼?
※有了夏天裡的這一勺麻醬,把熱量和脂肪拋之腦後
※冬日最受歡迎的小吃,在家做也很簡單
※說說做你第一次吃羊肉泡饃的感受?
TAG:小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