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縣刺史劉禹錫陋室銘志

陋室坐落在歷史文化名城安徽和縣城中陋室東街。為唐代長慶四年(824年),著名詩人劉禹錫任和州刺史時所建,因劉禹錫的《陋室銘》而名聞天下。陋室3幢9間呈品狀,依山傍水,風光秀麗,主室斗拱飛檐,古雅別緻,內有劉禹錫塑像。偏屋白牆黑瓦,簡樸小巧,石鋪小院,綠茵遍地。整體布局典雅莊重,古樸生輝。

  陋室公園位於和縣城半邊街,以陋室為依託,1988年,在陋室的「仙山」、「龍池」一帶建成,面積50多畝,牌坊門樓,氣勢軒昂。山上建有江山一覽亭、望江亭、仙人洞。池中建有臨流亭、履仙橋等。周圍築仿清鏤花牆300多米,正門坐南朝北,牌坊式門樓,「陋室公園」匾額,為安徽省著名書法家張愷帆所題。1986年,陋室批准為安徽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劉禹錫(772—842年),字夢得,唐代文學家,詞人,洛陽人,生活在唐代中後期。自幼好學,攻讀經典之外,於九流百氏,乃至書法、天文、醫學,亦廣泛涉獵。其文學創作,以詩歌最著,白居易在《劉白唱和集解》中評價他「文之神妙,莫先於詩」。在古文運動中,他佔有重要地位,當時李翱、韓愈主盟文壇,引之以為倫輩。劉說自己「長在論」,他的論文條分理析,論證周密,文采沛然。散文則思路清晰,簡潔曉暢。他畢生從政,曾官至監察御史,由於安史之亂,唐朝形成了宦官專權、藩鎮割據、朋黨之爭的社會局面。他對於這樣的社會現實頗為不滿,曾參與了王叔文領導的改革運動,但遭失敗,以致仕途坎坷,貶官為多處刺史,雖其時其宦途不順,但是,他沒有屈服於權貴,而是以文明志,表現了他剛直不阿的品格和對達官顯貴的蔑視態度。這段時間的經歷,為他後來的文字,打下了廣博的基礎。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年)劉禹錫返回洛陽,宦途始告平穩。晚年任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洛陽),加檢校禮部尚書。有《劉夢得文集》四十卷。

  僅八十一字的《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可以說是作者對當時世風的辛辣嘲諷,心態的自白。

  宋王象之所撰《輿地紀勝》載:「和州陋室,唐劉禹錫所辟,有《陋室銘》柳公權書。」明代正德十年(1515年)知州黃公標補書《陋室銘》碑文,並建有「梯松樓」、「半月池」、「萬花谷」、「舞鶴軒」、「瞻辰亭」、「虛山亭」、「狎歐亭」、「臨流亭」、「迎熏亭」、「筠岩亭」、「江山一覽亭」等,後俱遭兵燹。清乾隆年間,和州知州宋思仁重建陋室九間,民國6年(1917年),嶺南金保福補書《陋室銘》碑一方。室前有石鋪小院和台階,室後有小山,頗為雅潔,形似卧龍,苔蘚斑駁,綠草如茵,林木扶疏。山下「龍池」,碧波如染,游魚浮沉清晰可見。

推薦閱讀:

趙孟頫 << 陋室銘>>

TAG:劉禹錫 | 陋室銘 |